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唐诗三百首(中华国学经典)
47598500000014

第14章 五言律诗(4)

①天畔:天边。当时作者贬在潘州,地近南海,故曰“天畔”。②长沙傅:指贾谊。西汉洛阳人。年少有才学,汉文帝很器重,一年中由博士升为大中大夫。因老臣绛灌等忌才谗毁,贬为长沙王太傅。三年后虽召见他,但仍然不能重用,调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堕马死,贾谊忧伤过度,一年后也死了。见《汉书·贾谊传》。

送僧归日本

钱起

【原文】

上国随缘住①,来途若梦行。浮天沧海远,去世法舟轻。水月通禅寂,鱼龙听梵声②。惟怜一灯影,万里眼中明?

【解析】

钱起的这首诗,是作者在长安时,赠给一位即将渡海回国的日本僧人的。中日两国隔海相望,日僧来回都要渡海,这诗便是抓住这一特点来写的,而且布局巧妙。先写其来,诗前半写日僧“浮天沧海远”来华,再写其去,诗后半写他“万里眼中明”回日本。全诗虽未明写送别,但送别之意寄寓其中。

【注释】

①上国:指中国。随缘:佛家语,随其机缘之意。②梵声:指念佛的声音。

谷口书斋寄杨补阙

钱起

【原文】

泉壑带茅茨,云霞生薜帷①。竹怜新雨后,山爱夕阳时。闲鹭栖常早,秋花落更迟。家僮扫萝径②,昨与故人期。

【解析】

谷口,在今陕西省泾阳县西北,当泾水出山之处,即仲山的谷口,传说为黄帝升仙的地方,风景秀丽,山水宜人。

此诗极写谷口如何美好。开头写其环境清幽,接着写晴天雨天,各有可爱景色,然后又写花鸟宜人。静中有动,幽而不寂。诗人以清秀的笔墨,绘就了一幅淡雅的山中风景图画。结语意谓前已和“故人”约好,现在“家僮”扫径以待。即希望他一定要来,表达了邀请的诚意。末尾二句才点明作意,艺术感染力较强。

【注释】

①茅茨:茅屋。指书斋。薜帷:形容薜荔藤爬满墙头,密如帷幕一般。②萝径:指门前为女萝植物所掩映的小路。

淮上喜会梁州①故人

韦应物

【原文】

江汉曾为客,相逢每醉还。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欢笑情如旧,萧疏鬓已斑②。何因不归去,淮上有秋山。

【解析】

这首诗描写诗人在淮上(今江苏淮阴一带)遇见了梁州故人的情况和感慨。诗中写了与故人久别重逢之乐以及自伤久滞他乡之苦。颔联比喻生动自然,尾联给人留有余味。

【注释】

①梁州:唐代州名,在今陕西省南郑县东。②萧疏:稀疏的鬓发。斑:花白。

赋得①暮雨送李曹

韦应物

【原文】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②。

【解析】

诗题是“赋得暮雨送李曹”,所以前三联是赋“暮雨”,末联才点送别,而仍以雨意收结。诗人通过对“暮雨”的形象描写,表现他送别李曹的无限深情。

【注释】

①赋得:凡是指定、限定题目做诗,照例在诗题前加“赋得”二字,以表示这是分题赋诗。这首诗得题“暮雨”,故称“赋得暮雨”。②沾襟:指流泪。散丝:雨丝,晋代张协《杂诗》有“密雨如散丝”句。

酬程近秋夜即事见赠

韩翃

【原文】

长簟迎风早①,空城澹月华。星河秋一雁,砧杵夜千家。节候看应晚,心期卧已赊②。向来吟秀句,不觉已鸣鸦③。

【解析】

首联紧扣秋夜景物,写风声月夜,有清淡之美。第二联向来称为佳句,它不仅对仗精巧,境界空阔,而且这星河一雁,砧杵千家,极为生动地把月白风清的秋夜具体化了,也艺术化了,如见如闻,显得很美。第三联抒发季节推移、心愿未偿的感叹。

【注释】

①长簟(diàn):一种节长而且大的竹子。②心期:以心为期,即彼此心意相通。③鸣鸦:指天快亮了。因鸦噪而天即明。

阙题

刘昚虚

【原文】

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①。幽映每白日②,清辉照衣裳。

【解析】

这是一首探访一位隐士友人的诗。这位隐士住在深山之中,环境优美幽静,性好读书,以此自乐。作者呢,他未见到主人,已经为这种境界所吸引,他也爱上这个环境了,于是便形诸吟咏。它像一幅清丽的山水画,从这个画面中,我们不仅看到山水,还仿佛听见水声,嗅到花香,而且窥见没有出现在画面上的人物的性格和作者的情感。

【注释】

①深柳:茂密的柳林。②幽映:指茂密的柳林在阳光映照下的浓荫。

江乡故人偶集客舍

戴叔伦

【原文】

天秋月又满,城阙夜千重①。还作江南会,翻疑梦里逢。风枝惊暗鹊②,露草泣寒虫。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

【解析】

这诗写与故人在客途相逢并触动作者的思乡之念。“还作”、“翻疑”二词极为传神。第五六句,写秋夜风物,同时也是表现旅况的凄凉。“惊”、“泣”二字,含意深刻,写尽了身世飘泊之感和宦海浮沉之病。结语说畏闻晓钟一响,又要分手,深刻地表现了他对客途偶然相逢的珍惜。

