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既然已早知“天命——很清楚凝结着他全部心血和理想的《诗》、《书》、礼乐无救于当世,也难施于天下后世,这自然使他产生巨大的悲哀和忧虑。那种“乐天知命有忧之大”的凄伤,始终盘踞在心头,到临终之时化为不断的叹息和最后的歌唱,伤感明王不兴,天下无道,空怀治世之道却无所施用。这正是孔子之所以成为“圣人”的原因。
享受人生,须善待生命。人生与浩瀚的历史长河相比,可谓短暂的一瞬。权势是过眼云烟,金钱乃身外之物。珍惜生命,保重身体宁要一生清贫,不贪图一时富贵,这才是做人之悟性。
人身在世也是一种幸运,珍惜生命,享受人身则是最大的幸福,不必为昨天的失意而悔恨,也不必为今天的失落而烦恼,更不必为明朝的得失而忧愁。看山神静,观海心阔,心理平衡,知足常乐,达到善待人生的最高境界,才能真正快乐的享受每一天。
易经讲到,“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故不过。”
这是说,为什么我们要懂得《周易》这个学问?因为懂了以后,才能“知周万物”。知即智——智能充满了,对万事万物的大原理无有不懂,然后“道济天下”,做人也好,做事也好,做官也好,随便做哪一行职业,都可以达到救世救人的目的,因此不会有错误了。
在《论语》上看到孔子的感叹,他在四十九、五十岁的时候,才开始读《周易》,而说“假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假如上天多给我活长久一点去学《周易》,可能达到没有错误。故以他的立场来说,人生的修养必须要学《周易》,才能智能周乎万物,不致发生错误,也和无违的道理一样。
诚信而又有心智的人注重过程,并不太看重结果。相信滴水穿石,来得容易走得快。结果容易变化,太多因素会影响结果的稳定性。你有一个梦,是你想要的结果,可不知道你能否实现它,但你还是要执着地为梦想而奋斗。
你很幸运,有一天,你的梦变成了现实,也就是你得到了你想要的结果。在当天或者第二天,你发现那结果给你带来了很多麻烦,你需要花费更多的精力也许你的余生去处理那些后果。
人生追求的应是幸福快乐,这也是你可为世人做些贡献、尽些责任的基础。追求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你保持快乐的心情面对每一天。不把尽责看作是一个结果,而把它看做是一个过程。
有人说我现在没能力为自己以外的人负责,要等我完善了自己后吧,其实不然。自我的完善是一个过程,如果你把它作为一个结果,你就会失去大部份人生的意义。
“独善其身,兼济世人”是一个相互渗透的过程,“苛意地为我,随意地为他”已经是人生不可多求的境界,其结果收获最大的还是你自己。
爱是人的基本需要,求爱是一个过程,得到爱是结果。如果你想得到爱后不珍惜,爱就会丢失。爱的丢失作为过程,可以弥补,也就是说,当你在感到将要失去之时,在没有裂痕形成之前,在你爱的人还没有感到你的粗心之前,你的努力挽救还会有效。失去的爱不能挽回,即使找回来,也不那么可心了。
所以,在爱的失去还没成为结果之前,你一定要精心经营,除非你是一个不想对任何人负责的人。
生命是一个学习和成长的过程。肉体的寿命从出生开始,发育和成长,到死亡结束。你所追求的也许是永生,可肉体的死亡,已经是有史以来证明无法逃避的。心智精神的发育和成长是无止境的。
对心智和精神来讲,生命是一个机会,让你全面知道你是谁,让你有机会感受到爱并无限快乐地让你展现在生活和工作中。
生命的结果并不可怕,因为很短暂。生命的过程的辉煌在于,健康的身体和愉快的精神和谐统一。相信你是在不断地追求一种适合你而又越来越接近你的梦想的生活。
乐天知命,就要有整体和谐意识,就是追求和保持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统一。“变”是为了求“通”,“通”则以各种势力的和谐统一为前提。《周易》讲“三才”之道,就是为了凸显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统一。
《说卦传》中说:“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道”虽分为三,但核心则是阴阳变易法则。《系辞传》中说:“刚柔相推而生变化。”又说:“生生之谓易。”这是认为事物变化乃阴阳相互推移的过程。
《系辞传》中又说:“神无方而易无体”,“阴阳不测之谓神”。这是认为阴阳相互推移的过程没有穷尽,也没有一成不变的模式。
但《周易》同时也指出,此不测之“神”恰恰是由于阴阳相反性能之间相资相济,相互补充的结果。也只有阴阳相反性能之间的相资相济,相互补充,才能维系事物的健康发展。此所谓“阴阳合德而刚柔有体”(《系辞传》)。
