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中草药实用大全(新世纪新生活百科全书)
47583900000008

第8章 化痰药

化痰药是以祛痰或消痰为主要作用的一类药物.包括桔梗、贝母、栝楼、海藻、海蛤壳、昆布、黄药子、胖大海等。中医理论中所称之“痰”并不仅仅是指肺与气道病理性的分泌物,还包括脾虚聚湿所生之痰等。“痰”可分为有形之痰与无形之痰,有形之痰是人们可以见到的,如咳嗽伴有的咯痰;无形之痰却是见不到、摸不到的,是由于外感内伤、饮食不节,或劳逸失度引起肺、脾、肾、膀胱等功能失常,聚湿而生水,积水而成饮,饮凝而成痰。如风痰上扰、蒙闭清窍可以引起眩晕(高血压等);脾胃功能失常、痰湿积聚、成膏成脂,引起肥胖等。寒痰、湿痰主要可引起咳痰色白清冷、怕冷胸闷、气喘、四肢倦怠、关节酸痛、肢体麻木、半身不遂、眩晕、瘰疠痰核等。热痰,燥痰主要可引起咳喘胸闷、痰稠、痰黄、咯吐不爽、癫病惊厥、瘿瘤瘰疠等。临床上应用化痰药时、常需与温散寒邪、燥湿健脾、清热泻火或养阴润肺等药物配伍使用,才能更好地发挥疗效,达到祛痰或消痰的目的。

桔梗

又名:苦桔梗、白桔梗

性味归经:味苦、辛,性平;归肺经

化痰、止咳平喘之要药

骷梗具有开宣肺气、祛痰排脓的功效,为化痰、止咳、平喘之要药。《药性本草》中记载,桔梗能够“治下痢,破血,去积气,消积聚,痰涎,主肺热气促嗽逆,除腹中冷痛。主中恶及小儿惊痫。”现代研究表明,桔梗还具有抗炎、抗溃疡、降血压、扩张血管、解热镇痛、抗过敏等广泛的药理作用。

【桔梗小档案】

桔梗属桔梗科植物,主产于安徽、江苏、山东等地。药用部位为桔梗的干燥根,一般在种植后第2~3年的春、秋二季采挖,秋季采挖者体重体实,品质优良。在采挖后除去桔梗的残茎及泥土,刮去外皮,晒干,也可将鲜品切片、烘干、制成饮片,即为生桔梗;用炼蜜拌炒桔梗片,炒至蜜尽色黄,即为炙桔梗。炙桔梗以润肺祛痰为强,多用于肺阴不足之咳嗽。

【功效主治】

功效宣肺,祛痰,利咽,排脓,开提肺气。

主治1.用于咳嗽痰多,寒、热均可用之。2.用于肺痈引起的发热、咳吐脓血、痰黄腥臭等。3.用于胸闷不畅、咽喉肿痛、音哑等。4.用于下痢、里急后重、小便不利等。

【真伪鉴别】

近年来,在市场上发现的桔梗伪品多是霞草。正品桔梗呈圆柱形或略呈纺锤形,下部渐细,有的有分枝,略扭曲,表面白色或淡黄白色,不去外皮的表面黄棕色至灰棕色,具纵扭皱沟,并有横的皮孔样斑痕及支根痕,上部有横纹,有的顶端有较短的根茎或不明显,其上有数个半月形茎痕,质脆,断面不平坦,有棕色环层,皮部类白色,有裂隙,木部淡黄白色。霞草为石竹科植物丝石竹的干燥根,呈圆柱形或圆锥形,长短不等,表面黄白色,可见棕黄色外皮残迹,根头部常有分又及多数凸起的圆形支根痕,全体有扭曲的纵沟纹,体重质坚,不易折断,断面黄白色相间者为异型维管束。

【注意事项】

1.服用桔梗过量会引起恶心呕吐。2.阳虚久咳及有咳血倾向者不宜用。3.桔梗不宜与猪肉同食。

【药膳养生】

1、滋肾润燥,益气生津

桔梗猪腰汤:猪腰1个,切片,用油、盐、酒各适量拌匀,甜桔梗30克,党参30克,水适量,大火煮沸,加入大豆芽150克(去根),改用小火煮15分钟,再加入猪腰,小火煮15分钟。适用于咳喘、短气、口渴欲饮或常觉口干而多饮者。

