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如何与大人物打交道
47474200000012

第12章 如何走进大人物的圈子——教你几招结识大人物的方法(2)

这个消息很快就传开了,新闻界对国王关注此事予以报道。既然国王都对这件事感兴趣,那么许多名流、富豪也都跟着对探险一事纷纷予以关心,捐赠了大笔费用。许多普通民众也因此开始对这项计划感兴趣了,大家都明白了探险的意义。安德烈的事业终于不再是他一个人苦苦奔波的事业,而是变成了一项公众的事业。安德烈终于成功了!

巧借他人的力量和威望以达到自己的目的,这是一种韬略。安德烈正是借助国王的力量,才使自己的探险事业取得了成功。

人们通过第三方的威名,来传达出自己的心情和愿望,在很多求见大人物或办事过程中是常有的事。人们也会不自觉地发挥出这一技巧。比如:“我听某局长说,他是个你的一手提拔的,求你办这件事肯定错不了……”但要当心,这种话不是说说而已的,也不能太离谱,有时有必要事先做些调查研究。

利用第三方的关系,还需要事先调查了解对方,向他人打听有关对方的情况。第三方提供的情况是很重要的,尤其是与大人物的初次会面意义重大时,更应该尽可能多方收集对方的资料。但是,对于第三方提供的情况,也不能全部相信,还要根据需要有所取舍,配合自己的临场观察、切身体验灵活引用。同时,还必须切实弄清这个第三者与大人物之间的关系。这一点非常重要,不然,说不定效果适得其反。

5.找对能帮你打开困局的大人物

我们的人生中从来不缺大人物,需要的只是甄别和挑选。大人物不仅有实力,还要有经验、阅历,这样才会有可能帮你冲出迷局,摆脱困境。

随着圣元国际成功上市纳斯达克,圣元奶粉成为第一家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的中国食品企业,乳业新贵张亮以60亿元人民币身家造就了资本市场的一个财富神话。可是,当初如果没有以穆兆曦为首的优识营销团队的鼎力相助,圣元奶粉无论如何难有今天的成就。

几年前,外企白领张亮从事中法贸易赚了上千万元,他看准时机创办了中法合资的圣元奶粉,决心要在婴幼儿配方奶粉这一领域施展拳脚。

圣元奶粉起步很快,却不幸地遭遇法国疯牛病暴发,所有产品被勒令召回,圣元亏损2000多万,濒临破产。张亮做了一个重大决定,重金聘请优识营销管理公司打理公司营销业务。事实证明,以穆兆曦为首的优识营销团队成了张亮和圣元奶粉的救命恩人。

穆兆曦是优识合伙人、优识营销管理培训学院院长、高级咨询顾问、资深培训讲师,具有丰富的实战经验。第一次见面,张亮问穆兆曦的第一个问题是,“圣元的销售业绩不好,到底是谁的问题?”穆兆曦回答:“谁承担业绩目标、谁花钱最多谁就承担责任,市场和销售要克服困难完成目标。”第二天,穆兆曦作为空降的营销总监,带领优识的一个团队人驻圣元,要在3年内与圣元员工一起奋斗,实现10个亿的销售目标。而张亮在给了穆兆曦目标的同时,也把圣元企业的人事权和财权交了出去。

2003年12月,穆兆曦带领的优识团队接手圣元的品牌管理和销售管理的咨询项目不久,“阜阳奶粉事件”爆发,在优识营销的策划下,圣元给那些患儿一举捐出价值100万元的奶粉,一下子名声大噪,随后营销迅速跟上,一举拿下了南方数个重要省份。

随后,为了挽留人才,穆兆曦给整个营销体系的人员全都涨了工资,区域经理的薪酬甚至上调了54%,此举得到了张亮的认可。薪资的调整收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很多还在犹豫的区域经理拒绝了其他公司的挖角,坚持留在了圣元。而收人的提高,成为激励圣元员工的杠杆,与薪资共同成长的,是圣元的销售额。

