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教青少年为人处事的故事宝库:从故事中学会自立自强
47681400000011

第11章 要留清白在人间

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盖棺。

——陆游《病起》

屈原一生经历了楚威王、楚怀王、顷襄王3个时期,而主要活动于楚怀王时期。这个时期正是中国即将实现大一统的前夕,“横则秦帝,纵则楚王”。屈原因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位为左徒、三闾大夫。屈原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一个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

但是由于在内政外交上屈原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发生了尖锐的矛盾,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后来遭到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上官大夫和屈原职位相同,他为了能得到怀王的宠信,很嫉妒屈原的才能。有一次,怀王命屈原制定国家法令,屈原刚写完草稿,还没最后修订完成。上官大夫见到之后想夺为己有,但屈原不肯给他。他就向楚怀王说屈原的坏话:“大王您让屈原制定法令,上下没有人不知道这件事,每颁布一条法令,屈原就自夸其功,说是‘除了我之外,谁也做不出来’。”怀王听了,非常生气,因此就对屈原疏远了。

怀王十五年(前304年),张仪由秦至楚,以重金收买靳尚、子兰、郑袖等人充当内奸,同时以“献商之地六百里”诱骗怀王。

当时屈原劝说楚王不要与齐国断交,等到秦国给了楚国600里地后,再断交也不迟,但楚怀王不听,与齐国断交。但向秦国要600里地时,张仪说只是6里,不是600里。楚国使者非常生气地离去,回到楚国把这事告诉了怀王。怀王勃然大怒,大规模起兵攻打秦国。秦国也派兵迎击,在丹水、淅水一带大破楚军,并斩杀8万人,俘虏了楚将屈丐,接着又攻取了楚国汉中一带的地域。于是楚怀王动员了全国的军队,深入进军,攻打秦国,在蓝田大战。魏国得知此事,派兵偷袭楚国,到达邓地。楚兵非常害怕,不得不从秦国撤军回国。而齐国很痛恨怀王背弃盟约,不肯派兵救助楚国,楚国的处境非常艰难。第二年,秦国提出割让汉中一带土地和楚国讲和,但楚怀王说:“我不希望得到土地,只想得到张仪就甘心了。”张仪听到这话,就说:“用我一个张仪来抵汉中之地,请大王答应我去楚国。”张仪到楚国之后,又给楚国掌权的大臣靳尚送上厚礼,并用花言巧语欺骗怀王的宠姬郑袖,怀王竟然听信了郑袖的话,把张仪又给放跑了。这时屈原已被疏远,不再担任重要官职,刚被派到齐国出使,回来之后,向怀王进谏说:“大王您为什么不杀了张仪呢?”怀王感到很后悔,派人去追赶,但已经来不及了。

公元前277年秦国派遣大将白起,攻打楚国,且攻陷了楚国首都郢城,人民四处逃散,当屈原听到这样的一个噩耗,不禁老泪纵横、悲痛欲绝,可是正当被流放的他又有什么办法啊,他怀着落魄愤恨的心情,拖着沉重的步伐,走在汨罗江旁,走着走着他碰到了一个渔父,渔父问他说:

“你不是楚国的三闾大夫吗?为什么会在这里呢?”

屈原就回答这个渔父说:“举世皆浊,惟我独清;众人皆醉,惟我独醒。所以我才会遭受到放逐啊。”渔父说:“凡是能够成为圣人的人,必不会墨守成规,而能顺应时俗,既然举世皆浊了,为何你不随其流而扬其波呢?众人既然已经醉了,那么你为何不多喝几杯,何必要与众人不同而遭放逐呢?”

说到这里,屈原便相当生气地说:“我听说刚洗过头的人,必定会弹去帽上的灰尘;刚洗过澡的人,一定会将衣服的灰尘抖干净。一个正直的人,怎能将洁净的身子,委屈于污秽不堪的世界呢?”说完,便愤然离去,以身殉了自己的政治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