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名未必副实
【原文】
古称状元,不必殿试第一名。唐郑谷登第后,《宿平康里》诗曰:“好是五更残酒醒,耳边闻唤状元声。”按:谷登赵昌翰榜,名次第八,非第一也。周必大有《回姚状元颖启》、《回第二人叶状元适启》。当时新进士,皆得称状元。惟南汉状元不可作。《十国春秋》载:刘龚定例,作状元者,必先受宫刑。罗履先《南汉宫词》云:“莫怪宫人夸对食,尚衣多半状元郎。”古称探花,不必第三名。《天中记》:“唐进士杏园初会,使少俊二人探花游园,若他人先折名花,则二人被罚。”蔡宽夫《诗话》云:“故事,进士朝集,择年少者为探花使。”是探花者,年少进士之职,非必第三名也。进士帽上多插花。太宗曰:“寇准少年,正插花饮酒时。”温公性严重,不肯插花。或曰:“君恩也。”乃插一枝。大概以年少者为贵。某《及第》诗曰:“人老簪花不自羞,花应羞上老人头。醉归扶杖人多笑,十里珠帘半下钩。”或又曰:“平康过尽无人问,留得宫花醒后看。”皆伤老之词。熙宁间,余中请禁探花,以为伤风化,遂停此例。后中以赃败,人咸鄙之。王弇洲曰:“禁探花之说,譬如新妇入门,不许妆饰,便教绩麻、造饭,理非不是也,而事太早矣。”余按李焘《长编》载:“陈若拙中进士第三名,以貌陋,人称瞎榜。”盖宋以第三名为榜眼,亦探花不必第三名之证。
【译文】
在古代,被称为状元的人,不一定是殿试中取得第一名的人。唐代的郑谷考中后,在《宿平康里》诗中讲:“恰好在五更时分从酒醉中醒来,就听到有人在耳边喊我为状元的声音。”而据记载,郑谷登赵昌翰榜,名次是第八,并不是第一。周必大写了《回姚状元颖启》、《回第二人叶状元适启》。里面说到,当时的新科进士都可以称为状元。只有南汉状元不是这样。《十国春秋》中记载:“刘龚定下规矩,做状元的人,必须先接受宫刑。”罗履先在《南汉宫词》中说道:“不必惊讶宫人都爱夸耀自己的同伴,这些人中有许多都是状元朗。”古代被称作探花的,也不一定就是第三名。《天中记》一书中说:“唐代的进士初次在杏园中相会,先派两个年轻人在花园里找寻名花,如果名花被别的人先折了,那么这两人要受到处罚。”蔡宽夫在《诗话》里说:“过去进士入朝时,选择年纪轻的为探花使者。”如此看来,被称作探花的,是指年少进士,不一定是第三名。进士的帽子上大多戴着花。宋太宗说:“寇准年轻英俊,正是插花饮酒的好时候。”司马温公性情严谨,不肯插花。有人说:“这是皇帝的恩赐。”他才插了一枝。从以上情况看,大概以年轻为贵。有人写《及第》诗说:“年纪大的人自己插花不感到羞耻,但花却羞于插到我的头上。喝醉了酒拄着拐杖回家,沿途的人都笑我,纷纷放下珠帘不愿见到我。”又有诗说:“平庸走过的岁月没有人过问,留得宫花等酒醒后看。”这些都是伤感老迈的诗。熙宁年间,余中请求禁止探花,认为有伤风化,于是这项定例就被停止了。后来余中因为贪污败落,人们都十分鄙视他。王弇洲说:“禁止探花的说法,就像新媳妇过了门,不让打扮,就让她织布做饭,按理说这事不是不对,但为时太早。”我考证过李焘《长编》所载:“陈若拙中了进士第三名,因为相貌丑陋,被人称为瞎榜。”大概后来宋朝以第三名为榜眼,这也是探花不一定就是第三名的证据。
