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吐温(Mark Twain,1835—1910)
美国文学史上首屈一指的幽默讽刺作家,也是19世纪勇于批判社会及批判现实主义的代表性作家。马克·吐温出身贫寒,却力争上游,不向命运低头。他少年时期居住过的地方位于密苏里州的汉尼巴尔村,也是后来马克·吐温两部杰作《汤姆·索亚历险记》(出版于1876年)与《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出版于1885年)的故事舞台,现在该村还有“马克·吐温博物馆”与“汤姆博物馆”,在利伐比尤公园还竖立着一尊马克·吐温的铜像。马克·吐温早年打过不少零工,二十七岁那年在内华达州维吉尼亚城《企业报》担任记者之后,方展开文学创作。成名作《卡拉维拉斯县出名的跳蛙》发表于他三十岁那年,是讲一个酷爱打赌的人的幽默故事。马克·吐温一生创作丰富,其他代表作还有《乞丐王子》、《在密西西比河上的生活》等等。
亲爱的姐姐:
你好吗?爸妈也都好吧?纽约现在的天气怎么样?应该开始转凉了吧?你的腿疼不疼?盼多多保重!
今天我拜访了几个生意上的朋友,谈了一点事情。还算顺利。唉,玩了一个多礼拜,也该做点正经事了。对了,上礼拜在邮轮上认识了一个非常有趣的新朋友,你绝对想象不到会是谁,就是《卡拉维拉斯县出名的跳蛙》那篇故事的作者!马克·吐温!他的本名叫做山缪·兰霍恩·克莱门斯,他实在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家伙,而且,也很有眼光喔!我曾经拿咱们的全家福给他看,他直夸你很漂亮呢!总之,我们真可说是一见如故,聊得非常投机,还交换了地址和电话。我说等他下回来纽约的时候,一定要来我们家坐一坐,我真想让你们也认识他,他差不多可以说是我所认识的最好玩的家伙了。山缪说,他一定会有机会来纽约拜访我们,因为他经常在外旅行演讲……
三个月之后,也就是1867年圣诞节前夕,机会真的来了!马克·吐温因公事来到纽约,果真打了一通电话给查理·兰顿——这是他在不久前在一艘驶经士麦那海湾的邮轮上所结识的年轻人,查理在电话中非常热忱地邀请他上家中一叙。
“哎呀,你一定要来,我们全家都很想认识你!”查理在电话中的声音听来十分热情。
马克·吐温心想,尽管圣诞节是一个家人团聚以及大家都忙于上教堂的节日,像他这样一个单身汉似乎不太适合上门去叨扰,不过,盛情难却,他还是去吧。
兰顿一家都很温和有礼,一个个看起来都挺温暖、挺有爱心的样子,一看就知道全是那种善良的老好人,就像兰顿家的幺儿查理·兰顿一样。吐温想到查理曾经说他们全家都积极赞助过废奴运动,两年前(1865年)通过《宪法》第十三修正案,确立蓄奴为非法行为时,他们全家是多么的高兴。吐温心想,查理所言,一定不假。
当然,在这次的拜访中,吐温最高兴的还是莫过于认识了查理的姐姐莉薇。莉薇本人和照片上一样好看,而且,即使她不像一般二十来岁的年轻姑娘那般活蹦乱跳,可是举手投足间一切的动作仍可称得上伶俐,一点也看不出来她在十六岁的时候曾经因跌伤而导致半身瘫痪过。
“老天总算有眼,”吐温暗暗心想,“如果让这么可爱的姑娘长期卧床,实在是太可惜,也太残忍啦!”
兰顿一家对他三十二岁以前的经历,似乎都相当清楚——是的,1867这一年,这位刚刚崭露头角的文坛新锐正是三十二岁。他们知道因为家里经济拮据,他从小就得帮家里做很多杂务,十二岁遭逢丧父之痛之后,便开始自谋生路,到二十六岁之前,他做过一大堆的工作,像是印刷厂的学徒、排字工人、领港员、矿工,甚至还当过半个月的兵,在这么多的工作之中,他最喜欢的是排字工人和领港员。因为,当排字工人那段时期,他每天晚上都在图书馆里看书,与但丁、莎士比亚、塞万提斯、伏尔泰、狄更斯等名家为伍,充分享受阅读的乐趣;而在密西西比河上长达数年的领港员生活,则使他深入观察到许多社会上的小人物究竟是如何生活的。
“我们还知道你的笔名‘马克·吐温’其实就是‘水深两英寻’的意思,对不对?”兰顿先生说。
“是啊,”吐温回答,“那时水手在测量河道水深的时候,只要一喊‘水深两英寻’,就表示船只可以通行无阻了。”
兰顿先生笑道:“所以你这个笔名取得很妙呀,似乎也意谓着今后你在文坛也可以通行无阻嘛,哈哈!这实在是一个好兆头。”
“哪里,但愿如此。”
兰顿夫人问:“你计划要在纽约待多久呢?”