2、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桔梗冬瓜汤:冬瓜150克,杏仁10克,桔梗9克,甘草6克,盐、大蒜、葱、酱油、味精各适量。冬瓜洗净,切块,放入锅中,加入油、盐煸炒后,再加适量清水,然后放入杏仁、桔梗、甘草一并煎煮,至熟后,以盐、大蒜等调料调味即成。食冬瓜饮汤。每日1剂,佐餐服食。适用于风邪犯肺型急性支气管炎患者。

3、开肺化饮,祛痰止咳

鹌鹑桔梗汤:桔梗片15克,去核大枣7颗,鹌鹑2只,料酒10克,加水煮汤,调味即可。适用于肺原性心脏病患者。

【古今验方】

1、治疗慢性支气管炎

生姜30克(切丝),桔梗20克,红糖适量,拌匀,放入保温瓶内,用开水浸泡1小时,代茶饮,微出汗为佳。

2、解表散寒

桔梗6克,甘草3克,水煎6分钟,加入葱白2根,加盖焖1~2分钟,热服,早晚各1次。适用于感冒风寒引起的咽喉微痛、吞咽不利等。如伴有恶心呕吐,可在煎好的桔梗、甘草水中加入15克生姜片,再煮2分钟。

贝母

又名:川贝、浙贝

性味归经:味甘、苦,性寒;归肺、心经。

治痰、止咳之佳品

贝母有很多种,如川贝母、浙贝母、皇冠贝母、平贝母等,但在临床应用中主要以浙贝母和川贝母为主。浙贝以产于浙江象山为优,故又称象贝;川贝以产于四川为佳,又分松贝、青贝、炉贝,以松贝为最优,其次是青贝与炉贝,在临床上统称川贝。浙贝具有清热化痰、散结消肿的功效;川贝具有清热化痰、润肺止咳、散结消肿的功效。《本草汇言》中记载,“贝母,开郁、下气、化痰之药也。润肺消痰,止下喘,则虚劳火结之证,贝母专司首剂。故配知母,可以清气滋阴……”

【贝母小档案】

贝母属百合科,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川贝母主产于四川、西藏、青海、甘肃、云南等地,浙贝母主产于浙江、宁波、杭州等地。川贝母的药用部位为干燥的鳞茎,一般在夏秋二季或积雪融化时采挖,晒干或低温干燥。浙贝母的药用部位为浙贝母的干燥鳞茎,一般在初夏植株枯萎时采挖,除去外皮,拌以煅过的贝壳粉,吸去浆汁,干燥;或取鳞茎,除去芯芽,趁鲜切厚片,干燥。皇冠贝母亦属百合科,为多年生草本植物,植株粗壮,直立,高60~110厘米;花朵钟状下垂,通常开花3~6朵,着生于花枝上,花瓣6枚,基部黑色,花色为黄色、橙色及红色,花期在5~6月;叶披针形,浅绿色,互生;具鳞茎,由数枚鳞片组成,直径在15厘米左右。平贝母为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长于我国长白山地区,花朵呈钟形下垂,花色为暗紫色、内面有近方形黄色斑点。

【功效主治】

功效川贝母清热化痰,润肺止咳,散结消肿;浙贝母清热化痰,散结消肿。

主治1.用于咳嗽。川贝母善治阴虚燥热之肺虚久咳、痰少咽燥或痰中带血等;浙贝多用于外感风热或痰热郁肺的咳嗽。2.用于瘰疠、乳痈、肺痈等。

【真伪鉴别】

1.浙贝母又分为元贝母和珠贝母。元贝母为分离的肥厚鳞叶,半圆形,一面凸一面凹。外表面类白色或黄白色,有淡棕色斑痕,披白色粉末。内表面黄棕色,质地坚实。断面淡黄白色,富粉性。珠贝母为未去芯芽的完整鳞茎,呈椭圆形,表面类白,外层有鳞叶两枚及残茎,质结实而脆,易折断,断面白色、富粉性。珠贝母以鳞叶肥厚、质坚实、粉性足、断面白色者为佳。

