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墨菲法则
47322700000028

第28章 墨菲攻略(10)

要想顺利达成目标,我们得有循序渐进的计划,就像盖栋房子,难道你以为有木头、钉子、榔头、锯子便可以动工了吗?难道要胡乱拼凑吗?像这样盖的房子,是不太可能会成功的。盖房子一定得有蓝图、有计划,你才能知道怎么进行,否则你只是把木板胡乱拼凑而已。人生亦复如此,现在你就得画出自己的蓝图,追求成功。

失败有原因,成功无捷径

成功心理学的最新研究认为,在外部条件给定的前提下,一个人能否成功,关键在于能否准确识别并全力发挥其天赋和性格。

受教育程度和工作经验是很重要,但不是职业成功的关键。有一个大家都注意到的现象,很多企业的老板,包括拥有亿万身家的大富豪,他们没有上过大学,有的只上过小学。比尔·盖茨可以上完大学,却在一年级就退学了,但居然成为世界首富。而许多受过高等教育的天之骄子,不得不替这些没有文化的人打工,甚至还打不好,以致不得不经常换工作。

充分利用自己的天赋是盖茨成功的最大秘诀。比尔·盖茨并不因为自己被公认是天才,就什么重要就做什么;更没有因为自己创立了全球最成功的企业,就理所当然地做微软的CEO。相反,他认为维持和发展企业并不是最能发挥自己最大天赋的岗位,所以在微软面对法律逆境和更加激烈的商业竞争时,盖茨挑选巴尔默负责管理公司,而他自己则回到最在行的软件开发岗位。比尔·盖茨最大的天赋就是,接手一项软件发明,然后将其转化为便于用户操作的产品。

我们每个人都有天赋,就与每个人都有性格一样,就连残疾人和弱智者也不例外。许久以前,随中国残疾人艺术团来广州演出的演员舟舟,智商只相当于几岁的儿童,其音乐指挥才能却震动了全世界。一个弱智者尚且有天赋,更何况正常人呢!

我们都要认清导致失败的一些共性原因,以便助你早日步向成功。

一、大部分人失败的原因。有人会问,既然每个人都有天赋,那为什么大部分人不成功呢?因为大部分人不知道自己有什么天赋,更没有去寻找适合的岗位,持续地发挥自己的天赋和性格。大部分人找工作,要么是学什么专业就做什么,或以前是做什么的,换一个单位还是做什么。许多人就这样让上大学时随便选的一个专业或毕业后偶然入的某一行决定自己的一生,而不是根据自己的天赋和性格进行职业定位。我们许多人都犯过类似的错误。

曾有这样一个人,以前在一家著名市场研究公司做定量研究,定量研究是市场研究公司的关键岗位。他做得很轻松,公司也很重用他。做到第三年,一个朋友介绍他去一家药业公司驻广州办事处做经理,月薪比以前多2000元。很多人劝他说:就凭你的性格也不适合去。可他还是去了。结果不到半年,因为他的失误,办事处被迫关闭了。他又想做回本行,但找了4个月都没找到工作。他后来说:后悔经受不住高薪和当官的诱惑,不懂得根据自己的天赋和性格就去选择职业。

二、学会识别和接受自身的天赋和性格。只要你识别和接受自身的天赋和性格,配以必要的知识和技能,而且寻找需要你所具备天赋和性格的岗位,持续地使用它们,并坚持下去,就有望成功,有望建立幸福的人生。

有一个人是一家广告公司的AE——客户主任。他被迫离开这家广告公司之后,两年都没有正式工作,只是有时打一下短工,在酒吧弹弹钢琴,吃饭还靠女朋友接济。去年初,他找到心理医生进行咨询。通过测试,发现他有语言天赋,对众人讲话很有感染力,于是,心理医生采用美国权威的职业定位系统,指出有5个适合他的职业,最后他选择了教英语,并决定通过自学,提高英语口语水平。他当时的口语像大多数大学毕业生一样,基本不敢开口,他只用了3个月,就能流利地用英语进行日常交流。现在,他在一家中国著名的英语培训机构教英语,月收入七八千元,其事迹上了广州日报。