一番努力之后,三年时间很快过去,优识团队在圣元完成了一个营销神话:2006年完成15亿元,增长率达到72%。完成承诺的目标后,创造奇迹的优识成功退出圣元。

在这个项目的执行过程中,穆兆曦的优识团队所表现出的专业性和敬业精神令张亮钦佩不已。毋庸置疑,穆兆曦及优识团队为张亮及圣元奶粉提供了支持,他们共同努力,为圣元日后的蓬勃发展付出了心血。

在遇到困难时,只有多动脑筋找对一个合适而有效的施救者,就可以在最短的时间里打开困局。

十多年前,成都女子王苡玉成为了一名下岗工人,而她的母亲也同时下岗,没有了收入来源,清贫如洗的家里越发显得拮据。

在母亲的协助下,王苡玉在母亲的朋友那里借来了两千元钱,开始了“小草屋”的艰苦创业。“小草屋”是一个蛋糕小作坊,专做烘焙类食品。在她和母亲的辛勤经营下,“小草屋”也有了一定发展,但是由于缺乏资金,所以不能扩大规模。在母亲的鼓励下,王苡玉斗胆向当时的王市长写了一封求助信,希望能够得到来自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

在王市长的关心下,王苡玉用自家房子作抵押,终于在成都市商业银行贷到了七万元。这在当时可是一个新闻,因为王苡玉只是一个个体户,收入毫无保障,居然能贷到一笔数目不小的贷款。作为市长,敢于出面为她争取贷款,也承担了相应的责任,因为在当时金融行业还是比较封闭的,这是一笔风险系数很大的业务。

王苡玉得到这笔贷款后更加努力精心经营,经过先后两次创业的曲折之后,她的“小草屋”终于走上发展的道路,逐渐发展为一家从事面包、蛋糕、月饼、饼干、休闲类食品开发与生产的专业烘焙企业,成为成都市家喻户晓的知名品牌。如今,位于新工业区的“小草屋”食品公司占地12亩,拥有集生产车间、办公楼、员工公寓为一体的花园式中央工厂,60余家小草屋连锁门店,从业人员已达300多人,成为成都食品行业的领军企业。团中央领导亲临视察“小草屋”,中央电视台各大新闻媒体也纷纷报道了“小草屋”的创业事迹。

大人物能做到你可能无法做成的事,这就是“大人物”的力量,有了它,你就能办到一般人也许为之奋斗一生也不能企及的事。我们大家都需要大人物的帮助。普通人要想取得非凡的成就,就更需要有大人物能为自己提供这样或那样的便利,从而以最快的速度、最小的风险获得成功。大人物有很多种,可以帮助的地方也是方方面面。因此,在遇到困局时,盲目的四处寻找关系,不如仔细想想,只有找对了人,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动打开自己的困局。

6.吸引大人物主动找上门

与直接、主动地去拜访大人物的方法不同,也有一些人为了结识大人物,并没有去主动接近,而是通过有效地传达某种信号,来吸引这些大人物主动找上门来。

在历史上有很多这样的例子。例如,人们常说的“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便是一个吸引大人物主动找上门的故事。

姜子牙出生在一个败落的贵族家庭,年轻时干过宰牛卖肉的屠夫,也开过酒店卖过酒,聊补无米之炊。但姜子牙人穷志不短,始终勤奋刻苦地学习天文地理、军事谋略,研究治国安邦之道,期望能有一天为国家施展才华。虽然他满腹经纶、才华出众,但在商朝却怀才不遇,直到年过六十满头白发时,仍然是一事无成。

后来,姜子牙获悉地处西部的周国国势日强,天下归心,而周伯姬昌(即周文王)为了治国兴邦,正在广求天下贤能之士,便毅然离开商朝,来到渭水之滨的西周领地,栖身于磻溪,终日以垂钓为事,以静观世态的变化,待机出山。

