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小美女穴位健身经
47336600000005

第5章 穴位按摩塑身技法(3)

【按摩次数】按或揉100~300次。

【功效】活血、化滞、除痹,对水肿型肥胖有较好的疗效。

16.少海穴

【位置】屈肘,当肘横纹内侧端与肱骨内上髁连线的中点处。

【基本手法】按、揉。

【按摩次数】按或揉100~300次。

【功效】降浊升清,可促进多余体液排泄,改善身体水肿。

六、下肢塑身穴位

1.殷门穴

【位置】大腿后侧,承扶穴下6寸。

【基本手法】按、揉、叩击。

【按摩次数】按或揉100~300次,叩击1~3分钟。

【功效】消除大腿赘肉,塑造肢体曲线。

2.风市穴

【位置】大腿外侧正中线,取穴时手臂自然下垂,中指的指尖所触部位。

【基本手法】按、揉。

【按摩次数】按或揉100次。

【功效】运化水湿,改善下肢水肿等问题。

3.委中穴

【位置】膝部后侧,胭横纹中点。

【基本手法】按、揉。

【按摩次数】按或揉20~30次。

【功效】促进血液循环,改善腿部肿胀虚胖,塑造优美的腿部线条。

4.血海穴

【位置】大腿内侧,髌骨内侧上角之上约三指宽筋肉的凹陷处。

【基本手法】按、揉。

【按摩次数】按或揉100次。

【功效】调节激素的分泌,使血液循环顺畅,改善双腿肿胀造成的水肿。

5.伏兔穴

【位置】大腿前侧与外侧的交界处,从髌骨方向至大腿根部连线的1/3处。

【基本手法】按、揉。

【按摩次数】按或揉100次。

【功效】调节食欲,减少脂肪囤积,降低体重。

6.足三里穴

【位置】小腿胫骨前缘外侧的膝关节下四指宽处。

【基本手法】按、揉。

【按摩次数】按或揉100次。

【功效】调节肠胃功能,促进血液循环,改善脂肪代谢紊乱问题。

7.三阴交穴

【位置】小腿内侧的脚踝上缘三指宽,胫骨边缘的凹陷处。

【基本手法】揉、掐。

【按摩次数】揉50~100次,掐30~50次。

【功效】改善气血不畅造成的身体水肿,促进脂肪分解,减少皮下组织脂肪堆积。

8.丰隆穴

【位置】小腿前外侧外踝尖上8寸,距胫骨前缘二横指处。

【基本手法】按、揉。

【按摩次数】按或揉100~300次。

【功效】祛湿消肿,改善身体水肿、虚胖等问题。

9.太冲穴

【位置】足背第1、第2趾跖骨连接部位处。

【基本手法】按、推。

【按摩次数】按或推300~500次。

【功效】增强肝脏解毒功能,化解体内痰滞,排除毒素废物,防止囚毒素过多而造成的肥胖。

10.承筋穴

【位置】小腿后侧,肌肉最丰厚的部位。

【基本手法】揉、摩、捏、擦。

【按摩次数】揉50~100次,摩5分钟,捏3~5分钟,擦5分钟。

【功效】促进气血顺畅,改善小腿肿胀。

11.承山穴

【位置】小腿后侧,腓肠肌两肌腹与肌腱交角处。

【基本手法】按、揉。

【按摩次数】按1分钟,揉300次。

【功效】排出体内废物,消除水肿,美化小腿曲线。

12.阴陵泉穴

【位置】小腿内侧,膝下胫骨内侧凹陷处。

【基本手法】按、揉。

【按摩次数】按或揉100次。

【功效】改善因气血失常、津液代谢失调造成的单纯性肥胖。

13.涌泉穴

【位置】足底第2、第3趾的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3处,屈脚趾时足底的凹陷处。

【基本手法】揉、推、擦、叩击。

【按摩次数】揉300次,推1~3分钟,擦5分钟,叩击1~3分钟。

【功效】调节身体新陈代谢、排出体内多余废物及水分,改善肌肉松软、无弹性等问题。

温馨提示

①上述穴位所列举的按摩次数是日常保健按摩的标准,个人可以根据自身状况增加或减少按摩次数。

②上述为塑身最常用的穴位,在按摩的过程中配合其他穴位,还能产生更好的效果。

③在测量穴道的位置时,可以用自己手指作为测量工具。如果给他人按摩则应当用被按摩者的手指作为测量标准。

④在取穴中常常会出现“1.5寸”或者“三指”等词语,均是取穴的指量法。1寸为拇指关节的宽度,2寸为示指、中指、环指合拢后的指节宽度,3寸为示指、中指、环指、小指合拢后的指节宽度。