三、天生我才必有用。俗话说:天生我才必有用。天赐的才能必有其用处,关键是要找到其用武之地。这句俗语生动地阐述了成功第一定律。

中国还有一个非常深刻的古训:“性格决定命运”。我们认为它是宿命论,其实它是几千年来祖祖辈辈用鲜血和汗水总结出来的,只是我们一直不明白其深奥之处。这是上天安排的,你的天赋和性格是上天给你这个独特的人安排的自然规律,你要顺应上天的安排,就像顺应自然规律一样。如果说成功有捷径的话,这就是成功的捷径。

四、坚定自己的人生信念。按照行为科学的结论,人的行为95%以上都是按照习惯而行事,因此信念的力量之所以巨大是因为在95%以上的时间内,人的行为按照自己大脑潜意识中的习惯看法,即信念的指挥而行事。形成牢固信念有两大基本途径:一是不断地被反复输入;二是不断地被证实。我们还可以复制成功者的信念系统,直至成为自己生命的一部分。有什么样的信念就有什么样的人生,但信念并非与生俱来的,是“软件”,由后天获得。我们有选择和“安装”的自由,但要谨慎选择自己的信念。不要违心地做自己不想做的事,要倾听内心最真实的声音,按照自己心灵的指示去做事,保持自己人格和心灵的自由和独立,相信自己的人格是最高尚的,相信自己的思想是最具有智慧的,坚信自己的人生信念,坚持不懈追求自己的人生价值,不断拓展自己的人生空间,升华自己生命的境界。

信念,无疑是走向成功的必经途径。心理学家研究表明:人的行为受信念支配,你想要做出什么样的成绩,关键在于你的信念,所谓信就是人言,人说的话;所谓念就是今天的心。

两个字合起来就是今天我在心里对自己说的话。若一个人在心里老是不停地埋怨自己,我不行!很难想像,他会在今后的人生中做出怎样的成绩;相反,若一个人在心底深处总是不停地鼓励自己,我能行!那他在人生中获得成功的机会就越大。人只有相信自己,才能成功。 你认定自己失败,你就注定要失败。你坚定自己是哪一种人,你就会成为哪一种人。无论什么事,如果你反复地确认,总有一天会变成现实。

五、要认定成功无捷径。有这么一则小故事:一个青年员工平时工作懒懒散散,在转正前一个月他问老板:“如果我兢兢业业工作一个月,我能转正吗?”老板答道:“你的问题让我想到一个冷房间里的温度计,你用热手捂着它,能使表上显示温度上升,不过房间一点也不会温暖。”

渴望成功,追求成功是每一位有志青年的向往和目标。但是在如何成功的认识上,却有着不同的见解。在招聘、培训和人事管理过程中,我们常常会听到这样的声音:“如果我好好工作,一年中我会被提拔到管理岗位上吗?”“这样的工作太没劲,不能发挥我的专业才能。”“我是大学生,领导就应该重视我……”这正如上面故事中的主人公,偏执地认为成功决定于一时,把短期的成就适用于永远。殊不知今天的成就是因为昨天的积累,明天的成功则有赖于今天的努力。

在现代职场中,我们都会看到很多年轻人悠然自得地享用着父母辛勤劳作得来的成果,想当然地以为成功垂手可得。当这一切在有一天突然消失的时候,他们却固执地嚷道:“谁动了我的奶酪?”

其实奶酪原本就不属于自己,要创造幸福的生活,只有靠我们自己。告别了孩童的年龄,我们只能学会对自己负责,然而对自己负责的前提是对他人负责、对社会负责。抱怨是无济于事的,当你抱怨的时候,劝你更多地想想自己应该干点什么,自己是否也在给别人制造抱怨;当你还在怨天尤人的时候,有没有想到其他同事已悄然超越了自己?是谁在动你的奶酪?你又能动谁的奶酪?你可能原本就没弄清楚你的奶酪在哪里、有多少。

真正的成功是一个过程,是将勤奋和努力融入每天的生活中,融入每天的工作中。如同狮子与羚羊的故事,“少贪梦里还家乐,早起前山路正长”。天明该出发了,不要再睡懒觉,否则留给自己的只有掉队、被淘汰和无尽的后悔。