这表明,天、地、人各有其遵循的法则,天道曰阴阳,地道曰刚柔,人道曰仁义。但由于三者均由性质相反的两个方面共同成就,所以又有共同遵循的规律。《周易》追求天人、即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统一,也正是基于此种“共同遵循的规律”。
《周易》所谓的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统一,主要包含两方面内容:一是天人之间具有内在同一性;一是天人之间具有相成、互补性。就前者说,《易传》特别强调人对天道的效法,而主张推天道以明人事。
《大象传》对六十四卦卦义的解释,充分体现了这一特征。如其释《干》卦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释《坤》卦曰:“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释《屯》卦曰:“云雷,屯,君子以经纶。”释《蒙》卦曰:“山下出泉,蒙,君子以果行育德。”释《大畜》卦曰:“天在山中,大畜,君子以多识前言往行。”释《益》卦曰:“风雷益,君子以见善则迁,有过则改。”等等。
这些话表明,在“天之道”与“民之故”之间是存在着内在同一性的,人们通过认识和效法天道,就可以从中汲取教益,引伸出人事所遵循的原则。
就后者说,《易传》又特别重视天人之间的差别性,而主张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如《系辞传》说:“天地设位,圣人成能。”“成能”就是成就天地化生万物的功能。又如《泰·象传》说:“天地交泰,后以裁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以左右民。”
“裁成”即裁节成就;“辅相”即辅助赞勉。(黄寿祺等:《周易译注》第106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一句话,就是驾御自然界的法则,参与自然界的变化过程(朱伯昆:《〈易传〉的天人观与中国哲学传统》,载《中国传统文化的再诠释》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这些都是分别人道与天道的不同,强调人在自然面前应积极主动,参赞天地的大化流行。
正因为天人之间的和谐统一不以消解人的主观能动性为前提,而以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为基础,所以《周易》特别强调,只要人们努力把握天人之间共同遵循的本质规律,探讨阴阳变易的法则,发挥自我的仁义之性,就能安身立命。
此即《易传》所谓的“穷理尽性以至于命”。做到了这一点,就能“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周易·系辞传》)。“先天”即先于天时的变化而行事;“后天”即天时变化之后行事。
这是说只要掌握了道,其德行就能与天地日月鬼神的变化相一致,也就能预测天时,顺时而动,从而达到天、地、人三者之间的整体和谐。
《周易》的这种整体和谐意识,站在天道的立场说,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与合规律运动。站在人道的立场说,是“顺乎天而应乎人”的道德理想与“保合太和”的精神境界。在这样的“和谐”中,天与人,自然与人,便可以超越分别,达到合一。而达到了这种“合一”,也就是真正达到了《易传》所谓的“乐天知命故不忧”。
“乐天知命”,即参合天地的化育,知晓主体自我的定分,并在万物与我为一的氛围中超越一切忧患,而其乐融融。
这是天与人,自然与社会的整体和谐。此种和谐既是一种美的境界,更是一种善的境界。但它又不仅仅表现为一种境界,还体现为“化成天下”的事功,所谓“天地感而万物化生,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周易·彖传》),即天地交感带来万物化育生长,圣人感化人心带来天下的昌顺和平。如是,则“保合太和”而“万国咸宁”。
人在得意时,就怕忘形
原文:升而不已,必困。
释义:这是人平时立身处世应当遵循心安理得的原则。日有升降,月有盈亏,人有祸福。要做到盈余时不要沾沾自喜;亏损时不要垂头丧气;吉祥时不要得意忘形;凶险时不要惊慌怨恨。一切都是时间、时序的使然。
释例:现代人的格言“顺利时夹着尾巴做人,逆境时挺起胸膛做人”,也就是上面的道理。
“得意忘形者败”,最经典的例子,恐怕就是庄子的《螳螂捕蝉》了。
庄子有一天,看到一只大鸟,但飞得很低。他感觉奇异,拿着弓箭追到林子里。看到一只蝉正在树叶上自鸣得意,引起了螳螂的注意,螳螂正准备引出长长的螳臂捕吃蝉的时候,一只黄雀已经等在后面了。庄子看到这怵目惊心的一幕,把弓箭扔掉了,跑回家去!他想,在这个世界上,为了眼前的利益,一己的利益,物物相害,何时了得?可守园的人还以为庄子偷了果子,大声喊:“喂!你跑什么?”
