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随园诗话(中华国学经典)
47577800000016

第16章

一二三、“勾栏”考

【原文】

今人动称“勾栏”为教坊。《甘泽谣》辩云:“汉有顾成庙,设勾栏以扶老人。非教坊也。”教坊之称,始于明皇,因女伎不可隶太常,故别立教坊。王建《宫词》、李长吉《馆娃歌》,俱用“勾栏”为宫禁华饰。自义山《倡家诗》有“帘轻幕重金勾栏”之词,而“勾栏”遂混入妓家。

【译文】

现在的人动辄称“勾栏”为教坊。《甘泽谣》辩正说:“汉朝有顾成庙,设置勾栏以供老人抉持,并不是教坊。”教坊这个称谓起始于唐明皇时期,因为歌女不能隶属太常管理,因此另外设立教坊。王建《宫词》、李贺《馆娃歌》,都用“勾栏”形容皇宫的华丽装饰。自李商隐《倡家诗》有“帘轻幕重金勾栏”的词,“勾栏”就开始混迹妓院了。

一二四、“八座”考

【原文】

杜诗有“起居八座太夫人”之句。今遂以八人扛舆者为八座。按宋、齐所云“八座”者:五尚书、二仆射、一令。《唐六典》曰:“后汉以令、仆射、六曹尚书为八座。今以二丞相、六尚书为八座。唐不置令。”考《宋书》、《六典》之言,是“八座”者,八省之官,非八人舁之而行之谓也。南齐王融曰:“车前无八驺,何得称丈夫?”是则有类今所称“八座”之说矣。

【译文】

杜甫的诗中有“太夫人平常要坐八抬大轿”的句子。现在就把八人抬的轿子称为八座。按:南朝宋、齐所说的“八座”是指:五位尚书、二位仆射、一位尚书令。《唐六典》有:“后汉以尚书令、仆射、六部尚书称为八座。现在把二位丞相、六位尚书称为八座。唐代不设置尚书令。”据《宋书》、《六典》记载,“八座”是指八省的官职,不是八人抬轿而行的称谓。南齐的王融说:“车前若是没有八匹骏马,怎么能称得上是大丈夫?”此处和今天所说的“八座”意思类似。

一二五、“老泉”考

【原文】

“老泉”者,眉山苏氏茔有老人泉,子瞻取以自号。故子由《祭子瞻文》云:“老泉之山,归骨其旁。”而今人多指为其父明允之称,盖误于梅都官有《老泉诗》故也。

【译文】

“老泉”这个词的来源,是因为眉山苏氏坟地旁有一眼老人泉,苏轼将它用作自己的名号。所以苏辙的《祭子瞻文》中有:“老泉之山,归骨其旁。”而现在的人大多以“老泉”作为其父苏洵的名号,大概错误出于梅都官的《老泉诗》的缘故。

一二六、贵在考证

【原文】

诗赋为文人兴到之作,不可为典要。上林不产卢橘,而相如赋有之。甘泉不产玉树,而扬雄赋有之。简文《雁门太守行》而云:“日逐康居与月氐。”萧子晖《陇头水》而云:“北注黄河,东流白马。”皆非题中所有之地。苏武诗,有“俯看江汉流”之句。其时武在长安,安得有江汉?《尔雅》:“山有穴为岫。”谢玄辉诗:“窗中列远岫。”徐浩文:“孤岫龟形。”皆误指为山峦。刘琨《答卢谌》诗:“宣尼悲获麟,西狩涕孔丘。”宣尼即孔丘也。谢眺《秋怀》诗:“虽好相如色,不同长卿慢。”长卿即相如也。《康乐》:“扬帆采石华,挂席拾海月。”“扬帆”即“挂席”也。孟浩然:“竹间残照入,池上夕阳微。”“夕阳”即“残照”也。使后人为之,必有“关门闭户掩柴扉”之诮矣。

杜少陵《寄贾司马》诗:“诸生老伏虔。”东汉伏虔并不老。所云伏虔者,伏生也,伏生不名虔。《示僚奴阿奴》云:“曾惊陶侃胡奴异。”胡奴,侃之子,非奴仆也。“不闻夏殷兴,中自诛褒妲”,褒、妲是殷周人,与夏无干。杜诗:“乘槎消息近,无处问张骞。”此即世俗所传张骞乘槎事也。然宋之问诗云:“还将织女支机石,重访成都卖卜人。”是明用《荆楚岁时记》织女教问严君平事。独不知君平为王莽时人,张骞乃武帝时人,相去远矣!

