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出众,叫做“英”;胆力过人,叫做“雄”。在人的素质成分中,“英”偏重于人的智慧、计谋,而“雄”则重在人的勇气和胆略。二者结合起来,才能成就事业。
【原文】
夫草之精秀者为英,兽之特群者为雄;故人之文武茂异,取名于此。是故,聪明秀出,谓之英;胆力过人,谓之雄。此其大体之别名也。若校其分数,则牙则须,各以二分,取彼一分,然后乃成。
何以论其然?夫聪明者,英之分也,不得雄之胆,则说不行;胆力者,雄之分也,不得英之智,则事不立。是故,英以其聪谋始,以其明见机,待雄之胆行之;雄以其力服众,以其勇排难,待英之智成之;然后乃能各济其所长也。若聪能谋始,而明不见机,乃可以坐论,而不可以处事。聪能谋始,明能见机,而勇不能行,可以循常,而不可以虑变。若力能过人,而勇不能行,可以为力人,未可以为先登。力能过人,勇能行之,而智不能断事,可以为先登,未足以为将帅。必聪能谋始,明能见机,胆能决之,然后可以为英:张良是也。气力过人,勇能行之,智足断事,乃可以为雄:韩信是也。体分不同,以多为目,故英雄异名。然皆偏至之材,人臣之任也。故英可以为相,雄可以为将。若一人之身,兼有英雄,则能长世;高祖、项羽是也。
然英之分,以多于雄,而英不可以少也。英分少,则智者去之,故项羽气力盖世,明能合变,而不能听采奇异,有一范增不用,是以陈平之徒,皆亡归高祖。英分多,故群雄服之,英才归之,两得其用,故能吞秦破楚,宅有天下。
然则英雄多少,能自胜之数也。徒英而不雄,则雄材不服也;徒雄而不英,则智者不归往也。故雄能得雄,不能得英;英能得英,不能得雄。故一人之身,兼有英雄,乃能役英与雄。能役英与雄,故能成大业也。
【译文】
草木中淳美优异的叫“英”,走兽里超出同类的叫“雄”,因而人类之中文德武功卓越的人才,也采用这些来做称号。所以,那些才智机敏优异突出的就被称为“英才”,胆量气力超越常人的则被称为“雄才”,这是他们本身素质的另一种说法。如果考察二者的名分境遇,这是彼此相互依存,将他们各自一分为二,再取对方的一半,然后才完备圆满。
为什么这么说呢?聪明,是英才本来就应有的,但是英才没有雄才的胆力,其主张就不能推行;胆力,是雄才本来就应有的,但是没有英才的智慧,事情也办不成。假如其睿智足以在事前就有所谋划,但洞察力却看不出行动的契机,这样的人只能坐而论道,不可以让他们去具体施行;假如能谋划在先,洞察力也能跟上去,但没有勇气实行,这就只能处理日常工作,却不能应付突然变故;如果是力气过人,但没有勇气实行,这只可以作为出力的人,不能作为开路的先锋;力气过人,也有勇气实行,但智慧不能预谋事变,这只可以作为先锋,不能做统帅。一定要能谋划在先,明察在后,行动果断,这样的人才可以称之为英才。张良就是这样。气力过人,又有勇气去做,智慧足以料事在前,这样的人才可以称之为雄才。韩信就是这样。如果能一人身兼英、雄两种素质,那就能够掌控天下。汉高祖刘邦、楚霸王项羽就是这样的人。
然而英、雄两种成分相对于一个英雄来说,英的成分应该多于雄的成分,而不可能少于雄的成分。如果英的成分少,那么有才智的人就会离开他,所以项羽气魄、胆力虽然盖世无双,但由于他不能听取采纳各种建议,身边有一位杰出的谋士范增却不能发挥他的作用,因此陈平等一类英才都逃离他而归顺高祖刘邦。刘邦英的成分多,所以众多雄才归附他,英才也归附他,两种才俊各得其用,所以汉高祖能够攻破项羽的军队,最终取得天下。
然而英、雄两种成分的多少,取决于自身中优势成分的数目。一个人仅仅具备英才而缺乏雄才,那么雄才就不会拜服他;仅仅具备雄才而缺乏英才,那么明智的英才就不会归顺他。所以雄才可以得到雄才的拥护,却不能得到英才的归顺;英才能够得到英才的赞赏,却不能得到雄才的拜服。因此,一个人只有兼备英、雄两种才智,才能够役使英与雄两种人才为他效力,从而能够成就大的功业。
一、 做英雄的素质
——夫草之精秀者为英,兽之特群者为雄;故人之文武茂异,取名于此。是故,聪明秀出,谓之英;胆力过人,谓之雄。此其大体之别名也。若校其分数,则牙则须,各以二分,取彼一分,然后乃成。
【智解】
汉代有名的专讲谋略的《素书》中说:“如果一个人的品德足以让远方的人慕名而来,如果他的信誉足以把形形色色的人凝聚在一起,如果他的见识足以照鉴古人的正误,如果他的才能足以冠绝当代,这样的人就可以称做人中之英;如果一个人的理论足以成为教育世人的体系,如果他的行为足以引为道德规范,如果他的仁爱足以获得众人的拥戴,如果他的英明足以烛照下属,这样的人就是人中之俊;如果一个人的形象足可做别人的仪表,如果他的智慧足以决断嫌难,如果他的操行足以警策卑鄙贪婪,如果他的信誉足以团结生活习俗不同的人,这样的人就是人中之豪;如果一个人能恪守节操而百折不挠,如果他多有义举但受到别人的诽谤而不发怒,见到让人唾弃的人和事而不苟且勉强,见到利益而不随随便便去获取,这样的人就是人中之杰。”
只有符合这些标准的人,才是“英”、“雄”“豪”、“杰”。
实际上,“英”与“雄”都有来由。草木中枝叶壮美的叫“英”,猛兽中武力超群的叫“雄”。所以那些兼具文德武功的人中龙凤,才采用这些来作称号。
聪明出众,叫做“英”;胆力过人,叫做“雄”。这就是“英雄”的本来定义。
真正可以称得上是“英雄”的应该具有哪些素质呢?
