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如何与大人物打交道
47474200000021

第21章 方法总比困难多——与大人物打交道有技巧(2)

所以,当你的所求之人不在身边时,不妨在与所求之人有关系的人面前大吹一番,吹捧所求之人的优点及成就等。比如,你想求领导办事,就可以和其他人说领导的工作态度非常认真负责;领导平时体恤下属,平易近人;还可以聊聊领导的穿着打扮非常得体;领导当年的“辉煌历史”,等等,总之,可以赞美的范围很广。即使其他人和你的观点不一致也没有必要去争论,因为这只是你个人的观点而已。你要相信自己的口舌之功不会白费,早晚有一天,你的这些赞美之词会传到你所求之人的耳朵里。

在借他人之口的时候,这个“他人”要经过非常慎重地选择。“他人”可以是自己的同事,也可以是自己的朋友、自己的亲戚等,但是无论是其中的哪个人,一定要选择与所求之人关系比较近的第三者来传达自己的赞美之情。如果你在一个人面前说尽了所求之人的好话,然而这个人与所求之人的关系并不如你所想得那么好,甚至根本没有见面的机会,那么你所有的心思就都浪费了。如果有可能,所求之人的夫人或丈夫将是你的最好选择,你要相信“枕边风”的巨大威力。

美国前总统罗斯福有一个名叫布德的副官,他对赞美曾有过非常深刻的见解:背后赞美别人的优点,比当面恭维更为有效。可以说,这是一种很高的赞美技术,在人背后赞美人,相比其他各种赞美方法,要算是最使人高兴的,同时也是最有效果的。

试想一下,如果有人告诉你,某某人在你背后说了许多关于你的好话,你会不高兴吗?这种赞美,如果当着你的面说给你听,或许会适得其反,让你感到虚假,或者怀疑他是不是出于真心。为什么间接听来的便觉得特别地悦耳动听呢?那是因为你坚信对方是在真心赞美你。德国的铁血宰相俾斯麦,为了拉拢一个敌视他的议员,便有计划地对别人赞扬这位议员,他知道那些人听了之后,肯定会把他的话传给那个议员。后来,这两人成了无话不谈的政治盟友。

当然,赞美时一定要言之有据,不可以因为吹嘘而吹嘘。你的所求之人期望你的真心赞美,这既可以让所求之人得到内心的满足,也可给

4.得体恭维,迅速拉近距离

恭维是一门艺术,在古今中外的历史上,不计其数的人因掌握了这门艺术而飞黄腾达。在求人办事中,如果我们能够善于运用这门艺术,无疑会为我们的成功增添动力。

恭维的话人人爱听。你对别人说恭维话,如果恰如其分,他一定十分高兴,对你产生好感。所以,恭维是深交的“敲门砖”。

在求人办事时,缺乏诚心,刻板的客气话,必不能引起听者的好感。“久仰大名,如雷贯耳”、“贵号生意一定发达兴隆、”“请阁下多多指教。”这些缺乏感情的,完全是公式化的恭维语,若从谈话的艺术观点看来,非加以改正不可。言之有物是说一切话所必具的条件,与其泛说久仰大名,如雷贯耳,不如说“阁下上次主持的讨论会成绩之佳,真是出人意料”等话,直接赞扬他的著名工作;如果恭维别人生意兴隆,不如赞美他推销产品的业绩,或赞美他的商业手腕;泛泛地请人指教也是不行的,你应该择其所长,集中某点请他指教,如此,他一定高兴得多。再说,恭维赞美的话一定要切合实际,到别人家里,与其乱捧一场,不如赞美房子布置的别出心裁,或欣赏壁上的一张好画,或惊叹一个盆栽的精巧,要主人喜欢,你要一无成见地,同情于别人的兴趣,主人爱狗,你应该赞美他养的狗,主人养了许多金鱼,你应该说那些鱼的美丽。赞美别人最近的工作成绩,最心爱的宠物,最费心血的设计,这比说上许多无谓的虚泛的客套话为佳。

大多数人表面上严词义正,说自己不受恭维,愿意接受批评,其实,这是他的门面话,你如果信以为真,毫不客气地直言批评,他心里一定非常不快,表面上未必有所表示,内心却是十分不悦,对于你的印象,只有降低,绝不会增进。

说些切合实际的恭维话,别人听了舒服,自己也不降低身份。所以,说恭维话是处世的一门重要功课。

从心里发出的敬佩别人的话,才有意思。如果对于对方没有清楚地研究过,就不可盲目地恭维,不切实际的恭维是容易使人讨厌的。若是对一个有地位有名望的人,则赞美时所用的字眼应当另为研究。首先要想到,一个名人他能够成为名人,一定是在他某一项工作上有特殊的贡献,而在他成名之后,恭维他工作的人一定很多,积久生厌,你一样照葫芦画瓢地用别人所用过的话来恭维他,是不会使他觉得满意的,这些他听得太多了。