汪韩门云:“《檀弓》:‘齐庄公袭杞。杞梁死焉。其妻迎其柩于路而哭之哀。’《孟子》:‘杞梁妻善哭其夫,而变国俗。’《左传》但言杞妻辞齐侯之吊,而不言哭。《檀弓》、《孟子》虽言哭,未言崩城事也。《说苑立节篇》云:‘其妻闻夫亡而哭,城为之阤。’《列女传》云:‘枕其夫之尸于城下,哭十日而城崩。’亦未言长城也。长城筑于齐威王时,去庄公百有余年,而齐之长城,又非秦始皇所筑长城。唐释贯休乃为诗曰:‘秦人筑土一万里,杞梁贞妇啼呜呜。’则竟以杞梁为秦时筑城之人,而其妻所哭崩,乃即秦之长城矣。”

俗传梁灏八十登科,有“龙头属老成”七言诗一首。《黄氏日抄》、《朝野杂记》俱驳正之,以为灏中状元时,年才二十六耳。余按《宋史》灏本传:雍熙二年举进士,赐进士甲科,解褐,大明府观察推官。景德元年卒,年九十二。雍熙至景德相隔只十余年,而灏寿已九十二,则八十登科之说,未为无因。

【译文】

诗歌辞赋是文人兴致所至而作的,不可以把它们用作典故。上林不出产卢橘,但司马相如的《上林赋》中却说那里有。甘泉不出产玉树,但扬雄的赋中却说那里有。简文帝《雁门太守行》里说:“日逐康居与月氐。”萧子晖《陇头水》说的:“北注黄河,东流白马。”这两句诗所提到的地名都不属诗题所指的地域。苏武诗有“俯看江汉流”的句子,当时苏武在长安,哪能看到长江汉水?《尔雅》:“山有穴为岫。”谢玄辉诗:“窗中列远岫。”徐浩文:“孤岫龟形。”都错误地把“岫”指为山峦。刘琨《答卢谌》诗中有:“宣尼悲获麟,西狞涕孔丘。”宣尼就是孔子。谢眺《秋怀》诗:“虽好相如色,不同长卿慢。”长卿就是司马相如。《康乐》:“扬帆采石华,挂席拾海月。”“扬帆”就是“挂席”。孟浩然:“竹间残照入,池上夕阳微。”“夕阳”就是“残照”。假使后来的人也这么用,一定会出现“关门闭户掩柴扉”之类的笑话。

杜甫《寄贾司马》诗中有:“诸生老伏虔。”东汉的伏虔并不老。这里所说的伏虔,是指伏生,但伏生的名字并不是虔。《示僚奴阿奴》云:“曾惊陶侃胡奴异。”胡奴是陶侃的儿子,而不是他的奴仆。“不闻夏殷兴,中自诛褒妲”,褒、妲是殷周时代的人,与夏没有关系。杜甫诗:“乘槎消息近,无处问张骞。”这就是世俗所传说的张骞乘船的故事。然而宋之问的诗中有:“还将织女支机石,重访成都卖卜人。”这里明显引用了《荆楚岁时记》里的织女教人去问严君平的事。殊不知君平是王莽时代的人,张骞是武帝时代的人,二者相距很远!

汪韩门说:“《檀弓》记载:‘齐庄公出兵攻打杞国,杞梁战死,他的妻子在路边迎接他的灵柩,哭得很悲伤。’《孟子》中说:‘杞梁的妻子经常为丈夫的死哭泣,改变了一个国家的风俗。’《左传》中只说杞妻拒绝齐侯前来吊丧,而没有提到好哭。《檀弓》、《孟子》虽然说到了哭,但没有言及哭倒城墙的事情。《说苑立节篇》说:‘妻子听到丈夫死而大哭,城墙为之塌下。’《列女传》中说:‘在城墙下枕着丈夫的尸体,哭了十天,城墙崩塌。’也没有说崩塌的就是长城。长城筑于齐威王时期,离齐庄公还有一百多年,而齐国的长城更不是秦始皇所筑的长城。唐代的和尚贯休为此作诗说:‘秦人筑土万里,杞梁贞妇啼呜呜。’把杞梁当作秦代修筑城墙的人,而把其妻哭倒的城墙当成了秦国时的长城。”

