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25分之1秒的智慧——瞬间的心灵穿越
47452900000022

第22章 弦外之音:语音语速背后的秘密(2)

爱因斯坦三岁多了还不会说话,中学时代的他连许多测试都不及格,有时候人家问他叫什么名字,他都好长时间答不上来。然而,长大的爱因斯坦却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同样,英国首相邱吉尔上学时作业做得很差,说话结结巴巴,口齿不清,所有人都嘲笑他的无能与可笑,但他最后却成了二战期间最伟大的领袖、演说家、文学家。

口齿不清、反应迟钝的人通常会给他人留下天生木讷的印象,但他们大多数却是笃志坚行,见解非凡的人,往往能终成大事。这说明口齿不清、反应迟钝并不是他们智商有问题,而是这些人耐性较好,且内心活动丰富、善于思考。

由此可见,我们在与口齿不清、反应迟钝的人交往的时候,不能单从这一方面来判断对方,而要学习他们做事的劲头和能力,平等对待并尊重对方。

7.将肯定语气词挂嘴边的人很自我

有些人总爱把“绝对”“肯定”“一定”等肯定词挂在嘴上。在与人交谈的时候,经常语气强烈地提到“绝对”这个词。而通常性格较温和、交谈时考虑别人想法的人是不会经常说到“绝对”这个词的。喜欢说“绝对”的人,往往不顾及他人的想法。

“绝对”这个词在词典里表示的是极端程度的意思。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使用这个词的时候,表达的意义远没有词典中那样极端。但研究表明,喜欢说“绝对”的人大多有自恋的倾向。

但是,这一点却常被他们用来作为自我防卫的借口和被证明错了时候的挡箭牌。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常常会不断用“绝对”来进行保证,如“绝对不会再犯”,“绝对不会再这样做了”等。有时他们的“绝对”被人驳倒后,为了掩饰自己内心的不安,总要找一些理由加以解释,总想让自己的东西被人接受。其实,别人不相信他们的绝对,他们自己也不相信这样的绝对,只不过是为了维护自己所谓的尊严而已。

在同异性的交往中,用不了多久,他们就会说出很多的“绝对”。虽然恋爱到了一定程度,偶尔说“绝对”也是表达情感的很正常的方式,但是,满口“绝对”的人,他们的甜言蜜语就值得怀疑了。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如果遇到喜欢说“绝对”的人,可以尽量多强调自己的观点。这样,在与不常考虑他人想法的他们交往时,才能让我们自己也融入到话题中去。

大多数人在日常交往与交流中往往意识不到非语言信息的重要性。事实上,语言的交流通常只占了整个交流过程的7%,很大一部分的交流都是由非语言信息完成的。非语言信息包括身体语言、语气、神态等。

商务合作中,尤其是一些必须经打电话沟通的情况中,无法实现面对面交谈中对身体语言的使用,这个时候个人的语气、语调就显得特别重要。语调表明你的感情和情绪,也能表明你对这个通话人的态度。记住“语调不是你说了些什么,而是你说话的方式”。

你必须意识到并不是所有的身体语言在电话交谈中都失去了用处。虽然这个正在与你谈话的人看不到你,可他在与你进行电话交谈时,会在意识中勾画出你的样子。你的一些表现——表情和身体语言等可以使你说话的方式发生微妙变化,比如你的语气和腔调,这种微妙变化会被电话那端的人捕捉到。所以,如果你想给对方留下好的印象,你就必须用能给对方留下好印象的讲话方式。商务活动中应传达这样的一种语气给对方:态度明确、热情洋溢、乐于帮助、举止得体。

8.句句凸显“我”的人爱表现

在人际交往中,有人常常谈论自己,包括曾有的经历,自我的个性,对外界一些事物的看法、态度和意见等。他们在谈话中喜欢使用“我”字,他们张口闭口都离不开“我”、“我的”等口头禅。一般来说,这样的人性格多比较外向,感情色彩鲜明而且强烈,主观意识较浓厚,爱表现和公开自己,多少有点虚荣。

