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复兴激发梦想
47630500000020

第20章 林则徐禁烟

当鸦片战争击破“天朝上国”迷梦,当西方文明剧烈冲击“天不变,道亦不变”的心理,当中华民族面临“千年未有之变局”、面对“千年未有之强敌”,中华儿女只有一个梦想,那就是一个民族复兴的梦想。

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你们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习知识,增强本领,那样才可以长大后建设和保卫我们的国家,那样我们的民族和国家才会更加强大,我们的中国梦——强国梦——才会早日实现!

清朝末年,朝廷腐败,世风日下,帝国主义列强乘机侵略中国,他们发动侵略的一个罪恶的手段便是向中国疯狂输入鸦片。鸦片俗称大烟,是一种毒品,很容易使人上瘾,一旦沾上,就什么力气也没有了,什么也不想干,一天到晚就想着吸鸦片这一件事。当时的中国人,上至高官下至百姓,有很多人已经变得越来越离不开鸦片。白花花的银子被外国人赚走了,只剩下一群烟鬼,整个中国一片乌烟瘴气。

1804年,林则徐二十岁那年,考中了举人。就在这一年十二月,他前往北京会试(当时,每三年一次,在京城举行考试,各省举人都可参加,称为“会试”)。这是他第一次离开家乡。去北京的路上,他看到了辽阔壮丽的山河,进一步激发了爱祖国的热情。

这一次会试,他没有考上。直到第二年冬天,他才回到福州。

1806年秋天,厦门同知房永清聘请林则徐担任书记,帮助写写书信公文。于是,林则徐就跟从房永清到了厦门。厦门同知是管理厦门港口贸易的主要机构之一。当时的厦门,是一个对外贸易港口,进出的外国船只,都集中在那里。在衙门里,林则徐看到有些差役面黄肌瘦,毫无精神,好像病夫一样。

“他们有病吗?似乎不大像。他们没有病吗?可是为什么又像病夫。”一个疑问,在青年林则徐的脑中出现了。过了几天,林则徐开口问那些面黄肌瘦、像病夫似的差役:“你们有病吗?”

“没有。”他们异口同声地回答。“真的没有病吗?”

“真的没有!”

林则徐摇了摇头。他的疑问仍旧没有解决。

一天,林则徐看到两个差役,面对面地横躺在一张床上,中间点着一盏灯,烟雾迷漫,他们手里各拿着一枝短短的东西,对着灯好像在吸什么烟,但那东西又实在不像一般的烟筒。林则徐很是奇怪,连忙问道:“你们在做什么?”

“我们在吸洋烟。”一个差役回答道。“什么是洋烟?”

“就是大烟,又叫鸦片烟。”“吸了有什么用?”

“吸了这东西,可提精神哪!”一个差役吸了一口鸦片烟,精神很足地说。

另一个差役接上来说:“不过,这东西也有个毛病:吸长了有瘾,只要一天不吸,可真受不了,不但精神全无,而且难过得要命,鼻涕眼泪全都来了。”

林则徐非常吃惊,顿时想起了前几天看到的一些情况:

有一个差役的家属吵到衙门中来,说这个差役把钱都吸鸦片烟吸掉了,家中连饭都吃不上。

又有一个差役的家属哭到衙门中来,说那个差役不但把钱都用在吸鸦片烟上,而且还不够,还要卖掉一个孩子。

同时,他又想起了前几天在街上行走时,听到一个孩子在唱着这样的歌谣:

鸦片烟,真害人!

谁要吃上瘾,

鞋子没后跟,

裤子剩条筋,

老婆嫁别人!

林则徐把这一切都联系起来了。他紧蹙着眉头,深深感到鸦片这东西,真真是个大祸害。

他沉思了一会,又向那两个差役追问起来:“你们的鸦片烟是哪里来的?”

“从烟馆买来的。”

“那烟馆里的鸦片烟又是哪里来的呢?”林则徐进一步追问。“听说是那些洋船贩运进来的。”

“既然是洋船贩运进来的,为什么我们厦门同知衙门一点不知道呢?”

那两个差役你看我,我看你,互相做了一个眼色,一个差役顿了一顿,终于说:“那就不知道了。”

林则徐见问不出什么名堂,也就走开了。

后来,林则徐留心打听,才知道鸦片烟都是从英国等国家的洋船上偷运进来的。这些洋船,从很远的英国殖民地印度装了鸦片,开到我国厦门等地,再由鸦片贩子买通沿海的文武官员和巡查士兵,走私偷运到内地。据说,每年从厦门等地流入内地的鸦片,有成千上万箱,数量非常惊人。

他又留心观察,发现吸食鸦片的,不仅有差役,还有官员,甚至连兵士也吸食,人数很多。厦门就有不少吸食和贩卖鸦片的烟馆。

鸦片这东西,我国古代曾用它作为止泻、镇痛的药物,但它含有大量使人麻醉的毒素,一旦上瘾,就很难戒除。一个人长期吸食,就会面黄肌瘦,精神萎靡,变成了废人。大量的鸦片偷运进来和吸食,这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

这个问题,使林则徐感到非常愤怒。可是,他只是一个写写公文和书信的人员,那里有权力来处理它呢?何况官场中又是这样的黑暗!

不过,这个问题不解决,关系可太大了。如今外国用鸦片来毒害我国人民,骗取钱财,如果有朝一日再发动武装侵略,怎么办?

