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教青少年为人处事的故事宝库:从故事中学会自立自强
47681400000039

第39章 农家孩子的成长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增广贤文》

贾兰坡,1908年11月25日生于河北省玉田县邢家坞村,是一个普通的农家孩子。他大胆、谨慎、谦虚、爱劳动、诚实,后来他成了中外知名的古生物学家、地质学家、古人类学家。

贾兰坡从小对历史兴趣很浓,对自然科学更加钟爱。由于家境贫寒,中学毕业后就走上了自学之路。

1931年春,他考取了当时的中央地质调查所,当了一名练习生。不几天,即随著名考古学家裴文中到周口店作了一名徒弟。在那里,他什么都做,从不厌烦。最初月薪才25元。后来,他先到北京大学学习地质学,以后又到协和医院学习解剖学。那时,他身上带有很多骨头,他一走动,总是“哗啦、哗啦”地响。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的学识突飞猛进。从1935年起,他就掌管了周口店的发掘工作。这时,他已晋升为技士。1937年“七七事变”后,贾兰坡为了保护祖国科学财产,冒着风险,大胆谨慎地把珍贵的周口店北京人遗址的平面图和剖面图复制了下来,免遭失落。

早在20世纪30年代,贾兰坡就对“北京人”的地质分层、文化性质和生活环境诸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写出了《中国猿人》、《河套人》、《山顶洞人》等300余种专著和论文。建国后,他主持或指导了山西西侯度遗址、匼河遗址、丁村遗址、许家窑遗址和陕西蓝田遗址等重要遗址的发掘,从中发现了著名的“蓝田人”头骨、“丁村人”的牙齿化石和“许家窑人”化石。

和古人类化石、石器、古脊椎动物化石打过半个多世纪交道的贾兰坡,虽是个年逾古稀的老人,但他“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他近年主编的《科普全书》中的《人类的黎明》已出版,又立即接受了主编《中国大百科全书·考古学》中的《旧石器时代考古》部分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