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忍学(历代经典文丛)
47676300000037

第37章 亲朋之忍(2)

《椒山遗嘱》说:“与人相处的法门,第一是谦下诚实。一块做事,就不辞劳苦;一块吃饭,不要贪享甘甜美味;一块走路,不要拣好路走;一块休息,要把床席让出去。只有让人家,不要人家让我;只有容忍别人,不要人家容忍我;只有吃人家亏,不叫人家吃我的亏;只有受人家的气,不叫人家受我的气。人家对我有恩,那么就终身不忘;人家对我有怨,我要随时忘掉。见到别人的好事,就一直对外宣扬;见到别人的坏事,就一直闭口不说。人家比你强,就敬重人家,不要有妒忌的心态;人家不如你,要谦虚对待他,不能轻贱的意思。再者与人交往,时间长了关系更密切,这样在一家一国中处事也不会落人埋怨。”

《日录·与伯兄论朋友》说:“既然了解这人真是个君子,与他确定了朋友关系,无论怎样都不可因为小事的嫌隙,而生疏远之心。即使他的行为有真不是的地方,对你有真不符合礼义的地方,也只应该指责他这一方面的过错,而珍惜他生平的好处。就象人的脚上生了一个恶疮,只该治疮,不该嫌弃整个脚。现在世风不正,正象穷人爱惜钱财,不得不爱护保全它。至于说毒蛇咬了手指,壮士用刀割断手腕,自然有别的说法。”

性情凶狠的人,能让至亲的骨肉关系疏远,何况对不亲的人呢?和气善良的人,能使仇人化解恨怨,何况对一般的人呢?可见人的亲近疏远,全在自己的所作所为,不要一味责备别人。

《愿体集》说:“朋友即使关系很好,也不能事事能合心意。一句话一件事不称心,也应暂时忍耐,不要立即轻易发出恶言,也不要逢人就告诉,恐怕愤怒过后,心情回转,没脸再见朋友的面。而且怕其他朋友听说了,每个人都会寒心。”

温节孝教导儿子说:“与朋友相交,应该只看他的长处,不要计较他的短处。遇到性格刚强的人,需要忍受他的激烈;遇到性格飘逸的人,需要忍受他的狂傲;遇到朴实的人,需要忍受他的迟钝;遇到佻达的人,需要忍受他的轻浮。这样不仅可以得到许多好处,也是让交往完善的诀窍。”

自己有过错,不该避讳;朋友有过错,一定要给他避讳。避讳过错,正是要叫他改掉过错。所以说:“君子成就别人的美名,不造就别人的恶名。”如有人以规劝为名,急忙地造就一个人的恶名,真是个卑鄙的小人。因此子贡说:“最可恶的是那些揭发别人的隐私又以为有理的人。

徐霞客交友笃于交谊,湛然不乱。策杖孤征是他的主观能动作用,是走上成功之路的首要因素,但是如果没有众多热心师友的帮助,单靠个人挣扎也无法达到预期的目的。《游记》中记述的,不仅有他和黄道周割肝相示,以及唐大来等对他极缱绻情深的感人事例,而且有许多在深山杳蔼中疑无人迹,而有此知己,如遇仙矣的奇遇。他一生坚持择善交友,上自朝廷大臣、学士名流,下至农渔樵夫、旅人寺僧,凡是情笃正直者,他总是念念不忘,而且只要有机会,知恩必报。如在湘江遇盗时,旅人戴明凡等赠送衣裤给他和他的顾仆蔽体,他后来路过昔时遇难处,便想方设法找到旅人家,谢其解衣救难之恩。在旅途中,常是灶无宿火,囊乏黄粱,只好在山上倚筇卧石,看下界云来云去。为了不耽误旅程和计划,他也曾向友人和地方当局借助,但不是不分青红皂白、不论轻重地照收不误,常常只收下可以收纳的部分,谢绝不宜收受的部分。

有时遇到众多友人盛情款待,他也婉言谢绝,百杯之招,不若一斗之粟,能借到聊可充饥的食粮就行了。他和旅伴静闻和尚的交谊。在《游记》中记载得也十分真切。为了追赶友人,路滑难行,他和静闻屡仆屡起,跌跌撞撞,大家心情着急,未免也要更相诟也(争吵几句)。有时静闻到佛寺听经耽搁较久,霞客返寓见静闻迟迟未归,怕延误第二天行程,对静闻不免征色发声(发点脾气)。这些记载,真实可信。我觉得,即使是知心好友,有时难免也有矛盾。霞客没有掩盖自己对静闻态度不好的一面。但是当静闻在途中伤势复发,病情日趋严重时,受到个别僧侣的挑唆,对霞客曾有过苛求,霞客既能加以谅解,并且一再留下顾仆在南宁照料静闻,独自继续前进考察。当他听说静闻已回首(去世)时,怀着十分悲痛的心情折回南宁,亲自拣取静闻的骨殖,背着静闻的骨殖,翻越层峦叠嶂到达云南鸡足山,征得悉檀寺方丈的同意,埋下静闻的余烬,了却挚友的遗愿。西望有山生死共,东瞻无侣去来难,别君已许携君骨,夜夜空山泣杜鹃。死生之痛,情见乎词。

