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ter 13 习惯皆心理—从体姿知晓他人心理
举手投足的习惯往往是心理的反映
我们每个人都有一定的习惯,拥有一定的惯常的姿势或动作。这些习惯性的姿势或动作是细微的,但它往往是人们真正性格、爱憎的体现。在很多时候,它们甚至可以不受主观意识控制,是人们所无法掩饰的。
习惯的养成需要一个过程,但习惯一旦形成,就很难在短时间内改变。不过,这也为我们去观察、了解和辨析一个人的心理和性格提供了方便。
习惯与心理、性格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一个人的习惯可以准确地揭示其性格的原本面目,它是性格的一面镜子。只要留心观察,我们便不难发现,人们的许多秘密都是从习惯动作上流露出来的。亦如托尔斯泰说的“习惯是开启心灵的钥匙”。
现实生活中,任何一种行为习惯都是在长期积累和不知不觉中形成的,因而它是将人们内心表现于外的行动。不同的心性将会通过不同的表现形式展现出来。所以,一个人的举手投足都将是他心态和性格特征的真实写照。
心理学家莱恩德曾说过:“人们日常做出的各种习惯行为,实际反映了客观情况与他们的性格间的一种特殊的对应变化关系。”就像我们在感到幸福的时候,有的人会脸部松弛,浮现甜蜜的笑容;有的人则可能将双手轻放在胸前,或者有抚摸脸颊的动作;有的人眼中甚至还会浮动明显的泪光。相反,在感到紧张时,有的人会不由自主地揉搓双手,全身僵直;有的人会用脚搓地;有的人会不住地颤抖、出冷汗;有的人则会用手抚摸鼻子或者掩住因恐惧而微微张开的嘴唇等。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不同的感受会在第一时间反映到身体不同部位的习惯动作之中,并显露于他人面前。
这些身体上的变化,恰恰让我们有机会意识到周围的人正处于什么样的精神状态,心里正在想什么。这些活动很多是在无意识状态中进行的,你看到的一切将更加真实。
日常握杯姿势与人的个性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从每个人握杯子的姿势和着力处的不同,可以看出他们性格的差异和心理特征。若你应邀出席一个酒会,不妨看看人们拿杯子的不同手势,揣测一下不同人的个性。
1.喝酒时喜欢紧紧抓住酒杯,拇指按住杯口
这类人是来者不拒型。他们将杯子拿得很牢,拇指按在杯口上的这一动作说明他们喜欢畅饮,并常常一饮而尽。如果条件允许,他们会一醉方休。对于对方的要求,他们一般不会拒绝。这类酒场豪饮者通常是比较“愚蠢”的一类人,容易酒后误事。
2.喝酒时用力紧握杯子,拇指用力顶住杯子的边缘
这类人是酒场上的“智者”。他们会巧妙地应付对方的敬酒,饮酒量能够保持一定的限度。他们能够很好地掌控自己,如果不想喝醉,他们就一定不会喝多,任凭对方如何劝导,仍能保持清醒的头脑。
3.喝酒时紧捂住杯口
这类人的动作似乎要掩盖住自己的内心。他们不轻易在别人面前暴露自己,也不喜欢引人注目,习惯掩藏真实的想法。
4.握住高酒杯的脚,食指前伸
这类人故作高雅,想突出自己的与众不同。他们内心的追求就是靠近那些有钱、有势和有地位的人,从本性上看,他们是较为贪婪的人。
不同的吸烟方式,不同的性格信号
吸烟方式是人们后天养成的,这其中也有着深层的心理体现,传达着每个人不同的性格信号。
1.啃咬烟嘴
这类人具有一定办事能力,但性情过急,往往阻碍了个人发展。每当遇到问题时,很容易将过错都归在自己身上,属于自卑性较强,有自虐特点的人。
2.急速地吸烟
这类人属于性急、易怒型。他们善恶分明,兴趣广泛,常对两种以上的工作感兴趣,喜欢尝试不同的工作,并比只做同一件工作更能获得成功。
3.抽烟时伸直拇指顶住下巴
这类人对工作充满热情,尤其对有挑战性的工作十分青睐。他们属于不轻易服输的人,具有强烈的阳刚气,若能持续努力,将有望成为高级管理人才。
4.忘记弹烟灰
这类人是典型的思考者,尤其在开会或工作中最为常见。但如果平常都是这样的抽法,多半是自卑或身体状况不佳的人。
5.叼着烟工作
这种吸烟方式的人对自己的工作充满自信或常处于繁忙中。但这类人的性情也呈现两极化,一旦他们的能力没有得到认可,便会有强烈反抗或意志消沉的表现。
6.略仰起头以嘴角抽烟
这类人对自己的工作很有信心,极可能是某些领域的专家。不过,他们通常自视过高,容易与同事发生冲突。但由于他们具有突破难关的冲劲,未来仍会有所成就。
7.抽烟至过滤嘴
这类人生活节俭但不善持家,虽不吝啬却会遭人误解。平日里,他们猜疑心强,有虚伪和自私的一面,也很少暴露自己的想法。他们从思考到实践有一段很长的距离,因此容易错失良机。
8.抿着下唇抽烟
这类人性情稳定且适应性较强,但欠缺工作主动性。他们做事需要按部就班地努力前进,通常在刚进入工作领域时很少能充分发挥才能。经过多年的磨砺后,他们会逐渐展现自己的能力,并受到领导的信赖。
接电话传递真实个性
在日常交往中,电话是频繁使用的通讯工具。对于这个不陌生的“朋友”,你可想到它也曾“出卖”过你?
