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感悟恩师——刻骨铭心的118个瞬间
47654300000012

第12章 把学校背上山的校长(2)

真情让施工队长动容

世界银行贷款8万元,加上匹配金1万元,共9万元。这个项目的要求,是按照上面统一的图纸,修6间教室。刘恩和动了心思,打算多修两间,一间做图书室,一间做实验室。而茨坝村“三不通”,所有建材只能运到十几公里以外山下的石界村,要花钱请人背上来,用的水,也要到几里以外的河里去背。算下来,9万元钱根本不够用。

这样的赔本工程,根本找不到愿意承建的施工队。乡文教办先后找了三个施工队,都没有人愿意接。刘恩和决定找董长兵师傅试一试。董长兵长期在后坪乡包工,与刘恩和较熟悉。刘恩和便翻山越岭找上门去。

然而,董长兵也是头摇得像拨浪鼓,这样赔本的买卖谁愿干呢?刘恩和拿出了“三顾茅庐”的劲头,每次离开时,都留下一句话:“董师傅,我还要来找你。”

最后,董长兵说:“刘校长,我仔细算了,你那个工程,我至少要亏3万元,你再想办法追加1万元吧。”

刘恩和见有希望,忙说:“行!董师傅,追加的1万元,我私人给5000块,另外的5000块,我用劳力抵。你放心,凡是我们能做的,都我们自己做,建材我们负责背上来。我也是木匠,除了上课、吃饭、睡觉,我全部时间都给你打下手,我们学校的教师也是随喊随到。我们尽全力缩短工期,尽量减少你的损失。而且,我立下字据,就是几年的工资不要了,这5000块也不会黄了你的!”

只有抬不动的山,没有请不动的人!董师傅的眼圈红了:“刘校长,你自己都投了那么多钱进去,而且这把年纪了,还翻山越岭跑了那么多趟来找我。这个工程亏本我也接!我要是还不接,我就不是人啊!”

刘恩和把董长兵感动了。董长兵反过来也把刘恩和感动了。

“背篓校长”把学校背上山

从石界到茨坝十几公里的崎岖山路上,每天的早晚,都能看到刘恩和背钢筋水泥和石灰的身影。满脸的皱纹,花白的头发和胡子,拄着竹竿,弓着腰杆,紧咬牙关,一点一点地挪,一步一步地走,风雨无阻。

贫困的山区,人们每天只吃两顿饭。每天夜里,刘恩和就煮好一锅土豆,第二天带在身上,边走边吃,这就是他的早饭。他要赶在上课之前背回来一趟,绝对不能迟到。下午放学后又去背一趟,回家后才能吃晚饭。

那个在山路上身负重荷,艰难前行的身影,逐渐打动了山民们。山路上,同样身负重荷的身影越来越多。到后来,全体山民都出动了。

背建材历时4个月,刘恩和磨破了5双胶鞋。仅他一人,就背回来17吨多,行程达2000多公里。有一次,他背完水泥后累得回家倒在床上就睡了,第二天起来,才想起昨晚上忘记了煮土豆。路上没有早饭吃,背完建材又上了一整天的课,课刚上完,刘恩和就晕倒了。

8月底,两层的教学楼修好了。仅仅几个月的时间,还差两年才50岁的汉子刘恩和,头发和胡子就全白了。人们都说,“背篓校长”刘恩和的家是最贫寒的,而他的学校却是最现代的。

永久的无私资助

现在刘恩和的月工资是1041元,这在贫困山区算是很高了,但他却一直省吃俭用地生活,从来没穿过皮鞋,从来没穿过毛衣,甚至从来不抽烟、不喝酒。他说:“我省下100块,就可以资助一个贫困生,说不定就能改变一个山里娃娃的命运哩。”

刘恩和把自己工资的80%都贴给了贫困娃娃,而且把他这些年获得的国家、省、地、县的各种奖励共十几万元奖金,也全都用来建学校了。20多年来,他资助过400多名贫困生,80多个面临失学的孩子在他的资助下,考上了大中专院校。茨坝这个贫困山村的儿童入学率、巩固率、毕业率都达到了100%,然而他自己的儿女却无力支付学费,都是靠贷款和借钱完成学业的。

为了留住教书的人才,刘恩和又开始谋划修建教师宿舍。这期间,他只请了一个师傅。他自己既是木工,又是泥水工,更是搬运工。他甚至拿出了准备给女儿出嫁用的木料,总共修建了14间教师宿舍和一间食堂。

2002年,铜仁地区表彰了刘恩和,他用奖励给他的2万元修了学校的篮球场。2003年,省里表彰了刘恩和,他用奖励给他的5万元再加上自己节省下来的工资8000元,在原来的两层教学楼上,又加盖了一层,还修了学校的水泥地面和花坛。2003年,省里又拨给他10万元,他修了学校的大门和围墙。这期间使用的钢筋、水泥、石灰等材料共计60多吨,也是大家去背回来的。刘恩和除去上课的时间,照样去石界背建材,去山上打石头,在工地上唱主角,干劲不减当年。

这时候,刘恩和已经54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