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墨菲法则
47322700000024

第24章 墨菲攻略(6)

随着知识的深入人心,其地位和作用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培根的名言“知识就是力量”说明了知识对以往社会经济的推动作用;可是随着高科技的迅猛发展,使知识不仅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力量,而且也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和关键,以至于引起世界名人的关注和评论。日本前首相小渊惠三说:“知识就是日本的灵魂。”美国富豪格兰姆说:“未来经济的发展是知识的发展与较量。”著名管理大师彼德卡·德鲁克说:“知识是什么?知识就是我们最首要的财富。”韩国前总统金大中则说:“我们已经到了头脑强国的时候了。”他特别指出:“我们必须走知识经济的道路,否则,我们经济地位的恢复将无法取得成功。”

透过“知识观”的巨大变革,我们可以看到知识正在把人类社会带向继劳力经济、资源经济之后的知识经济时代。对于我们个人而言,更应该努力学习知识,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力争在有生之年掌握更多的知识,积极努力地打造知识的个人品牌。

知识的不断膨胀和日益更新,使得人们在学校教育阶段只能获得人生所需知识的10%,其余的90%要在后来的工作与生活中,根据实际所需自行获取。古人说“书到用时方恨少”,这是极有哲理的。爱因斯坦在上大学时,对数学课有时持敷衍了事的态度 ,但是当他后来研究广义相对论时,才发现自己对非欧几何知识不足,于是苦下功夫学了7年数学知识,调整了原有的知识结构,才取得攻克广义相对论的辉煌成就。

知识的积累和知识结构的完善,应该是贯穿于个人事业始终的,所谓的活到老学到老,也是同样的道理。在事业策划的资源准备阶段,应该根据具体的个人事业目标和实际情况努力积累更多的知识,建立更完善的知识结构,为今后的个人事业开展创造有利条件。

如果你有了丰富的知识,就会让众人另眼相看。在现代这个激烈竞争的时代,任何东西都是不可靠的,不长久的,惟有知识才能经久不衰,让自己在社会上立于不败之地。

千万别入错行

领导者需要有足够的智慧,更需要丰富的知识,去了解一个状况或问题在理论上的复杂性,以及具备充分信心,把理论付诸实际行动之中。但是,这样的领导者也必须有一个前提,就是他得对所管理的行业或领域熟悉,并且了如指掌,才能点石成金,否则就是让人无法信服的瞎指挥了。

此外,中国有句老话说“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其道理不言自明。

在古代,“嫁错郎”似乎比“入错行”严重,因为,女人一旦嫁错了人又不能离婚,而“入错行”若是改行也不会有道德和社会规范的顾虑;不过现代恐怕是正好颠倒了过来,女人“嫁错郎”大不了离婚,而追求第二甚至第三春的女人现如今也多得是,男人“入错行”就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技能,虽然也可以转行,但是却浪费了大好年华,还必须得面对诸多的困难。

据报载,一位年轻的大学毕业生的工作很令人感到意外,他是一家蔬菜公司的搬运工人,他说他当年从学校毕业,当兵退伍后,一时找不到好的工作,便经人介绍到该公司当临时工,以求赚些零用钱花,对自己也没有什么更大的愿望。没想到这份工作一干就是一个月,因为已经习惯了那个工作和周围的环境,他也就没有积极地寻找别的工作,于是一做就是10年,现在已经年近40,也不想再换工作了。他说:“换工作,谁会要我呢?我即使有太多的专长和技能又能有什么用呢?都是因为自己的年龄太大了的缘故。”因此,他不得不继续在蔬菜公司混着不死不活的日子。

同样还有一个人,却是另一番人生境地。被誉为现代航天之父的冯·布劳恩,少年时期物理、数学成绩很差,甚至不及格。但是,他发觉自己对航天很感兴趣,也颇有天赋,于是很果断地放弃了原有的工作,转头钻进了航天的研究之中。为了看懂《通向星际空间之路》这本天书似的著作中的数学公式,他发奋学习了漫长的3年,竟然成了物理、数学领域的顶尖高手,补上了知识结构中数学、物理的空缺,从而为研究火箭创造了知识结构上的前提条件,为他以后成为火箭专家铺平了道路。

如果冯·布劳恩没有掌握良好的航天技能,就是有再大的热情,也不会成功。

也许你是一个可以说转行就转行的人,但是恐怕绝大部分的人都做不到,因为一个人工作做久了,习惯了,加上年纪大了些,有了家庭的负担,便会失去转行面对新行业的勇气;因为转行意味着一切都要从零开始,需要学习新的技能,另外,也有人的心已经被磨损,只好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得过且过;有时还会扯上世俗人情的牵绊、恩怨的纠葛,种种复杂的原因,让你大有“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之悲。