1.电话响起,立即接
这类人是典型的循规蹈矩者,无论在学校还是公司里,他们都是严格遵守规则的“优等生”,表里如一,生活也中规中矩。但遇到意外情况时,他们往往缺乏应变能力,会紧张得不知所措。
2.电话响起,很久才接
这类人个性散漫,对很多事情都不在意。他们做事相对较为随性,喜欢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做。即使被别人要求做出改变时,也仍要在自己的标准之内调整。他们因不善与人交际,所以不喜欢接电话。
3.除了自己的电话,一概不接
这类人是较为自私的人,总是抱着“别人是别人,我是我”的想法。缺乏团队的协调性,并容易破坏规则,反抗领导。但若工作能力强,仍会有所成就。
4.接电话时声音很大
这类人有极强的表现欲,通常不需要任何理由就会夸大自己的存在。由于自我意识强烈,他们和别人交往时容易忽视别人的感受,倾向于忽视不认识的人,有时会表现得不通人情。
5.不分场合,自顾自地讲电话
这类人性格较为自私,很少顾虑到自己是否会给他人带来麻烦和干扰,凡事以自我为中心,受到外界影响时会把全部注意力转移过去,甚至会完全忘记别人的存在。
由睡眠姿势看穿人的本性
日本著名的身体语言研究专家浅野八郎指出,一个人睡觉时的姿势,是一种直接由潜意识表现出来的身体语言。通过辨别一个人的睡姿可以很容易看到他的本性。
浅野八郎将人沉睡时的睡姿分成以下六种:
1.侧睡,双脚并拢,身体微微弯曲
这类人属于外柔内刚型,表面温和,内心十分坚强。他们品行正直,个性强,富有正义感和责任感且韧性十足。他们工作时按部就班,不期盼迅速的成功,给人以稳重踏实的感觉。他们勇于付出,勤劳肯干,具有极好的经济头脑,能制订适合自己的理财规划,拥有较强的投资能力。
2.侧睡,双脚并拢,身体曲成“弓”字形
这类人具有极强的自我保护意识,常常会紧靠墙壁而眠。他们对环境缺乏安全感,且情绪变化较快,前时兴高采烈,后时就会怒气冲冲,是不会遮掩自己性情的人。
如果进一步观察,这类人中把手放在两腿之间或夹着被子睡觉的,多是性格温和有礼、气质高雅的人,只是他们往往太在意别人的眼光,时常因他人的批评而感到自卑。他们由于缺乏安全感,平时容易出现跷二郎腿、交臂抱胸等防卫姿态。
3.侧卧,一腿弯曲,一腿伸直
这类人自我意识强,固执己见,容易得罪朋友。他们脾气较大,但来得快去得也快,容易急躁,时常出现不耐烦的情绪。他们性格刚毅、勇猛,做事大胆,是具有魄力的行动者。不过,他们也容易因为别人的小过失而疏远朋友,有喜怒无常的一面。
4.仰卧,双膝曲起
这类人做任何事都讲求平衡,追求正义和平等,因此性情开朗、乐观,能和任何人和平相处。在工作中,他们踏实稳健,能得到同事和上司的喜爱与信任。待人真诚的他们也能将自身的真诚和快乐传递到四周,感染他人,是较受欢迎的人。
他们懂得自我控制,在发怒时能够很快冷静下来,较少感情用事。不过,他们在面对心仪异性时会显得害羞,不敢表达自己的情感。
5.仰卧,一腿曲膝,一腿伸直
这类人敏感、新潮,爱慕虚荣,讲求物质生活,喜欢逛街、购物并从不节省。生活中,他们不拘小节,并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能迅速接受新观念、新事物。另外,他们做起事来粗心大意,容易丢三落四,偶尔脾气暴躁,略有神经质。
6.仰卧,呈“大”字伸开
这类人天生乐观,性格开朗,为人通情达理,并且对朋友非常仗义,朋友拜托的事总是摆在第一位。他们的好奇心很强,喜欢挑战和冒险,乐于尝试新鲜的事物及产品。他们对生活较为散漫,出手阔绰,不懂理财,因此常常陷入经济问题中。此外,他们为人处事缺乏耐心,意志力不坚定,做事时常半途而废。
此外,很多人在睡觉时都有自己的小癖好。在这些小癖好中,我们还可以发现一些其他的信息。
睡觉小癖好
◎喜好独睡
这类人是标准的独行主义者。在生活和工作中,他们都非常重视自己的领域,那是任何人都必须规避的禁地。即使是最亲密的人,也必须在经过他们许可后才能进入。
极度的独立,让这类人成为世界上较为孤独的群体。他们很少有交心的对象。在成长过程中,他们已习惯了独立解决问题和应付一切困难。他们将感情世界当成独享的城堡,很少邀请别人进入自己的内心。
生活中,他们带有自恋倾向,从不轻易相信任何人。虽然他们并不想表现得与众人为敌,但也绝不希望别人干涉他们的私人生活。
◎喜好裸睡
