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宋词三百首全解
47645200000277

第277章 疏影

彭元逊

寻梅不见

江空不渡。恨蘼芜杜若①,零落无数。远道荒寒,婉娩流年②,望望美人迟暮。风烟雨雪阴晴晚,更何须、春风千树,尽孤城、落木萧萧,日夜江声流去③。日晏山深闻笛④,恐他年流落,与子同赋。事阔心违,交淡媒劳⑤,蔓草沾衣多露⑥。汀洲窈窕余醒寐⑦,遗佩环、浮沉澧浦⑧。有白鸥、淡月微波,寄语逍遥容与⑨。

“注释”

① 蘼芜、杜若:皆香草名,见《楚辞》。② 婉娩:柔顺貌,引申为不知不觉。③ “落木”二句:杜甫《登高》诗:“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④ 闻笛:笛曲有《梅花落》。⑤ 交淡媒劳:《楚辞·九歌·湘君》:“心不同兮媒劳,恩不甚兮轻绝。”⑥ “蔓草”句:《诗·郑风·野有蔓草》:“野有蔓草,零露兮。”⑦ 汀洲窈窕:《诗·周南·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⑧ “遗佩环”句:《楚辞·九歌·湘君》:“捐余玦兮江中,遗余佩兮澧浦。”⑨ 逍遥容与:《楚辞·九歌·湘君》:“时不可兮再得,聊逍遥兮容与。”

“语译”

大江空阔,不见船渡。可恨蘼芜、杜若都已零落殆尽。前路迢迢,荒漠而寒冷;流年似水,在不知不觉中逝去;那日夜盼望的美人,已入迟暮之年。风烟渺渺,雨雪霏霏,傍晚阴晴不定,我又何须春风带来树树花开,万紫千红?任凭他孤城里落叶萧萧、大江日夜滚滚流去吧!

夕阳快要西沉,山深处只听得笛声吹出《梅花落》的曲子,我怕自己将来流落,也与这笛曲中的梅花同命,事事都与愿违,既然交情如此淡薄,又要媒人何用?野外的蔓草多露水,将我的衣衫全打湿了。梦醒之余,见汀洲的窈窕淑女,将佩环投入澧浦赠其所思之人。看悠闲的白鸥、淡淡的月光、微微的水波,我以为你不妨逍遥自在,从容地等待。

“赏析”

这不是一首咏物词,也不是纪游词,而是用象征手法写成的抒情词,题为“寻梅不见”,我们不能当他真的是在写实事,否则不但作者寻找不到梅花,我们从词中也很难找到有写梅花的影子。

原来,“梅”只是作者理想中有高尚品格情操的人的代词。因为全篇是用《楚辞》中“香草美人”的表现方法来写的,所以词题也就以“梅”来代替贤者了。杜甫《贫交行》云:“翻手作云覆手雨,纷纷轻薄何须数。君不见管鲍贫时交,此道今人弃如土!”彭元逊的感慨,也与这差不多。

“江空不渡”,畏世途之艰难也。恨香草零落之多,是说他所钦佩的人,今已所剩无几。然后说环境很艰苦,流年不待人,看看那些德高行洁者,都已“美人迟暮”了。后四句,自述心志:当此“风烟雨雪”时代,又何须羡慕荣华富贵,任凭自己的遭遇像晚年的杜甫那样好了,独立孤城危楼,对落木萧萧,看长江滚滚东流。

换头“日晏”三句,总算让我们从“闻笛”中猜到一点可与梅花相关连的事,作者也藉此自叙了对生活前途的悲观。“事阔心违,交淡媒劳”,愤激之语,出自骚人,而又直言无隐,是全篇作意之所在。“蔓草”句,除用《诗》语外,还兼用了陶潜《归田园居》诗:“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末了湘君遗佩,是自信美人终得眷顾,虽一时寂寞,仍不妨“逍遥容与”,且放浪于山水间,与白鸥为伍,以保持清高淡泊的操守。此词风格特异,在宋词中实为别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