其实,行行出状元,并没有哪个行业不好,哪个行业才好,任何一个行业都需要良好的技能,否则是很难做得成功的。那么,为什么还要提醒人们千万不要“入错行”呢?原因在于找工作时要认清自己,看准眼前形势,结合自己的一技之长去寻找工作,找你喜欢做的工作,找有发展性的工作,千万别因为一时无业,怕人耻笑而勉强做自己根本就不喜欢,或不擅长的工作。人总是有惰性的,做起来很费劲的工作做了一两个月,一旦习惯了,身心就会被惰性套牢,不想再换工作了,一日过一日,倏忽三年五年就这样过去了,那时再想起转行,就为时过晚了。

另外一点值得注意的是,千万不要涉足非法行业,这种行业有可能让你一夜暴富或一举成名,但事实上这是在刀锋上行走,警察的追击,法律的制裁,同行的火拼加上陷害,即使不吃牢饭不搭上性命,也要被人瞧不起,浪子回头金不换,但谈何容易,何况那也无法展示你的真实技能究竟如何。

不过,你如果真的“入错行”,也有心转行,那就要下定决心,毅然决然地转行,找一个能真正发挥自己技能的工作,否则即使有再高超的技能也无用武之地,更何况岁月真是不饶人的呀!

合理提高你的生存技能

有这样一个故事,两个人在森林里遇到了一只大老虎。第一个人就赶紧从背后取下一双轻便的运动鞋换上。第二个人急死了,骂道:“你干嘛呢,再换鞋也跑不过老虎啊!”这时候,第一个人说:“我只要跑得比你快就行了。”

我们有没有准备好自己的跑鞋?能竞争过别人吗?这并不是毫无意义的担忧。21世纪,没有危机感就是最大的危机,每一天我们的生活都会发生许多意料不到的变数,如果没有足够强大的生存技能,当更多的老虎来临时,如何才能更好地生存下去呢?

我们要知道,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试着按照下面所说内容去做,就会对你提高生存技能大有帮助。

没有人能只依靠天赋成功。上帝给予了天赋,勤奋将天赋变为天才。

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可是他小时候的天赋却不高。有一天,他在家里读书,对一篇文章重复不知道有多少遍了,还在朗读,因为,他还没有背下来。这时候他家来了一个贼,潜伏在他的屋檐下,希望等读书人睡觉之后捞点儿好处。可是等啊等,就是不见他睡觉,还是翻来覆去地读那篇文章。贼人大怒,跳出来说,“这种水平读什么书?”然后将那文章背诵一遍,扬长而去!

那贼的记忆力真好,听过几遍的文章都能背下来,而且很勇敢,见别人不睡觉居然可以跳出来“大怒”,教训曾先生之后,还要背书,扬长而去。但是备感遗憾的是,他却名不见经传,曾先生后来启用了一大批人才,按说这位贼人与曾先生有一面之交,大可去施展一二,可惜,他的天赋没有加上勤奋,变得不知所终。

伟大的成功和辛勤的劳动是成正比的,有一分劳动就有一分收获,日积月累,从少到多,奇迹理所当然地就可以创造出来。

晋平公是春秋末期晋国的君主。他晚年的时候想学一些知识,可是总觉得自己已经老了。有一天,他向老师师旷求教说:“我现在已经70多岁了,很想学些知识,恐怕太晚了吧?”

师旷回答:“晚了,为什么不点蜡烛呢?”晋平公没有听懂他的话,生气地说:“哪有为臣的这样戏弄君王的?”师旷说:“我怎么敢跟您开玩笑?我记得古人说过:少年时爱好学习,就像日出的光芒;壮年时爱好学习,就像太阳升到天空时那样明亮;到老年还能爱好学习,就像点燃蜡烛发出的亮点。蜡烛的亮光虽然微弱,但同没有烛光在昏暗中愚昧地行动相比较,哪一个更好一些呢?” 晋平公点了点头说:“你说得真好,我已经明白了。”

如果你真的喜欢一件事情,那就凭借你自身力量,跟随你的愿望去实现你的理想。你应该有不可阻挡的热情。记住什么也不能阻止你前进的步伐,记住只要想做,什么事也算不得晚。

耶鲁大学进行了一项跟踪调查,说起来这项研究其实很简单,在开始的时候,研究人员向参与调查的学生们问了这样一个问题:“你们有目标吗?”对于这个问题,只有10%的学生确认他们有目标。然后研究人员又问学生第二个问题:“如果你们有目标,那么,你们是否把目标写下来了呢?”这次,总共只有4%的学生的回答是肯定的。

20年后,当耶鲁大学的研究人员在世界各地追访当年参与调查的学生们的时候,他们发现,当年白纸黑字把自己的人生目标写下来的那些人,无论从事业发展还是生活水平上说,都远远超过了另外那些没有这样做的同龄人。不说别的,这4%的人所拥有的财富居然超过了余下90%的人的总和!更值得一提的是:在随后的追踪调查中还发现那些没有写下人生目标的人的一生都在忙忙碌碌,直接或间接地、自觉不自觉地帮助那些4%的人们实现他们的奋斗目标。

人生好像一只船,世界好像大海,人自身好像是开船的舵手,我们每个人做事都会有具体的目的,而这个目的又应该是从属于一个远大的目标,如果你没有一个具体的目标,那实在是一种很愚蠢的行为。