【注释】

①城阙:宫城前两边的楼观,这里代指全城。②暗鹊:栖巢的夜鹊。

送李端①

卢纶

【原文】

故关衰草遍,离别正堪悲。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掩泣空相向,风尘何所期②。

【解析】

在这首诗中,写乱中离别之情凄惨伤恻。

前半叙岁寒送别,故关衰草,寒云暮雪,满目悲凉,情景浑然一致,后半四句转到身世和时局。“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称为警句,意境苍凉。末联写举目风尘纷乱扰攘,深恐后会难期。

【注释】

①李端:是“大历十才子”之一。②风尘:指社会动乱。期:指后会之期。

喜见外弟①又言别

李益

【原文】

十年离乱后,长大一相逢。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别来沧海事②,语罢暮天钟。明日巴陵道③,秋山又几重。

【解析】

这诗用白描的手法和质朴的语言写悲欢离合之情,深刻反映了长期社会动乱中的人生感慨,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颔联词浅意丰,亲切感人,末联含蓄自然,悠然不尽。

【注释】

①外弟:表兄弟,指姑母的儿子。②沧海事:即沧海桑田,指喻世事变化巨大。③巴陵:即岳州,州治在今湖南省岳阳市。

云阳馆①与韩绅宿别

司空曙

【原文】

故人江海别,几度隔山川。乍见翻疑梦,相悲各问年。孤灯寒照雨,深竹暗浮烟。更有明朝恨,离杯惜共传②。

【解析】

宿别,指与韩绅同住宿之后又给他送别。这诗前半写久别重逢之深情,后半写云阳馆之宿别。其中颔联是历来传诵的名句,“各问年”情真意切,“翻疑梦”十分传神。

【注释】

①云阳:县名,在今陕西省三原县境内。馆:驿馆,旅客中途休息的地方。②共传:互相传递(酒杯),举杯劝酒之意。

喜外弟卢纶见宿①

司空曙

【原文】

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以我独沉久,愧君相见频。平生自有分,况是蔡家亲②。

【解析】

司空曙和卢纶都在“大历十才子”之列,诗歌工力相匹,又是表兄弟。此诗前半写自己荒居之苦况,后半写表弟访宿之乐情。前半写苦是为后半写乐作陪衬的,运用了“反正相生”的艺术手法。

【注释】

①见宿:一作访宿,即过访并住宿的意思。②蔡家亲:表亲。蔡,一作“霍”。

贼平后送入北归

司空曙

【原文】

世乱同南去①,时清独北还。他乡生白发,旧国见青山。晓月过残垒,繁星宿故关②。寒禽与衰草,处处伴愁颜。

【解析】

这是一首送友人北归的伤别诗。诗题“贼平”,指安史之乱(共历八年之久)已被平定。诗中写出乱离后的荒凉景象和作者送别友人北归而自己未能同归的悲苦心情。

【注释】

①同南去:是说自己和友人一同避乱南来。②故关:旧日的关口。

蜀先主庙

刘禹锡

【原文】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①。势分三足鼎,业复五铢钱。得相能开国,生儿不象贤②。凄凉蜀故伎,来舞魏宫前。

【解析】

本诗当是刘禹锡任夔州刺史时所作。蜀先主就是刘备。先主庙在夔州(治所在今四川奉节东)。

此诗写凭吊刘备庙后的敬意和感慨,意在表彰刘备的贤能,讥刺刘禅的孱弱,但讥刺还是为表彰服务的,扼腕叹息刘备的“英雄”事业后继无人。首联高唱入云,气势磅礴;尾联感慨万千。盛衰对比,似寓有供唐王朝鉴戒之意。

【注释】

①凛然:令人肃然起敬的样子。②不象贤:是说后主刘禅不像他父亲刘备那样贤能。

没蕃①故人

张籍

【原文】

前年戍月支②,城下没全师。蕃汉断消息,死生长别离。无人收废帐,归马识残旗。欲祭疑君在,天涯哭此时。

【解析】

没蕃,战败陷落在吐蕃。此诗为没蕃故人生死难明而作。“欲祭疑君在”是全诗的中心,集中地反映了作者极其沉痛的心情。

【注释】

①蕃:指吐蕃,古代藏族建立的地方政权。②月(ròu)支:汉代西域国名,此借指吐蕃。

草①

白居易

【原文】

离离原上草②,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③。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解析】

这首诗是白居易少年时代成名的作品。

此诗向来为人所欣赏,主要在于它写出了原上青草的特色。“野火”二语,道出春草生命力的顽强,尤为精采。这种现象,人所共知,似属平常,但经诗人艺术加工、文字排列组合,便富有诗味,而且隐含哲理,启人遐思,是历来传诵的名句,而且成为后人广泛引用的格言。

【注释】

①草:题一作《赋得古原草送别》。②离离:形容春草茂密的样子。③晴翠:指在阳光照射下显得更加翠绿的野草。

旅宿

杜牧

【原文】

旅馆无良伴,凝情自悄然。寒灯思旧事,断雁①警愁眠。远梦归侵晓,家书到隔年。沧江好烟月②,门系钓鱼船。

【解析】

这是一首抒写旅居思乡的作品,清新自然。前半开门见山。直书为乡愁所苦;后半曲折含蓄,更深一层抒发乡愁,结句寓有厌倦仕途之意。

【注释】

①断雁:失群的雁,即孤雁。②好烟月:美好的风光。

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

许浑

【原文】

红叶晚萧萧,长亭酒一瓢。残云归太华,疏雨过中条①。树色随关迥,河声入海遥。帝乡明日到,犹自梦渔樵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