从大体上而言,“英以其聪谋始,以其明见机,待雄之胆行之;雄以其力服众,以其勇排难,待英之智成之”。
能谋划在先,明察在后,行动果断,这是英才的素质。
行动力过人,有勇气去做,又有足够的智慧,力、勇、智三者兼备,这是雄才的素质。
历史上凡能开创帝业,成就大功的贤君圣主,一般都兼有“英”与“雄”两个方面的素质,才能同时驾驭手下的“英”与“雄”。比如汉高祖刘邦、楚霸王项羽。
但是,能成大业的君主所具有的“英之分多于雄”。如果是“英”的素质少,智力不够,比如项羽气力盖世,也懂兵法之道,但不能利用众人的才智,结果招致垓下之败,自刎乌江;而刘邦“英”的素质多,所以群雄服之,英才归之,得到了众人的辅助,所以能吞秦破楚,将天下收为自己一家的财产。
兼备英与雄的素质,“能役英与雄”的人可以掌管天下,通过选择和任用各类优秀人才,创建太平盛世。
在当今的人类社会生活中,随着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与理性秩序的不断完善,乱世出英雄的机遇已越来越少,用鲜血与生命换取英雄的交易已越来越为人厌弃。于是,为英雄出世设计科学的舞台,便成为人类最为聪明的选择;通过和平竞争选拔英雄的仪式,也就显得特别重要。
体育竞技之所以越来越被人类所看重,重要原因即在于:那遍布世界各地的形形色色的体育场馆,实际上正是为大大小小的英雄出世而提供的舞台;那些为人仰慕的“拳王”、“球王”以及各种项目的冠军,便正是通过现代理性规则选拔产生的文明英雄。
【事篇】
英雄出世
千古一帝秦始皇驾崩之后,后继者再无手腕与气魄镇住偌大的江山,全国各地暴乱不断,局面已经一发不可收拾。这时,两个人物出现了。
一个是被秦所灭的楚国贵族后裔项羽,项羽从小受到叔父项梁精心栽培,习武学文,以恢复楚国为己任。长大后的项羽出落得高大挺拔,豪气慷慨,文武双全,他梦想着干一番大事业。他虽性情豪迈,但并不是粗俗莽夫,相反感情丰富,看见伤残士兵便热泪滚滚。
另一个人物其出身要黯淡得多,是一个小县的亭长名叫刘邦,而且这个官还是买来的。刘邦出身低俗,目不识丁,是个地方的地痞无赖,但却喜欢结交朋友如萧何、曹参、樊哙等人,而且做了他们的头目,还娶了个有钱人家的女儿——个性偏于残忍的吕雉。
天下大乱给了这两人登上历史舞台的机会,项羽在家乡起兵,刚开始时只有八千人,但项羽不断招兵买马,连番以少胜多打退了秦兵,声势开始变得浩大。刘邦在他的家乡杀了县令,起兵反秦,但刘邦实力弱小,便带着两三千人投奔了当时已声名远播的项羽。
为了师出有名,项羽找到了楚国的后代王孙,尊为楚怀王,称国号为“楚”。秦朝派出了大将章邯剿灭叛乱,章邯杀了领兵出战的项羽的叔父项梁,然后转头攻打赵国,在巨鹿将赵王歇围困了起来。赵国向楚国求援,楚怀王决定兵分两路,派刘邦向咸阳进兵,而让宋义做上将军,项羽为副将,带兵五万去救赵王。
因宋义久久按兵不动,报仇心切的项羽拔剑杀了早有夙怨的宋义,楚怀王没有办法,只好封项羽为上将军,统领全军。于是就有了历史上著名的巨鹿之战。项羽的“英气”——聪明与“雄气”——胆力,在此一战发挥得酣畅淋漓。
项羽率领三万楚军渡过河水,下令全军破釜沉舟,每人只准携带三日粮食,以示决一死战之心。楚军以一当十,奋勇杀敌,九战九捷,三万楚兵大败章邯二十万大军。此战项羽声威大振,来援的各路兵马均称他为王,愿听其号令。
