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
【原文】
郁孤台②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③,可怜无数山。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④,山深闻鹧鸪⑤。
【解析】
词一开头就借景抒情:“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看到水,想到泪,联想泪之多,表现人民痛苦之深。过片承上:“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青山虽然遮住了人们的视线,但却挡不住滚滚东流的江水。作者羡慕那浩荡的江水能够冲破崇山峻岭的阻碍奔腾向前,恨自己不能从后方奔向前方,亲临战场,收复失地,统一祖国。此时被迫滞留在南方做官,傍晚听到鹧鸪鸣叫“行不得也哥哥”,他的心情更加苦闷。表现了词人对南宋统治当局逃跑政策的强烈不满。
【注释】
①造口:即皂口,在今江西万安县60里。②郁孤台:在今江西赣州西南。清江:指赣江。③长安:指北宋故都汴京。④愁余:使我发愁。⑤闻鹧鸪:古人认为鹧鸪啼声似“行不得也哥哥”。
点绛唇丁未①冬,过吴淞作
姜夔
【原文】
燕雁无心,太湖西畔随云去。数峰清苦,商略②黄昏雨。第四桥③边,拟共天随④住。今何许?凭阑怀古,残柳参差舞。
【解析】
这首词作于淳熙十四年(1187年)。当时作者住在浙江湖州。这年春天,由杨万里介绍,前往苏州见范成大。此词作于丁未年秋冬间,自湖州往苏州道经吴淞时。这首词以移情手法使眼前景物附着作者自身的感时伤事之情。上片中用“清”、“苦”二字赋予寒山以感情色彩。下片中的“桥”、“柳”等物象,无不是诗人情感之外化。
【注释】
①丁未:孝宗淳熙十四年(1187年)。吴淞:今江苏吴江。②商略:商量。③第四桥:吴江城外的甘泉桥,因泉品居第四而得名。④天随:晚唐陆龟蒙自号天随子,曾隐居淞江里。
鹧鸪天元夕有所梦
姜夔
【原文】
肥水①东流无尽期,当初不合种相思。梦中未比丹青见,暗里忽惊山鸟啼。春未绿,鬓先丝,人间别久不成悲。谁教岁岁红莲②夜,两处沉吟各自知。
【解析】
这首记梦词,题目是《元夕有所梦》,作于宁宗庆元三年元宵节。上片先写因永无会期而产生对昔日恋情的悔恨,似悔而实情深。再写梦中无法看清情人的怨恨,足见作者恋情之深炽。下片说别久伤悲,以至愁白了鬓发,煞拍两句想像在元宵放灯之夜,对方也在悲苦相思,语极沉痛。
【注释】
①肥水:源出合肥西北将军岭,分为东、南两支。东肥河西北流经寿县入淮,南肥河东南流经合肥入巢湖。②红莲:指红灯。
踏莎行
姜夔
【原文】
自沔东①来。丁未②元日,至金陵江上,感梦而作。
燕燕轻盈,莺莺③娇软,分明又向华胥④见。夜长争得薄情知?春初早被相思染。别后书辞,别时针线,离魂暗逐郎行⑤远。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归去无人管。
【解析】
小题指出本词写作时间是孝宗淳熙十四年(1187年)正月初一,地点是在金陵附近的江上舟中。词虽短小,但写得纡回曲折,含蓄而多不尽之意。上片写梦中人的体态、言谈、举止,形象真切动人。下片中借用“倩女离魂”的故事,设想梦中人与自己相会后又孤魂夜归的凄凉景况,构思新奇,耐人寻味。
【注释】
①沔(miǎn)东:唐宋时州名,即今湖北武汉。②丁未:孝宗淳熙十四年(1187年)。③燕燕、莺莺:指作者所恋的女子。④华胥:指梦境。⑤郎行(háng):郎边。
庆宫春
姜夔
【原文】
