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语是什么?
汉语词典里是这样解释的:用简短文字写出的有宣传鼓动作用的口号。这就是说,标语和口号在本质上并无差异,只是个形式问题。换言之,标语就是口号。大概可以这样认为,高举着拳头喊将出来就是口号,刷写在墙上或者别的什么地方便是标语。这样说,想必有啰唆的嫌疑。我却是有意识这样的,是为后面作一个铺垫,并不是玩什么文字游戏,试一试这标语到底是怎么个“妙”法。
标语至少得具备三个基本的特点。一是必须醒目,让人一眼就能够发现;二是言简意赅,千万不能啰唆,更不能让人费解,一头雾水;三是通俗易懂,能够做到妇孺皆知、家喻户晓更好。就像早些年的“孔府家酒,叫人想家”,不仅具备了上述特点,而且还很有些脉脉温情的,能起到某种软化神经的效果。这一软化不要紧,那年小到百姓的饭桌、大到饭店的餐厅,都被孔府家酒给俘虏了,不知道醉倒了多少好汉,醉得连家门都找不到了。当然,这是一句广告词。只要同时具备了上述三个基本特点,那么标语的宣传作用和效果就能够实现最大化,就能够达到目的。口号也好,标语也罢,它们的目的无非只有一个,就是广而告之。因此,我以为将口号和标语统称为广告亦无不可,因为它们的目的都是一样的。问题恰恰就在于咱们国人的文字和语言太丰富,如果运用得不恰当,也很容易“翻葫芦倒马勺”,弄巧成拙,功倍事半。话又说回来,对这三者作过细的划分和区别,又似乎没有太大的必要,能够心领神会也就可以了。
毫无疑问,中国不仅是一个盛产人口的大国,同时也是一个盛产标语和口号的大国。从乡村到城镇,从改革开放的特区到偏僻落后的山区,莫不如是。如果说我们的现实社会生活中还缺少许多东西,包括物质的和精神的,就是不缺少标语和口号。不仅不缺少,而且是应有尽有,甚至是包罗万象的。再早些时候的标语和口号且不说,从20世纪50年代的“共产主义是天堂,人民公社是桥梁”“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到60年代的“革命无罪,造反有理”“以阶级斗争为纲,横扫一切牛鬼蛇神”,到70年代的“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到80年代的“团结一致向前看”,到90年代的“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要想富先修路,少生孩子多种树”,再到新世纪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从这些标语和口号的变化上,不难看出不同时代的主流意识和社会特征。也可以这样说,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独有词汇,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话语方式。重提这些被时代淘汰的或被人们遗忘的标语和口号,只是因为它们都曾经代表了一段历史。而历史是不应该被遗忘的,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笔者手头有一套“年代怀旧丛书”,被编者冠以中国20世纪时政记忆和追溯的盛宴,是很有道理的。其中就罗列了不少典型的标语和口号,无疑是不同时代的标签,读后令人感慨不已。尤其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人们的物质生活极端匮乏,但内心却被一种罕见的激情鼓舞着,天天高喊革命口号,到处张贴宣传标语,还有游行示威、大串联什么的,饿着肚子昂着头,将拳头高高地举向天空……
从一条标语的变化上,我们也同样能够看出时代的变化。这里不妨录其一条,与读者共赏其中的微妙:
东风吹,战鼓擂,当今世界谁怕谁?(50年代)
东风吹,战鼓擂,革命小将谁怕谁?(60年代)
东风吹,战鼓擂,挖洞积粮谁怕谁?(70年代)
东风吹,战鼓擂,留职停薪我怕谁?(80年代)
东风吹,战鼓擂,我是网痞我怕谁?(90年代)
东风吹,战鼓擂,我是帅哥我怕谁?(新千年)
笔者本人从事的职业是编辑,工作之余也写一些小说和散文什么的,每天和文字打交道,自觉读书和学习是基本的长期的任务。久而久之,便养成了一种习惯或者嗜好,每逢外出总要留意街头路旁的标语或者广告。和看电视、听广播、读报纸、上互联网一样,留意标语和口号也是获得信息的一条渠道。往往从一条标语上,我们能够判断出这个时段的社会现象,或者正在进行的重大活动,或者被人们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问题。节假日就更不用说了,满街变成了标语和口号的海洋。将那些“妙语”默记于心,感觉大有裨益。当然,也不完全是这样,有的标语就让我看后多有诧异,反复揣摩,还是不得要领;无奈之余,经过高人指点,方才识得其中要义。