2.松贝呈类圆锥形或近球形,外层两鳞叶大小悬殊,大瓣紧抱小瓣,未抱部分呈新月形。顶部闭合,钝圆或稍尖。内有类圆柱形、顶端稍尖的芯芽和小鳞叶1~2枚。底部平,微凹。中心有一灰褐色鳞茎盘,偶有残存的须根。一般可以直立放稳,质硬而脆。断面白色,富粉性。以粒小、均匀、完整、质坚实、色纯白、具有光泽者为佳。青贝呈扁球形或圆锥形。外表面白色或浅黄棕色。外层两鳞叶大小相近,相对抱合。顶端多开裂。内有细圆柱形残茎和小鳞叶2~3枚。底部略平。一般可放稳,鳞茎盘微凹,质地较松贝略疏松,断面白色。炉贝呈长圆锥形,形似马牙状。表面黄白色,稍粗糙,常有黄棕色斑块。顶端尖,多开口,露出内部细小鳞叶1~3枚及一枚残茎(芯芽)。底部偏斜,钝圆或钝尖。不能直立。根蒂向外突出,质地较脆。断面白色,略显粗糙。

3.贝母的常见伪品包括一轮贝母、光慈姑、草贝母等,除一轮贝母外,其他均不分瓣,临床使用时与正品贝母有明显区别。一轮贝母呈圆锥形或卵圆形,表面淡黄色或黄棕色,一侧有一浅纹沟,顶端渐尖,底部鳞茎盘突出,旁边有鳞叶,质坚硬,难折断,断面角质样。

【注意事项】

1.无论是川贝母还是浙贝母都不宜与乌头类药物同恿。2.川贝母和浙贝母都不宜用于寒痰、湿痰的治疗。

【药膳养生】

1、治疗老年慢性支气管炎、咳喘病

贝母黑米粥:黑米100克,生姜5克,煮粥。熟后,加入过筛的川贝母粉5克,拌匀服用。

2、化痰,益气

贝母萝卜粥:粳米30克,用大火煮沸,再加入川贝母(研末)3克、鲜萝卜25克,改用小火煮粥,熟后加入盐适量,早、晚餐时服用。适用于肺脾气虚引起的久咳痰少、气短乏力、小便不利、浮肿等。

3、治疗百日咳

贝母蒸鸡蛋:浙贝母2.5克,鸡蛋1个,蒸熟食用。每日1剂,服用2~9天。适用于百日咳痉咳期。

4、治疗结节性、囊肿性痤疮

贝母核桃粥:荷叶半张,贝母、核桃仁、山楂各10克,水煎,过滤留汁,加入粳米60克。每日1剂,连续服用30天。

5、化痰止咳,润肺养阴

川贝母蒸梨:雪梨或鸭梨一个,川贝母6克,冰糖20克。将梨于柄部切开,挖去核;将川贝母研成粉未后装入雪梨内,用牙签将柄部复原固定,放大碗中加入冰糖,加少量水,隔水蒸半小时。将蒸透的梨和其中的川贝母一起食入。治疗久咳不愈、痰多、咽干、气短乏力。复有外感者不宜用。

6、化痰止咳,清热散结

贝母粥:贝母粉10克,北粳米50克,冰糖适量。用北粳米、冰糖煮粥,待米开汤未稠时,调入贝母粉,改小火稍煮片刻,粥稠即成。每日早晚温服。适用于急慢性气管炎、肺气肿、气短乏力。复有外感者不宜用。