绍熙辛亥①除夕,余别石湖②归吴兴,雪后夜过垂虹③,尝赋诗云:“笠泽茫茫雁影微,玉峰重叠护云衣。长桥寂寞春寒夜,只有诗人一舸归。”后五年冬,复与俞商卿④、张平甫、鈶朴翁自封禺同载,诣梁溪。道经吴松,山寒天迥,云浪四合,中夕相呼步垂虹,星斗下垂,错杂渔火,朔吹凛凛,卮酒不能支。朴翁以衾自缠,犹相与行吟,因赋此阕,盖过旬,涂稿乃定。朴翁咎余无益,然意所耽,不能自已也。平甫、商卿、朴翁皆工于诗,所出奇诡,余亦强追逐之。此行既归,各得五十馀解。
双桨莼波,一蓑松雨,暮愁渐满空阔。呼我盟鸥,翩翩欲下,背人还过木末。那回归去,荡云雪孤舟夜发。伤心重见,依约眉山,黛痕低压。采香径⑤里春寒,老子婆娑,自歌谁答?垂虹西望,飘然引去,此兴平生难遏。酒醒波远,正凝想明珰⑥素袜。如今安在?惟有阑干,伴人一霎。
【解析】
这是一首追忆与友人昔游之作。据词序所言,此词当是宁宗庆元二年(1196年)冬,与好友同载,夜泛垂虹(今江苏省吴江县垂虹桥)时所作。作者在词的序中明确交代了这首词产生的时间、地点、背景和因由。上片中写想美人、故乡依旧,却终不能相见,感慨深沉。下片仍承上之怀人,伤逝情绪一脉相通。
【注释】
①绍熙辛亥:光宗绍熙二年(1191年)。②石湖:指范成大,范号石湖居士。③垂虹:江苏吴江的利往桥,因上有垂虹亭,亦称垂虹桥。④俞商卿:俞灏,字商卿,绍熙四年进士。张平甫:张鉴,字平甫,张镃的异母弟。铦(xiān)朴翁:葛天民,字朴翁,出家为僧时,曾取名义铦。封禺:封山和禺山,在今浙江德清西南。梁溪:无锡的别名。⑤采香径:苏州香山旁的一条小溪。吴王夫差于香山遍植花草,使美人泛舟于溪水采香,故名。⑥明珰(dāng)素袜:指代所思之美人。明珰,明珠耳饰。
齐天乐
姜夔
【原文】
丙辰①岁与张功甫②会饮张达可之堂,闻屋壁间蟋蟀有声,功甫约余同赋,以授歌者。功甫先成③,词甚美;余徘徊茉莉花间,仰见秋月,顿起幽思,寻④亦得此。蟋蟀,中都⑤呼为促织,善斗。好事者或以三二十万钱致一枚,镂象齿为楼观以伫之。
庾郎⑥先自吟愁赋,凄凄更闻私语。露湿铜铺,苔侵石井,都是曾听伊处。哀音似诉,正思妇无眠,起寻机杼。曲曲屏山⑦,夜凉独自甚情绪?西窗又吹暗雨,为谁频频断续,相和砧杵?候馆迎秋,离宫吊月,别有伤心无数。《豳⑧》诗漫与,笑篱落呼灯,世间儿女。写入⑨琴丝,一声声更苦。
【解析】
序文介绍了本词写作的过程。这是一篇咏物词,借描写蟋蟀悲鸣,倾泄人间幽恨。开篇点“愁”字,上片通过丰富的联想,抒发了自身的满腔愁情。词的下片插入“笑篱落呼灯,世间儿女”是“以无知儿女之乐,反衬出有心人之苦”,可谓“最为入妙”。
【注释】
①丙辰:宇宗庆元二年(1196年)。②张功甫:张镃,字功甫,大将张俊之孙。张达可:张镃的叔伯兄弟。③功甫先成:张镃所作为《满庭芳》,见《南湖诗余》。④寻:不久。⑤中都:指北宋汴京。⑥庾郎:庾信,牢子山,北周文学家,有《庾子山集》。愁赋:庾信有《愁赋》。⑦屏山:屏风。⑧豳(bīn)诗:指《诗经·豳风·七月》,中间写蟋蟀,有“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之句。漫与:随意成篇。⑨“写入”二句:作者自注:“宣政间(徽宗政和、宣和年间)有士大夫制《蟋蟀吟》。”
琵琶仙
姜夔
【原文】
《吴都赋》云:“户藏①烟浦,家具画船。”惟吴兴为然,春游之盛,西湖未能过也。己酉②岁,余与萧时父③载酒南郭,感遇成歌。
双桨来时,有人似、旧曲桃根桃叶。歌扇轻约④飞花,蛾眉正奇绝。春渐远,汀州自绿,更添了、几声啼鴂。十里扬州,三生⑤杜牧,前事休说。又还是宫烛分烟,奈愁里匆匆换时节。都把一襟芳思,与空阶榆荚。千万缕、藏鸦细柳,为玉尊、起舞回雪。想见西出阳关,故人初别。
【解析】