七、改诗难于作诗
【原文】
改诗难于作诗,何也?作诗,兴会所至,容易成篇;改诗,则兴会已过,大局已定,有一二字于心不安,千力万气,求易不得,竟有隔一两月,于无意中得之者。刘彦和所谓“富于万篇,窘于一字”,真甘苦之言。《荀子》曰:“人有失针者,寻之不得,忽而得之,非目加明也,眸而得之也。”所谓“眸”者,偶睨及之也。唐人句云:“尽日觅不得,有时还自来。”即“眸而得之”之谓也。
【译文】
修改诗歌此创作诗歌还难,为什么呢?作诗时,灵感来了,很容易成文;改诗时,兴情、灵感巳失,只是有一二个字觉得不妥,导致心中不安,使尽千力万气,想换一个却不成,有的竟然隔一两个月,才在无意中得以改成。刘彦和说“能够写出一万首诗,却为一个字而感到窘迫”,这真是道出了其中的甘苦啊。《荀子》中说到:“有人掉了针,怎么找也找不到,无意之中却忽然找到了,并不是眼睛比以前明亮了,只不过是无意中看到罢了。”所谓“眸”,是指偶然一瞥就找到了的意思。唐代人有句诗说:“整天找都找不到,有时候它却自己来了。”这就是说的“眸而得之”的意思。
八、诗贵深意
【原文】
诗无言外之意,便同嚼蜡。杭州俞苍石秀才《观绳伎》云:“一线腾身险复安,往来不厌几回看。笑他着脚宽平者,行路如何尚说难?”又“云开晚霁终殊旦,菊吐秋芳已负春”,皆在意义可思。严冬友壮年不仕;《韦曲看桃花》云:“凭君眼力知多少,看到红云尽处无。”
【译文】
诗如果没有言外之意,弦外之音,读来便如同嚼蜡,索然无味。杭州俞苍石秀才在《观绳伎》中说:“一条线上腾挪跳跃既惊险又安全,来来往往使人很喜欢看。可笑那些脚长得又宽又长的人,为什么还要说走路难?”又说:“夜晚虽然云开雾散,天色晴朗,但毕竟与早上不相同;菊花尽管在秋天吐露芬芳,却辜负了美好的春光。”这些诗句都含有深刻的意义,值得你去思索。严冬友壮年时没有做官,在《韦曲看桃花》一诗中说:“任凭你的眼力有多好,但盛开如红云似的桃花你却一眼看不到尽头。”
九、每出必携书
【原文】
康熙间,曹练亭为江宁织造,每出,拥八驺,必携书一本,观玩不辍。人问:“公何好学?”曰:“非也。我非地方官,而百姓见我必起立,我心不安,故借此遮目耳。”素与江宁太守陈鹏年不相中,及陈获罪,乃密疏荐陈。人以此重之。其子雪芹撰《红楼梦》一部,备记风月繁华之盛,明我斋读而羡之。当时红楼中有某校书尤艳,我斋题云:“病容憔悴胜桃花,午汗潮回热转加。犹恐意中人看出,强言今日较差些。”“威仪棣棣若山河,应把风流夺绮罗。不似小家拘束态,笑时偏少默时多。”
【译文】
康熙年间,曹练亭任江宁织造官,每次出门,都要动用八匹马,并带上一本书,不停地阅读玩赏。有人问:“您为什么如此好学?”他回答说:“并不是我好学。我不是地方官,然而百姓却一见我就要起立,我于心不安,因而借此来遮掩耳目。”他平素与江宁太守陈鹏年不合,当陈获罪时,他却秘密上书为他申诉,人们都因此事而敬重他。他的儿子曹雪芹撰写《红楼梦》一部,详细记载了风月繁华的盛况,明我斋读后十分钦羡他。当时红楼中有一女子十分美丽,明我斋题诗说:“病容憔悴但容貌仍然胜似桃花,中午出汗后更加感到闷热。还担心意中人看出自己身体不适,勉强说今天身体好些了。”“庄重的容貌举止像山河一样雍容娴雅,风流体态从衣衫中显露出来了。没有小家碧玉那样的拘束不安的样子,笑的时候较少而默默无语的时候较多。”
