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体育运动大众体育运动与健身:竞技运动卷-游泳
47176600000026

第26章 社区体育健身运动与竞技运动(1)

全民健身运动在中国

全民健身运动开展以来,尤其是北京获得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后,健身运动深入人心。参加各项体育运动的人也越来越多。

国际奥委会把“鼓励发展大众体育”写进了《奥林匹克宪章》,认为大众体育是高水平体育的基础。参加体育健身活动有助于人们身强体壮,健康的体魄是幸福生活必不可少的要素,是人在工作中取得成就的重要保证:一个国家和地区的体育发展水平和公民健康状况,也是关系国民素质与国家形象的大事。

作为新时期的人们,要有参与健身、参与竞争的精神,投身到日益广阔的全民健身运动当中。

“身体素质是国民素质的基础”,“参加体育活动是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发展体育事业是国家和社会的共同责任”——我们要从这些理念出发,深刻理解体育锻炼对于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性,培养参与体育锻炼的热情,使体育健身成为自己的一种生活方式。要树立科学的健身观念,增强辨别是非、认清真伪的能力,自觉地同那些打着“养生益智”、“健身祛病”等旗号,进行招摇撞骗的迷信邪教活动做斗争。

社区体育健身运动介绍

一、社区体育运动的分类和特点

1.城市市社区体育运动

城市社区是以非农产业或二三产业为基础的,规模较大、结构比较复杂的社区。20世纪80年代末,城市社区体育应运而生。

(1)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是社区体育兴起的内部动力。我国城市社区体育的兴起是中国社会体育发展适应中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必然结果。

(2)建立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相适应的社区管理体系,是社区体育发展的适宜条件社区体育是社区建设的重要内容,是社区文化和社区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社区体育不但能增强居民的体质,丰富业余文化生活,改善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质量,还可以密切人际关系,培养社区感情,增强社区凝聚力,强化社区意识,促进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由此可见,发展社区体育既是体育事业的需要,也是社区建设和社区管理的需要。

(3)社区老龄人口增多,其体育需求增长是社区体育兴起的催化剂

随着我国离退休制度的建立,大批的离退休人员涌向社区,人均寿命的增加加快了人口老龄化速度,2000年,我国已进入老年型国家的行列。老年人拥有大量的闲暇时间,又有迫切的健康长寿和重建社会交往圈的愿望。体育活动正好是他们保持健康、延缓衰老、扩大社会交往、消除孤独与寂寞、善度闲暇的理想途径。老年人对体育的钟情,推动了社区体育的发展。

(4)体育社会化是社区体育发展的促进因素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和人们体育需求的增长,政府一家办体育已不能适应体育发展的需要,必须走体育社会化之路。社区体育既是社区建设的主要内容,也是体育社会化的产物。

2.农村社区

农村社区可以定义为:具有一定社会功能的相对独立的,居民以从事农业生产为主要谋生手段的区域性社会。在我国,可以将村作为基本的农村社区。

农村社区居民的生活方式、风格、道德等受传统实力影响较大,他们的体育与文化活动不可避免地具有一定的狭隘性、封闭性和被动性,可选择的项目种类有限。因此农村居民对体育文化的价值有一个逐渐认识的过程,对在农村社区开展体育文化活动有一个由认同到参与的变化过程。特殊的劳动方式使农民在田间不便于组织集体活动,但农民对传统节日的娱乐体育活动一般颇感兴趣。

3.小城镇社区

小城镇是连接城市和农村的桥梁和枢纽,它是较小的地域范围内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活动中心和居民聚集体。小城镇位于农村社区中心,它是农村社区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经济中心,也是科学技术发展和服务中心,小城镇的建设状况和水平,决定着农村社区的前景。

新中国成立5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建制小城镇数量突飞猛进,2000年已超过20000个;小城镇对城镇化的贡献率由30.7%上升到44.7%。

这里“城镇社区”指的是小城镇或集镇社区,是兼具农村社区和城市社区某些成分与特征的社区类型,是一种正在从乡村性的社会变成多种产业并存的向着现代化城市转变中的过渡性社区。

考虑到体育作为一种具有独立体系的文化形态,已渗透到社会的各个角落,本文小城镇的外延涉及县城(含县城)以下,农村集镇的各种聚落,包括广大的集镇聚落、一般建制镇聚落、特殊建制镇聚落(大型工矿居民点、风景旅游点、农场居民点等)以及县城驻地,也包含部分县级市的市区聚落。