不过,姜子牙没有直接跑到姬昌跟前去推荐自己,因为这样做的人已经太多了,根本引不起周文王的真正注意。他用的办法非常巧妙,那就是在渭水之滨垂钓。他钓鱼的方式还很特别。一般人钓鱼,都是用弯钩,上面接着有香味的饵食,然后把它沉在水里,诱骗鱼儿上钩。但姜子牙的钓钩是直的,上面不挂鱼饵,也不沉到水里,并且离水面三尺高。当人们诧异他的行为时,姜子牙公开声称,自己并不是为了钓到鱼,而是为了钓到王与侯。

因为姜子牙的怪异举动,大家争相传说。后来,姬昌也知道了,这时候他正是招揽天下人才之际,当然不会放过这么一个与众不同的人物。于是,姬昌带着厚礼,前往番溪去聘请姜子牙。俩人相遇后,谈得十分投机。 姬昌见姜尚学识渊博,通晓历史和时势,便拜他为太师,向他请教治国兴邦的良策。

就这样,姜子牙以“愿者上钩”的姿态接近了姬昌这位大人物,并且从此有了用武之地。后来,姜子牙辅佐姬昌兴邦立国,还帮助姬昌的儿子姬发灭掉了商朝,被封于齐地,实现了自己建功立业的愿望。

另外一个被人们广为传颂的“三顾茅庐”的故事也是一个吸引大人物主动找上门的例子。

诸葛亮虽隐居卧龙冈,但胸怀大志,“自比管仲、乐毅”,期盼有一天能出将入相、建功立业。当刘备来到荆州时,已是身经百战、闻名天下的枭雄。与姜子牙一样,诸葛亮没有上门毛遂自荐,而是采用了等大人物上门的方式。但与姜子牙制造怪异行为吸引大人物注意力的方式不同,年仅26岁的诸葛亮采用的是方法是动用身边的人际关系吸引大人物。

首先,诸葛亮与当地很多有名望、有才华的人建立了很好的关系,并且获得了“伏龙凤雏,得一人可安天下”的美名。这个美名也为诸葛亮吸引大人物准备了非常好的条件,能够让他有待价而沽的资本。

然后,由诸葛亮的至交好友徐庶在刘备那里举荐,并且极力称赞诸葛亮的才华如同天空中皎洁的月光,甚至不惜把自己的才华比作萤火虫发出的微光。徐庶的才华已经赢得了刘备特别的赏识,这种称赞自然会让刘备对诸葛亮产生了非常大的兴趣。

此后,刘备便向当时的名士水镜先生询问关于诸葛亮的事情。水镜先生和诸葛亮有很深的交情,每当刘备问及诸葛亮的事情时,就故作神秘地回答:“好,好,好。”这进一步勾起了刘备的好奇心和求贤若渴之情。

然后,刘备三顾茅庐。虽然一直没有见到诸葛亮,但却逐一地见过了诸葛亮身边的人:好友崔州平等人、岳父黄承彦和弟弟诸葛均等等。每一个都是了不起的人物,这让刘备更是佩服得五体投地了。直到诸葛亮出场时,便用《隆中对》把大人物刘备弄到下跪磕头。

无论是姜子牙的“直钩钓鱼”,还是诸葛亮的“三顾茅庐”,我们都不难发现,这种接近大人物的方式带有很强的“做戏”色彩。为了吸引大人物的注意,我们要么就是在某个圈子里享有某种不一般的名声,要么就必须在他能看到的时刻显得非常与众不同,以使这些大人物感兴趣,并产生极大的好奇心。这种方式的高明之处在于,不但可以吸引大人物主动上门,而且还能够掌握主动权,使自己处于非常有利的位置。

当然,要想这种吸引大人物主动上门的方法取得成功,其基础在于:我们要具有真才实学。如果我们并不具有某种出色的才能,只是在故弄玄虚而已,那么很可能会让自己成为跳梁小丑。姜子牙和诸葛亮都是精通天文地理、军事谋略的杰出人才,气质也自然是非同反响。正因为有这样的“内涵”作为基础,他才能在与大人物见面时给对方以震撼的感觉。