【古今验方】

1、治疗手、足及耳部冻疮

浙贝母、冰片各适量,研细末,按9:1比例混合,加适量温水调成糊状,外敷患处,用消毒纱布固定。24小时更换1次,一般2~4次可愈。

2、治疗口腔溃疡

浙贝母、白芨按2:1比例研末,用冷开水送服或含化咽服。每次4克,每日3~4次,1~3周治愈。

3、治疗慢性胃炎

淮山药100克,生鸡内金100克,醋制半夏60克,浙贝母40克,研细末。每次3克,用水吞服。每日3次。

4、消炎平喘

蜂蜜30克,贝母12克。将贝母加蜂蜜放适量水在砂锅中以小火炖熟。清晨温服,连服15~20天。有利于防治呼吸道感染和哮喘等症。

5、理气止痛

麦芽40克,贝母、杏仁各15克,加水煎至适量。适用于经前期乳头胀痛较甚者、胁肋闷胀、郁郁不欢。

海蛤壳

又名:海蛤、蛤壳

性味归经:味苦、咸,性寒;归肺,胃经。

清热化痰制酸止痛

海蛤壳具有清肺化,痰、软坚散结等作用。《本草纲目》中记载,海蛤壳能够“清热利湿,化痰饮,消积聚,除血痢、妇人血结胸。”海蛤壳经煅烧后能够制酸止痛,治疗胃痛泛酸,可用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等疾病。

海蛤壳小档案

海蛤属帘蛤科,主产于沿海各省。药用部位为动物文蛤和青蛤等多种海蛤的贝壳,一般在夏、秋二季捕捞。海蛤去肉,洗净,晒干,置无烟炉上或置适宜的容器内煅至酥脆,即为煅蛤壳;或捣末或水飞(指在温润条件下研磨的方法),即为蛤粉。清热化痰宜生用,制酸止痛宜煅用。

功效主治

功效清肺化痰,软坚散结,制酸止痛。

主治1.用于胸闷喘咳、痰黄稠不易咯出。2.用于瘰疠、瘿瘤等。3.煅蛤壳用于胃痛泛酸、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等。

【真伪鉴别】

文蛤壳,贝壳坚厚,背缘略呈三角形,腹缘略呈圆形,壳顶突出。外表面黄褐色或黄棕色,光滑,同心环纹清晰。壳内乳白或青白色,光滑无纹。前后缘有时略带紫色,无珍珠光泽。右壳有3个主齿及2个前侧齿,左壳有3个主齿及1个前侧齿。青蛤壳,贝壳薄,近圆形,表面青灰色,咬合部有3个主齿,没有侧齿。

【注意事项】

肺虚有寒、中阳不足者忌用。

【古今验方】

治疗糖尿病合并肺结核

海蛤壳30克,葶苈子12克,生晒参5克,黄芪10克,海浮石12克,功劳叶10克,水煎服。每日1剂。

栝楼

又名:药瓜皮

性味归经:味甘,性寒;归肺、胃、大肠经。

治胸痹之要药

栝楼为治疗胸痹(冠心病等)之要药。从南北朝时开始,渐有栝楼皮、栝搂仁分别入药,栝楼皮和栝楼仁均有清肺化痰的功效,栝楼皮兼能利气宽胸,栝楼仁兼能润肠通便。《本草述》中记载,“栝(瓜)搂实,阴厚而脂润,故于热燥之痰为治疗之药,若用之寒痰、温痰、气虚所结之痰、饮食积聚之痰,皆无益而有害者也。”现代药理研究发现,栝楼还具有抗肿瘤、抗菌、抗缺氧等功效【栝楼小档案】

栝楼属葫芦科,为多年生草质藤本植物,主产于山东、河北、河南、安徽、浙江、江苏等地。药用部位为栝楼及双边栝楼的成熟果实,果皮和种子可分别人药,成熟种子称为栝楼仁,果实剖开,除去果瓤及种子称为栝楼皮,皮、仁合用称为全栝楼。一般在秋季采收,置通风处阴干,栝楼仁洗净,晒干;栝楼皮稍晾切丝,晒干。栝楼仁多用于燥咳痰黏、肠燥便秘;栝楼皮多用于痰热咳嗽、胸闷胁痛。

【功效主治】

功效栝楼仁清肺化痰,润肠通便;栝楼皮清肺化痰,利气宽胸。

主治1.用于肺热咳嗽、痰黄稠不易咯出等。2.用于痰热互结引起的胸闷,按之则痛,吐痰黄稠等。3.用于肠燥便秘。4.用于肺痈、肠痈、乳痈、痈疽肿毒等。

【真伪鉴别】

正品栝楼呈扁平椭圆形,表面浅棕色至棕色,平滑,沿边缘有一环状棱纹,顶端较尖,有种脐,基部钝圆或较狭,外种皮坚硬,内种皮膜质,灰绿色;双边栝楼长椭圆形或矩状椭圆形,表面灰棕色至棕褐色,光滑,沿边缘的一环状棱纹明显靠近内侧,顶端较宽,平截。

