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随意的溪流
47299400000014

第14章 朗读《生死朗读》

在鲁迅文学院,我朗读的第一本书是《生死朗读》。

这篇文章开始时,我要多费一点笔墨写一写与这本书的相识过程。首先要感谢石舒清,他得知我要去鲁迅文学院学习后,很真诚地向我推荐了他的鲁院学友、青年诗人谷禾,说谷禾这个人极好读书,也极善读书,颇有心得和见地,很了不起,意思是此人可以成为帮助我读书的一个引领者。其二,在鲁院学习只有短暂的三个月时间,读书为首选,写作次之,甚至可以不写,书不可不读。因之,谷禾成了我在鲁院结识的第一人。到鲁院的第一天下午,我便在旁边的门房里找到了谷禾。果不其然,几句话之后他就带我直奔王府井书店而去,同行的还有他的河南老乡、也是诗人的海因。日落西山之时,我们步出书店在天安门广场小憩了一会儿,然后乘坐地铁返回鲁院,各自怀抱一大摞精心挑选的书。其中,就有谷禾向我推荐的《生死朗读》。

《生死朗读》(另有译本《朗读者》)的作者本哈德·施林克,德国人,柏林洪堡大学法学教授。他有两个身份:法学家、小说家。

其实,真正的朗读者是一个叫米歇尔·白格的英俊少年。

二战后的德国一片萧条破败的景象。一个面容憔悴的少年在摇摇晃晃的电车上病倒了,他独自下车后行走在滂沱大雨中,最后在一条逼仄的小巷里躺倒,吐得一塌糊涂;危难之时,是一个中年女人帮助了他。三个月后,少年从猩红热的病魔中苏醒过来,前去那个中年女人的住所表达相救之恩。在中年女人那里,少年第一次感受到了非比寻常的快乐。就这样,十五岁的英俊少年白格,终于结识了三十六岁的中年女人汉娜。他们在一起嬉戏、沐浴、性爱,超越年龄的障碍成为秘密情人。后来,情欲变成了爱情,他们两个人度过了一段属于自己的快乐时光,同时也影响了白格的一生。如果仅此这般,读者完全有理由拒绝这本书,而弃之不读。问题在于,他们的爱情最终被击得粉碎。

汉娜曾经是臭名昭著的纳粹集中营的一名女看守,二战结束后,她隐瞒了自己的真实身份和罪恶的过去,成功的逃避了正义对她的审判,以一个电车售票员的身份出现在公众面前。也正是这样一个身份,才使得汉娜有机会结识白格。每一次约会时,通过沐浴和性爱挥霍自己,肉体的欲望得到满足之后,汉娜还要求白格为她朗读世界名著,譬如《荷马史诗》《奥赛罗》《战争与和平》《老人与海》,等等。汉娜在倾听朗读的过程中,像个孩子似的时而掩面大哭,时而仰头大笑。当她听了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就像进入了一次惊奇的远游,进入了这座城堡”。“她的喜怒哀乐全跟踪着书中的情节,当她沉浸其中时,她显得那样幸福”。当然,白格是很久以后才知道汉娜是个文盲的,却对此保持了沉默。正是这种沉默,对汉娜的悲剧人生起到了助推的作用,也使他追悔莫及,这是后话。大概由于家庭出身贫寒,少时没有能够上学读书,但汉娜心里始终对读书有着不泯的渴望,这一点非常难能可贵。当白格对读书表现出厌烦和排斥的情绪时,汉娜会毫不客气地批评和呵斥他,像母亲一样鼓励他努力学习。汉娜热衷倾听朗读,同时对自己的文盲身份既厌恶又恐惧。此前,汉娜在西门子公司做员工时,曾经有过一次提升的机会,就因为怕暴露自己是文盲而逃离了,然后当了一名纳粹集中营的看守。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汉娜极力用谎言掩饰自己是个文盲的事实。于是,维护这种创伤性的尊严,贯穿了汉娜的一生,构成了她的精神核心,同时也导致了她的悲剧人生。