这类人是较为感性的人,遇到事情时通常依靠感性去作决定。在结识朋友和合作伙伴时,他们往往依赖自己的直觉去认识他人。所以,他们成功和失败的经验几乎持平。
他们喜欢在忙碌了一天后,将身体彻底释放,追求灵魂的自由。所以回家后,他们会解除一切束缚去追求放松。感性也注定了他们常常受到别人的批评—缺乏理性,感情用事。但他们总能为自己辩护,并认为太过理性的人将丧失很多的快乐和幸福。
六大坐姿折射出的不同心理
坐姿,是身体语言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通过有意识或无意识的变化,向外界发送思想、情感信息,从而传达出人的心态、个性以及一些观念。通过坐姿,你可以了解他人,当然他人也同样可以通过你的坐姿了解你。
1.喜欢端正的坐姿
习惯将两腿和两脚跟紧紧并拢,把手放在膝盖上,保持坐姿端正的人,性格通常同姿势一样,谦逊温顺,为人正派,性格内向。他们很少正面表达自己的感情,就算与喜欢的人相对,也不会说出太甜蜜的言语。他们秉性纯挚,善于为他人着想,所以很有人缘。
2.喜欢古板的坐姿
入座时,将两腿和两脚跟靠拢在一起,双手交叉放在大腿两侧。双手交叉是相对封闭自己的手势,这类坐姿的人为人刻板,很难接受他人的意见。他们缺乏耐心,容易厌烦,凡事都想做得尽善尽美,但往往没有能力完成。他们爱夸夸其谈,缺少实干的精神。
对于爱情和婚姻,他们的观点都较为传统。在爱情上,他们会根据自己构想的“模型”来选择伴侣,并会在恋爱后很快进入婚姻的殿堂;他们遵循的婚姻理念是中国传统的“早结婚,早生子,早享福”。
3.习惯于腼腆的坐姿
在坐着的时候,两膝盖并在一起,小腿随着脚跟分开呈“八”字形,两手相对,夹在膝盖中间。这类坐姿的人容易害羞,不擅长社会交际,感情细腻却不善表达。
工作中,他们是作风保守的员工,习惯用旧有的经验办事,没有创新和突破的能力,容易因循守旧;生活中,他们对朋友十分友善,有求必应,感情真诚,每当朋友需要时立刻就会出现。他们对待爱情的态度则较为压抑,常受到传统思想的束缚,被家庭和社会的压力所累。
4.坚毅型的坐姿
入座时将大腿分开,两脚脚跟并拢,两手习惯于放在肚脐部位。这类坐姿的人有勇气、有魄力、有行动力,一旦想到某件事情就会立即采取行动。这一点在爱情上也同样明显,他们若对异性产生好感,就会积极主动地表明自己的爱慕。不过,由于他们独占欲极强,往往会不自觉地干涉恋人的生活。
这类坐姿的人属于不断追求新生事物、挑战自己的人。他们适合担当领导,具有权威性,并能用自己身上的气势威慑他人。
5.怡然自得的坐姿
怡然自得的坐姿是指半躺而坐,双手抱于脑后,一副悠闲的样子。这类坐姿的人个性随和,喜欢与他人攀谈,与任何人都能打成一片。同时,他们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容易获得大家的信赖。他们适应能力强,对生活充满希望,干任何职业都十分投入,且能取得一定的成功。
不过,他们理财观念薄弱,花钱大手大脚,仅以直觉、心情来决定消费。因此他们时常要承受因处理钱财不当而带来的苦果。
这类坐姿的人的爱情通常比较美满,能找到带给自己快乐的伴侣。他们口才极佳,但并不是在任何场合都会与人争论的人。是否要说出自己的观点,完全取决于他们当时面对的对象。
6.无拘无束的坐姿
无拘无束的坐姿是指坐着的时候,两腿分开距离较宽,两手随意放置。这类坐姿的人喜欢追求刺激,喜欢标新立异,因此偶尔会成为引导都市消费潮流的“先驱”。他们喜欢与他人接触,人缘不错,并且从不在意他人对自己的评论,这一点是有些人很难做到的。所以,他们很适合做社会活动家或从事类似的职业。
Chapter 14 不经意的行为,往往是内心的显现
握手的下意识表现—支配、顺从或平等
心理学家指出,一些下意识的动作能够反映出人们当时的思想。尤其是初次见面的双方,在握手致意的时候,通常能够从这一动作中感受到对方传递过来的一些微小的信号。
这些信号中,较为常见的有:支配的信号、顺从的信号和平等的信号。
1.支配的信号
握手时先伸出一只手,握向对方,且手掌向下,这个姿势传达的信息是,发出动作者有强烈的控制欲望。他可能极为强势,希望能掌握彼此交往中的控制权。根据美国某学者对54位成功的高级主管的调查显示,这些成功的高级主管不仅会主动跟人握手,而且绝大多数使用了支配性握手的方式。
2.顺从的信号
握手时手掌翻转过来,手心向上,这个姿势传递的信息是,发出动作者很温顺。同时,这还意味着他将相处中的优势地位让给了对方,失掉了控制权。