章邯进退无路,率军二十万请降,项羽以绝对弱势的兵力,干脆利落地取得了巨鹿战役的胜利,同时实力也陡然大增,继续率军西进。降服的秦军中议论纷纷,哀叹将要去和家乡父老作战,项羽担心兵变,于是趁夜色将二十万降军全部活埋了。这一步可是走错了,也看出了项羽“英才”的不足与政治上的短视。
在兵分两路之前,楚怀王曾与项羽和刘邦约定:谁先攻入都城咸阳,就封谁为关中王。关中是最富庶肥沃之地,又是军事战略要点,二人都志在必得。刘邦趁项羽拖住了秦军主力大军之际,率军轻易地攻下了咸阳。攻下咸阳之后,刘邦采纳了谋士张良的建议,约法三章,封锁宫殿,等待诸侯到来商量处理,成功地赢得了民众的好感。刘邦采纳了这一策略,这种明智的做法对以后的征战功不可没。
为了防止项羽来抢夺关中,刘邦就派兵守住函谷关。但项羽一路西进,势如破竹地攻破函谷关,在咸阳城外的鸿门驻下四十万大军。而此时刘邦的军队只有十万,而且战斗力弱,短兵相接将溃败无疑。项羽愤怒异常,誓杀刘邦。刘邦吓得心胆俱裂,知道命悬一线,于是主动上鸿门项羽营帐请罪。项羽手下的谋士范增认为,本来贪财好色的刘邦这次进咸阳却不抢珍宝、美女,必有野心,这次正是除掉他的好机会,于是与项羽商议,在宴席上杀掉刘邦,以绝后患,史称“鸿门宴”。
很遗憾,战场上的豪杰在此刻发了“妇人之仁”的脾气。宴席上,刘邦毕恭毕敬地对他解释“来到咸阳,未敢动珠宝财物,只等将军来取,也尽全力安抚官员百姓”。项羽一听,改变了主意,迟迟不肯下令杀刘邦。范增只好把项庄叫到帐外,吩咐他假意舞剑助酒兴,乘机干掉刘邦。刘邦眼见势头不对,在舞剑时假称上茅厕,找个借口逃回了咸阳。千载难逢的机会就这样被项羽放过了。其实关键的原因,是此时项羽还未把胆小怕事实力弱小的刘邦放在眼里,未听从范增“刘邦将来必成大患”的预见。眼见项羽放走刘邦,范增悲叹一声道:“你这小子啊,不足与谋,将来夺天下者必是刘邦,我等皆会成为他的俘虏。”
于是项羽率领诸侯进咸阳,他们杀掉了秦皇帝子婴,烧掉了富丽堂皇的阿房宫,以示对暴秦的愤恨。有谋士建议定都占有天时地利人和的咸阳,但项羽却认为应该荣归故里,于是决定定都相对偏僻而战略位置也很不利的家乡彭城,抢了大批珍宝和美女班师回故乡去了。这是一个重大的失误,使得后来项羽在楚汉战争中处于极不利的地形,腹背受敌,由此可见项羽缺乏战略远见和全局观念。
定都以后,项羽认为天下已定,于是尊楚怀王为义帝,分封诸侯,分给自己最富庶的广大黄河长江流域领地,封号“西楚霸王”。为了防备刘邦,项羽将三位秦降将章邯、司马欣和董翳分别分在咸阳以西以为雍王,咸阳以东为塞王,陕北为翟王,用以将来阻塞刘邦的出路。
刘邦显然是不甘心只做一个王的,但为了麻痹项羽,他听从了萧何之计,向南郑进发,并烧毁了沿途的栈道,造成其无意东向的假象。很快,分封不均的后果就引发了齐地的田荣、陈余、彭越叛乱,项羽只好亲自带兵讨伐。因楚怀王坚持按原有协议封诸侯封地,引起项羽不满,于是杀了楚怀王。这又是一个不明智之举,失去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大好条件。刘邦正好找了个借口,以为义帝报仇为名,乘机重新占领了关中之地,并联络56万诸侯军迅速东进,占领了项羽的老家楚国都城彭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