这是一首述写湖州春日泛舟,触发怀人之思的词作。据序言中“吴”、“藏”、“具”、“船”等字,当为“西”、“闭”、“藏”、“舟”之误(见《思适斋集·姜白石集跋》)。词写触景怀人。作者从远距离渐次逼近的画舫女子写起,引发出自己对过去相识的女子的思念之情。
【注释】
①“户藏”二句:唐李庾《西都赋》:“户闭烟浦,家藏画舟。”白石误记。②己酉:孝宗淳熙十六年(1189年)。③萧时父:萧德藻的子侄辈,白石内兄弟。④轻约:轻拍。⑤三生:前生、今生、来生,佛家语。
八归湘中送胡德华①
姜夔
【原文】
芳莲坠粉,疏桐吹绿,庭院暗雨乍歇。无端抱影销魂处,还见筱墙②萤暗,藓阶蛩③切。送客重寻西去路,问水面、琵琶谁拨?最可惜、一片江山,总付与啼鴂。长恨相逢未款④,而今何事,又对西风离别?渚寒烟淡,棹移人远,漂渺行舟如叶。想文君⑤望久,倚竹愁生步罗袜。归来后、翠尊双饮,下了珠帘,玲珑闲看月。
【解析】
本篇系白石32岁漫游湖南时送别友人之作。上片通过对莲花、疏桐、暗雨、流萤、苔藓、蟋蟀声的描绘,刻画出与友人离别前黯然销魂的凄凉氛围。下片抒写惜别之情。
【注释】
①胡德华:其人不详。②筱(xiǎo)墙:竹编的篱芭。筱,小竹。③蛩:蟋蟀。④款:款曲,殷勤应酬。⑤文君:卓文君。
念奴娇
姜夔
【原文】
余客武陵①,湖北宪治②在焉。古城野水,乔木参天。余与二三友,日荡舟其间,薄③荷花而饮,意象幽闲,不类人境。秋水且涸,荷叶出地寻丈④,因列坐其下,上不见日,清风徐来,绿云自动;间于疏处,窥见游人画船,亦一乐也。朅⑤来吴兴,数得相羊⑤荷花中,又夜泛西湖,光景奇绝,故以此句写之。
闹红一舸,记来时尝与鸳鸯为侣。三十六陂⑦人未到,水佩风裳无数。翠叶吹凉,玉容⑧消酒,更洒菰⑨蒲雨。嫣然⑩摇动,冷香飞上诗句。日暮,青盖亭亭,情人不见,争忍凌波去?只恐舞衣寒易落,愁入西风南浦。高柳垂阴,老鱼吹浪,留我花间住。田田多少,几回沙际归路。
【解析】
姜夔喜爱荷花,在武陵、吴兴等地曾荡舟荷塘。乐趣无限。淳熙间来往于杭州、湖州,本篇为其泛舟杭州西湖赏荷花而作。上片写观赏荷花触发诗兴。起笔荡舟观荷,与鸳鸯为侣,意境美不胜收。及至荷塘深处,以服饰高洁、玉颜着酒、细雨洗尘、清风拂面等妙语刻画荷花,最为传神。冷香入诗,构想尤为高雅奇妙。下片担心荷花迟暮,西风摧折,流露出无限眷念。“日暮”暗含岁晚之意。“亭亭”状荷之形,“争忍”写荷之情,“只恐”写爱花人忧虑,“高柳”、“老鱼”,多情挽留,更使诗人依恋难舍。
【注释】
①武陵:今湖南常德市。②湖北宪治:指湖北提点刑狱官署。③薄:靠近。④寻丈:八尺到一丈。寻,八尺。⑤朅(qiè)来:来到。竭,发语词。⑥相羊:即徜徉,自由自在地游玩。⑦陂(bēi):池塘。三十六是虚指。⑧玉容:比喻荷花。⑨菰:即茭白。⑩嫣然:笑貌。
扬州慢
姜夔
【原文】
淳熙丙申①至日,余过维扬②。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余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③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淮左名都,竹西④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⑤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⑥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⑦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⑧,年年知为谁生?
