书城童书教青少年为人处事的故事宝库:从故事中学会自立自强
47681400000058

第58章 爱学习的书生

将爱的能量传送给别人,我们自己就会变成一条管道,吸纳来自上天的神圣能源。而那种玄秘体验是我们每个人都得以品尝的!

——詹姆士·雷德非

1770年8月27日,德国古典哲学的集大成者,最著名的唯心主义哲学家黑格尔出生于德国南部斯图加特城的一个绅士家庭,父亲是税务局的书记官。黑格尔在斯图加特市立文科中学读书时,是一个循规蹈矩、安分守己而且枯燥无味的学生。1788—1793年,黑格尔进图宾根神学院学习,开始,他既不满意神学院的那种修道院式的严格规定,对骑马、击剑等也不感兴趣,他把时间都用在书本上,同学们都叫他“老头儿”。但是1789年爆发的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却使黑格尔大为振奋,政治简直使他着了迷。图宾根也出现了政治俱乐部,黑格尔和朋友谢林常参加俱乐部的活动,欢呼法国革命是“一次壮丽的日出”,“一个光辉灿烂的黎明”。据说他们还种了一棵“自由之树”。在黑格尔当时的笔记本中写了这样一些口号;“反对暴君!”,“自由万岁!”,“卢梭万岁!”向往资产阶级的自由和博爱,神学院毕业后,黑格尔在贵族资产阶级家庭当了6年家庭教师。在这个时期,他对于法国的雅各宾专政和劳动人民的行动感到憎恶和畏惧,他咒骂人民“只是一群无定形的东西,因此他们的行为完全是自发的无理性的,野蛮的,恐怖的。”

黑格尔是德国资产阶级的思想代表。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德国资产阶级,是一个具有典型两面性的阶级;它一方面对占统治地位的封建专制制度和封建割据不满,向往革命,在政治上和经济上有一定程度的进步要求,另一方面,它又不敢采取实际的革命行动,害怕和憎恶人民群众。它对革命的向往和要求只表现在思想上,在“抽象的思维活动中”;而在实际活动中则宁愿同旧社会戴王冠的人物妥协,反对革命,要求改良。黑格尔的政治思想正是这样,他否定君主专制,却要求君主立宪。这种思想反映在哲学中,就使黑格尔的哲学既具有革命的一面,又具有保守的一面。

1801年8月,黑格尔获准在耶拿大学当讲师,开始从事“科学之科学”——哲学的研究和讲授。1805年当了教授,1807年,他的第一部名著《精神现象学》出版,黑格尔第一次系统阐述自己独立的哲学观点。黑格尔自己说这部书只是一种“探险旅行”,实际上这部书已建立起黑格尔哲学体系的基本轮廓,马克思把它称为“黑格尔哲学的真正诞生地和秘密”。1807年3月,黑格尔告别耶拿大学,到班堡的一家报社当编辑,离开耶拿的原因是教授的年俸维持不了生计,而《班堡报》的老板却答应以报纸赢利的一半作为报酬聘请他。在班堡的21个月中,黑格尔天天接触到政治,使他那种“顺着当局”的个性有所发展。1808年—1816年,他在纽伦堡当中学校长,讲授哲学、宗教、文学、希腊文、拉丁文以及高等数学。在这期间,他写了《逻辑学》(即《大逻辑》)一书,并在40岁那年结了婚。1816年—1817年,黑格尔任海德堡大学教授,政治上日益保守,主张德国采行世袭的君主制。1817年,黑格尔出版了《哲学全书》,分为《逻辑学》(通称《小逻辑》)、《自然哲学》和《精神哲学》3部分,全面、系统地叙述了他的哲学体系。一年后,普鲁士政府重金聘黑格尔为柏林大学哲学教授,它认为黑格尔哲学是可以用来阻遏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中的激进倾向和革命倾向的。1821年,黑格尔出版《法哲学原理》,此书表明他的社会政治观点在这个时期已发展到非常保守的地步,成为普鲁士王国的王家哲学家。

黑格尔是德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唯心主义哲学大师,他建立了一整套客观唯心主义的哲学体系。他把思维看做是客观独立的实体,称之为“绝对精神”,而把自然界看做是“绝对精神”的化身,把社会看做是“绝对精神”的体现,把科学、艺术、宗教、哲学看作“绝对精神”发展过程中的各个阶段。黑格尔认为,他的哲学就是“绝对精神”最高的自我表现形式,是全部哲学发展的顶峰,而普鲁士王国则是体现了“绝对精神”的最好的国家制度。黑格尔的哲学体系反映德国大资产阶级同封建阶级妥协的保守性。

但是,黑格尔哲学的最重要成果是他的具有革命性的方法论——辩证法,这是黑格尔哲学的“基本内核”,它的主要内容可以概括如下:

一、关于内在联系和矛盾发展的思想。黑格尔第一次把整个自然的、历史的和精神的世界描写为一个过程,即把它描写为处在不断的运动、变化的发展中,并企图揭示这种运动和发展的内在联系。简言之,黑格尔明确主张,世界上的一切,都是“对立面的统一”,对立面既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又是相互排斥、相互矛盾的,宇宙间的万事万物就是由于这种内在矛盾而不断变化、发展的,例如生命现象本身就包含着生和死的矛盾。二、关于从量变转化为质变的思想。三、关于认识是由简单到复杂,由贫乏到丰富,由片面到全面的辩证过程的思想。四、关于思维的主观能动作用即观念的东西可以转化为实在的东西的思想等。

恩格斯总结说:“和18世纪的法国哲学一起并继它之后,近代德国哲学产生了,而且在黑格尔身上达到了顶峰。它的最大的功绩,就是恢复了辩证法这一最高的思维形式。”

当然黑格尔的辩证法是唯心主义的,他把一切都只看成是“绝对精神”的自身在辩证地发展,马克思和恩格斯曾说:“在他那里,辩证法是倒立着的”。黑格尔出于“体系的内部需要”,把辩证法一些最重要的原则歪曲了,使本来是“彻底革命的思维方法竟产生了极其温和的政治结论。”

虽然如此,列宁认为辩证法是黑格尔“绝对唯心主义粪堆中”的“珍珠”,恩格斯则要我们不是无谓地停留在黑格尔哲学的唯心主义体系这一大厦的脚手架前,而是深入到他的哲学大厦里边去,在那里发现珍宝。马列主义经典作家在批判地吸收黑格尔辩证法时给予黑格尔哲学以很高的评价。1830年,黑格尔任柏林大学校长,位势鼎盛。1831年11月14日,黑格尔猝然死于霍乱。黑格尔死后不久,他的著作18卷集出版,其中包括《讲演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