建设小城镇社区体育文体设施,广泛开展各种社区群众性文娱、体育活动是建设社区文化的主要任务之一,它对于愉悦社区居民的身心,提高其文化修养,增强居民的体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城镇社区体育与文化活动的特征如下:

(1)行政性与群众性并存,行政色彩明显

政府在社区建设、社区发展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这在世界范围内是共同的,在我国这种作用更加明显。

(2)人治性与法治性并存,人治性浓厚。

(3)开放性与保守性并存,开放性不够。

二、社区体育运动的工作和管理

社区体育工作的原则是社区体育工作自身所要遵守的标准和准则,是社区体育工作的普遍性的客观要求。

1.社区体育工作原则

①以社区体育发展为目标的原则

②以人为本原则

③社区居民自主参与原则

④社区自主决定原则

⑤兼顾性原则

⑥因地制宜原则

2.社区体育行动的主角与对象

①社区体育行动的主体角色

社区体育行动需要社区体育工作者引导、组织和帮助为主,去解决问题,去争取他们自己的体育方面的权益。在社区体育行动中社区体育工作者扮演着行动主体的角色,他们所起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他们本身的素质、业务能力和工作方法对于社区体育行动的效果有很大影响。

社区体育工作者的主体角色有3种:教育者、策划者和鼓动者。

从社区体育工作者的3个角色来看,他们的工作需要先进行宣传,倡导社区体育,然后鼓动社区居民参与到社区体育中来,最后再制定计划、采取行动,解决社区体育中的问题,为大家谋取应有的权益。

②社区体育行动的对象

从社区体育工作的最终目标和宗旨来看,社区体育行动的对象是社区中有愿望参与体育但又有困难、需要帮助的人群和有关组织机构,其中包括部分边缘群体和弱势群体。在这些工作对象中那些组织机构的问题主要是内部管理和外部的协调、资源支持,这需要在社区体育行动中给予专业性指导和帮助;另一部分工作对象是各种不同人群,他们由于自身的情况不同,所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也各有不同,经济条件、社会地位好的人群参与社区体育所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多为自己主观方面的,经济条件、社会地位差以及特殊群体,如残疾人、老年人等,他们参与社区体育所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多是客观物质方面的。社区体育行动应根据不同的对象采取具体措施,把他们组织起来,克服困难,改变他们的现状。

社区体育行动的本质是在现存体制之下,通过各种方法,使社区体育达到一定程度的社会平衡,比如为弱势群体和特殊群体争取应有的体育方面的权利和利益。另外社区体育行动是一个有多方参与的过程。

3.社区体育行动的形式和方法

社区体育行动的形式和方法有多种,但大体上一般分为以下几类:

(1)召开会议

召开会议是社区体育行动的基本方法,它是一种组织行为,将大家集合到一起进行意见交流和经验共享最终达成一致认识。需要社区居民和各有关的组织机构和团体通力合作,才能开展。因此,社区体育行动,首先需要对不同层次与不同的对象召开不同主题的会议,将工作计划拿出来与大家共同讨论、交流意见和看法,以争取大家对社区体育工作的支持与合作,形成对问题的一致意见。

(2)集体行动

因为社区体育行动有多方介入,而且其工作对象大多是普通百姓和一般的组织机构,所以在社区体育行动中能起重要作用的是组织和团结起来的力量。因此,就要求社区居民在社区体育行动中达成共识,在共同利益的基础上团结一致,采取集体行动,来争取和维护自己参与体育实践的权利和利益。

这种集体的社区体育行动是由社区体育工作者动员和组织的,社区居民自愿参与,谋取和维护的各种权益也都是合法的,解决问题所采用的方式和手段也都是正常合法的,争取的是社区体育的发展。

(3)教育和宣传

社区体育行动的成败关键在于社区居民是否热心参与和支持,居民的参与和支持与他们对社区体育工作的认识和了解的程度及态度有很大的关系。这就需要加强教育和宣传,以使社区居民对社区体育工作有所了解,理解为什么要推行社区体育工作,社区体育工作对他们有什么好处,能帮助他们得到什么,他们为何应该参与其中等等。关于社区体育工作的教育、宣传,除要使用一般的大众传播媒介外,海报、宣传栏、家访、展览等也是有效的形式。

