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是在自己的领地上‘打仗’,你们每一个人在平时不都对谷歌不服气吗?这一次真刀真枪干起来了,到底谁能够赢呢?大家都鼓起勇气来,打起精神来,一鼓作气获得全面的胜利。
在1998年4月,在澳大利亚布里斯班国际互联网大会上,李彦宏和谷歌的两位创始人相遇了,那个时候,他们还在虚心地向李彦宏请教各种问题。但是,让人没有想到的是,就在三年之后,2001年9月份,百度就从幕后走到了前台,以竞价排名的模式全力主攻门户搜索引擎的时候,而首先遇到的就是“永恒的对手”谷歌。
在当时,谷歌在全世界搜索引擎市场上独占鳌头,2000年9月,谷歌在中国市场上推出了中文版之后,中国至少有500万网民开始使用谷歌。对于这种情况,李彦宏自然是不能够请示的,但是,他决心杀出一条“血路”!
就在2001年春节前后,中文搜索引擎市场也已经开始慢慢升温了,而百度则成为了占据中国搜索引擎市场80%份额的佼佼者。但是,如果从全世界的范围来看,谷歌显然是最主流的搜索引擎,而且,越来越多的中文用户也已经把谷歌添加到了自己的网络收藏夹中。面对谷歌这种规模性的本土化战略,李彦宏一直在进行着思考,到底应该怎么去做呢?
很快,一个名叫“闪电计划”的方案开始在李彦宏的脑海当中酝酿,没过多久,“闪电小组”就迅速地成立起来。而李彦宏也随即下达了硬性指标:百度的日访问页面要比原来多了10倍,日下载数据库内容则要比谷歌多30%,而且,百度的页面反应速度要与谷歌一样快,内容更新的频率必须要全面超过谷歌。这样一些高水平的要求对于仅仅只有15人的技术小组来说,难度是显而易见的。
我们要知道,谷歌的技术团队当时已经有800人之多,而且,还有着接受美国式系统教育的全球搜索引擎人才。
面对如此强大的竞争对手,李彦宏早已经预料到百度技术团队成员的“担忧”,于是他鼓励道:“我们是在自己的领地上‘打仗’,你们每一个人在平时不都对谷歌不服气吗?这一次真刀真枪干起来了,到底谁能够赢呢?大家都鼓起勇气来,打起精神来,一鼓作气获得全面的胜利。”
正面的激励产生的则是积极的力量,2002年12月,“闪电计划”大功告成。百度在技术方面已经完全处在了中文市场的领先地位,开始能够底气十足地进行推广。而此之后,李彦宏又进行了“万人大公测”,更是把百度与谷歌的竞争推向了一个高潮。当时,参与公测的人当中有超过55%选择了“百度比谷歌好”的时候,已经宣告百度最终获得了竞争的胜利。
紧接着,谷歌方面可能是为了“报一箭之仇”,在2004年6月15日,和其他几家公司组成海外财团正式向百度注资。谷歌的这一举动在外界看成是“收购”百度的前兆。
在李彦宏的心中,百度就是自己的孩子,怎么忍心拱手相送呢?于是,百度于2005年7月12日正式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提交了招股说明书,也第一次向外界揭露了百度的“牛卡计划”。这一计划的正式出台,可以说彻底断送了谷歌的收购之心,一下子让百度反客为主,成为了和谷歌又一轮角逐当中的胜利者。
2006年3月,谷歌自知大势已去,于是宣布将其持有的2.6%的百度股票出售。根据国外的分析师分析之后发现,谷歌之所以会做出这样的决定,是因为受限于“牛卡计划”收购百度无望之后,明确地把百度视为自己最大竞争对手的表现。
显而易见,也正是因为谷歌的存在造成的巨大的“威胁”和“压力”,才使得李彦宏有更加强烈的进取之心。所以,在某种程度上而言,李彦宏能获得今天的成功,更有赖于谷歌的存在。
换句话说,百度的辉煌发展是李彦宏拼搏、奋斗和全体百度人团结一致完成的,另一方面,也是谷歌的存在所“逼迫”的结果。
正是因为有了谷歌的存在,百度才有了如此强大的竞争对手,所以李彦宏才有持续的拼搏动力,努力也有了方向,前进更是有了稳健而迅速的步伐。
不仅如此,把谷歌作为最大的竞争对手,也让李彦宏对百度有了更高的要求。从谷歌身上,李彦宏清楚地看见了百度的短板,再加上李彦宏心中的远大理想和为国争光的抱负,所以,李彦宏也非常敬重谷歌这位强大的对手。
其实,对于创业者而言,能够寻找到一个强大的竞争对手,并且具有非常强烈的超越它的欲望,那么就能够在不断的坚持和努力下,最终也许会得偿所愿。换句话说,竞争促进了企业的发展,更促进了社会的进步。
因此,作为企业的经营者来说,长久以来存活在商场上的习惯可能已经打磨掉了他的斗志,得过且过之心也早已经占据了他的整个内心,这个时候,就需要具有强大的竞争对手来唤醒他内心的原始欲望,能够用不满足的心不断激励自己,让自己头志昂扬,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够迎来新的曙光、新的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