那么如何才能广结善缘呢?拉近距离消除相互间陌生感的最佳方法是共同进餐或喝酒。但在不同的圈子里,吃饭、喝酒表示的亲近程度不尽相同。人类学家研究发现,在英国中产阶级的礼仪中,邀请你和帮主人修阳台的工人同喝下午茶或出席只有密友参加的宴会,并不意味着你被小圈子接纳了;而在工人阶级的圈子里情况刚好相反,午餐是个正式场合,可以邀请重要客人出席,大家同饮一杯后,距离就拉近了。前苏联传统的家庭冷餐会能迅速让刚结识的人变成亲密朋友,这省去了约见、交换名片、共同进餐等繁文缛节,节约了不少时间。前苏联时期,在餐馆就餐主要是为了庆祝婚礼、退休等重要事件,主题并不是交友。

人分两类结交新友时,除了必不可少的礼节和约定俗成的习惯外,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些喜好和特点。通常来说,人可分为两类:善交际、亲切的外向型和难以捉摸、封闭的内向型。外向人很容易结交新朋友,轻松赢得旁人好感,从而建立友谊;内向人在很多场合显得拘谨、不灵活,他们不会讲笑话,不会向女孩子献殷勤,不知出席交友场合该如何穿着,也不希望别人过多地注意自己。每一次相识新朋友都好比一次召唤,我们有时回应、有时拒绝,这完全是下意识的,不受对方的外貌和交往能力的影响,起关键作用的是,在同对方交往时,我们将扮演什么角色。

人们在交往时主要扮演两种角色:演员/观众,请求者/赏赐者。如果双方都选择了同一角色,他们之间不可避免地将发生冲突或竞争,交往就会似过眼烟云般短暂。如果两人刚好配成一对角色,他们之间的友情自然坚如磐石。演员角色有扮“演员”倾向的人在与新朋友见面时,很快就能给旁人留下良好印象。比如,他会不客气地层示自己的种种才华,也介绍自己的优点。

尽管置身于陌生人当中,他们依然能大方地谈论自己的成就、曾经历过的事件或一些可笑的往事,这样一来,他们就等于在向该团体的领导人和“幽默中”公然挑战。如果现场有人应战,晚会立时会变成唇枪舌剑的“赛场”:比谁反应快、看谁学识渊博。在交往场合表现得像局外者的人们,日后容易和他人形成竞争伙伴关系。这种朋友不会时常见面,也不会互相帮助。只有当他们想炫耀自身成就的时候,才会想起朋友,比如他买了新车,娶了新妇,在旅游时拍了精彩的照片或是男友送了昂贵的貂皮大衣。别指望他们去医院探望朋友或参力晚会,但在新书首发式或宴会上,往往活跃着他们的身影。

观众角色对喜欢表现自我的人来说,忠实的听众是最好的朋友。在合适的地方,他附和得恰到好处,还兴致盎然地打听一下细节,这使得讲述者的情绪越发饱满。而且,在这种关系当中,并不总是演员唱主角,观众反而经常是中心,因为他要评价演员的表演,还能控制演员。爱扮演赏赐者、保护人、救援者的人认为自己独立、强大、重要、能给弱者以帮助。当需要把生病的母亲送进医院时、当急需买机票时、当你和上司发生争执心情郁闷时,他总能出现在你的身边。

若这种人认为自己新交的朋友是需要帮助的人,他会珍视这朋友,不过他不希望身边的人有独立性。在确实需要支持和帮助的困难时刻,遇上这样—个朋友是幸运的。在商务、事业交往中;愿意帮助别人的人也显得非常重要。西方人在建立自己的业务联系网时通常遵循下列原则:同人交往时弄清楚对方对什么事情感兴趣,试着在这方面帮助对方。如果得知对方喜好观赏鱼类,不妨提议下次在水族馆见面;如果他爱亲自下厨烹制美味,就把祖传秘制菜谱透露给他。