按摩常用反射区

人体是一台精密的“仪器”,各个脏腑在手部、足部以及耳朵等部位均有相对应的部位,当身体出现问题时,就会在相对应的部何显现出来;同样,如果对这些部位进行按摩,可以提高对应脏器的健康度或改善出现的各种不适症状,这些部位就是反射区。

常见的反射区有手部、足部和耳朵反射区,在按摩塑身的时候配合其他穴位,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一、手部常用反射区

二、足底常用反射区

三、耳部常用反射区

温馨提示

①耳穴塑身要因人而异,不能依据他人的例子作为参考,更不可急于求成。

②在按压穴位时,不要将手指过分伸进耳内,以免损伤耳膜等部位。

专题二常见疾病的按摩疗法

哮喘的按摩疗法

(一)点穴疗法

1.取穴天突、中府、膻中、大椎、定喘、风门、肺俞、孔最、内关、太渊、合谷、足三里、丰隆。

2.定位

天突—颈部,前正中线上,胸骨上窝中央。

中府—胸部外上方,前正中线旁开6寸,平第一肋间隙。

膻中—胸部,前正中线上,两乳头连线的中点。

大椎—后正中线上,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定喘—大椎旁开0.5寸。

风门—背部,第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肺俞—背部,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孔最—前臂内侧,腕横纹上7寸,尺泽与太渊连线上。

内关—前臂内侧,腕横纹上2寸,两筋之间。

太渊—腕横纹桡侧,桡动脉搏动处。

合谷—第二掌骨桡侧缘的中点。

足三里—犊鼻下3寸,胫骨前缘旁开一横指。

丰隆—外踝尖上8寸,胫骨前缘旁开两横指。

(二)自我按摩法

1.擦肺经用手掌鱼际擦两手臂内侧前缘(肺经),然后用拇、食、中指捏曲池、合谷、肩井,每穴各1分钟。

2.平擦胸腹部两手摩擦发热,用掌平擦胸部、腹部,自上而下,从天突起,经膻中、中脘,直至气海、关元,擦3分钟。以膻中、中脘为重点。

3.拿风池、定喘用拇、中、食指捏风池、定喘穴,各一分钟。

4.点穴对前述诸穴逐一进行点按,以酸胀为度,每穴1分钟。

5.拍打大椎反复拍打大椎穴一分钟。

心悸的按摩疗法

(一)点穴疗法

1.取穴

主穴:神门、内关、三阴交、心俞、足三里。

配穴:心率快加间使;心率慢加素髂;心率不整(早搏)加曲泽、尺泽、大陵;胸闷加膻中;痰多胸翳加丰隆。

2.定位

神门一腕部,腕横纹上,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处。

内关一前臂掌侧,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三阴交一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面的后缘。

心俞一背部,第5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足三里一犊鼻下3寸,胫骨前缘旁开一横指。

间使一前臂掌侧,曲池与大陵连线上,腕横纹上3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素髎一面部,鼻尖的正中央。

曲泽一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的尺侧缘。

尺泽一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

大陵一腕掌横纹的中点处,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膻中一胸部,前正中线上,平第4肋间,两乳头连线的中点。

丰隆一小腿前外侧,外踝尖上8寸,胫骨前缘旁开二横指(中指)。

(二)自我按摩法

1.掐郄门穴(腕横纹上5寸,两筋之间)用拇指指峰掐按对侧郄门穴2分钟,使局部有酸胀感。再揉按内关2分钟。

2.摩揉膻中用右手的食、中、无名指,三指并拢,摩揉膻中3分钟。

3.摩揉左胸用右手在左胸部摩揉心前区3分钟,使心前区有热感为宜。顺势用中指点揉中府穴(乳外2寸,平第一肋间),乳根穴(乳头直下,平第五肋间)各18次。

4.拿极泉穴用拇、食二指,捏拿对侧腋窝下的极泉穴(举臂开腋,在腋窝中间)3次,使麻感向手指放射。然后再拿对侧肩井(肩部最高处,大椎穴与肩峰之间连线中点)3次。

5.按足三里用拇指分别按揉两侧足三里2分钟。

6.按内关穴用拇指按压对侧内关穴3分钟,使之有较强的酸麻胀感。

7.捶前胸部用空心拳,捶击心前区(左胸部)18拳,力度以能忍受为度。

8.按压膻中用右手掌放置膻中处,左手掌重叠于右手背上,按压、放松,交替18次。

9.深呼吸法先深吸气,并极力屏气,然后作深呼吸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