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优秀班干部从这里起步:合格班干部的自我培养
47596600000019

第19章 班干部如何树立良好班风(3)

作为班干部,还应努力使学生敢于表明自己的感情,使他们能不受拘束地、热忱坦率地在教师面前表达自己的感情,如满意与不满意、感谢与委屈、愤怒和惊讶等。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要培养良好的集体,必须培养集体情感丰富的生活,让学生自由地表达自己。在他的课堂上,学生用菊花的颜色来表明集体的情绪,粉红色和鲜红色象征着愉快,蓝色象征着不安,淡蓝色象征着忧郁悲伤,紫色象征着委屈……通过一个微小的动作,教师很快了解了集体的情绪,便于及早做出决定。

其次,班干部要善于引导,激励良好的情绪使之变成稳定的情感。

积极向上的情感是形成班集体的凝聚力,增加集体战斗力的前提。由于学生的情绪波动性较大,因此当学生的情绪刚露出积极的嫩芽时,班干部就应精心培育。要善于通过引导激情,使同学当中出现的好的情绪凝固下来,加以不断强化,把良好的情绪上升为稳定的情感。

再次,要善于了解情绪在学生中的传播途径、媒介。这是班干部把握“集体情绪”的重要方法。一般说,班上比较活跃、有一定号召力的同学的情绪易传递给其他学生,形成“集体情绪”。班干部就是调解集体情绪“晴雨表”的关键所在。班干部要善于动之以情,以自己的积极情绪感染学生。而且,班干部应对其他类似同学多接触,引导其保持良好的、积极向上的情绪,在班级中发挥积极影响。

最后,班主任是班里的一班之主,班主任的情绪高低,与学生的情绪状况有很大的关联。因为学生的情绪往往受其周围环境影响,班主任与其接触较多,自然影响不小。班干部应主动与班主任交流,用自己积极、乐观、饱满、自信的精神状态去感染班主任,使班主任心情愉快,对班里同学信心十足。如果班主任自己信心不足,悲观消沉,学生的“集体情绪”也会大受影响。

一、提高班集体凝聚力

班集体凝聚力也叫内聚力,是指班集体内成员之间及班集体对其成员的吸引力和向心力。班集体凝聚力是班集体心理的集中体现。班集体凝聚力强,表现为:有较强的向心力和吸引力,班集体活动的出席率高;有良好的班集体气氛,成员间有信息交流和情感沟通,班集体民主气氛好,彼此关系和谐;班集体成员有责任感,愿意承担班集体任务,关心并维护班集体利益和荣誉;班集体成员有安全感、归属感、自豪感,表现出较强的集体主义精神;班集体士气高昂。

一个班集体是否具有凝聚力以及凝聚力的强弱,取决于班集体本身以及它所处的处境。班干部要千方百计提高班集体的凝聚力,为此,要做到:

1.目标整合。班集体是由不同个体组成的一个整体,整体有整体的目标,个体也有个体的目标,将两者的目标统一起来,保持一致,就称为目标整合。目标整合包括两个方面:对班集体来说,总目标应该包括和满足个体的需要和愿望,使个体目标在班集体内得以实现;对班集体学生来说,各个个体目标必须和整体目标一致,或趋向于统一。当整体目标和个体目标发生矛盾时,应以整体利益为重,修正个人目标,甚至牺牲个人目标以顾全大局。

2.志趣相投。志趣相投是指学生在动机、理想、志向、信念、兴趣、爱好等方面基本一致。上述心理品质是个人行为的内在动力和个人积极性的源泉。志趣相投可以保证学生有相似的态度和价值观念,步调一致;可以使学生在班集体中获得最大的心理满足,从而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

3.心理相容。心理相容是指班集体中学生与学生,学生与班集体,班干部与学生,班干部之间的相互吸引、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支持、和睦相处。若不相容,则表现为相互排斥、相互猜疑、相互攻击、相互歧视。心理相容是班集体团结的基础,也是实现班集体目标的重要保证。心理相容可以为班集体活动提供积极乐观的心理氛围,使学生保持良好的心境,有利于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4.互补。在一个班集体内,每个学生所扮演的角色不同,承担的工作任务不同,因而需要学生间取长补短、互助协作。如果学生在智力、性格、气质、性别等方面形成互补,则班集体将会形成人才辈出、生动活泼的局面,班集体的工作效率和战斗力将会大大加强,班集体的凝聚力也会随之提高。

5.利用外界压力。许多实验和事实都说明,当班集体处于外界的压力下,班集体的凝聚力会大大提高。班干部要善于利用外界压力,多与其他班比较、竞赛、竞争,从而提高本班的凝聚力。

二、增强班集体意识

集体意识,也可以称之为集体心理,是指存在于集体成员头脑中,并反映集体关系的共同心理与心理倾向。

班干部要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吸引力强、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活动。如利用纪念日、节庆日、传统节日,设计、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在课外开展科技、艺术、体育、娱乐活动等。无论组织开展什么内容、何种形式的活动,都要在体现知识性、科学性的同时,更要突出趣味性、娱乐性,最大限度地调动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只有如此,才能逐渐增强学生的班集体意识。当全体学生都具备了集体主义精神,他们对自己的班集体就会充满认同感、责任感、自豪感和荣誉感。