每个人都有希望,年轻人寄希望于自身,老年人寄希望于子孙。和年轻人交谈,如果你说他将来大有成就,他一定十分高兴。如果你赞美他父母如何了不起,他未必感到高兴。如果你说他是将门之子,并把他与他的父母一齐赞美,则更合他的胃口,使他笑逐颜开。

但是老年人则不然。他自己历尽沧桑,几十年的光阴,如果还未曾达到他预期的目的,他对自己已不再报有希望。但你如果称赞他的儿子,学识、能力都胜过他,虽然你是当面批评他,他不但不会责怪你,反而会十分感谢你。这是说恭维话对于不同年龄的人应特殊注意的要诀。

对于商人,如果你说,学问好、道德好、清廉自守、乐道安贫,他绝无动于衷;你应该说他才能出众、手腕灵活、红光满面、日进斗金,这样他才听得高兴。

对于官吏,你如果说,生财有道、定发大财,他一定不高兴;你应该说他为国为民、一身清正、廉洁自持、劳苦功高,他才喜形于色。

对于文人,你如果说,学有根底、笔下生花、思想正确、宁静淡泊,他听了一定高兴。

他做什么职业,你说什么恭维话。对于对方的职业应该特殊注意,这也是“看人说话”。

但是说恭维话也要有个限度,如果事实上只有1/10,或者连1/10都不足,话却说到十分,虚多而实少,靠三寸不烂之舌,说得非常动听,一部分人也许会上当,信以为真。

大多成名的人,他的工作已成了习惯,你的恭维若不能别出心裁,一定不能打动他的心。对付这种人,最好拣工作以外的一些事情去赞美他。要欣赏他那些不大为别人所知道却是他自以为得意的事情。你不要以为既是恭维,就不会得罪人家,便不妨乱说,那就错了。不由衷的话,很容易闹出毛病的。正如你不能随便看见女人就赞美漂亮,如她明知自己实在是不漂亮时,心里也许会觉得你狡猾。有些女人,你可以赞美她漂亮,或说她活泼,或说她苗条,或说她健美,或赞美她的才智,她的聪明与幽默,或恭维她处理家务的井井有条,教育儿女有方等。同是女人,各有长处,虽是赞美,也要加以选择。因此,恭维话一不能乱说;二不能常常用同一的方法;还有第三要注意的,就是不可多说。

说话办事的目的在于想知道一下对方对某一件事情的意见是否和自己相同。你希望对方也能和你一样地对某一事物有同样的看法。如果谈话双方的意见一致,你会感到一种同情的安慰;如果发现有差异,有不同时,你就会有进一步申辩的欲望。所以,当你听见对方的意见和你一样时,你要立刻表示赞同,不要迟疑。不要以为这样做,会被对方认为你是随声附和,因此就不出声了。不出声,显然不会被对方误解为随声附和,却很容易使人误会以为你并不同意。当你听到别人的意见和你不一致时,你也要立刻表示你什么地方不同意,不要迟疑。

所以善于说话的人,每每因一句赞美的话说得适当,就为他的前途奠下了一个基础,这并非奇事。

5.抬高自己,赢得大人物的重视

在求人办事的时候,千万不能谦虚,不要因为求别人办事就感到没有面子,没有能力,而把自己说得一文不值。相反,你一定要夸大自己,说明自己具备的能力,让对方认为还有助你一臂之力的价值,否则,就会认为你是一个扶不起的阿斗,没有人会愿意帮你。

一个IT公司最近申请了一项非常具有开发潜力的专利,但是由于近期资金运转不畅,导致没有资金再去投入这项专利的应用与发展,只要有了资金,这项专利即可投入生产,并且会给公司带来极为可观的收益;如果这项专利不能投入运营,会使公司雪上加霜。这个难题愁坏了公司的经理。

在万般无奈之下,经理决定去找自己在生意场上的朋友,请求朋友为自己的公司解燃眉之急。

到了朋友那里,他并没有说自己的公司遇到了难处,而是对朋友大肆吹擂自己公司的新专利有多么大的发展前景,有多么可观的收益,只是因为自己公司的资金用在其他项目上,当即无法抽取足够的资金来支持这项专利,如果朋友愿意投资,不会亏待这位朋友。

朋友听了经理这番表述,当然心动了,作为多年的朋友,当即决定投资给这家公司。

试想一下,如果这位经理找到他的朋友说:“我们公司最近遇到难处,资金周转不开,无法开展新的项目”等类似的话,那么他的朋友愿意帮他吗?谁都不想用自己的钱去打水漂,借给那些根本没有翻盘机会的公司。

同样,每个人都愿意与身份高、能力强的人交往,而不愿意与那些悲观、一蹶不振的人交往,“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道理人人都懂。从我们自身的角度看也是一样,如果我们与能力强的人相处,和能干的人一起共事,自己也就会充满信心。