3.平等的信号
握手时双方的手平行于地面,不偏不倚地紧紧握在一起,这个姿势传递的信息是,发出动作者很崇尚平等,尊重对方。通常这种手势会有助于双方形成非常融洽的关系,留给彼此较好的印象。
抖动双脚与舒缓情绪
我们知道,身体某一部分的动作可以通过中枢神经传达到脑部从而消除或缓解精神上的紧张或压力。所以,当一个人抖动脚的时候,也许正在舒缓某些情绪。
1.消除紧张和不满
心理学家经过研究发现,在特定的环境下,经常抖动双脚的人,他们的精神紧张程度都很高,他们倾向于借助抖动双脚来缓解压力。所以,在面试时有的应聘者会上身坐直,双手交叉放在腿上,悄悄抖动脚部或腿部来缓解其紧张的压力。另外,对任何事情都追求“完美”的人,因为现实总是达不到他的要求,也会常常抖动脚来发泄内心的不满。
2.表现放松和舒适
通常,女性在同男性交谈时,若兴致勃勃地面向对方,身体放松,轻轻地抖动脚部,表明她的心情很放松,也表示对对方的话语很感兴趣。假如对方突然转换话题或者说了不合时宜的话,则抖动脚部的姿势会立即停止。
3.表示不耐烦,烦躁
有时,某个人在与他人谈话的时候,会不停地抖动一只脚或者整个身体都缩坐在椅子里,晃动双脚或者用脚轻轻敲打地面,幅度较大,眼睛也看着地面或四处张望。这些都说明这个人感到很烦躁,厌烦,甚至厌倦。因为脚是人们逃跑时最先运动的部位,当它不断晃动时,如果不是闲暇无聊,那这个人就是想要离开这里。
4.表示心情混乱
人们在心绪不宁的时候,身体容易抖动。所以,当内心情绪混乱或者有很棘手的问题无法解决时,就会眉头紧皱,不由自主地抖脚。这种动作通常是下意识的,在生活中很普遍。
随手的“煲粥”小动作说明了什么
电影里,常会看到女主角一边打电话一边研磨着手边的东西。这类电话旁边的小动作又告诉了我们什么呢?
1.手边配备纸笔,随时记录
这类人是思虑周全,做事细心的人。他们十分注意细节,绝不会敷衍搪塞。但他们的思维有所局限,严谨有余,灵活不足,应变能力差。如果是讲电话过程中突然想到要找纸笔,则这类人是随机应变的行动派,脑筋转动快,但有时也会给人做事鲁莽草率的感觉。
2.利用纸笔,随手乱画
这类人打电话时不用心,处于非常无聊的状态。他们多半是对电话的内容不感兴趣,没有耐性。但在对某种状况或某个人感到恐慌、担心与不安时,他们也会有这种反应,因此现实生活中应灵活对待。
3.在讲电话的同时做其他事情
这类人做事三心二意,非常容易分心,常常随着事物的变动而转移自己的注意力。若不能控制自己的行为,做事时专心致志,那么他们最终将一事无成。
4.讲电话时附带着“同步”动作
这类人讲电话时附带着“同步”的感情动作,尽管这常常是无意识的举动,但却说明他们的感受能力较好或感情强烈。此类人也大多品性正直。
Chapter 15 肢体动作—触摸中的心理智慧
他碰了碰“含义丰富”的下巴
在思考,尤其是沉思的时候,人们常常会做一个动作—触摸下巴。那么除了思考,触摸下巴还有什么其他的含义吗?
1.表示在作决定
人们在作决定时,常会将拇指放在下巴下面,用食指或中指摩擦嘴唇或者下巴,然后才给出肯定的或否定的答案。如果他双臂紧紧交叉,或者身体紧紧贴着椅子,则可能要做出反对的决定;如果他伸展身体并呈现出放松的姿态,则可能做出肯定的决定。
2.表示厌倦
触碰下巴还可能有一个很重要的含义—厌倦。这时候的动作要比前面触摸下巴的动作都用力一些。因为,当人们用手支撑着下巴,以避免脑袋垂下去的时候,说明他们已经对谈话的内容极度厌倦了。此外,用食指或中指支撑在靠近太阳穴的部位,拇指支撑下巴,其他手指蜷在嘴部或鼻部时,也是表达同样的意思。也许,这样的动作表明人们想利用手指来按摩一下太阳穴,就像在说“这个话题听得我头都疼了”、“我都无语了”。
注意“耳朵”发出的信息
除了下巴,人们不知不觉触摸的部位也包括耳朵。它作为身体的另一个敏感部位,发出的信息也是很丰富的。
1.表示困惑
若某人将食指弯曲,放在耳朵后面抓来抓去,这说明他此时很困惑,对自己听到的话并不确定,或者认为是自己误解了他人的语言。尤其当这个动作加上面部出现为难或尴尬的表情时,更能肯定此人正处于困惑状态。
2.表示焦虑和不安
在很多情况下,碰触耳朵,如抓挠的动作都能表示人正处于焦虑状态。例如,曾有人发现,查尔斯王子在经过熙熙攘攘的人群时常常做出抓挠耳朵的动作,但在相对“安全”的地方却没有做出这样的动作。这正说明了他抓挠耳朵是因为内心紧张和不安。