看见了眼前的利益,就得意,而忘形,这会有生命之虞!而不是失败的问题了。
蝉是得意而忘记收敛,导致生命危险;螳螂为了利益而张扬,把自己·推到危险的境地;而黄雀在静观这一幕,等待着自己的胜利,满以为自己是最好的胜算;可惜,在上还有瞄准它的弓箭!
忘形者险。忘形者败!
这不是昭然若揭了吗?
有时候的“得意忘形”,是由于大意,或者一时情急,忘记了收敛。
有一部电影,说有一批士兵化装到敌后,都已经完成了任务,坐车撤退了。但在途中,遇到问话,不小心说了母语,结果西洋镜被戳穿,伤亡巨大。
还有一部电视剧,反走私的,敌我双方在海上火并了。英雄上船追杀走私犯,一位士兵越过一个躺倒在甲板上的敌人,他用枪瞄准了一下,但以为他死了再没有开枪。士兵越过去瞄准敌方的头人,正要开枪,后边装死的敌人开枪把士兵射杀了!士兵成了被追悼的英雄。
要防止得意忘形,得处处小心,不能大意,更不能得意,因为一得意就忘乎所以,忘乎所以,就会惨败。这似乎都成了公理。
往深层的意义想,得意忘形,是一种短暂,是一种更替的象征。
《周易》里,这方面的论述颇为深入。它说,花盛开,这是多么得意的事呀!尽情。可是,得意和尽情之后,便是凋零。含苞欲放,才是长久的美。
寒冬。它肆意地冷,多么威风呀!万物都在它面前颤抖。但它冷不长了,天要回暖了。物极必反,到了一定的极限,事物就会出现反复。
任何的浪骸放形,都是把自己推到极限。会把眼前毁掉,从头再来。
《周易》的一个思想,就是抑制自我,不可放肆。
它从第一卦“干卦”开始,到第六十四卦“未济卦”,每一卦都有这样的意思,只是有一些卦不明说罢了。
干卦里的“初九:潜龙,勿用”,也是这个意思。你还处在一个成长期,力量还不够强大,你还是先抑制一下自己吧,不能显示你自己的力量。
当你幼稚的时候,显形都不可以,更别说忘形了。
后来,孔子评说这一句爻辞时说:“这是龙,也就是有作为的人,隐藏看不到德行,意志不因世俗改变,也不争虚名;隐退而没有闷闷不乐,主张没有人接纳,也不忿忿不平;主张能够实现则行,不能实现则罢。坚定信念,而不动摇,这就是潜龙的德行。”
人是可以得意的。但《周易》认为,人没有什么时候能够得意。
月不圆的时候,可以慢慢圆起来;月圆了,月就要亏了。日还没到中天,它可以到达中天,但到达中天以后,就要西斜了。你得意什么呢?
比方说,你哪天上台了,当官了,但你哪天就要下台,不当官了。因为《周易》说,有始就有终,不可避免。
《周易》的丰卦,是最风光的卦象。丰,表示盛大,高杯盛物。但它的卦辞说,盛大,本身就享通。王者当天下最丰盛的时候,拥有巨大的财富,无数的人民,不必忧虑,应当像日照中天,普照天下;让人民普遍分享盛大的成果。然而,日当正中,无法持久,不久就偏斜了。因而这一卦虽然亨通,但也隐藏着危机。
像丰卦这样的情形,也不能得意,那人生有什么时候可以得意的呢?
没有。
既然没有,那你还得意什么?还有什么得意忘形呢?
得意忘形,其实是对社会、对人生缺乏一种深入的了解。高兴和得意,是肤浅和无知。
既然你是对社会和人生表现出你的无知和浅薄,那么,社会和人生惩罚你就是当然的事了。
有一个人,打了一个比方。他是这样说的:如果一个人的仇恨,在心中只占据一半,那么他表现得很激烈;如果一个人的仇恨,在他的心中占据了全部,那么他表现得格外冷静。
由此可见,得意忘形或者失意忘形,都是由于“度数”不够,浅薄或者无知。
半桶水荡得很。得意忘形者败!
易经讲;君子终日干干,就是说人一天到晚,都要保持本分,保持常态,永远这样;不但如此,到了晚上,还要警惕自己,不可放松,就像白天一样的小心。就是说到了中年做事得意的时候,做人做事随时随地都要小心,乃至到了晚年都不能放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