【解析】
淳熙三年冬,姜夔初到扬州。这时扬州屡遭兵火,城内外一片萧条,词人怆然有感,就自度了这曲《扬州慢》,并且填词,抒发感时伤乱的心情。这首词的特点,在于写景抒情,多在虚处,沉郁蕴藉,韵味无穷。统观全词,写扬州过去的盛况,都是虚笔。对比今日扬州之衰败,今昔对比,表现了词人的黍离之悲。
【注释】
①丙申:孝宗淳熙三年(1176年)。②维扬:扬州的别名。③千岩老人:萧德藻,自号千岩老人。④竹西:竹西亭,扬州名胜之一,在扬州北门外。⑤胡马窥江:高宗建炎三年(1129年)及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金兵两次南下,占领扬州等地。⑥青楼梦:杜牧《遣怀》:“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青楼,妓院。⑦二十四桥:杜牧诗“二十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唐代扬州城内有二十四桥,至北宋时尚存七座。见沈括《梦溪笔谈·补笔谈》卷三。⑧红药:芍药。
长亭怨慢
姜夔
【原文】
余颇喜自制曲。初率意为长短句,然后协以律,故前后阕多不同。桓大司马①云:“昔年②种柳,依依汉南;今看摇落,凄怆江潭;树犹如此,人何以堪?”此语余深爱之。
渐吹尽,枝头香絮,是处人家,绿深门户。远浦萦回,暮帆零乱向何许?阅人多矣,谁得似长亭树?树若有情时,不会得青青如此!日暮,望高城不见,只见乱山无数。韦郎去也,怎忘得玉环③分付。第一是早早归来,怕红萼无人为主。算空有并刀④,难剪离愁千缕。
【解析】
这首词大约是作者在光宗绍熙二年(1191年)离合肥时,与情侣惜别之作。合肥情侣所居巷陌,多种杨柳。上片即借咏柳抒离怀,下片叙写告别场景和情事。
【注释】
①桓大司马:桓温,见前辛弃疾《水龙吟》注。②“昔年”六句:见庾信《枯树赋》。③玉环:传说唐韦皋游江夏,与婢女玉箫有情,留玉指环,约七年再会。八年不至,玉箫绝食而死。后得一歌姬,酷似玉箫,中指肉隐如玉环。见《云溪友议》。④并刀:并州(今山西太原)的剪刀,以锋利著名。
淡黄柳
姜夔
【原文】
客居合肥南城赤阑桥之西,巷陌凄凉,与江左①异;惟柳色夹道,依依可怜。因度此曲,以纾②客怀。
空城晓角,吹入垂杨陌。马上单衣寒恻恻。看尽鹅黄嫩绿,都是江南旧相识。正岑寂③,明朝又寒食,强携酒,小桥宅④,怕梨花落尽成秋色。燕燕飞来,问春何在?惟有池塘自碧。
【解析】
宋光宗赵惇绍熙二年(1191年),姜夔寄居合肥,此词就是这年春天在合肥写的。合肥离南宋的边防线不是太远,所谓“边城”是也。上片开头两句先写“巷陌凄凉”。过片“正岑寂”三字,承上启下,由柳色想到江南的故乡,转写寒食时节。结尾三句,惋惜春光逝去,在写春景中反映边城的凄凉,作者意在排解愁绪,却流露出无限的烦恼及家国隐恨。
【注释】
①江左:江南。②纾(shū):宽解。③岑寂:寂静。④小桥宅:指情人住处。
暗香
姜夔
【原文】
辛亥①之冬,余载雪诣石湖。止既月,授简索句,且征新声,作此两曲,石湖把玩不已,使二妓②肄习之,音节谐婉。乃名之日《暗香》、《疏影》。
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唤起玉人,不管清寒与攀摘。何逊③而今渐老,都忘却春风词笔。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人瑶席。江国正寂寂,叹寄与路遥,夜雪初积。翠尊易泣,红萼④无言耿相忆。长记曾携手处,千树压、西湖寒碧。又片片、吹尽也,几时见得?