3.表示抗拒
当有人用拇指和食指不断地摩擦耳朵并把脸转向一侧时,就说明这个人并不想听这个话题,也不愿意听那些不感兴趣的话。这一动作的雏形可以在人们幼时找到,即当小孩子为了逃避不想听到的话题时,就会用手堵住耳朵,而抓挠耳朵则是这一动作的“演化版本”。有时候,当人们不相信别人说的话时,也会采用这个动作。
Chapter 16 身体会说话—练就一双“火眼金睛”
交叉双臂,与人沟通的屏障
在受到威胁时,人们会将手臂护在身前。而在需要判断或躲避某种消极情况时,人们也经常做出双臂交叉放在胸前的动作。此时,交叉的双臂就好比在你和他人之间建立起了一道障碍物,所以交叉双臂的动作也被应用于其他表达排斥意思的时候。
根据交叉程度和具体动作的不同,双臂交叉的动作可以有如下几种含义:
1.标准的双臂交叉姿势—不安,不稳定,不同意
双臂交叉姿势是指双臂交叉抱于胸前,这种姿势是典型的排斥动作,是全世界通用的表示防御或排斥含义的动作。人们如果置身于陌生人之间,很容易做出这种动作。
由于交叉双臂的姿势属于封闭自己、排斥他人的动作。所以,当你在演讲的时候,如果有听众做出这样的姿势,就说明他们持有与你相对立的观点,此时,你应当见机行事,采取适当的方法改变现状。
2.握住手臂的交叉姿势—紧张,拘谨
这个姿势是在交叉双臂的基础上,用手紧握住上臂。人们往往通过这种姿势来安抚、宽慰自己,一般在医院、诊所和第一次坐飞机等情况下会出现这种动作。
3.握拳式的双臂交叉—防御,敌意
当一个人将双臂交叉抱于胸前,双拳紧握放在腋下,板着一张扑克脸,就表明发出动作者不仅有强烈的防御意识,还有很强烈的敌意。这时再向他说什么,都没有意义。如果他露出牙齿,满脸涨红,则表明怒气将无法压抑,可能有一场争斗发生。看到这样的表情时,当务之急就是要安抚此人的情绪,防止其由防御性的态度向进攻性的行为转变。
情绪变化,眉毛也将不由自主地受牵动
“扬眉吐气”一词常用来形容人们自豪、高兴的心情。可见,人们变化情绪时会不由自主地牵动自己的眉毛。所以,当眉毛的形状有所改变时,一定要加以注意。
1.眉毛皱起
人们皱起眉毛包含着很多含义,如希望、怀疑、疑惑、恐惧、错愕、愤怒等。所以,不能一看到一张皱眉的脸就认为此人性情冷酷。实际上,要了解皱眉的含义还要结合其他的动作。例如,一个眉头深锁的人,可能是想逃离他目前的境地,却因某些原因不能如此做;一个大笑而皱眉的人,可能正在对眼前的情况感到轻微的惊讶。
2.眉毛打结
这个动作指眉毛同时上扬且相互趋近,它表明发出动作的人正处于严重的烦恼和忧郁中。当然,人们身体出现不适,如出现慢性疼痛时,也会出现眉毛打结的现象。
3.轻抬眉毛
用来打招呼是眉毛的一种特殊功能。轻抬眉毛就能表达出这样的含义。在距离稍远处同人打招呼时,人们的眉毛轻快地一抬,然后立即降下。这个动作表现了对他人的友善,也引起别人的注意,让对方感受到自己正在向他问好。通常,人们还会带上微笑和扬头的动作,就像是在说“你好!”
4.耸眉
话题讨论得正激烈时,某些人的脸上会出现一些小动作,例如耸眉,即将眉毛先扬起,停留片刻,然后再下降,来加强自己说话的效果。在强调自己讲话的要点时,讲话的人不断地耸起自己的眉毛,要表达的意思正是这样。此外,耸眉有时还用来表达当事人惊奇和无可奈何的情绪。
唇之密语
嘴不仅能帮人类传递有声语言,同时它也能表达丰富的无声信息。所以,作为在人的生存、交往中不能被任何其他器官所代替的重要器官,嘴又具有了一个特殊的功能—反映一个人的性格特征。
1.撇嘴
撇嘴是指收缩唇部肌肉,使得唇形更小。在这个过程中,嘴角也会轻微下垂,显出轻蔑的神情。
生活中,人们习惯性地认为撇嘴是在表达不满或轻蔑。因此在解读这样动作的时候,身体语言学家认为,发出这个动作的人可能不太认同对方的意见,或者蔑视对方。他们用嘴唇表现了一种傲慢的神态,尽管这一动作可能只是一个下意识的习惯。
不过,在英国,人们仍很喜欢用这种动作来表示不满。尤其是当他们感到被低于自己的人胁迫时,这个动作会经常出现。
2.嘴巴抿成“一”字形的人
一般习惯在紧急情况中主持大局的人常使用这种动作。这类人一般很坚强,富有毅力,面对困难绝不逃避,想尽办法解决,并且采取任何行动之前都会深思熟虑一番,心思十分缜密。所以,他们容易获得成功,但通常也非常容易钻牛角尖,一旦认准的事情绝不轻易改变。
3.咬嘴唇
咬住嘴唇常常是一种压抑内心感受的行为。在交谈时,使用这个动作可以表达一种敌意,尤其是边摇头边咬住嘴唇。
