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宋词三百首全解
47645200000266

第266章 渡江云

张炎

久客山阴,王菊存问予近作,书以寄之①

山空天入海,倚楼望极,风急暮潮初。一帘鸠外雨,几处闲田,隔水动春锄。新烟禁柳,想如今、绿到西湖。犹记得、当年深隐,门掩两三株。愁余。荒洲古溆②,断梗疏萍,更漂流何处?空自觉、围羞带减,影怯灯孤。长疑即见桃花面③,甚近来、翻致无书?书纵远,如何梦也都无?

“注释”

① 王菊存:未详,当是作者友人。题序一本作:“山阴久客,一再逢春,回忆西杭,渺然愁思。”② 溆:浦,水边。③ 桃花面:用崔护事,参见晏殊《清平乐》“人面”句注。

“语译”

春山空寂,天的低远处与大海相接,我倚楼极目眺望,风很急,晚潮已开始上涨。帘外斑鸠的叫声中雨在下,有几处空闲的田里,有人趁春天到来已隔着水在动锄翻土了。我想如今禁苑里的新柳该已烟濛濛地绿遍西湖了吧。还记得当年深深地隐居不出时,我那关着的院门内也有过两三株柳树。

我满怀愁绪。在这荒凉的汀洲上、古老的水浦边,我像折断的草梗、吹散的浮萍,不知还要漂流到何处去。徒然地自己发现腰围已瘦得难以见人,衣带也一天比一天减短了,自顾身影就胆怯,面对青灯觉孤单。我常常疑心立即能见到心上人,怎么近来反而书信也没有了呢?纵然书信因为路远难到,为什么连梦也没有呢?

“赏析”

张炎少小时,生活优裕欢快,壮年后,却劳碌偃蹇、坎坷不幸。史料称其曾以艺北游,不遇而归,家居十年。久之,又东游山阴、四明、天台间,似亦无机遇,后复至鄞,设肆卖卜,遂以落拓而终。这首自叹身世的词,应是其漫游浙东、旅居江畔时所作。

词先从倚楼眺望写起。山空天低,海风晚急,江潮涌起。景物与落寞空虚、渺然愁思的心境完全一致。接着三句,再绘田间农夫趁春雨泥融,动锄翻土的画面。从农家及时耕作来衬托自己生活的不安定。“一帘鸠外雨”“隔水动春锄”,琢句精巧,同时点明了时令、气候。“新烟”以下,转为对昔日久居之临安的想念。“新烟禁柳”,即禁苑新柳,杭州是皇家林苑之所在,“烟”即“柳”,当两者并用的时候。“想如今”云云,因早已熟悉,故西湖景象不待见而可知。烟柳从上文春雨联想而来,又借柳念及曾多年隐居的生活,说那时家中有几株杨柳,我也还记得。“深隐”与“门掩”,紧相关连,用字不苟。思念西湖与家院,也都为衬托自己羁旅西东的心情。

下片转为直接抒情。“愁余”二字一顿。语出《九歌·湘君》“目眇眇兮愁余”。“荒洲古溆”,眼前所在之地;“断梗疏萍”,自己游子生活的比喻。“更漂流何处?”问得十分可怜。“空自觉”二句,说明知憔悴瘦损,孤苦无依,又能怎样?故加“空”字。“围”因瘦而“羞”于见人,“带”因移孔而“减”了长度;对灯顾影,自怜孤怯。句子都经过精心打磨。末了说心里总存着佳期即至的热望,谁知一而再地失望,以至都到了绝望的地步。“桃花面”、寄“书”云云,恐非真为丽人而发,当是其寻求机遇而不断遭挫折的假托词。所以“书纵远,如何梦也都无”的怨恨,虽与小晏《阮郎归》“梦魂纵有也成虚,那堪和梦无”,在说法上有点相似,但其所指内涵,实在是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