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唐高祖李渊(世界伟人传记丛书)
47613600000090

第90章 关外大捷(4)

李世民道:“十步之间,必有芳草;十室之邑,必有俊士。刘郎中深明大义,为举义立下了大功,这是大家公认的,也是铁的事实,任个郎中,实为大才小用。待日后再提拔吧。大丞相识才爱才,择才而用,对你这块良才美玉,决不会长期放在郎中的位置上。月前我带领人马入关西去,因军情如火,未及下马。今我大胜而归,当好好叙一叙,以弥补数月不见之憾。”

“那是自然,你我虽然有上下尊卑之分,感情却是不薄。互相大开心扉,倾吐情谊,实在是人生的一大乐事。”

二人从相识谈到举义,又从举义说到眼下,毫无保留,明达、洒脱、真诚、圣洁,似乎是感情的诗,又像情怀的歌。在这明月当空,古道雄关的环境中,显得格外美好,耐人寻味。端的是:离人叙语月无声,明月有光人有情。别后相思人似月,古道热肠火萦萦。

当然也谈到了才华横溢,人才出众的柴绍,无不对柴绍的死万分悲痛。刘文静泪流满面,泣不成声地道:

“柴左武侯驾鹤西去,痛煞我也。当他的灵柩从这潼关缓缓而过的时候,我的心都碎了。他不该就这么急匆匆地走了,因为他还有未竟的事业,扔下了那么多痛他爱他的人。虽然在他的灵柩路过这里的时候,我摆了路祭,却仍未能表达悼念之情,以故写了悼词,请了僧众为他超脱。这不,一连数个晚上,我都梦见他。昨夜南柯一梦,只见他鲜衣粉面,光彩灼灼,向着我微笑不语。足证他在九泉之下活得很好。他应该活得很好,因为其心能容天下之物,虚其心受天下之善。不以小恶弃人之大美,不以小怨忘人之大恩。智、仁、勇皆俱,忠、孝、义全备。唉,不知魂已断,空有梦相随哟!”刘文静泪水涟涟。

李世民也感慨万端:“父亲眼力不差,为我姐找到了柴绍,可谓天作之合,郎才女貌。我曾为之高兴,也不无嫉妒,若我的婚姻如此该有多好。不想他劳苦一生,扔下姐姐头也不回地走了。我恨苍天之不公,叹姐夫之不幸,哀人生之短暂,恨自己无回天之力,不能将他留住。人间惟有相思苦,你我尚且如此,我姐之相思就可想而知了,这次回到京都,我要办的第一件事就是看望姐姐。刘兄有所不知,当姐夫的灵柩入土时,姐姐哭得死去活来,在场的人无不为之动情。”

“人生若梦,转眼就是百年,以故雄心壮志不可少,事情尽做不言多,若不轰轰烈烈地干一番事业,死难瞑目。”刘文静道。

二人感叹一番后,又谈起了眼下的形势。李世民言道:

“虽然关内已基本平定,但残余势力还在,这潼关的作用还在。刘兄定要把好此关,以防土皇帝们到内地捣乱。据报,隋降将袁通有叛逃洛阳的可能,大都督要我告知于你,此事交你办理。兄既要守卫潼关,又要对付袁通,肩上的担子很重。小弟本想给你留下万余人马,又怕征战王世充不足用,故而打消了这个念头。”

“既然秦公以兄相称,我也就不客气了,以小弟称你吧。”刘文静动情地看着李世民:“我也得到了袁通有反叛之意的情报,却不太相信。如此以来,可见他反叛无疑了。这并不可怕,我来对付他也就是了。他有人马两万,看似强大,其实不然。原因在于他的将士多是山西人,与他矛盾重重,真正顺从他的不足十之有六。况且他身边有我的人,一旦他造次,我会早有准备,以计取他。小弟,你就放心为是。回京后告知大都督,就说我刘文静决不会给他老人家丢脸!”

二人谈到半夜,方才休息。次日平明,李世民告别了刘文静,率众起行。他频频回首,直到雄伟的潼关在他的目光中消失。一路之上,刘文静的身影经常在他的脑海中闪现。他问自己:“缘分是什么?感情是什么?友谊又是什么?为何自己刚到山西,就与刘文静、裴寂、刘政会等人打得火热?若无他们初时的帮助,能有今天吗?”

经数日奔波,终于回到了西安。恭帝、李渊率百官前来迎接,城中百姓也自发地前来欢迎他这个叱咤风云的英雄。恭帝牵着他的手问寒问暖,如同最爱做梦的孩子见到了心仪已久,只是无缘相见的豪杰。李渊也为他骄傲,虽然那么严肃,心却是热的,向他行着注目礼。官员们自不必说,无不伸指咋舌,毕恭毕敬。他应该自豪,应该高兴,可他却怎么也兴奋不起来,因为根深蒂固的姐弟之情牵着他的心扉,他想得最多的是立即去探望仍然处于悲哀之中的姐姐。

恭帝言道:“秦公月内打了数仗,大获全胜,劳苦功高,怎么称颂也不过分。今天午时朕在太极殿为你这大功臣设庆功宴。午时将到,咱这就饮宴去!”

“圣上高看世民,世民感激不尽。不过,世民有违圣意,不想参加宴会,恳请圣上赎罪。”

李世民的回答使恭帝尴尬异常,求援于李渊:“大丞相,这……这……这太令朕失望了。朕热心热肠,想不到……”

“圣上息怒,待渊问个明白。”李渊走向前来低声道:“世民,圣上听说你率众回京,喜不自胜,从昨天就开始准备这桌宴席,为你庆功,你怎的拒绝?有事以后再说,这宴会你是非参加不可的,以防凉了圣上和众臣的心。”

“父亲,非是世民不忠不孝,无父无君。此时我最想做的一件事就是探望姐姐,在姐姐的府上用饭,否则,我什么也做不下去!”

恭帝根本体会不到姐弟之间的深情厚意,不解地问:“秦公,难道朕亲自为你操办的盛宴不如柴左武侯府上的饭好吃吗?”

经李世民再三解释,恭帝方才弄清了其中的奥妙,不禁黯然失色:“我们兄弟姐妹之间怎的就没有这种血浓于水的情意?敌视、倾轧,乃至怒言厉色,好可怕哟!”

李渊的心灵受到强烈震憾,向恭帝道:“圣上,就让他去吧,姐弟之间的亲情,是难以用语言形容的,是难能可贵的。庆功宴虽盛,却难以与这种情意相比。”

李世民已急不可耐,飞身上马,良驹似乎理解他的心情,腾开四蹄,钻人了人的胡同。

此时,一切都处于静止状态,只有马蹄声和鞭子的脆响。恭帝目送着李世民,陷入沉思之中。李渊望着李世民远去的背影,大脑记忆的沟槽中,闪现着住在城外的姐姐的倩影,而且不无自责。官员们都在心中暗暗地检讨自己,那些失去手足之情者,心里酸酸的。黎民百姓非常理解李世民,因为相对地说,他们的感情比官员们丰富,他们的同情心比官员们大得多。

李世民的举动提醒了李渊,当天夜里,李渊在丞相府设家宴,先亲自将夫人宝惠、小儿子李元吉用轩车拉到府里,又派人接来李玉心,叫来李建成。李世民与李元霸不请自到,因为他俩正好前来请安。

白雪化尽,月上中天,炭火旺盛,一家人围桌而坐,气氛温馨。

李渊作开场白,他一改官场上的严肃与威严,笑语朗朗:“咱们大概已经一年多没坐在一起了,责任在我。就是再忙,一家人总要经常聚一聚嘛。啊,哈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