另外,一些人在仔细聆听对方说话,揣摩其中含义的时候,也会做出同样的动作。若频繁在这些时候咬嘴唇,说明此人具有较强的分析能力,谨言慎行,周全严谨。
4.舔嘴唇
关于舔嘴唇这个动作有很多解释,例如,当人们感到紧张的时候,嘴唇会变干,这时就会不由自主地舔嘴唇;人们在激动的时候,嘴唇同样会变干,此时人们也会舔嘴唇以让其湿润。
另外,舔嘴唇也是异性之间调情的手段之一,因为舔嘴唇能让自己的嘴唇更丰满靓丽,更具有诱惑。
5.时常嘴角上扬
这类人性格开朗、待人亲切,外向且能言善道,善于同其他人打交道。通常他们具有包容心,对朋友慷慨热情,有着非常良好的人际关系,所以在遇到困难时,他们能得到很多人的支持与帮助。
“情绪”之手
如果有人告诉你,双手也是有情绪的,你或许会一笑置之。但如果一些权威的专家对你说,双手不但有“情绪”,而且“情绪”还很多时,你可能就会相信了。下面让我们来看看,人类到底有着一双怎样的“情绪”之手。
1.“隐藏”的双手
如果在说话的时候,某人不自觉地将双手隐藏起来,那就说明他在刻意隐瞒一些“关键”的信息—一些私人的或者对他很重要的事情—将随着他双手的隐藏而被隐瞒起来。
2.“烦躁”的双手
双手不停地摆弄东西,或者手指不停地动,这些都说明了这个人的心中很烦躁。尽管很多时候,人们的言语更容易表现出这样的情绪,但这种无意识的动作会将其烦躁表现得更加淋漓尽致。有些时候,这些举动也意味着涌动的愤怒。
3.“压抑”的双手
无论何时,如果在表达的过程中握着拳头,这个人一定处于较为愤怒或难过的情绪中,但他并不想把自己的情绪发泄出来。这个时候,他将十分危险,埋藏的怒火很可能即将不能压抑,在瞬间爆发出来。
4.“诚实”的双手
当某人在表达自己的意见时很坦诚,那么,他的双手通常是手心向外摊开的。这说明了此人对他人很真挚,这种手势是接受别人意见的手势。不过,常使用这种动作的人也非常容易受外界的影响。
Chapter 17 心灵之窗—发现不易被察觉的蛛丝马迹
目光的“落脚点”与心理反应
社交场合中,双方目光的相遇,必然会引起彼此的注意。在不同的地点,针对不同的对象,眼睛会落在对方身体的不同部位,而不同的部位又代表着不同的含义,这其中的奥秘你可了解?
1.额头部分
将目光投向对方这个区域的人,会给人一种“高人一等”的感觉,是自信且自视甚高的人。因为他的目光凌驾于对方视线之上,容易让对方产生被轻视感。在与职位比自己低的人交谈时,这种目光会让对方产生卑微感,同时使自己看上去很威严;如果是与职位比自己高的人交谈,则将会引起对方的强烈不满。
2.眼睛和嘴巴组成的三角区域
普通社交活动中,绝大多数人都会将目光投向这个区域。根据专家测算,大约有90%的时间里,人们的目光都投向由眼睛和嘴巴组成的三角区域,这是社交交谈中的基本注视区域。在这个角度的视觉交流是最普通和最正常的,也能让双方都感到安心。
3.下巴以下甚至更低的区域
将目光投向这个区域的人,通常是有暧昧关系的男女。因为这个区域集中着能够突出性别区别的部位。在一些特殊场合,如宴会、酒吧里等,单身男女若遇到自己感兴趣的对象,就会进行迅速的视线扫描,然后再将视线转移到对方的脸上,当然,这样的目光并不会引起双方的反感。
在对方的眼神中寻求自己想要的信息
“人生若只如初见”,这句话传达出了人们对初次美好相遇的怀念。仅仅是第一眼,当视线笼罩了对方,两个陌生的人彼此之间就有了好感。
初次见面,人们想要了解对方,所能凭借的无非是目光的交流。因此,初次相遇的陌生人会在对方的目光中寻找自己想要的信息—友善或敌意。但实际上,第一次与陌生人目光的接触,能捕捉到的信息。
1.一面谈话,一面闪躲目光
对于初次见面的人,若是出现这种情况,就应当加以关注。这种现象表明这个人内心也许另有隐情,他或者是在隐藏自己的情绪,害怕别人关注自己,这是害羞的表现;或者他有愧于心,内心藏有不可告人的秘密,所以害怕与别人的目光碰触。
2.一面谈话,一面注视对方面部
在第一次的交谈中,适当注视对方是符合社交礼仪的。尤其是注视对方的脸孔,能够博得对方的好感。这样做的人,通常都有较好的人际关系和温和的性格,并且也容易成为较好的倾听者。
3.一面谈话,一面扫视对方的身体
在一些特殊的场合,如舞会、酒吧等地点,当异性之间第一次相遇时,其视线就可能落在对方身体的不同部位上。据科学分析,女性的“周围视野”较为宽阔,因此她们能够一眼就看遍男性的全身;而由于男性是“管状视野”,如果想要打量女性,目光就会上下移动得特别明显。所以,一面谈话一面扫视对方身体的多是男性。人们做这个动作同其本身的性成熟度和性格都有关系。但是,若频繁地上下扫视对方的身体就有点挑逗的意味了。