俗传梁灏八十岁考中科举第一名,有“龙头属老成”七言诗一首。《黄氏日抄》、《朝野杂记》都反驳这种说法,认为梁灏中状元的时候,年纪才二十六岁。我作按:《宋史》中的梁灏本传:雍熙二年科举中进士,被赏赐进士甲科出身,从而脱下了平民百姓的衣服,作了大明府观察推官。景德元年死去,年纪已九十二。从雍熙年到景德年相隔只十多年,而梁灏却有九十二岁高寿,关于他八十登科的说法,不是没有缘由的。

一二七、误传苏小妹

【原文】

世传苏小妹之说。按《墨庄漫录》云:“延安夫人苏氏,有词行世,或以为东坡女弟适柳子玉者所作。”《菊坡丛话》云:“老苏之女幼而好学,嫁其母兄程濬之子之才先生。作诗曰:‘汝母之兄汝伯舅,求以厥子来结姻。乡人婚嫁重母族,虽我不肯将安云。’”考二书所言,东坡止有二妹:一适柳,二适程也。今俗传为秦少游之妻,误矣!或云:“今所传苏小妹之诗句对语,见宋林坤《诚斋杂记》,原属不根之论。犹之世传甘罗为秦相。”按《国策》:“甘罗年十二,为少庶子,请张卿相燕。又事吕不韦,以说赵功,封上卿。”并无为秦相之说。然《仪礼疏》亦云:“甘罗十二相秦。”则以讹传讹久矣。

【译文】

社会上流传着苏小妹的传说。按照《墨庄漫录》:“延安夫人苏氏,有诗词流传在社会上,有人认为是嫁给柳子玉的苏东坡的妹妹所写。”《菊坡丛话》中说:“苏老泉的女儿年龄小但好学,他将她嫁给了她的舅舅程濬的儿子程之才先生。并写了一首诗说:‘你母亲的兄长是你的大舅父,请求让你和他的儿子结婚。本乡人在结婚嫁娶时看重母亲的宗族,虽然我不肯把你嫁过去。’”考证以上二书所记载的内容,苏东坡只有两个妹妹:一个嫁给了柳子玉,一个嫁给了程之才。现在流传她是秦少游的夫人,真是大错特错了!有人说:“现在所传世的苏小妹的诗句对联,参考宋林坤的《诚斋杂记》,原本是毫无根据的言论。就好比世上所流传的甘罗曾为秦国宰相的故事。”按《国策》上记载:“甘罗十二岁进宫担任少庶子之职,邀请张卿到燕国作宰相。后来跟随吕不韦,由于劝说赵国有功,被封为上卿。”但并没有说他被封为秦国宰相。但是《仪礼疏》中也说:“甘罗十二岁时在秦国做宰相。”由此可见这种以讹传讹的现象由来已久了。

一二八、言外之意

【原文】

余尝极赏健庵甥《咏落花》云:“看它已逐东流去,却又因风倒转来。”或大不服,曰:“此孩童能说之话,公何以如此奇赏?”余曰:“子不见张燕公争魏元忠事乎?燕公已受二张嘱托矣,因宋璟一言而止。一生名节,从此大定。在甥作诗时,未必果有此意,而读诗者,不可不会心独远也。不然,《诗》称‘如切如磋’,与‘贫而无谄’何干?《诗》称‘巧笑倩兮’,与‘绘事后素’何干?而圣人许子夏、子贡‘可与言诗’,正谓此也。”

【译文】

我曾经极其欣赏外甥健庵的《咏落花》中写的:“明明看到它已经随着东去的流水漂去,却又因为风儿的吹拂倒转回来。”有人很不服气,说:“这是小孩都能说出的话,你为什么如此欣赏它呢?”我说:“你难道没听说张燕公冒死营救魏元忠的故事吗?张燕公已经受到了权贵张易之、张昌宗的嘱托,要他作伪证陷害魏元忠,但因为听到宋璟的一席话而没有这么做。他一生的名誉和贞节,从此就基本定下了。外甥作诗时,不一定果真有这种想法,而读诗的人,不可不心想诗外。不然的话,《诗经》中说的‘仔细切磋琢磨’,与‘贫困但不巴结别人’有什么关系呢?《诗经》中说的‘有酒涡的脸蛋笑得美呀’与‘先有白色底子,然后在上面画花’有什么关系?而孔子赞许子夏、子贡‘可以与他们论诗’,正是说的这个意思。”

