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孝经(中华国学经典)
47586100000004

第4章 天子章

【原文】

子曰:“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②爱敬尽于事亲,而德教加于百姓③,刑于四海④,盖天子之孝也⑤。《甫刑》云⑥:‘一人有庆,兆民赖之。⑦’”

【注释】

①天子:指帝王、君主。《礼记·表记》云:“惟天子受命于天,故曰天子。”《白虎通》:“王者父母天地,亦曰天子。虞夏以上,未有此名,殷周以来,始谓王者为天子也。”

②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恶,厌恶、憎恨。慢,轻侮,怠慢。《孟子·梁惠王篇》:“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孟子·离娄篇》:“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曰:“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雠。”全句的意思是:亲爱自己父母的人就不会讨厌别人的父母。尊敬自己父母的人,就不会怠慢别人的父母。

③德教加于百姓:德教施于万民的意思。《吕氏春秋·孝行篇》云:“光耀加于百姓。”高诱注:“加,施也。”德教:以道德教化。

④刑于四海:刑,法则。四海,四夷。《尔雅》:“九夷、八狄、七戎、六蛮谓之四海。”《滕文公篇》:“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君子之德,风也;小人之德,草也;草尚之风必偃。”《礼记·乐记篇》:“君好之,则臣为之;上行之,则民从之。诗云:‘诱民孔易’此之谓也。”《吕氏春秋·孝行览》:“故爱其亲,不敢恶人;敬其亲,不敢慢人,爱敬尽于事亲,光耀加于百姓,究于四海,此天子之孝也。”

⑤盖:《公羊传·宣元年正义》:“盖,犹是也。”《广雅·释诂》:“是,此也。”

⑥《甫刑》:一名《吕刑》,《尚书》篇名。

⑦一人有庆,兆民赖之:一人,天子。庆,善也。有庆,指天子有了爱亲敬亲孝行可庆善的事实。兆民,万民,指天下之百姓。兆有两种说法,一说一百万为一兆,一说古代以万亿为兆。这里指数目极多。赖,依靠、凭藉的意思。全句意思是说天子行孝,天下百姓都赖其善。

【译文】

孔子说:“如果是一个懂得热爱自己父母的人,就丝毫不敢厌恶别人的父母;如果是一个懂得敬奉自己父母的人,就丝毫不敢怠慢别人的父母。竭尽爱敬侍奉父母,施展教化于万民百姓之中,因此他在普天之下就成为四海效法的榜样,这就是天子应尽的孝道。《尚书·甫刑》上说:‘如果天子热爱亲人,孝敬亲人,能够施行德政,那么天下的亿万百姓就都仰赖他。’”

【提示】

孔子将“孝”分成了五个等级,第一等便是:“天子之孝”。

什么是“天子之孝”?

“天子之孝”就是敬奉自己的父母,也敬奉天下的父母;言传身教,将德行和教化施行到广大的民众中去。天子之孝有两个重要内容,第一天子必需具备广敬博爱的心,第二天子必需承担撒播爱心的责任。

上行而下效,孔子深深懂得如果一国的天子行了“孝道”,那么他的臣民就会受到感化,就会以天子为榜样,这样推行孝道就容易得多。同时,一国的天子的品德如何关系到天下黎民百姓的命运,关系到一个国家的衰败和兴旺,所以“天子之孝”至关重要。

孔子是一位了不起的大教育家,他建立的孝道面对的是每一个人,可以说是:“孝道面前人人平等,孝道面前人人有责。”行孝不分尊卑贵贱,只不过是不同的人行孝的侧重点有所不同。在以后的章节里,孔子还要逐一谈到“诸侯之孝”、“卿大夫之孝”、“士之孝”和“庶人之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