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元曲名篇的人生哲理
47631300000043

第43章 真诚相待,彼此尊重同声相应,同气相求;

每个人都有朋友,都有自己的朋友圈,那什么样的人会走在一起呢?在人际交往中,我们又该如何对待与自己处在不同圈子里的人呢?元代散曲家宋方壶有一首小令,题名“阅世”,作者用短短六句话抒发了自己对人际交往的认识和感慨,对我们今天如何处理朋友关系仍然具有教育意义和警示作用。

〔中吕〕 红绣鞋

阅世

短命的偏逢薄幸,老成的偏遇真诚,无情的休想遇多情。懵懂的怜瞌睡,鹘伶的惜惺惺,若要轻别人还自轻。

第一句“短命的偏逢薄幸”,“短命的”是骂人的话,指没有德行的人,这样的人一定会遇到薄情寡义之人;第二句“老成的偏遇真诚”,是说老成质朴的人则一定会遇到真诚实在的人。是啊,人与人的交往都是将心比心的,“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平日损人利己,播下怨恨,到时候只能遭到别人的打击和报复;平日与人为善,播下真情,则终归能换来别人的真诚以待。中国人相信“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作者也不例外,所以得出第三句“无情的休想遇多情”,这是带有哲理色彩的警句,一个无情无义、不懂得付出的人,永远都不可能得到别人的感激和帮助。

第四句“懵懂的怜瞌睡”,“懵懂的”指整日糊里糊涂的人,这样的人必然赏识瞌睡虫;第五句“鹘伶的惜惺惺”,“鹘伶的”指聪明人,即聪明人则一定会受到聪明人的爱惜。如果说前边三句是从情感、道德的角度谈人际交往,那这两句则主要是就兴趣、才智而言。由于志趣爱好和思维方式的区别,不同的人自然会有不同的交际对象,不同的交际圈。需要注意的是,无论才智、兴趣有多大差别,做人切忌随便是己而非人,切忌动辄轻视别人。因为轻视别人的人,也容易被别人轻视,这就是作者在第六句要警示大家的:“若要轻别人还自轻”。所以,做人无论聪明也好,糊涂也罢,要想得到别人的尊重,必须先做到尊重别人。

作者在第四和第五句涉及了交际对象和交际圈的问题,谈到了交友的规律。不同的人会找寻不同的交际对象,这可以概括为“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也正所谓“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即相近的声音互相应和,相同的气味互相融合,比喻志趣相同的人互相呼应,自然结合。的确,朋友交往不仅是情的交换,更是心的交流。两个人若处事原则不同、思维方式不同、情趣爱好不同,那真的是很难交流,而真正的精神愉悦只有在心灵契合的交流中才能产生。

每个人都有自己相对固定的交际圈子,但社会是以多样化的形式存在的。淡泊名利、布衣粗食是一种活法,孜孜以求、终生奋斗也是一种活法,只要不损人利己,不破坏社会公德,谁也没有必要厚此而薄彼。承认差异,包容异己,才能游刃有余地面对生活,处理各种复杂的人际关系。

由于人们交往时会不自觉地遵循“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原则,所以,要想了解某个人,只需找到他的社交圈,看看他有哪些至交好友,就可以对此人有七分掌握。正直的人绝不耻于和小人为伍,有事业心的人也不会整天混在饱食终日、无所事事的人群当中。李白和杜甫,欧阳修与苏轼,他们的友谊都是建立在共同的抱负与品行上的。诗人之间的惺惺相惜,成为联结感情的纽带。同样,小人结党营私,也有他们品行上、感情上的相通之处。所以,这为我们了解一个人提供了方便,就像古人所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是人们交友的规律;而真诚相待,彼此尊重,应该成为我们在人际交往中所秉持的态度。

元曲中蕴含着丰富的为职之道。如何在职场立身、如何选用人才、如何领导团队、如何疏解压力等等,这些观念对现代人依然有教育和启发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