伪品之一王瓜,略呈长十字形,表面黄棕色,有细皱纹,中部环带明显隆起,两侧耳状室扁圆形,较大,室内中空。

伪品之二喜马栝楼,类三角形,表面灰棕色或黄棕色,有突起的细皱纹,中央环带隆起,两侧耳状室较小,室内不中空。

【注意事项】

1.脾胃虚弱泄泻者忌用。2.栝楼不宜与乌头类药物同时使用。3.夏季容易被虫蛀,应储存在容器中,放置于干燥通风处。

【药膳养生】

1、润肺化痰,散结止痛

栝楼饼:栝楼200克去子,加白糖100克,水适量,用小火熬熟,制馅,取面粉750克,加水适量,和面发酵,加碱,制成面片,包栝楼馅,作面饼,烙熟。适用于肺癌胸痛者。

2、宽胸散结,利水疏肝

栝楼炖猪肚:准备栝楼20克,大腹皮25克,猪肚1个及少许葱、姜、蒜。把大腹皮洗净,栝楼洗净;猪肚洗净,放沸水氽烫透,捞起待用;姜切片,葱切段,大蒜去皮、切段。把猪肚放炖锅内,大腹皮、栝楼放在猪肚内,加水1500毫升,放入盐、姜、葱。把炖锅置大火上烧沸,再用小火炖煮1小时即成。适合肝硬化兼糖尿病患者食用。

3、宽胸理气,祛痰散结

栝楼薤白酒:将栝楼12克、薤白9克加入白酒30毫升和适量水中,以小火煎煮,去渣饮服。每日2次,每次顿服。适用于喘咳气短、胸闷不舒。

【古今验方】

1、治疗急性乳腺炎

全栝楼45克,水500毫升,用小火煎煮30分钟左右,取汁200毫升,分为早、晚2次温服。

2、治疗乳腺增生

栝楼皮、海藻、淫羊藿、茯苓各15克,当归、柴胡、青皮、陈皮、莪术、半夏各10克同入砂锅,加水600毫升,大火煮沸后改小火煎15分钟,取药液300毫升。再加适量水,煎法如前法,取药液200毫升。

海藻

又名:落首

性味归经:味咸,性寒;归肝、胃、肾经。

治瘿瘤、瘰疬之要药

海藻是治疗瘿瘤、瘰疬之要药。《神农本草经》中记载,海藻能够“王治瘿瘤气、颈下核,破散结气,消痈肿……”《名医别录》记载,海藻“疗皮问积聚、暴溃、留气、热结、利小便”。中医学中的瘿是指颈部肿块,如甲状腺疾病等;瘤是指人体组织中形成的赘生物,如体表良性肿瘤等;瘰疬多指发生在颈部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如颈部淋巴结结核等。

【海藻小档案】

海藻属马尾藻科植物,主产于福建、浙江、广东、山东、辽宁等地。药用部位为海蒿子或羊栖菜的干燥藻体。一般在夏、秋二季捞取,洗净,稍晾,切段,晒干。现代研究发现,海藻中主要含有人体必需的蛋白质、脂肪、多糖、甘露醇、褐藻酸、多种维生素、碘、钾等。

【功效主治】

功效消痰软坚,利水消肿。

主治1.用于肝肾阴虚、肝火郁结、痰火凝聚引起的瘰疠。2.用于肝脾气郁、气滞痰凝、血行不畅引起的瘿瘤。3.用于脚气(是指以足胫麻木、酸痛、软弱无力为主症的一种维生素缺乏病,并非西医中真菌感染引起的脚气)、浮肿、水肿等。

【真伪鉴别】

1.海蒿子,皱缩卷曲,黑褐色,主干呈圆柱状,侧枝自主枝叶腋生出,具短小的刺状突起。初生叶披针形或倒卵形,全缘或具粗锯齿。次生叶条形或披针形。叶腋间生有条状的小枝,气囊黑褐色,球形或卵圆形,顶端钝圆,有的具细短尖。质脆,潮润时柔软,水浸后膨胀,肉质黏滑。