4.一面谈话,一面注视对方的下半身和脚
谈话时注视对方下半身和脚是非常不礼貌的。因为这样让人们联想到行为不检点的人,或者思想肮脏者。人们对下半身的保护意识通常很强,即使是无意的注视动作,也会令人反感。
5.一面谈话,一面东张西望
向对方呈现这种动作的人,一方面可能说明他对眼前人的第一印象非常差,讨厌和对方继续谈话,本能地想要朝其他地方看,想寻找逃避对方的方法;另一方面,他可能在同对方谈话时,有自己的心事,正心不在焉。无论是哪一种情况,东张西望,都反映了他关注的人和事并不在眼前。
Chapter 18 身体破谎言—远离“傻”的尴尬
谎言,会如何开始
在辨别谎言的时候,还需要注意谎言是如何展开的。说谎一般都具有一定的目的性,所以很多高明的说谎者都有一套说谎套路。他们发现,当用下面方式说谎的时候,更容易赢得人们的信任。
1.假话和真话夹杂
说谎的人有时并不是一张口就谎话连篇。为了增加自己所说内容的可信性,他们往往还会讲一些真话。真话在这里的作用就是为假话作掩护,是套取他人信任的一种“烟雾弹”。
例如,有些医生明知病人的病并不严重,于是在讲了一些真实病况后,又建议病人做一系列的医疗检查,或购买一些高价药,并声称对身体有好处,否则病情可能会加重,这样真假混杂的谎话让人很难辨清。
2.主动交代自己的“私心”
高明的说谎者常常能够以情动人,他们常在他人面前主动说出自己的“私心”,当然这只是一个幌子。
例如,某位导游会主动告诉游客,到旅行社安排的购物点购买商品,自己的确有回扣,但仅是2%。游客们听了会觉得这位导游为人“坦诚”,就算自己花了100元,他也不过赚了2元钱的回扣。其实,导游拿到的回扣高达20%,甚至更高。根据“以诚相待”的心理,导游轻而易举地骗到了游客的信任。
3.摸清对方心思,从“客观角度”为对方分析
以推销人员为例,他们知道顾客会担心“合同里的霸王条款”,担心产品质量等一系列问题。因此,在见到顾客时,他们就会用准备好的台词来逐一打消顾客的疑虑,但在关键的地方便采取避重就轻的策略蒙混过关。这时,顾客就容易被他们的“客观分析”所打动,不知不觉地进入他们设好的圈套。
“左右顾盼”的眼睛:天然的测谎仪
身体语言学家指出,在识破谎言的试验中,要注意说谎者的眼睛,看对方用怎样的目光来面对自己。眼睛有任何反常的动作,都是说谎的征兆。
1.目光躲闪
当人们感到内心愧疚、忧虑的时候,常常会移开与他人交流的目光或缩短与他人目光接触的时间。所以一个人在与你交谈时,目光畏畏缩缩,并看向其他地方,不敢与你的目光接触,或与你的目光接触还不到谈话时间的三分之一时,就证明他在说谎。
另外,根据相关研究证明,大多数人用惯了右手,在回忆的时候会使用左脑,眼睛看向右侧;而说谎话的时候用右脑,眼睛就会看向左侧。简单地说,就是惯用右手的人在撒谎时会不自觉地往左看,而惯用左手的人则相反。
2.长时间的注视
有些人在说谎时,为了增加谎言的说服力,会长时间地注视对方,试图用眼神来强化这种印象—我是诚实的。他们甚至能无所畏惧地捕捉对方的视线,因为他们知道闪躲目光容易被揭穿,凝视对方反而能带来胜算。所以,如果你遇到一个人一反常态,比平时更专注地盯着你的眼睛时,要注意,他也可能在撒谎。
3.不停眨眼或揉眼睛
根据研究表明,人类一般的眨眼频率是每分钟20次,但当人们言不由衷的时候,这种频率会达到以往的4~5倍。不过,有时人们在压力之下也会快速眨眼。而揉眼睛则是用来阻挡眼前的谎言,不让对方看透自己,避免看到对方的脸。若看到一个人用力地揉眼睛,并且视线总是不对准你,那他很有可能在说假话。
“强颜欢笑”,自有谎言的痕迹
有研究表明,人们在说谎时,因为感到心虚,所以很少会笑。即使笑了,也是假装的,笑得非常勉强。
当我们发自内心地微笑时,面部表情会非常丰富,且整个人都显得神采奕奕。相反,在人们假装微笑时,笑容会非常生硬,即使发出笑声,眼睛也没有笑意,眼睛也会四处游移。
为什么人们要选择在说话的时候勉强自己笑出来呢?唯一的答案就是想迷惑对方,利用笑容使对方放松警惕。不过,敏感的人立刻就能感受出真笑与假笑的不同。诚实人的笑是无所顾忌的,并常常能感染别人,撒谎者的笑容则敷衍了事,很难让别人感到舒心。
那么,该如何识别假笑,如何判断对方是否在说谎呢?