仔细观察一下,我们不难发现有这样习惯的儿童也非常多,这也是不足为奇的,因为这是一种儿童心理的表现。但是,有些成年人也这样说话,就算不常用“我”字,而爱用“我们”或者“我辈”等字眼,这也表明他们具有相同的性格,具有很强的表现欲。

心理研究表明,有些成人之所以养成这样的说话习惯,其原因可以追溯到他们的婴幼儿时期。在哺乳期,婴幼儿与母亲有一种身心合一的亲密关系;而到了断奶期,婴幼儿的这种感觉就受到了威胁。为了避免这样的威胁,婴幼儿学会了说“妈妈”、“我”这些单词。“妈妈”和“我”这些词语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孩子的不安全感。

在孩子的心目中,“妈妈”和“我”是密不可分的。没有妈妈,他们很难生存下去,所以他们对妈妈有着难以割舍的心理依恋。孩子不断地强调“我”,可以从母亲那里得到一种安全感。经过这样的不断强化,孩子就频繁地使用“我”,从而获得更多的安慰。等孩子慢慢长大以后,就逐渐被社会同化了,由一个小家的孩子变成了社会的孩子,他们通过不断地说“我”、“我们”来获得安全感的要求逐渐变淡,取而代之的是强烈的表现欲。他们并非要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而是企图强化自己的存在、表现自己。与这样的人交往,一般来说是比较安全的。如果你有这种习惯,就应该及时修正自己的个性,使自己的性格很快成熟、健全起来。

这些人的另一个特点是,常常喜欢把“所以说”挂在嘴边。他们认为自己在开始的时候就已经了解所有的事情,颇有先见之明。当别人说出事情的结果的时候,他们总会说:“我之前不是说过了吗?我早就知道结果会是如此。”特别强调自己对事情的发展早已了如指掌。他们绝对不会说:“是啊,你说得对,我也这么想。”而总是说:“所以说,事情就是这样,我之前不就说过了吗?”乍听起来是他们善于总结,但深究起来却远不是这么回事。

常说“所以说”的人最大的特点就是喜欢以聪明自居、自以为是,态度也表现得很强硬、傲慢,并且更喜欢将功劳揽在自己身上,总认为自己所说的话具有绝对的权威性,说话完全不顾及对方,似乎有逼迫他人的感觉,因此对方常会因这种被践踏的态度而受到伤害。他们就算很惹人讨厌,但自己却浑然不觉。他们并不觉得自己是个傲慢、令人厌恶的人,反而认为他们相当值得同情,因为得不到众人的认同和理解,周围的人都不愿意去倾听、了解他们的心声。因此,我们一定要留心说“我”和“所以说”这样的口头禅,尤其是在自己并不是最高职位的时候。

相反,如果一个人在叙述某件事情的时候,只是在单纯地叙述,不加入过多的自我感情色彩,而是将自己置于事外,则表明这个人比较客观、理智,情感比较沉着和稳定,鲜有过激行为。

谈话在我们的生活中是一项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在谈话中,通常人都不会非常直观地谈论自己,但在不知不觉、有意无意当中总有透露自己的时候,在此过程中,注意谈论内容是什么,谈论者的神态和动作怎样,细心一点,一定会获得一些有益的东西。

9.说话总是附和他人的人或圆滑或没主见

“对啊”这个词语用来肯定对方说的话,表示毋庸置疑。日常生活中,没有人喜欢别人违背自己的意愿行事。而这些喜欢说“对啊”的人,通常都有好人缘。他们嘴边挂着“对啊”,表面上是一团和气,人际关系不错,但这并不一定就是他们的心里话。其实,他们是以“对啊”来迎合别人,暗地里却常常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而精打细算,为人处世比较圆滑。

“嗯,对啊,就像你所说的那样。”

“对啊,确实是这样,我也有同感 。”

类似这些用来赞同或认同对方的话,会让对方听起来显得格外舒服,非常高兴地认为原来你的看法和他一样。其实,讲这种话的人并非发自内心、谦虚地认为你的话都是正确的。他们之所以常常将“对啊”这句话挂在嘴边,是因为这样比较容易与你相处,使自己的人际关系更加融洽、顺利而已。他们一心为自己着想,希望借此得到更多的利益。

