②通过校内传播手段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充分利用校刊、校报、广播、学生组织的交流刊物造声势、扩大影响,提高大学生心理保健的意识,增长心理健康的知识。
③对教职员工进行心理健康知识教育。严格地讲,老师是否心理健康影响更大。一方面直接影响老师本人的工作、生活与健康;另一方面直接影响学生。若老师人格不健全,情绪不稳定,喜怒无常,必然会影响人格尚未定型的大学生。因此,可以说教师的人格和心理健康状况,甚至比他所具有的专业知识更重要。学校应通过讲座、讨论、宣传材料等方式,注重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以便为学生成长提供良好的软环境。
(3)建立三级心理健康保健网
传统的心理卫生“三级预防”思想是着眼于防病治病,其目标是使人们不病、少病或病了能迅速治愈。相应的也提出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三级功能:即初级功能——防治心理疾病;中级功能——完善心理调节;高级功能——发展健全的个性。由此,我们进一步提出建立高校三级心理保健网的构想。
①初级保健网:由心理教育工作者在学生中通过各种途径普及心理卫生知识,培训一批心理卫生骨干,充当心理保健员,并介绍、推荐有问题学生去寻求专业帮助。
②系级保健网:对系、部层次与学生关系密切的人员,如辅导员、班主任、学生部工作人员等,进行专题培训,使他们初步了解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状况,学会区分思想问题与心理问题,并且有解决一般心理问题的能力,以便学生能够得到及时的帮助。
③校级保健网:依托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如学生心理咨询中心,学生事务处等,培训专业人员,以帮助那些有比较严重的心理问题的学生,并通过心理健康普查,了解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有针对性、有计划地提出切实可行的教育措施。
2.创建文明的校园文化环境
校园环境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将产生不同影响。优美的环境、丰富的文化活动使人心情舒畅,精神振奋,生活充实。创建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可以为大学生健康成长提供积极的外部条件。
(1)建设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
校园文化环境是校园环境的“软件”,集中体现在校风、学风、班风上。一个学校的校风、学风是与这所学校的历史、传统、特色分不开的,它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对学生健康成长提供了重要的精神环境和心理氛围。班风相对校风而言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影响更直接、更具体。
一般来讲,凡是处在积极向上、团结协作、宽松友好的班风中,就会使人感到心情舒畅,能获得力量感;相反,就会使人感到孤独、寂寞、离群、紧张、压抑,从而影响学习与其他活动。因此,大学生应主动为保持发扬学校的优良学风、传统学风以及和谐的班风尽自己的力量。
(2)建设优美的校园自然环境
校园的自然环境是校园环境的“硬件”,包括学生学习、生活、活动的场所。如教室、实验室、图书馆、寝室、食堂、绿化地等。优美整洁的环境能给人一种奋发向上、充满生机的感觉,能使人愉悦身心,消除疲劳,减轻紧张和焦虑等。相反,杂乱不洁的环境容易产生不快、厌恶等感觉,能使人情绪消沉,精神不振,影响学习和生活的乐趣,效率降低。整洁文明的校园要靠全体师生来维护和保持。因此,大学生应该自觉地养成讲卫生的习惯,爱护校园里一草一木。
(3)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
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为学生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机会和条件。校园文化活动包括各种学术活动、文艺活动、体育活动、节日庆祝活动等。课余时间参加业余活动,有利于大学生多种才能的发挥,丰富精神世界,促进身心全面发展,使生活更有乐趣,情操得到陶冶,能力得到锻炼,多种需要得到满足,心理紧张得到缓解。其结果是进一步提高大学生脑力、体力活动的效率,改善适应能力,促进心理健康和发展。因此,大学生应该主动地参加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扩大人际交往范围,获得更多的社会支持,使自己的精神世界发展更丰富、更健康,最大限度地减少心理应激和危机感。
3.培养良好人格品质
对于学生自身来讲,保持心理健康一个重要的途径是注意培养锻炼自己良好的人格品质。
(1)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世界观
人生观和世界观的确定是防止心理异常的根本条件,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保证。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和能力,协调并处理好各种关系,保证心理反应的适应,防止异常。如果一个人的需要、观念、理想、行为违背了社会准则,自然会到处碰壁,遭受挫折,陷于烦恼和痛苦中。因此,积极投身社会生活实践,从中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是心理健康的重要前提。