2.瓦氏马尾藻,藻体褐色,固着器盘状,柄短,圆柱状,其中有藻枝的残痕。主枝下部扁平,叶为长披针形,中肋,但有的在顶端处消失。气囊球状,圆顶,不对称,囊柄常扁平,有时呈叶状,生殖托圆柱状。

【注意事项】

1.有报道显示应慎用海藻类补品。有专家指出,部分海藻类补品的营养价值有限,有些藻类甚至会引发疾病。2.海藻不可与甘草同用,属禁忌。

【药膳养生】

1、清热降压,软坚散结,滋阴和脾

海藻黄豆汤:海藻30克,昆布30克,黄豆120克,水适量,小火炖熟,可加入白糖适量。每日2次。适用于阴阳两虚型高血压。

2、清痰降脂

海藻沙拉:海藻(泡开)1杯,苹果1个,小黄瓜2根,胡萝卜100克及调料。将海藻洗净,再用热水汆烫,捞起后晾凉,沥干备用。将盐1/4大匙加入2杯水中溶化备用,苹果洗净、切开、去子与蒂,切成八等分,再横切0.3厘米薄片,浸泡于盐水中30秒立即捞起,沥干备用。将小黄瓜与胡萝卜分别洗净、切片,加入盐2小匙略抓匀,置10分钟后,滤除盐水备用。将全部材料与适量盐、水、白醋、白糖一起混合搅拌均匀即可食用。海藻意米粥:海藻、海带、甜杏仁各10克,薏米30克。将海藻、甜杏仁、海带加适量水煎煮,取汁,再与薏米煮粥食用。可辅助治疗痤疮、咳嗽痰多、疫病等病症。

【古今验方】

1、治疗乳腺增生

海藻18克,昆布、栝楼各15克,夏枯草、生牡蛎各30克,浙贝、三棱、莪术各9克,连翘、红花各12克,甘草、水蛭各6克,三七粉(冲服)1克。每日1剂,水煎,分为2次服用。从月经来潮第15天开始服用,连续12天,经期停用。肝气郁滞型加青皮、香附各9克;痰凝血淤型加丹参、昆布各30克。

2、抗癌

海藻、黄药子各30克,水蛭6克,共研细末。每次6克,每日2次,黄酒冲服。适用于食道癌、直肠癌。

胖大海

又名:安南子

性味归经:味甘,性寒;归肺、大肠经。

喉科常用药

胖大海具有清宣肺气、润肠通便的作用。因其一得沸水便裂皮发胀、充盈整杯而得名。《本草纲目拾遗》中记载,胖大海“……治一切热证劳伤……消毒去暑,时行赤眼风火牙痛……干咳无、痰,骨蒸内热,三焦火证,诸疮皆效。”

【胖大海小档案】

胖大海属梧桐科,为多年生落叶乔木植物,主产于越南、泰国、印度尼西亚、中国广东、海南、云南等地。药用部位为胖大海的成熟种子。一般在每年4~6月由开裂的果实上采取成熟的种子,晒干备用。

【功效主治】

功效清宣肺气,润肠通便,利咽解毒。

主治1.用于痰热咳嗽、肺热声嘶、咽喉肿痛、目赤牙痛(如急性咽炎、扁桃体炎)等。尤其对于风热引起的咳嗽痰黄脓稠、口渴咽痛、失音等疗效较佳。2.用于热结肠胃引起的大便干燥秘结、小便短黄、面赤身热、口苦口臭等。3.用于骨蒸内热、吐血、衄血、痔疮漏管。4.用于风火牙疼、虫积下食、三焦火证。

【注意事项】

1.脾胃虚寒及风寒感冒引起的咳嗽、咽喉肿痛、肺阴虚咳嗽不宜用。2.老年人秋季便秘、失音应慎用。3.胖大海一般用量为3~5枚,煎服或浸泡饮用,病好即停,切勿将胖大海当茶饮用。

【古今验方】

1、治疗急性扁桃体炎

胖大海3~5枚,甘草3克,泡茶饮服3~5天。适用于风热感冒引起的咽喉燥痛、干咳无痰、声音嘶哑等。

2、治疗失音、嘶哑

胖大海5枚,石菖蒲5克,薄荷少许。放入保温杯中,注入沸水。闷10分钟即可饮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