他苦恼着,思索着。就这样,刚走进官场的林则徐,就看到了一个严重的问题——鸦片问题。

1810年,他又上京会试。第二年参加考试,他中了进士,被派在翰林院做官。从此,他就在北京住了下来,暂时过着小京官的生活。

时光飞逝,一转眼四五年过去了。林则徐在翰林院工作非常认真,并且注意研究政治、经济方面的问题,对许多问题都有深刻的见解,同事都很佩服他,认为他是一个能够辅佐国家的人才。

就在林则徐做湖广总督的时候,鸦片已经在我国泛滥成灾,简直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

那时候,全国吸食鸦片的人达到一二百万。其中有官僚、地主、商人,甚至连兵士、差役、娼妓和一部分劳动人民也沾染了这种恶习。有些地方,白天差不多看不见人,一到天黑,却到处点起昏暗的烟灯,完全变成了大烟鬼的世界。

烟毒怎么会严重到这样的地步呢?

要讲这个问题,还得先讲一点当时国内外的情况。当时,英、美等国早已进入资本主义社会。那些国家的资本家迫切需要掠夺海外殖民地,作为他们推销洋货的市场和原料供应地。我国地大物博,但生产落后,同时,清朝封建政府又极端腐败,因此,就成了他们向东方侵略的重要目标。

英国资本家一心想用他们的洋货作为武器,打开中国的大门。哪知道他们在我国推销洋货非常困难。我国的农民都过着极端贫困的生活,残酷的封建剥削压得他们连气都喘不过来,哪里还有钱来买洋货呢?

英国资本家看到洋货没有销路,无法打开中国的大门,非常着急。他们左思右想,决计把鸦片这种毒品作为侵略中国的工具。那时候,我国的邻邦印度早已成了英国的殖民地。于是,英国在印度的殖民政府制定了大量种植鸦片并向中国贩卖的政策。

美国和葡萄牙等国家的资本家,看到英国向中国大量输入鸦片,就也跟在英国的后面,大做鸦片生意。不过,它们输入中国的鸦片,比起英国来,那是少得多了。

就这样,鸦片像潮水一样涌到中国来。到林则徐做湖广总督的时候,输入的鸦片已经达到四万箱。

为了支付烟款,我国的白银大量流到外国资本家的腰包里去。由于白银越来越少,银价飞速上涨。在清朝初年,白银一两值铜钱七八百文;到鸦片战争前夜,白银一两已经要换铜钱一千五百多文了。

清朝政府的税收,是规定用白银计算的。农民出卖农产品得来的铜钱,在交税的时候,必须折合成白银交上去。因为银价提高了一倍,所以农民的负担也增加了一倍。

清朝政府的财政更加困难了,农民的生活也更加痛苦了。

清朝政府曾经几次下令禁止鸦片。可是,英国鸦片贩子哪里肯放弃鸦片贸易呢?他们送钱纳贿,收买贪官污吏和奸商,继续大量走私偷运。在腐败的清朝政府中,有一部分官员也依靠鸦片走私,发了很大的财,这些人当然拼命破坏禁烟。所以,清政府虽然几次禁烟,但毫无效果。相反,鸦片问题却越来越严重了。

对于这样严重的问题,究竟应该怎么办呢?

被百姓称做“林青天”的林则徐再也不能忍受下去了,眼看自己的祖国受洋人的腐蚀,眼看自己的同胞不思进取,长此以往,可有亡国的危险呀!于是他连夜写了一封奏折,尖锐地指出:如果不禁烟,“会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当时的皇帝本来还不知道鸦片有这么大的危害,被这封奏折给吓坏了,马上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到广州禁烟。

林则徐来到广州以后,细心调查,发现鸦片走私之所以如此猖狂,是因为好多官员充当了外国人的走狗,替他们通风报信,包庇他们,以从中分得好处。林则徐首先对这些败类采取行动,命令他们三天内必须交出替外国人私藏的所有鸦片,同时也让他们通知那些外国烟贩,必须交出所有鸦片,并保证不再往中国输入鸦片,否则一经查出,“货尽没收,人即正法”。

然而,三天过去了,没有一个外国烟贩来缴烟。他们认为这不过是清政府的虚张声势,过几天把这个钦差收买了,就万事大吉了。不想这次林则徐可不理这一套,他果断下达命令,包围英国商馆,一天不交出鸦片,商馆的门就一天也别想开。平时不可一世的鸦片贩子这下傻了眼,在粮食、水都快要断绝的情况下,只能忍痛交出了大约二百多万斤的鸦片。

销烟开始了。林则徐让人挖了两个特别大的池子,底下铺上石板,四周都用木板围住;池子的一头留一个通向大海的洞,另一头可以往里面灌水。准备好后,林则徐在礼台上大声宣布:“擂鼓!”顿时鼓声震天。“开始!”只见所有的鸦片被抛进了池子内,然后又向池子中扔进了烧透的石灰,顿时池子内沸腾了,所有的鸦片化作废水,流向了大海。

有一个美国传教士观看以后,是这样记载这件事情的:“我们反复考察烧烟的每一个过程,他们在工作中的细心和认真,远远出于我们想象。我不能想象再有什么事情,会比做这个工作更加认真的了。”

虎门销烟,起初每天只能烧三四百箱;过了几天,慢慢熟练了,每天可以烧到八九百箱,后来甚至可以烧到上千箱。全部鸦片,从六月三日开始烧起,到六月二十五日方才烧完,共烧了二十三天。二百三十多万斤鸦片,终于全部化成渣沫,流进了大海。

林则徐烧鸦片这件事情,意义非常重大。它充分地说明了中国人民是坚决反对鸦片这种毒品的,是坚决反对外国的侵略的。

林则徐是近代中国一位伟大的爱国者。他一生坚持反对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在近代中国人民反帝斗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他的名字,将永远载入中国人民反帝斗争的史册。他的功绩,也将永远受到后世人们的尊重和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