(2)正确认识自我、培养悦纳自我的态度
人格的核心是自我意识。心理学研究表明,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与本人实际情况越接近,表现出自我防御行为就越少,社会适应能力就越强。相反,自卑感过重的人或自我过于夸大的人,常会感受到紧张焦虑而导致心理问题产生。因此,大学生应该深入了解自己、正确评价自己,要正视自己,不苛求自己,不追求十全十美的形象,不为自己存在的缺点不足而沮丧,不以己之长来比人之短,也不以己之短来比人之长,应扬长避短。制定目标要尽可能符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如果目标过高难以实现,倍感压力;目标过低轻易取胜,易滋长自负心理。因此,客观地自我评价、悦纳自我的态度对促进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3)提高对挫折的承受能力
人生逆境,十有八九。无论谁在人生的道路上都会遇到大大小小的挫折。就像巴尔扎克说的,挫折就像一块石头,对于害怕他的人是一块绊脚石,对于健康的人是一块垫脚石,让人看得更高更远,不为眼前的困难所吓倒。大学生活中学习上的困难、同学间的摩擦、爱情上的失意等都可能带来挫折感。有了对挫折的心理准备,就可在挫折面前应付自如,保持心理平衡。挫折承受能力的高低与一个人的思想境界、对挫折的主观判断、过去的挫折体验、有无支持系统等因素有关。培养挫折承受能力就应该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凡事从大局出发,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保持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
(4)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
生活方式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已经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一头扎在学习中,置其他于不顾,或者生活没有规律,随心所欲都不是健康的生活方式。为了完成艰巨的学习任务,为了将来健康地为祖国工作几十年,大学生应该自觉地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劳逸结合,科学用脑,坚持体育锻炼。
4.及时寻求心理咨询的帮助
在维护和促进心理健康中,大学生除了重视自我的调节,重视朋友的帮助、家长的支持、老师的指导外,还应该有寻求专业机构帮助的意识。特别是当心理压力较大、内心冲突激烈、自我调节难以解决时,更应主动地、及时地寻求支持和指导。心理咨询是保持和维护心理健康的重要途径。
(1)心理咨询的含义
“咨询”一词,英文是“Counseling”,意为洽商与顾问、指导。咨询的实质是一种职业性的帮助,即由受过专门训练的人员向求询者提供帮助。目前,这一职业已在社会生活的某些领域得到发展,如就业咨询、婚姻咨询等。
心理咨询是一种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心理咨询是运用心理学的知识、理论和技术,通过对咨询者的交谈、协商、指导,帮助求询者达到自助的目的。心理咨询提供了一种与日常生活的其他关系不同的一种特殊关系,在这种关系中,咨询员的技巧及其所创造的气氛,使求询者逐步学会以更加积极的方法对待自己和他人。正因为心理咨询是一项专业性的工作,咨询过程中有很多方法和技术性问题,使得心理咨询与一般的开导、劝慰、帮助有着明显的区别。
(2)心理咨询的作用
心理咨询可以使人们从一个不同的角度去看待自己和社会,用新的方式去体验和表达他们的思想情感,并培养出全局观念的思维方式。对于那些心理行为属于正常的人,咨询所提供的新经验可以使他们排除成长道路上的障碍,更好地发挥个人的才干;对于那些有心理障碍的人,咨询可以帮助他们改变不适应社会的思维和行为方式,学会新的适应环境的方式。具体来说有如下几点:
①心理咨询可以帮助人们认识到自身的问题很大一部分是由于尚未解决的内心冲突,而不是外界的影响造成的,只有改变了自己内心的冲突,才能解决问题,并获得成长。
②心理咨询为人们更加有效地面对现实提供了机会,使他们更全面、更客观地认识自己和现实,采取积极的方式去面对现实。
③心理咨询可以深化求询者对自身的认识,引导他们去发现真实的自我,从而根据自己的心理状况设计自己的行为,获得实实在在的成长。
④心理咨询可以纠正求询者的某些错误观念,以更准确的观念取而代之,从而获得适应社会的行为。
⑤心理咨询可以为求询者提供一种新的学习经验和机会。通过与咨询员的交流,体验新感受,学习新经验,纠正不适应的行为。
⑥心理咨询可以为求询者提供一种建立新型人际关系的机会,彼此信任,充满安全感,平等参与,可降低求询者的心理防御反应。
(3)心理咨询的基本要求
心理咨询的基本要求是为求询者保守秘密。因为心理咨询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涉及求询者的个人隐私问题,保守秘密不仅是获得求询者信任,使咨询过程顺利进行的保证,也是从事咨询工作的伦理要求。
大学生中多数人心理是健康的,只是在主动适应环境和寻求更多发展时会出现一些不适应的状态。心理咨询可以帮助大学生实现有效的调节,扬长避短,提高心理素质。因此,主动寻求心理咨询员的专业性帮助,将有助于大学生健康的成长与人格完善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