所以,当你向一个还不熟悉、还不了解的人介绍自己的时候,不要把自己说得低了,不要过于谦虚。你可以适当地夸张一下,夸大你目前所干的事情,夸大自己的能力和成就,夸大自己的良好感觉,这样对方才会愿意与你交往,愿意帮助你。如果把自己讲得一无是处,总在讲遇到的困难、讲目前还存在的问题,对方听了会感到失望,对你也就没有太大兴趣了。

当然,生活中酸甜苦辣都有,再春风得意的人,能力再强、地位再高的人也有不如意的时候,交谈时很容易说起不顺心的事。但对初次认识的人来说,往往爱对自己的交际对象抱有一种幻想,潜意识中常盼望对方是个能干的人,希望成为私交。如果你令对方失望,他会认为没有必要与你交往了。

唐初的重臣李勋,本是李密的部下,后随故主投于李渊父子的靡下。此时天下大势已趋明朗。李勋懂得只有取得李渊父子的绝对信任才有前途,于是他把“东至于海,南至于江,西至汝州,北至魏郡”的所据郡县土地人口图亲自送到关中,当着李渊的面献给李密,说既然李密已决心投降,那我所据有的土地人口就应随主人归降,由主人献出去,否则自献就是自为己功、以邀富贵而属“利主之败”的不道德行为。

李渊在一旁听了,十分感慨,认为李勋能如此尽忠故主,必是一个忠臣。李勋归唐后,很快得到了李渊的重用。

但是李密降唐后又反唐,事未成而“伏诛”。按理说,一般的人到了这个时候,避嫌犹恐过晚,但李勋却公然上书,奏请由他去收葬李密,惟其“公然”,才更添他的“高风亮节”,假设偷偷摸摸,则可能会有相反的效果。“服衰经,与旧僚吏将士葬密于黎山之南,坟高七初,释服而散。”这纯粹是做给活人看的。表面看这似乎有碍于大唐天子的面子,是李勋的一种愚忠,实际李勋早已料到这一举动将收到以前献土地人口同样的神效。果然“朝野义之”,公推他是仁至义尽的君子。从此李勋更得朝廷推重,恩及三世。

一般人都不会相信别人直接对自己的甜言蜜语,而是相信这个人与他人相处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品质,通过侧面观察,来评判这个人的好与坏,进而推人及己。李勋采取的正是这种利用他人心理反应的方法来提高自身形象的,看似直中之直,憨厚仁义,实则深得厚黑之精法,大有深意。

但夸张要有一定限度,不能夸张得无边无际。因为人们都有一个固定的衡量标准,他虽然不了解你,但你有多大能力,他大致上是心中有数的。说低了,他不以为然瞧不起你;说太高了也不好,会让人反感。这就要求你在说话时要有分寸感。

总是借他人名誉,冠冕堂皇地往自己脸上贴金,肯定会引起所求之人的怀疑,即使对方相信了,也有可能得不到对方的好感,从而使自己想办的事情办不成。某专家支招:要吹捧对方,并在这个过程中巧妙地抬高自己的身价与地位,必要时,还可来一招“沽名钓誉”

在说明自己的能力时,不但要把现在做的事情告诉对方,如果必要的话,还可以把下一步准备做的事情告诉对方。下一步的事虽然没做,但有做的打算和做的条件,也有做的可能性。你讲给对方听时,对方一般是会相信的,而且你已明确告诉对方,这是下一步的打算,自然他不会认为是在骗他。在讲下一步打算时,你要充满自信,要把具体事实摆出来。这就是一种能力的夸张,也是一种合理的夸张。你若再把下下步的打算也告诉对方,那就成了吹牛,对方就不会轻易相信了。就像一个小学生谈大学毕业后找工作一样,让人觉得有点荒唐。所以只能把打算提前一步说出来,不能提前好几步说出来。

这一种技巧关键在于:不要超过对方的心理承受能力。在社会上形形色色的雄辩家中,政治家往往是出类拔萃的。在他们看来,世界上根本不存在分辨不清的是非,甚至不可能有模棱两可的现象。他们能把死人说成活人,把活人说成死人。其话语非常明确,充满自信。

奇怪得很,这些政治家所说的话会使数以万计的听众满怀信任地接受。从心理学角度分析,这主要是他们发表言论时,经常使用“绝对”、“一定”、“完全”、“百分之百”等全部肯定或否定的明确判断。

所以,在与人交往时,一定要给自己一个积极肯定的定位,塑造一种努力向上的形象,这样别人才愿意同你交往。也许别人会半信半疑,但是时间久了,也就会不知不觉地接受了。所以,在交际中夸张自己,往自己脸上贴金,既可以提高自己的身价,也可让朋友放心。

6.把准脉搏巧激将

公元208年,曹操亲率二十多万大军南征。江东的孙权也在抗曹与降曹之间摇摆。听了鲁肃的建议,孙权有意联合刘备抗曹。这时诸葛亮也正与刘备商量联孙抗曹,他在分析了江东当时的处境和可能出现的对策之后,料定孙权会派人来试探。果然,鲁肃来到,从而诸葛亮开展了一场出色的外交谈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