一、须知慈母是先生
【原文】
虞山王次山先生峻,风骨严峭,馆蒋文肃公家,晚不戒于酒,肆口谩骂。蒋家人群欲殴之,文肃呵禁。次日,待之如初。先生不自安,辞去。余己未会试,出文恪公门下,闻此说而疑之。后读先生《哭文肃公》诗云:“回首却伤门下士,少时无赖吐车茵。”方知此事信有,愈征文肃之贤,而先生之不讳过也。先生少所许可,独誉枚不绝于口。以故,枚虽报罢鸿词科,而名声稍起公卿间。惜无所树立,以酬先生之知。而先生自劾罢都御史彭茶陵,直声震天下。后竟卧病不起,悲夫!博陵尹元孚先生,少孤贫,以母教成名。督学江南,好教人读《小学》,宗程、朱。余时宰江宁,意趣不合。一日,先生驺唱《三山街》,为某大将军家奴所窘,诈称某王遣来。太守不敢诘,予收缚置狱。先生以此见重。适高相国斌有事来江宁,先生面称枚云:“才如子建,政如子产。”亡何,先生薨。予感知己之恩,将赋挽诗,见次山先生四章,不能再出其右,遂搁笔焉。其警句云:“母教成三徙,君恩厚两朝。”又曰:“士幸方知向,天何遽夺公!”从古文人得功于母教者多,欧、苏其尤著者也。次山题钱修亭《夜纺授经图》曰:“辛勤篝火夜灯明,绕膝书声和纺声。手执女工听句读,须知慈母是先生。”
【译文】
虞山王次山先生,名峻,长得风骨奇峻,寄住在蒋文肃公家里。有天晚上,他喝了很多酒,喝醉便肆意谩骂。蒋家的人都忍不住要想打他,被文肃公喝止住了。到了第二天,他待王次山先生仍像往日一样。王次山感觉很不好意思,便告辞走了。我那时还未曾参加会试,出入文恪公门下,听说此事,怀疑这是谣传。后读王次山先生写的《哭文肃公》,诗中说:“回想过去我伤过您家里的人,那都是少不更事胡说八道。”我这才知道确有此事,便更加钦佩文肃公的贤良,以及次山先生不掩饰自己的过错的胸襟。先生很少夸人,而在夸我的时候赞不绝口。因此,我虽考上了进士,名声在公卿间也稍稍传扬,可惜却没什么大的建树,以报答先生的知遇之恩。而先生自从弹劾罢免了都御史彭茶陵后,名声威震天下。后来竟然卧病不起,实在是可叹啊!博陵的尹元孚先生,小时候无父家贫,因为母亲的教育而成名。他在江南督学时,喜欢教别人读《小学》,尊崇程、朱。我那时负责江宁事务,和他意趣不合。有一天先生在吟唱诗作《三山街》,被某大将军的家奴所嘲笑。我谎称先生是某王派来的,太守便不敢责问他,还把家奴关进了监狱。先生因为这事而非常看得起我。刚好当时高斌相国来江宁,先生当面称赞我说:“才华和曹子建一样,治理政事和子产一样。”不多久,先生便去世了。我感谢他的知遇之恩,准备写几首挽诗,可当看到王次山先生的四章时,觉得自己无法超越他,于是就搁笔不写了。这四章中有名的句子有:“母亲的教诲令儿子成名,皇帝的恩泽遍及两代人。”又说:“大家都为有这样的名士而庆幸,可苍天为何又夺走了你!”自古得益于母亲教育的文人有不少,其中尤以欧阳修、苏轼最为典型。王次山先生题钱修亭的《夜纺授经图》中说:“晚上辛勤劳作灯火通明,孩子在膝旁读书的声音和着那织布纺线的声音。手里做着活儿听儿子读书,要知道慈母就是先生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