两地之间,直线距离永远是最近的。专心致志会缩短与既定目标的绝对距离。专注和重复使人距离成功越来越近,坚持一种行为也就减少了心智所受到的外界干扰,可以用所有的力量来做事情,拐的弯必然也比较小。

不要把自己当做老鼠,否则肯定会被猫吃掉。1858年,瑞典的一个富豪人家生下了一个女儿,然而不久,孩子染上了一种无法解释的瘫痪症,丧失了走路的能力。

一天,女孩和家人一起乘船旅行。船长的太太给孩子讲船长拥有的一只天堂鸟的故事,她被这只鸟的描述迷住了,极想亲自看一看。于是,保姆把孩子留在甲板上,自己去找船长。孩子耐不住性子等待,她要求船上的服务生立即带她去看天堂鸟。那服务生并不知道她的腿不能走路,而只顾带着她一道去看那只美丽的小鸟。这时候奇迹发生了,孩子因为过度地渴望,竟忘我地拉住服务生的手,慢慢地走了起来。从此,孩子的疾病便好了起来。女孩子长大后,又忘我地投入到文学创作中,最后成为第一位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女性,她就是茜尔玛·拉格萝芙。

忘我地专注是走向成功的一条捷径,只有在这种环境中,人才会超越自身的束缚,释放出最大的能量。

学习的过程其实就是重新认识自己、吸收他人知识的过程。与什么样的人相处,向什么样的人学习,就会使自己变化成与之相似的“类”。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影响不仅仅体现在书本上,成功的人一定会有一个相应的交往群体,彼此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在自己走的基础上互相推拉,走向成功的脚步也会更快。

那些比你先来的同事,相对来说会比你积累了更多的经验,有机会时我们不妨聆听他们的见解,从他们的成败得失里寻找可以借鉴的地方,这样不仅可以帮助我们自己少走弯路,更会让他们感到我们对他们的尊重。尤其是那些资历比你长,但其他方面比你弱一些的同事,会有更多的感动,而那些能力强的同事,则会认为你善于进取,便会乐于关照并提携你。我们也常常会看到这样的反面例子,有些人能力强,可在单位里,自视甚高,不买那些老同事的账,弄得老同事很反感,而这些老同事毕竟根基深厚,方方面面都会考虑他们的意见,结果关键时候你会因此受挫,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重视。

心理学家阿里克森博士认为,任何人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经过10年的训练都可成为天才,“天才”的能力不是天生的,而是他们培养了储存特殊领域信息的强大记忆功能。心理学家承认人有长期记忆,这种对于任何领域的天才表现都起着关键作用的长期工作记忆,是能够刻意加以培养的。

法国一个名叫瑞格的人可以在几分钟内计算出一个10位数的5次根;在同样短的时间内他能够计算出一个两位数的9次幂;在被要求将一个数除以另一个数时,他能毫不迟疑地讲出精确至小数点后60位的答案。然而,他并不是天生具有这种能力的,而是在他20岁以后,通过每天5个小时的记忆与练习培养出这种能力的。匈牙利人波尔加也证实了这一点:当人们普遍认为女子不宜参加激烈的国际象棋比赛时,经过严格训练,波尔加成功地将他的3个女儿培养成具有世界水平的国际象棋大师,经过最严格训练的小女儿,则成为历史上最年轻的国际象棋大师。

留一只眼睛看自己

众所周知,人不可能各个方面都很完美,毫无缺点,这并不是最要紧的,最要紧的是能做到自我省察。要超越现实水平的自我,必须首先坦白诚实地面对自己,对自己的优缺点有个正确认识。在人生道路上,成功者无不经历过几番蜕变。蜕变的过程,也就是自我意识提高、自我觉醒和自我完善的过程,对自己认识得越准确越深刻,思想的成熟度也就越高,人取得更大成功的可能性就越大。

一个真正成熟的人应该在充分认识客观世界的同时,充分看透自己。凡属对自身的审视都需要有勇气,在触及到自己某些弱点或某些卑微意识时,往往会令人非常难堪、痛苦,但必须去正视它。勇士称号不仅属于手执长矛,所向披靡的人,更属于敢于用锋利的解剖刀解剖自己、改造自己,使自己得到升华和超越自我的人。

在各种看法之中,最重要的一项是你对自己的看法。你整天所谈的事中,最具意义的也就是你对自己所说的话。我们每个人的潜能都是无穷无尽的,然而能发挥多少,全看我们如何认识自我,战胜自我。

人类最大的弱点就是自贬,即廉价出卖自己,这种毛病以数不尽的方式显示。例如,有人在报纸上看到一份他喜欢的工作,但是他没有采取任何行动,因为他想:“我的能力恐怕不足,何必自找麻烦!”

几千年来,很多哲学家都忠告我们,要认识自己,但是,大部分的人都把他解释为仅认识你消极的一面,大部分的自我评估都包括太多的缺点、错误与无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