这种相互帮助能使大家都心情愉快,因而成为未来牢固友谊和充分合作的坚实基础。但形成这种格局的前提是几个朋友的社会地位基本平等,因为人们好比站在社会的不同台阶上,如果站在下层台阶的人向他人效劳,旁人可能会理解为他打算臣服于人,而不是殷勤、好客。这时,旁人对他的反应更多的是蔑视。这种交往显然对居于下层台阶的人不公平,但只要大家心理上都能够接受,认为这是自然而然的事,类似关系也能“天长地久”。

2.君子之交淡如水

《庄子·山木》有云:“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这经典之句,对于我们交友,很有教益。无论在现实生活中,还是在网络中,没有人不需要友情,大家都需要朋友的关心。这种友情,来自真诚,来自无私,虽然没有卿卿我我、甜言蜜语,却会让人感到像阳光那样温和,像雨露一样滋润。前几天,一位朋友对我说:“这几天不知道自己怎么了,家里人一切都好,单位的事也没有什么变化,自己网照样上文照样写,不知为什么心里空落落的?”

我帮他分析了老半天,才发现他是因为网上有个好朋友几天没有和他联系了。他说:“我的QQ多是隐身挂着,见到这位朋友也曾上来过,可是,他为什么对我发给他看的文章,既不跟帖也不留言呢?我知道,他一贯不喜欢跟帖,也没有指望他跟帖,但是,总该在QQ里给我留个言吧!”他还说:“也许,是我们最近对散文讨论持有不同的看法,我想,学术上的不同的观点,不应该影响我们的友谊。所以,我不希望他是因为这个而不理我。”我不知道他们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看着他一副失落的样子,只好猜着说:“也许,是你们平时来往较多,无形之中走得太近,相互之间形成了一种关心和依赖的习惯,一旦有事或一时大意疏忽,就容易产生猜疑。”朋友对我点点头,似乎认可了我的说法。

我认为,遇到这种情况,先是要主动地去关心一下,也许朋友很忙,或者遇到了困难,是不是自己能帮上忙;如果不是,接下来是要耐心地等待,也许朋友有一时不便明言的事,过几天解决了他会主动地找你的;如果还不行的话,就要好好地检讨一下,是不是自己做错了什么,有什么误会?有人说,因为在乎,所以疼痛;因为疼痛,所以逃避;因为逃避,所以寂寞;因为寂寞,使人思考。我们是要经常静静地思考一下分析一下。虽然,你自以为一贯对人对事看得很淡,是用真诚对待网事和网上的朋友,所以,出现了现在这种失落感,也还是要反省自己的。

与朋友相处,太远了当然不好,人家会认为你不合群、孤僻、不易交往,太近了也不好,“爱之深痛之切”一旦发生误会或矛盾,就容易“反目成仇”。所以说,不即不离、不远不近的朋友关系,才是最难得的和最理想的。“君子之交淡如水”。对待网事和网上的朋友,依然要真诚,但是不要走得太近,不能太过于认真。上网读帖写文都是为了自娱自乐,陶冶性情,在其中以文会友,多学习多交流,也是为了更好地陶冶性情,不要在意别人的态度,要多体谅别人,要有宽容豁达的心怀。曾经几何时,我也为朋友离别而伤感、为朋友的离去黯然伤神、为那段友谊的消逝而叹息心恸。

后来见得多了,才知道朋友就是这样,他也许不会陪你走过一生,只能陪你一段路。有的朋友近了,有的朋友远了,尤其是在网上,总有新朋友加入了进来,也有刚认识不久的朋友甚至是老朋友离去。这都是缘分的事,由不得你一厢情愿。无论朋友是去是留,都要有一颗平和之心,必竞一段路有一段路的风景,一个朋友有一个朋友带来的乐趣。远去了的,要将那相识的故事珍藏于心底,祝福他一路好走,一路同行的,要珍惜这份友谊。现在很难看到淡如水的君子之交了。现代人的寂寞病导致另外一种并发症,有人称它为“友情失控症”。现在很多人交朋友易走极端,“我选择绝对或者零”,要么朝夕相处,要么横眉冷对,不是孤傲得不行,就是依赖得要命。要么好得不得了,要么就是糟得不行,而且好得最后都变成了糟得了,朋友间不懂得控制和平衡,非冷即热,很难体会到温和清淡的境界。也许是自己落伍了,不“现代”了,在现有的文友中,有几位朋友与我的交往是淡而又淡的,在QQ里,或三、五日,或十天半月才能碰见一次,每次相见,相互打声招呼问个好就散,即使聊天也不过只有几句话而已,但是,他(她)每次上来,都要去我的文集里看一看,见有新发的文章便跟个帖。我也是这样对待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