一二九、话说月华

【原文】

余自幼闻“月华”之说,终未见也。同年王大司农秋瑞梦月华而生,故小字华官。后见平湖陆陆堂先生云:“康熙辛酉,八月十四夜,曾见月当正午,轮之西南角,忽吐白光一道。已而红黄绀碧①,约有二十余条,下垂至地,良久结轮三匝,见月不见天矣。”先生赋云:“今宵才见月华圆,织女张机也失妍。五色流苏齐着地,三重轮廓欲弥天。”先生名奎勋,掌教桂林,作《礼经解义》,请序于金中丞。中丞命余代作,先生夸不已。中丞以实告之。先生曰:“此古文老手,不似少年人所作也。”纪先生有句云:“檐低丝网蛛常断,沼浅莲房子半空。”先生祖名葇,字义山,当国初鼎革时,马将军兵破平湖,掠其父,将杀之。葇才九岁,伏草中,跳出,抱将军膝,求代。将军爱其貌韶秀,取手扇示之,曰:“儿能读扇上诗,即赦汝父。”葇朗诵曰:“‘收兵四解降王缚,教子三登上将台。’此宋人赠曹武惠王诗也。将军不杀人,即今之武惠王矣。”将军大喜,抱怀中,辟咡曰②:“汝能随我去,为我子乎?”曰:“将军赦吾父,即吾父也。”遂哭别其父而行。将军之为泪下。已而将军身故,葇得脱归。康熙己未,举鸿博,入词林。圣祖爱其才,一日七迁,从编修、赞善、庶子,授内阁学士,才一年,先生引疾归。又十年,卒。自题华表云:“一日七迁千古少,周年致政寸心安。”有病不治,吟曰:“无药能延炎帝寿,有人曾哭老聃来。”

【注释】

①绀:天青色,一种深带红的颜色。

②咡:口旁,口耳之间。

【译文】

我从小就听到过有关“月华”的传说,但始终没有见到。我的同年大司农王秋瑞是他母亲梦见月华后出生的,所以小名华官。后来见到平湖的陆陆堂先生说:“康熙辛酉年的8月14日夜晚,曾经看到月亮像正午的太阳,从月亮的西南角突然吐出一道白光。之后是红色黄色绀色绿色的光,大约有二十多条,向下垂到地上,许久之后结成三个光圈,人们只看见月亮,看不见天了。”先生赋诗一首:“今晚才得以看到月华的圆润,织女摆出织机也大为失色。五颜六色的流苏整齐地垂落地上,三弧月轮将天都遮盖了。”先生名叫奎勋,在桂林掌管教育,作《礼经解义》,请金中丞作序。中丞让我代作了一个,先生看后称赞不已。中丞把实情告诉了他,他说:“这是出自古文老手,不像是少年所作。”先生有这样一句诗:“屋檐低矮蜘蛛网常被碰断,池塘浅了莲蓬大半是空的。”先生的祖父名葇,字义山。当开国初期改朝换代之时,马将军兵破平湖,掠走他父亲,正准备要杀。葇才九岁,伏在草丛中,立马跳出来,抱住将军的膝盖,请求代替父亲去死。将军喜爱他长相秀美,将手摇小扇取出给他看,说:“你要是能读出扇子上的诗,我就放了你父亲。”葇朗诵道:“取胜收兵四次给投降的敌人松绑,教育子女三次登上上将台。’这是宋朝人赠给曹武惠王的诗。将军您不杀人,就是当今的武惠王啊。”将军非常高兴,将他抱入怀中,把嘴贴在他的耳边说:“你能随我去,做我的儿子吗?”他回答说:“将军赦免了我的父亲,你就是我的父亲了。”于是哭着与父亲告别而去。将军为之泪下。后来将军去世,葇得以解脱回家。康熙己未年,他被推举为鸿博,进入词林。圣祖喜爱他的才华,一日之内让他升迁了七次,从编修、赞善、庶子,授为内阁学士,才满一年,先生托病引退。又过了十年,他去世了。他自己在华表上题诗:“一日升迁七次自古少有,从政一年寸心也安稳。”他曾有病不治,并吟诗道:“没有药可以延长炎帝的寿命,有人曾哭着请求太上老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