另外,常说这句话的人通常不属于那种自我意识特别强烈的类型,他们比较善解人意,不会勉强别人按照自己的步调走,不会强人所难,不会斤斤计较。因此,他们一般可以营造和谐的气氛,自己也可以成为受欢迎的人。可是如果碰到这种类型的主管,就别高兴得太早。对你的意见他可能会回答:“对啊,你说得很有道理。”不过当事情进入最后决策阶段的时候,他会要求你按照他的意思去做,而且相当固执,无论你再提出什么样的意见和建议,也都是徒劳。寸步不让的做法令他一反常态,与往日判若两人。

“对啊”一方面是肯定对方,另一方面却是敷衍对方的一种手段,他们对于对方的意见不屑一顾,甚至连反驳都懒得反驳。这种人是算计他人、处世圆滑、不得不提防的危险人物。

一个人为了拥有圆满而顺利的社会生活,其言语里必定少不了敬辞。然而,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有时候很难碰到妥当的敬辞。与其说这是由于普通人对于敬辞的掌握不够,不如说是有人故意使用尴尬的敬辞。那些善于恭维、善用敬辞的人,通常都比较圆滑世故。

在说话中善于使用敬辞的人,对他人有很好的洞察力,往往能够体会到他人的心情,然后投其所好。这类人随机应变的能力很强,性格弹性比较大,与绝大多数人都能够保持良好的关系,在为人处世方面多能如鱼得水、左右逢源,在处理各种事情时都显得相当老练。他们相当精明,很少有吃亏上当的时候。虽然表面上看来他们很容易向他人妥协,实际上他们有自己的主张,而且往往有一张非常广大、实用的关系网。

10.总是说“其实”的人有点儿任性

大部分人都有自己的口头禅,比如“还好”、“随便”、“一般”等等,不同的口头禅反应了人们不同的个性与对事物的喜好,如果你注意观察,你可能会发现,自己身边有一些人总是在说话的时候带一个词语“其实”。“其实,我的意思是……”,“其实,我并不是让你不要去……”,“其实,我早就说过,但是你不听……”这些耳熟能详的对话揭示了一类特殊的人,这类人以讲“其实”作为对他人开诚布公表明心迹的敲门砖。但事实上,说话总是爱讲“其实”二字的人通常都有点儿小任性,做事爱以自我为中心。

露露年轻漂亮,性格开朗活泼,所到之处总见欢声笑语,很多人都以为她肯定有很多好朋友,但是奇怪的是,那些和露露接触过的人虽然对露露的性格赞赏有加,却对露露的为人处世多有不赞同,一些人甚至对露露有负面印象,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露露凡事都爱和人讲“其实”之道,但其实的结果不是双方欢喜,而是一方生厌。会计部的小刘特别喜欢露露的发型,她觉得非常好看,想自己也剪一个同样的发型。为了这事,她去征询露露的意见:“露露,你对发型那么有经验,能不能给我点建议?我想去剪一个和你一样的发型,你觉得怎么样?”

露露上下打量了一下小刘,眉头皱了皱,眼神向右闪动了一下,说道:“这个发型吧,挺挑人的,你剪也可以。像我的脸型就比较适合这发型,剪什么都好看。但是你的脸那么大,恐怕不太好吧。”听了露露的话,小刘的脸色有点难看,虽然说得有道理,但是不知道为什么不中听。露露大概也察觉到小刘的不高兴,她赶紧说:“其实不是说你剪不好看,我这个人不太喜欢和人重复。”听了这话,小刘心里更加不是滋味,本来只是一个友好的询问,怎么露露说着说着就完全变了滋味呢?

在日常生活或工作中,“其实”这个词表达的意义通常是对别人提出的观点持有反对意见的成分。通过大量调查研究,心理学家发现,那些喜欢说“其实”的人大多有一种自我欣赏的倾向,这类人通常较为固执,判断事情往往比较主观,并且喜欢凡事以自我为中心进行规划。

一般来说,性格随和的人在与人沟通的时候,往往会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来考虑问题,因而对别人的看法通常持赞成的态度;相反,那些喜欢说“其实”的人,性格大多任性而倔犟,往往不易改变自己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