举两个实例吧。
其一:1996年秋初,笔者应上海《少年文艺》编辑部之邀,前去湖南张家界参加笔会。经武汉再乘车到长沙,在岳麓山和橘子洲头周游一圈之后,第二天再乘车前往张家界。“芙蓉国里尽朝晖”,名不虚传,沿途峰峦叠嶂,青山绿水,鸟语花香,让我这个来自大西北的看惯了沙漠和戈壁的莽汉应接不暇,有如刘姥姥进了大观园。进入湘西大地,更是令人神清气爽,处处风景美不胜收。荷塘与翠竹掩映之间,农家房舍炊烟袅袅,好一派怡然自得的田园风光。无一例外的是,路旁随处可见各种标语,字大如斗,字白似雪,写在青砖的墙壁上十分醒目,也十分扎眼。其中的一条标语让我过目不忘:“动不动,三分钟;若不动,龙卷风。”思虑再三,觉得与天气有关,应该是属于气象方面的标语,是在告诫人们防范龙卷风这种自然灾害。但是又觉得这条标语虽然简捷,口气却很大,充溢着一股霸气,总之是不够温和。想来想去还是心里没底,好在我们是请了导游的,一个挺水灵的能说会道的本地小姑娘,人称湖湘小妹,我就向她请教。小姑娘异样地看了我一眼,眼里分明有不屑之意,大概认为我在故意装糊涂戏弄她,或者以为我是在矫情,舞文弄墨的作家连这条标语都搞不懂,怎么可能?不过,她还是给我提示了一下,说这是一条关于计划生育的标语。恍然大悟是谈不上的,倒有些令人啼笑皆非了。再仔细分析一番,才真正明白了其中的意思:对必须采取节育措施的妇女先给予她们三分钟考虑的时间,然后明确表态,如果还不愿意采取节育措施,就要像龙卷风那样强制执行。计划生育是基本国策之一,事关国计民生。我是赞成的,也是积极的执行者。既然是国策,就要求真务实抓落实,绝对不可以当儿戏,施以一些措施和手段也是必要的。而且,在我国广大的农村,由于人们长期以来深受“多子多福”传统落后观念的影响,计划生育工作确实有较大困难。乡村干部中不是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吗?“天下第一关是山海关,天下第一难是计划生育。”
我要说的是,笔者当时望文生义,将那条标语理解为有关气象方面的内容,或者类似于有关天气变化的口号,实在是大相径庭,自作聪明的结果是闹出了大笑话。另一方面,也确乎不能完全怪我孤陋寡闻,这样的标语真的是生僻了些,很容易让人产生误会或者误读。
其二,是一个与此完全相反的例子。
前些天,笔者出差到宁夏南部山区,途经固原到西吉县。虽说山大沟深缺水,一路秋风萧瑟,逢的却正是洋芋(土豆)成熟的季节。路上满载着土豆的大小车辆络绎不绝,丰收的喜悦呈现在农人的脸上,在秋阳的照射下更加神采奕奕。都说“洋芋蛋,救命的蛋”,还调侃说“西吉有三宝:土豆,洋芋,马铃薯”。可见土豆在这里的农家日常生活中,有着怎样举足轻重的作用。经过一处村落时,便看见墙上刷写着这样一条标语:“光缆无铜,只能通讯,别无用处。”如果说上述那条标语“精炼”得让人如坠云里雾里,那么这条标语就是地地道道的大白话了。初读给人的感觉是产品的说明,像一则广告。光缆是高科技材料,它的内芯也的确不是铜这样的金属,而是细如头发丝一样的玻璃纤维。这样的光缆,除了通讯之外倒也别无大用,常识而已。那么,如此明明白白地刷写在墙上又是什么意思,难道是在招揽生意吗?显然不是。再一琢磨,就会心知肚明,其中的要害在于“无铜”两个字。铜是有色金属,也是属于贵金属之类的,拿到废品收购站是能够卖一个不错的价钱的呀。这样一分析,我们就知道这条标语是怎么一回事了,是专门写给那种不务正业的鸡鸣狗盗之徒的。而且这种徒儿还不是一般的小偷小摸,他们往往置国家的法律于不顾,常常因为个人的私欲铤而走险,对社会的危害很大。为了防患于未然,干脆将标语的内容写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以此断了偷盗者的念头,效果岂不是更好?这样的标语,既具有针对性,又通俗易懂,一目了然,不妨可以视作高明的一招。其实,以我之见,这条标语尚能再进行加工:“光缆无铜,盗者若动,法律不容。”意思更加明确且押韵,很方便牢记。问题在于,遇上一个习惯于逆向思维而偏信其有的盗贼呢?这条标语的宣传效果就要大打折扣了,反倒不如悬置光缆的实物来得更加直截了当。但是,实物不是标语或者口号,实物只能用于展览。看来这种方法也是行不通的,主要是成本太高,那么付出的代价也就太大了。
我要说的是,心不稳,性不稳;心不正,行不正。关键还在于不断提高人们的道德水平和法律意识,对那些敢于以身试法、铤而走险的犯罪分子,则必须依法严惩,以儆效尤,绝不能心慈手软。这里还有一个重要的启示,就是涉及法制内容的标语,还应该同时具备警示的意义和作用。
文中列举的两条标语,笔者以为虽无大碍,却都有偏颇之处。现在提出来进行一次简要地解析,别无他意,意在怎么样使标语或者口号,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更好地发挥宣传、教育和鼓舞的作用。
2005.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