“半个月。”
“噢,那不算短啊!有空的话,就常常来我们家坐坐吧。”
“谢谢您,我会的。”
“好啦,别再净说客套话了,快跟我们讲一讲你那些幽默又好玩的故事吧!”查理说着,还特别转过身来对着家人说,“今天可真让我们给赚到了喔,平常人家如果想听马克·吐温讲这些故事,都得专程排队去听他的演讲才听得到呢!”
马克·吐温笑了一笑,果然使出浑身解数,讲了一个又一个有趣又有意思的故事,把兰顿一家逗得乐不可支。
接下来,马克·吐温几乎天天都跑到兰顿家来报到,兰顿夫妻像是突然凭空多出了一个大儿子。第一个礼拜勉强还好,到了第二个礼拜,兰顿先生沉不住气了,偷偷把老幺查理叫到跟前,狐疑地问:“查理呀,你的朋友——吐温先生——不是应该很忙的吗?”
“是啊,他是很忙啊。”
“很多人都喜欢找他去演讲?”
“没错。”
“那——讲完之后,那些人都不管他的吗?就任他在街上流浪?”
“不会吧?大家对吐温先生都非常敬重,因为,他非常地受欢迎啊!”
“可是——如果他不是没地方去,怎么会几乎天天都到我们家来呢?咱们跟他可是非亲非故啊!”
查理忍住笑,促狭地说:“也许——他就是想跟咱们有点关系啊!”
“什么意思?”
“爸,这您还看不出来?我看啊,吐温先生差不多天天都到我们家来,显然是为了莉薇嘛!”
“什么?莉薇?我的莉薇?胡说八道,吐温先生足足比她大了十岁啊!”
“爸,您别那么激动,”查理赶紧安抚道,“我看不仅是吐温先生对莉薇有意思,莉薇好像也蛮喜欢他的呀!”
“胡扯!莉薇怎么会对他有兴趣!他——他都可以当她的叔叔了!”兰顿先生愈讲愈气,索性交代查理,“你赶快去问问清楚,如果那个姓吐温的家伙真的对莉薇有什么非分之想,那——我就不欢迎他再来了!哼,‘吐温’,什么怪姓嘛!”
结果,还不等查理回话,马克·吐温听了查理吞吞吐吐的转告之后,当天晚上就亲自登门求婚了:他说他对莉薇是一见钟情。
不用说,兰顿先生自然大为光火,当场就拒绝了。莉薇是兰顿夫妇的独生女,十六岁那年又生过大病,险些无法恢复正常;兰顿夫妇心疼之余,对她更加呵护,把这个掌上明珠宝贝得跟什么似的,怎么舍得把她嫁给像马克·吐温那样的“老小子”?何况,尽管他们听查理说过不少马克·吐温风光的事迹,也看过一些关于他的报道,知道他颇有点名气,可是兰顿夫妇对于他如何应付生活还是感到相当怀疑——光靠写文章和到处演讲,怎么可能糊口呢?实在是匪夷所思。总之,简单来讲,如果仅仅只是作为朋友,有这么一个在各地都很受欢迎的朋友当然挺有光彩,可是——如果要作为女婿——那绝对是免谈!
于是,接下来的几天,直到马克·吐温离开纽约之前,虽然他还是天天都跑到兰顿家去,却再也得不到热情的款待,而是冷漠的对待。查理和兄长们都很同情马克·吐温,也很想帮他的忙,然而,明知父母强烈反对,实在也不好多说什么。而莉薇自己,查理猜得没错,她的确也挺喜欢、挺欣赏马克·吐温,可是既然父母反对,孝顺的她便不想违逆父母的意思。
终于,在离开纽约前夕,马克·吐温眼看求婚无望,决定使出一招缓兵之计。
晚餐过后,趁着大家正纷纷“移师”到客厅准备要听音乐时,他悄悄塞给莉薇一张纸条,上面简短地写着:“莉薇,我想通了,我不应再为难你和你的亲人,我会把这份感情升华的,以后我们就以兄妹相称好吗?你不反对我写信给你吧?”