目前,在我国由于社区体育工作和社区体育行动都是新生事物,还不成熟,社区居民知道的也很少。即使有部分地区的社区体育工作和社区体育行动开展起来了,但大多被人们理解成政府行为或慈善行为,并未意识到这是一项自己应该参与其中的专业性工作。所以,在社区体育行动中,教育和宣传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是为了争取外界的理解和支持,更是为了调动社区居民参与社区体育工作的积极性。

4.社区体育管理的原则

社区体育管理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按照这些特点和规律可概括出6大管理原则:

(1)区域性原则

社区体育的区域性是社区体育的重要特点之一。它是某一特定区域内的群众体育活动,它的参加者、组织者、体育资源等都在特定的区域内。因此,我们进行社区体育管理时,一定要立足特定的区域,根据特定区域内居民的体育需求、场地设施、经费等情况确定体育目标,制定体育计划,开展体育活动。

(2)合作性原则

现阶段我国社区体育具有明显的过渡性特点,即具有单位体育与社区体育的双重特点,我们称之为区域性单位体育与居民体育的联合体。社区体育的领导机构、街道社区体协与辖区各单位工会、体育协会之间的互相协作、共同受益,是当前满足职工体育需求,减轻企事业单位负担,弥补社区体育资源不足,搞好社区体育工作的保证。

(3)自主性原则

社区体育的组织管理方式要以居民自主管理为主。社区内的各种体育协会,作为非行政性组织,具有自主性、松散性特点,对社区体育的管理要充分调动居民体育骨干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自主意识、组织能力和自治能力,依靠他们的力量自主地开展社区体育活动。行政力量给予他们政策上和资源上的支持。

(4)因地制宜原则

目前,我国社区体育的场地设施条件较差,各社区问的差异也很大。因此,在社区体育管理中坚持因地制宜原则就显得十分重要。通常在社区体育场地设施的利用方面,因地制宜的做法主要有以下几种:①充分利用辖区单位(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部队等)已有的场地设施;②充分利用辖区的公园、广场;③充分利用辖区的江、河、湖岸及水域;④将辖区的一切可利用的空地开辟成体育活动场地。

(5)兼顾性原则

社区体育活动的主体是全体社区居民。它包括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健康状况、不同体育需求、不同体育基础、不同职业、不同工作时间、不同经济状况的各种人群。为了尽可能满足全体居民的体育需求,在社区体育管理中要力求做到兼顾大多数的需要。例如:寒暑假重点组织青少年的体育活动,日常组织中老年人的体育活动,周末组织在职人员的体育活动,节日组织各类人群参加综合性体育活动等。

(6)激励性原则

社区体育是人们自觉、自愿参加的活动,居民的体育兴趣、体育积极性十分重要。因此,在社区体育管理中,通过宣传,要营造氛围激发人们的体育动机,通过开展娱乐性、趣味性、竞争性较强的日常体育活动和体育竞赛,提高居民的体育兴趣,通过表彰、奖励体育优胜集体和个人、体育活动积极分子,树立体育典型等方式,激励和调动人们更加积极地参加体育活动。

三、国内外社区体育运动介绍

1.日本社区体育的组织管理

在日本,政府管理体育事业的最高机构是文部省体育局,都道府县和市区町村教育委员会则设有保健体育科。日本市区町村教育委员会保健体育科代表政府承担日本社区体育的行政管理事务,其中最主要的工作包括:贯彻政府体育政策、对社区体育工作进行监督、社区体育设施的建设和维护、在不同社区体育组织之间起沟通和联络的作用。

日本社区体育管理的事务性工作主要由市区町村体育协会及其他体育社会团体承担。日本体协下辖的市区町村体协管理全国40多万个社区体育俱乐部。日本社区体育俱乐部大小不等,综合性社区体育俱乐部是日本政府着力发展的重点,同时日本社区体育系统中还有大量的中小型俱乐部,多数俱乐部没有自己的场地设施,主要通过社区体育设施组织俱乐部的体育活动。日本体协还管辖52个单项体联、日本企业体联以及大学生、高中生和初中生体联,这些体联也管理着成千上万不同项目不同部门的体育俱乐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