1.是否牵动眼角
身体语言学家指出,发自内心的笑容会牵动眼角的肌肉,让眼角起皱,眼睛眯起;而假笑多是嘴在动,即使牵动了眼角的肌肉,也是转瞬即逝,且面颊的肌肉表现松弛。
2.是否持续过久
人类的情绪,不论是喜怒哀乐中的哪一种,都不能持续过长的时间。真笑能持续的时间不超过5秒,而假笑因为缺乏真实情感的推动,因此保持的时间一般都较长。不仅是笑容,任何一种表情持续超过10秒都可能是假的。
3.是否突然开始和结束
假笑往往发生在同面部表情不一致的情况下。某个人可能突然开始笑,然后又突然停止,而这个笑容同他所说的内容和动作表达完全没有任何关系。突如其来的笑容,往往表明他想用假笑来掩饰什么。
4.是否在脸上更对称
人们在真笑的时候,两颊的表情比较均衡,而假装的微笑则会更强烈地出现在脸的某一边。因为大脑的两个半球都希望能使笑容看起来更真实,但在有意识的控制下,左脸和右脸的表情反而不容易一致。根据观察,当一个人试图做出笑容时,左侧脸上的笑容会比右侧更明显。
“手足无措”,恰是识谎契机
行为心理学家认为,善于观察的人,能从对方的肢体动作中看出他是否在撒谎。例如,日本已故首相田中角荣曾因“洛克希德贿赂事件”被迫下台,在接受审讯时,他小心翼翼地进行反驳,并会不自觉地用手帕擦拭脸,即使脸上没有流汗。
当人们在撒谎的时候,内心的焦躁不安会让身体处于紧张的状态。他们越是害怕暴露自己,越是容易出现无意识的动作。
如果你的交际对象做出如下几种动作时,就表明他可能在撒谎。
1.时不时地摸耳朵
“非礼勿听”,这种姿势就是想防止不想听的事情传到耳朵里。例如,用食指与拇指拉动耳垂,用手指掏耳朵,摩擦耳背,再加上神色慌张,都可能表示他在撒谎。因为害怕听到他人揭发自己的声音,所以不时地摸耳朵。
2.整理衣领或拉链
不管说谎者出于什么样的目的,说谎的行为都会给他带来一定的心理压力,他总是希望借助一些肢体动作来掩饰或减轻这种压力。于是,在交谈的过程中,如果看到对方不经意地拉了一下衣领或拉链,然后长舒一口气,你就应当多长个心眼。可以以没有听清为由,让对方再重复一遍对你说过的话。如果对方说的是假话,接下来回答时将会支支吾吾,前后不一致。
3.动作与语言出现分离
一般情况下,语言和动作应该是同时发生、步调一致的,很少呈现出时间上的明显不协调。但如果有人在说完“真是太可怕了,这件事我根本不知道!”然后才出现惊慌,不知如何是好的样子,他的表情多半是编造出来的。就像一个人在拍完桌子之后再勃然大怒一样,不合拍的动作,揭发了他在撒谎。
4.手势混乱
美国的学者曾做过这样一个调查:当让护士故意对病人隐瞒病情时,很多护士会用一些很少使用的手势,且使用频率高于那些对病人讲实话时的手势。可见,当人们撒谎时,手势的混乱也是一种无声的信号。留意这些信号,你将能更轻松地区分真话和谎言。
5.其他动作
前面提到过,不经意地触摸鼻子和掩盖嘴唇的动作等,都可能是撒谎的表现。尽管动作十分轻微,仍旧表现了发出动作者要掩盖的不安和紧张。
“坐立不安”,坦白了自己
撒谎的人,在选择坐立的姿势时,同普通人或自己平常的状态中有较大差别。也许是压力作用的效果,他们总难坐得舒服。
1.不愿直面聆听者
撒谎者的坐姿一般都反映了他们内心的担忧和恐惧。面对谎言被拆穿的压力,谈话中他们往往不愿意正面面对聆听者,而是以侧面示人,并常常望着地面,似乎一旦被识破,自己就会立刻走开。这也是撒谎者想回避众人的一种下意识表现,他们不想把真意暴露在众人面前。
2.身体不停乱动
这类撒谎者显然还没有准备好自己的台词,他们不停变换自己的坐姿,以减缓因心虚而产生的压力。往往一个话题还没有开展,他们的坐姿就已经换了好几个。同时,他们的双腿还可能不断拍打地板,以希望能赶快摆脱这种不安的心理状态。
3.坐姿僵硬
很多说谎者清楚身体不停地动容易暴露自己,于是他们在撒谎的时候,尽量控制自己不要动,让人们相信自己是在平和真实地表述。但如果持续的时间过长,这种坐姿就会显得十分僵硬,过度的紧张和自我控制,甚至会让他们感到腰部肌肉酸痛。所以,当看到一个人坐姿过于刻板和僵硬时,就要仔细掂量掂量,他说的话到底有几分是真的。
“词不达意”,漏洞遮掩不了内心
在不同场合,人们会选择不同的话题和词汇。如果某个人谈论的话题同自己所处的地点和身份不协调、不一致,谁还能觉得他说的是真话呢?
说谎者通常在谈话中具有这样的特点:
1.说话离题万里
说谎的人往往在选择讨论的主题时喜欢拐弯抹角,离题万里,进行冗长的解释,或者在谈论的过程中屡次跳跃话题。这时,只要你抓住一两个关键问题进行“打破砂锅问到底”,对方就会原形毕露了。
2.说话的内容同身份和职业不符
俗话说“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入什么行说什么话”。如果有人在言谈中不时地冒出“IT”、“服务器”、“内存条”等一类的词汇,就可以推断出此人从事IT业或与IT业有关的职业。但有些人伪装自己的身份,说自己是“某某专家”、“高干子弟”等,可他们选择的话题和词汇总是和身份不搭调,这时也要注意了。不要轻易被这种人的言语迷惑,要仔细判断对方是否在撒谎。
3.说话不时停顿、出错
人在撒谎时,容易口齿不清,发音出错,语言重复并多有停顿,不时会夹杂“嗯”、“啊”等语气助词。因为编造谎言的过程中,由于紧张,人们更容易产生语法错误、口误等。
有时候,删除一些细枝末节,在最快的时间内进入主题,并在尽量短的时间内将你想要表达的东西表达清楚,让对方了解你或了解你的意图,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