在朗读的过程中,我还惊异于这部作品视角的独特。

作为法学家的施林克,他在这部作品中对纳粹罪行及其影响的思考,却是在庸常的普通人的生活层面上展开的。作为小说家,作者没有正面描写战争场面的惨烈,也是将焦点放到了普通人身上,然后通过叙述的转折而折射出那段罪恶的往事。因此,关于《生死朗读》是可以这样表述的:小说讲的是关于二战和纳粹的故事,但该书的视角竟是如此的独特,它避开了二战中纳粹灭绝人性的屠杀和惨无人道的罪行,讲述战争给普通人带来的深远影响。并不是每个人生下来就是杀人不眨眼的刽子手,更多的人像汉娜一样,不自觉地参与到战争当中,被捆绑在罪恶的战争的车轮上,最终付出惨痛的代价。由此而言,汉娜也是一个受害者,是一个值得同情的对象。

让我们继续朗读。

在白格的朗读中,汉娜终于被打动,羞惭和良知促使她必须离开白格。不久,汉娜不辞而别,从白格身边消失了,自觉地结束了这一段刻骨铭心的忘年之恋。而白格在此期间,自己的人生也开始步入正常的轨道,到大学读书学习,尽管对过往存有心悸,前景却可以说是一片灿烂。八年后,当白格以一名法律系大学生的身份参与法庭实习而出现在法庭上时,直面的竟然就是失踪多年的汉娜。而此时此刻的汉娜,是作为纳粹战犯被带到审判席上的。

这才是真正惊心动魄的时刻。

汉娜必须接受审判,尽管这是迟到的审判。汉娜的生死必须服从公众的政治。汉娜的罪状是1944年,她作为集中营的看守人员,在发生火灾时,没有开门放出在教堂休息的三百名犹太妇女,被指控犯有谋杀罪。汉娜更大的罪状是写了那份与教堂大火有关的报告。其他四名罪犯异口同声地指认是汉娜写的(其实不是,汉娜是文盲,既不会读又不会写),将这一条致命的罪状都推到了汉娜一个人身上。当法官要请专家鉴定汉娜的笔迹时,汉娜却急了,承认报告是她写的,她怕因此而暴露自己是个文盲。汉娜为自己是个文盲感到深深的耻辱,她甚至认为“做一个文盲比做一个罪犯更丢脸”。而白格后来是清楚这个谜底的,却没有勇气站出来澄清这一切。汉娜被法庭判处终身监禁。

白格至此也才真正开始了他自己的朗读。

此前,白格是冷漠的。在法庭上看见汉娜时,震惊之余,想的是“我想离她远远的,让过去的她变成记忆”。既然是记忆,就不可能轻易地抹去,甚至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沉淀而厚重。后来,良心发现的白格,终于明白了自己是深爱着汉娜的,深爱着这个可以成为他母亲的女人。白格将自己朗读的世界名著录成磁带,寄给在监狱里服刑的汉娜。后来,汉娜学会了写字,并且能够给白格回信。白格还去探望汉娜,当他们的手紧握在一起的时候,真是千言万语,欲说还休。后来,汉娜获得减刑,终于可以出狱了。白格也为汉娜出狱后的工作和生活四处奔走。但是,汉娜却在出狱的前一天在监狱里选择了自杀,用这种方式离开了人间,离开了白格,彻底逃避了现实。

汉娜的自杀,让白格开始承受比死亡更加残酷的痛苦,永远背负二战的阴影。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史上,德国无疑是非常重要的,曾经以国家文明和民族睿智著称,产生了伟大的思想巨人黑格尔、康德、马克思、尼采,产生了伟大的文学艺术巨匠歌德、贝多芬、巴赫,但是也出现了邪恶的战争狂人希特勒。无论怎么说,作为普通人的白格是无辜的,却必须从此深埋自己的情与爱,孤独地走完自己过于沉重的人生……

《生死朗读》让我不歇气地朗读了一夜。天亮了。天亮的时候,我却沉入了黑暗……

2000.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