三、塑造班集体学风

学风,是班风在学生学习中的表现。对于学校而言,学风是校风、班风建设的重点。建设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快乐和谐、健康向上、充满正气、争做主人的良好班风,能够引导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好,他人的事情帮助做好,集体的事情一起做好。而对于学生来说,最应该做好的事情是学习,建设勤奋努力、积极向上、充满兴趣、乐于探究的良好学风应该是班干部工作的重点。

良好的学风包括具有明确的学习目的,端正的学习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适当的学习方法。学生能够把对知识的兴趣和追求作为学习的动力,爱动脑、勤动手、上好每一节课、完成好每一次作业。

班干部在学风建设方面可以利用班集体舆论和班集体制度,可以通过倡导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互相激励,互相监督等,达到共同进步的效果。为此,班干部要做到:

1.善于制造积极的班集体压力。如正确的舆论压力、科学的规范压力、真诚的情感压力、严厉的惩罚压力等,通过这些班集体压力来引导学生的思想,统一学生的认识,规范学生的行为。人在单独情境下的行为往往具有很大的差异性,而在班集体中,由于班集体规范和行为常规的制约和影响,个人行为上的差异性将大大减小。如果能够在班集体中造成一种好好学习,遵守学习纪律光荣的舆论,就可以引导学生好好学习。

2.充分发挥社会助长作用。在集体中,当个体从事某项活动时,如果有他人在场,能使个体活动效率提高,这就是社会助长作用。社会助长作用的机制是由于别人在场,能唤起个体的竞争意识和被别人评价的意识,这种压力变为了动力,激发了个体的主观能动作用。多数人在一起活动,可以减少单调、枯燥的情境,激发个人的活动动机,从而提高效率。班干部可以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学习竞赛活动,组建学习小组等,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塑造良好学风。

3.利用从众心理。从众是指个体在班集体中常常会不知不觉地受到班集体的压力,在知觉、判断、行为上,表现出与班集体中多数人一致的现象。平时我们所说的“随大流”,就是从众心理的外化,即从众行为。从众是一种信任他人,依赖他人的心理活动。学生都想让班集体喜欢自己、接受自己,为了避免由于自己和大家不一致而被班集体讨厌的后果,常常会从众。如果班干部带头,带领优秀生和一些积极分子,在班集体内营造出努力学习的风气,其他同学就会从众。

4.暗示。暗示是指在无对抗条件下,用含蓄间接的方法对人们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从而使人们按照一定的方式去行动或接受一定的意见、观念的过程。暗示不是说服,不是讲道理,而是一种直接或间接的提示。暗示的目的是让人接受某种观念,并按这种观念行事。班干部要想利用暗示的方式促进学风建设,一方面要提高自己的威望和学习成绩,加大暗示的威力,提高暗示的效果;另一方面要在本班内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通过班集体成员间的相互暗示,形成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互相鼓励、互相促进、共同进步的学风。

5.模仿。模仿是有意或无意地对某种行为产生类似反应的行为方式。模仿是人的一种自然倾向,是人的本能之一。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常常是通过对他人行为进行观察和学习,形成自己的行为。班干部要注重榜样的作用,一方面以身作则,成为好好学习的示范者;另一方面要善于发现学习中的先进学生、先进事迹,为学生提供可学、可比、可信的榜样,引导学生自觉模仿榜样的行为。

四、引导非正式群体

非正式群体是人们在交往中自发结成的小群体。非正式群体的凝聚力强,压力大,对成员具有较强的影响力,成员间的从众行为、标准化倾向严重,成员的心理和行为的一致性较强。有自然形成的核心人物,核心人物的威信高,对成员的影响力大,号召力强。非正式群体容易产生“小集团”、“小宗派”,不利于班集体的团结,甚至破坏团结。容易滋长自由散漫的倾向,干扰或阻碍班集体决议的顺利执行,滋生歪风邪气,破坏班集体规章制度的落实。

在现实生活中,非正式群体的存在是一种普遍现象,几乎所有的班集体中都有非正式群体的存在。正确的做法是加强对非正式群体的引导,充分利用其积极作用,克服其消极影响,使之成为促进班风、学风建设的一支力量。为此,班干部要做到:

1.利用非正式群体凝聚力强,成员易从众的特点,引导他们接受正确的思想观念,多为班集体着想,与班集体的目标达成一致,共同促进班集体目标的实现。

2.利用非正式群体成员之间感情融洽、来往密切的特点,引导他们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3.利用非正式群体内信息沟通快的特点,引导他们传播有利于班集体团结的信息,收集学生的意见、要求及合理化建议,及时反馈给班干部。

4.利用非正式群体中自然形成的核心人物威信高、号召力强的特点,引导他们,依靠他们,发挥他们的积极作用、带头作用,使其统领的非正式群体为班集体建设多做贡献。

班干部如果能够充分发挥非正式群体积极作用,阻止非正式群体的消极作用,引导非正式群体关心班集体、热爱班集体、参与班集体建设,就会对良好班风、学风的形成具有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