学会等待的同时更应学会耕耘、学会培育,当果子没有成熟的时候,更应勤于浇水施肥。天上掉不下馅饼来,只有汗水和艰辛才会孕育硕果累累的秋天,也只有付出劳作的人们才有资格拥抱秋天、品味秋天、享受秋天。

所以,成功无捷径,贵在肯登攀。

成功并不像你想像的那么难

莫里说:“成功这路得靠自己走过来。”在日常生活中,人既不可能每时每刻去反省自己,也不可能总把自己放在局外人的地位来观察自己。正因为如此,个人便借助外界信息来认识自己。个人在认识自我时很容易受外界信息的暗示,从而常常不能正确地认识自己。

心理学的研究揭示,人很容易相信一个笼统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特别适合他。即使这种描述十分空洞,他仍然认为反映了自己的人格面貌。曾经有心理学家用一段笼统的、几乎适用于任何人的话让大学生判断是否适合自己,结果,绝大多数大学生认为这段话将自己刻画得细致入微、准确至极。下面一段话是心理学家使用的材料,你觉得是否也适合你呢?

你很需要别人喜欢并尊重你。你有自我批判的倾向。你有许多可以成为你优势的能力没有发挥出来,同时你也有一些缺点,不过你一般可以克服它们。你与异性交往有些困难,尽管外表上显得很从容,其实你内心焦急不安。你有时怀疑自己所做的决定或所做的事是否正确。你喜欢生活有些变化,厌恶被人限制。你以自己能独立思考而自豪,别人的建议如果没有充分的证据你不会接受。你认为在别人面前过于坦率地表露自己是不明智的。你有时外向、亲切、好交际,而有时则是内向、谨慎、沉默。

一位名叫肖曼·巴纳姆的著名杂技演员在评价自己的表演时说,他之所以很受欢迎是因为节目中包含了每个人都喜欢的成分,所以他使得“每一分钟都有人上当受骗”。人们常常认为一种笼统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十分准确地揭示了自己的特点,心理学上将这种倾向称为“巴纳姆效应”。

成功并不像你想像的那么困难,并不是因为事情难我们不敢做,而是因为我们不敢做事情才变得困难的。

1965年,一位韩国学生到剑桥大学主修心理学。在喝下午茶的时候,他常到学校的咖啡厅或茶座听一些成功人士聊天。这些成功人士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某一些领域的学术权威和一些创造了经济神话的人们。这些人幽默风趣,举重若轻,把自己的成功都看得非常理所当然和顺理成章。时间长了,他发现,在国内时,他被一些成功人士欺骗了。那些人为了让正在创业的人知难而退,普遍把自己的创业艰辛夸大了,也就是说,他们在用自己的成功经历吓唬那些还没有取得成功的人。

作为心理学系的学生,他认为很有必要对韩国成功人士的心态加以研究。1970年,他把《成功并不像你想像的那么难》作为毕业论文,提交给现代经济心理学的创始人威尔·布雷登教授。布雷登教授读后,大为惊喜,他认为这是个新发现,这种现象虽然在东方甚至在世界各地普遍存在,但此前还没有一个人大胆地提出来并加以研究。

在惊喜之余,他写信给他的剑桥校友——当时正坐在韩国政坛第一把交椅上的人——朴正熙。他在信中说,“我不敢说这本著作对你有多大的帮助,但我敢肯定它比你的任何一个政令都能让人产生震动。”

后来这本书果然伴随着韩国的经济起飞了。这本书鼓舞了许多人,因为他们从一个新的角度告诉人们,成功与“三更灯火五更鸡”“头悬梁,锥刺股”没有必然的联系。只要你对某一事业感兴趣,长久地坚持下去就会成功,因为上帝赋予你的时间和智慧足够你圆满做完一件事情。后来,这位青年也获得了成功,他成了韩国泛亚汽车公司的总裁。

人世中的许多事,只要想做,都能做到,该克服的困难,也都能克服,用不着什么钢铁般的意志,更用不着什么技巧或谋略。只要一个人还在朴实而饶有兴趣地生活着,他终究会发现,造物主对世事的安排,都是水到渠成的。在此过程中,他也能够把自己潜在的能力源源不断地激发出来,从而使自己变得越来越强大无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