设想一下,如果只是一个腹中空空的平庸之辈,即使为自己设计一个怪异形象或者制造种种神秘,也不会被人们称为“异人”,而会觉得不过是一个疯子而已。

还有一点很重要的是,要吸引大人物主动找上门,就必须想方设法通过有效的渠道,把自己的名声传递到大人物那里。否则的话,那些大人物根本就就不知道你的存在,那你做的一切完全都是枉费心机。例如,姜子牙到渭水之滨去钓鱼,就是因为这里是西周的领地,信息能够有效地传递到周伯姬昌那里去。诸葛亮结交的都是上流社会的精英,这些人能得到刘备的赏识,能通过他们把自己的信息传递到刘备那里去。

设想一下,如果姜子牙仍然留在商都朝歌,即使表现怪异让周围的人都传得多么沸沸扬扬,周伯姬昌也很难知道有这么个人,即使知道了,也很难主动冒险前来见姜子牙。如果诸葛亮认识的人都是市井小民,这些人根本无缘见到刘备,自然也不可能向刘备推荐诸葛亮,即使推荐,也很难获得刘备的重视。

由此可见,我们在利用各种方法吸引大人物主动上门时,对时间、地点、人物、气氛都要有正确的选择,一来要建立便利的渠道,方便自己的形象能够传到大人物那里去,二来应该尽可能地减小大人物拜访你、了解你的成本。

7.“攀亲拉故”缩短距离

很多人说自己一穷二白,没有关系。这是不对的,我们可能没有社会关系,但是有一种关系我们一定有,那就是亲戚关系,亲戚关系是每个人都具有的一笔宝贵资源,在办事中不懂得善加利用,可说是一种极大的浪费。尤其是与大人物打交道,如果能攀上亲戚关系,结交起来就容易得多。

其实,很多大人物的圈子更多的都是自己的亲戚圈。俗话说:“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这就说明了亲情的重要性。

台湾首富王永庆被称为“台湾经营之神”,是台湾三大家族之一,他就是个善于利用亲情的人,这也是他能在商场中一帆风顺的主要原因。我们可以来看一下他的亲戚关系网,就能明白他成功的原因。

台湾三大家族是王永庆、辜振甫、蔡万春。他们的核心人物是警备司令陈守山上将。陈守山的女儿嫁给了蔡万春的妹妹蔡玉兰的儿子曹昌祺,而蔡万春的妹夫曹永裕也是台湾富商。陈守山另一女儿嫁给王永庆的弟弟王永在的儿子,而陈守山的堂兄陈守实是台湾信托总经理辜殊松的妹夫,辜振甫是台湾信托等台湾大企业的经营者。

在台湾,警备司令的权利非常大,可说是拥有直接影响民生权力的人。通过这个关系网,可以看出,王永庆和陈守山的关系,就是用一层层亲戚关系搭上去的。这种关系,给王永庆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在现实生活中,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很和善,或者好说话,我们在与人交往的时候总会遇到不少难以相处的人。对于这样的人,我们应该想办法打消他们的顾虑,打破他们的防线,而找出与他在血缘上相连的地方就是最容易接近他们的方法。比如七大姑、八大姨,或者他的妈妈的表弟的堂弟的妻子是你外公的妹妹,要不然有可能大伯的表哥的侄女的女儿是他的妻子……这样一找起来,有可能就能找出一点端倪,经过层层推断,彼此血缘相近或是旧知故交的可能性就非常之大。

所以如果你想与大人物打交道,不妨对此做一个详细的调查,如果能与你想打交道的大人物攀上亲戚或者旧知故交关系,那你的关系之路也就打开了,很容易能进入到大人物的圈子中。

攀亲拉故,在一定的场合和情景下,可使陌生变得熟悉,疏远变得亲近,冷淡变得亲热,拒绝变成接纳。善于攀亲拉故的人,很快也很容易能与对方产生共鸣,容易找到共同语言,也更容易得到帮助,它与互话家常一样起着缩短心理距离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