【解析】
此首与《疏影》同为咏梅名篇。姜夔的“新声”调名各取宋初林逋《山园小梅》中的名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首二字,因此一看调名,便可知是咏梅之词了。全词是咏梅怀人,思今念往。咏梅贯穿全篇,怀人也由头到尾。上片从时间上立意,下片于空间中立意。
【注释】
①辛亥:光宗绍熙二年(1191年)。②二妓:两名歌女。肄习:学习。③何逊:南朝梁诗人,在扬州有《咏早梅》诗。④红萼:红梅。
疏影
姜夔
【原文】
苔枝①缀玉,有翠禽小小,枝上同宿。客里相逢,篱角黄昏,无言自倚修竹。昭君不惯胡沙远,但暗忆、江南江北。想佩环②月夜归来,化作此花幽独。犹记深宫旧事③,那人正睡里,飞近蛾绿。莫似春风,不管盈盈,早与安排金屋。还教一片随波去,又却怨,玉龙④哀曲。等恁时、重觅幽香,已入小窗横幅。
【解析】
姜夔有《暗香》、《疏影》,两词堪称咏梅花的姊妹篇。是他在南宋光宗绍熙二年(1191年)到苏州范成大的家里作客时写的。姜夔是通过杨万里的介绍同范认识的。据说,姜夔撰写了《暗香》、《疏影》二曲,因其音节清婉,为范所赞赏,于是赠以侍婢小红。姜携小红归吴兴,过垂虹桥时,在大雪中赋诗:“自琢新词韵最娇,小红低唱我吹箫。曲终过尽松陵路,回首烟波廿四桥。”很有点扬扬得意的神气(事见《砚北杂志》)。
【注释】
①苔枝:长有苔藓的梅枝。②佩环:借指王昭君。杜甫《咏怀古迹》之三:“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③深宫旧事:即南朝宋寿阳公主梅妆事。④玉龙:笛名。哀曲:指古代笛曲《梅花落》。
翠楼吟
姜夔
【原文】
淳熙丙午①冬,武昌安远楼②成,与刘去非③诸友落之,度曲④见志。余去武昌十年,故人有泊舟鹦鹉洲者,闻小姬歌此词,问之,颇能道其事,还吴,为余言之。兴怀昔游,且伤今之离索也。
月冷龙沙⑤,尘清虎落⑥,今年汉酺⑦初赐。新翻胡部曲,听毡幕元戎歌吹。层楼高峙,看槛曲萦红,檐牙飞翠。人姝丽,粉香吹下,夜寒风细。此地宜有词仙,拥素云黄鹤,与君游戏。玉梯凝望久,但芳草萋萋千里。天涯情味,仗酒祓⑧清愁,花消英气。西山外,晚来还卷,一帘秋霁。
【解析】
此词为武昌安远楼初成而赋。上片写武昌安远楼,已将“武昌安远楼成”题面做足。下片转入登楼抒怀。“此地”四句,用崔灏《黄鹤楼》诗意,因楼高入云而有潇洒出尘之想。“玉梯”二句一转,望远生愁。“天涯”三句再一转,有花有酒,可解清愁。“酒”承前“汉酺”,“花”承前“姝丽”,又归入“落成”本题。“西山”三句,晚晴气象,微露期望振作之意。
【注释】
①淳熙丙午: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年)。②安远楼:又称南楼,在武昌西南黄鹤山上。③刘去非:事迹不详。落之:祝贺楼的落成。④度曲:制曲,指写词。⑤龙沙:塞外沙漠,此处指边境。⑥虎落:护城篱笆。⑦汉酺(pú):汉代,诏赐臣民聚饮。⑧祓(fú):消除。
杏花天
姜夔
【原文】
丙年之冬,发沔口①。丁未正月二日,道金陵,北望淮楚,风日清淑,小舟挂席,容与波上。
绿丝低拂鸳鸯浦,想桃叶②,当时唤渡。又将愁眼与春风,待去,倚兰桡,更少驻。金陵路,莺吟燕舞。算潮水③,知人最苦。满汀芳草不成归,日暮,更移舟,向甚处?
【解析】
上片写早春渡江之景,引发对旧日情人的忆念之情。下片结拍三句,为词人的内心独白:生活所迫而飘泊四方,故此难与合肥情人重续前欢。
【注释】
①沔口:汉水流入长江处,见《□胜览》。②桃叶:晋代书法家王献之的爱妾名。此借指作者的合肥情人。③潮水:唐朝李益《江南曲》诗意:“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