莉薇看完纸条,一抬头,便看见马克·吐温十分大方爽朗地朝她笑了一下,莉薇也笑了,并快速地、轻轻地点了点头。尽管与此同时,莉薇的心里有一种酸酸痛痛的感觉……是因为字条上“升华”、“兄妹”这些字眼的关系吗?
“不,不要多想,这样最好……这样最好……”莉薇低下了头,把身子往沙发里埋得深一些。
马克·吐温站了起来,温文有礼地向兰顿一家告辞。
“明天我就要离开纽约了……”马克·吐温还特别这么说。
不料,兰顿先生竟脱口而出:“谢天谢地!”
马克·吐温却丝毫不以为意,仍然彬彬有礼地说:“下回若有机会再到纽约,一定再来拜访。”
“不必客气,您也忙,就别浪费时间了!”兰顿先生简直是忙不迭地想赶紧打发这个“老小子”滚蛋!
马克·吐温离开纽约之后,果然三天两头就会写信给莉薇。
亲爱的莉薇:
我已抵达圣路易斯,预计在此访问十天。在西行的途中,由于在车廂里与几个旅客聊得相当投机,我突然有一个灵感,想写一个发生在火车上的故事。这个念头刚冒起来,我仿佛就看到了好几个画面。不过在真正下笔之前,我得再仔细琢磨一下。
托出版社寄的《卡拉维拉斯县出名的跳蛙》,不知道你收到了没有?这是我第一本短篇小说集,但我可以很谦虚地告诉你,决不会是最好的一本。往后我还会写出更多的杰作,你就拭目以待吧!……
亲爱的莉薇:
今天没有活动,吃过早餐我就一个人出去蹓。经过一户人家,看到两个孩子愁眉苦脸地在粉刷他们家的篱笆,我一时技痒,便好心帮他们刷。后来,孩子的妈妈看到了,还以为我是到处打工的流浪汉,赶紧塞了几个零钱叫我走。其实呀,我小时候也粉刷过篱笆,下回见面时再仔细告诉你。将来我或许还会写在书里咧!我的童年虽然辛苦,但也做了不少很好玩的事……
亲爱的莉薇:
我现在正在前往芝加哥的车上。前阵子和你提过有关那个发生在火车上的故事,我现在决定要把它写得有点可怕。最初我是想写一个好笑的故事,但是构思到一半就构思不下去了,脑袋空白了几天,忽然又冒出另外一个完全不同的故事。不过你放心,尽管说是“可怕”,但绝不是以吓人为目的,我相信会很有意思的……
马克·吐温的信写得很勤,内容却都十分“光明且健康”,都是在谈一些自己的写作或旅行趣闻,仿佛真像一个大哥哥写给自家小妹妹的家书。不管怎么样,他一连写了三个月,写信简直比写稿还要来得勤。等到翌年三月初,得知他将再度来到纽约,并且将再度登门造访时,莉薇的心里有一种说不出来的兴奋。
然而,兰顿夫妇却非常地不欢迎。“姜还是老的辣”,他们完全洞悉马克·吐温那套“兄妹相待”之说完全是胡扯。
眼看莉薇为难得似乎都要哭了,马克·吐温只好提早告辞。不过,他当然不会这么容易就放弃,在起身告辞的当儿,其实早已迅速想好了一个计策——这一次,是苦肉计!
马克·吐温正要跨上马背,不知道什么原因,竟突然摔了下来,并且当场晕了过去!
“赶快先把他抬进去!赶快去请医生!”兰顿家的人立刻乱成一团。
马克·吐温过了好一会儿才苏醒过来,这时医生也来了。检查的结果,医生发现马克·吐温虽然没有什么外伤,却显然受到了惊吓,以至于眼光呆滞,意识不清。
医生考虑了很久,终于说:“在这种情況之下,我建议暂时先不要移动病人会比较好。”
于是,马克·吐温就这样大模大样地在兰顿家住了好几天,还名正言顺地享受莉薇的照顾呢!
这样经过一番时日,兰顿夫妇对于这个令人头痛、赶也赶不走的求婚者实在是没办法,只好点头同意让他们俩订婚。
又过了将近两年的时间,马克·吐温终于在1870年的2月2日,将心爱的莉薇给娶进了家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