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阮微当初所料,《佳人》看似兵肥马壮,但由于脱离了外援,所有的事情都要自己着手,整个编辑部真是忙成了一锅粥。
这一天阮微正忙着,广告总监罗淼找到她。
罗淼笑眯眯地跟阮微说道:“我们不是有个女性人物的采访栏目吗?我给你推荐一个。”她推荐的是自己一个准广告客户。说“准”的原因是这客户目前只是她瞄准的一条“大鱼”,还没有“上钩”。
罗淼期待地看着阮微,并把客户的照片递了过来。
阮微一看照片,马上大摇其头:“采访栏目对人物形象也是有要求的。这个人无论长相还是气质都不符合《佳人》的上镜要求。”
罗淼有些不高兴,这客户出手阔绰,在竞争对手那里一年就砸下1000万的广告。罗淼一门心思想把她“发展”过来,还想着最好通过这次采访,达到“独占”的目的。
她对阮微说道:“这家公司的宣传策略都是以CEO形象为总体宣传代言的,要是形象不好,怎么可能上公司台面?”她对阮微晓之以理:如果用采访来作为进攻方式,广告拿到手的概率是十拿九稳。
阮微却拒绝道:“杂志有杂志的标准。不在这个标准内上刊的话,会影响内容质量的。”
罗淼脸上挂不住了,沉下脸来:“这又不是拍时装片,只是人物采访,有必要这么讲究吗?”
罗淼也是从《服·妆》过来的,因此对于阮微可谓知己知彼。她虽然愤怒,但也知道阮微的倔强是九头牛也拉不回的类型,所以倒也没有再白费口舌,回头马上找到社长办公室,搬援兵来了。
她比比画画地对社长说:“广告部前期为接触这个客户花了大量的功夫、请客吃饭、陪逛陪玩,连她姐夫的妹妹的孩子的生日都摸得一清二楚。这一会儿只差一个采访,趁热打铁一下,500万的广告就拿下来了!她(阮微)说不能以短期销售毁坏长期品牌的形象,我就看不出哪里有毁坏了。没有销售一期又一期带来的利润,谈什么长期品牌形象?”
社长一听又是这类事,头大得很。广告和内容之间的矛盾,是任何一家时尚类杂志都会存在的长期矛盾。主要是广告和读者的需求之间常常出现冲突,内容和广告出于自身利弊,便各有所倾。这一来难免出现不一致。
作为“老大”来说,手心和手背都是肉,哪里都想疼。实在疼不过来时,对策就是五十板各挨。
这罗淼好歹做到了总监,哪会不明白社长的对策,可是她把社长拉来还是有道理的。看在上司出动的份儿上,阮微虽然还是坚持己见,却好歹有了些松动,答应了再去“面试”一下这位客户再说。
阮微把钟亦美叫过来,把面试客户的事说一遍:“说不定真人比她提供的照片要强。我明天要去出差,你找个人负责这件事情吧。能上杂志固然好,不能上也别勉强。”
钟亦美嘴里答应着,唯唯喏喏地退了出来。
察言观色、审时度势是钟亦美的强项,她刚听完事情的经过,便马上猜到了这是件两头受气的事情。钟亦美自己固然是肯定不会去做这件事的,她现在琢磨的是谁更适合做这件事。
钟亦美一开始想的人选是卞琳。她觉得卞琳八面玲珑,应付这类事情比较擅长。但一想这事不是靠灵活就可以摆平的,是根本上的利益冲突,所以冲上去的人多半是“九死一生”。于是她决定,让一个自己不喜欢的人去冲锋陷阵,也就是当“炮灰”。
找到了郝多多之后,钟亦美的态度甚为傲慢,因为她认为这是目前最没有资格和自己讨价还价的人。她狡猾地不表明任何观点,只是两手抱肩,把从阮微那里听来的话复述了一遍:“你先去看看。能上我们杂志固然好,不能上也别勉强。”
她有意把自己从事情中撇出来,便不管多多死活地补充道:“这是体现一个编辑独立操作水平的时候。你是这个选题的负责人,自己做接下来的决定吧。”
郝多多不知个中原委,她得到授权,见完客户之后,琢磨着人家长得是平常了一点,但上这个生活类的栏目没问题。便自己下了决定,认为这个选题可以操作。
罗淼对于这个决定,自然是高兴得双手拥护——此为后话,不提。
这客户的公司是生产包袋的,由于初谈时已经有过不少交流,郝多多又趁她化妆的时候开始提问,很快就把采访完成了。接下来便是进行拍摄。
由于客户形象问题,所以灯光种种都布置得格外细致,偏偏那一天摄影助理有事请假没过来,采访完毕的多多便充当摄影师的助理,一下子拿挡板,一下子帮忙测量光线,累得够呛。
临走时,多多看见前台展架的一个包袋设计得非常简洁大方,时尚感又很强,她忍不住拿起来啧啧赞美,她觉得比新款的获得设计奖的包还漂亮。客户自豪地告诉她说,这是店里的王牌设计师制作的。
客户对这设计师赞美有加,告诉多多说这设计师是湖北人,店里所有的主打款都来于他的手上。多多却听得有些不对劲,她问客户:“可是我看你们的产品宣传资料,据说主打款都是来自一个叫KEVIN的意大利设计师呀?”
客户倒不忌讳,她无奈地一笑说:“这不过是一个商业炒作。”她告诉多多,按国内的消费习惯,一来,只认大牌;二来,只认欧美设计师。这一点多多是知道的,所谓的“外国的月亮比中国圆”,这句话在时尚界可以说体现得最为淋漓尽致。
客户告诉多多:“我们最开始时也实打实地用的是原设计师的名字和形象,可销量严重滞后,后来改了品牌策略之后,一模一样的包包,销量直翻10倍!”
客户很无奈地说:“我们也希望说实话,打上自己国家设计师的名字和形象,可是市场不认这个,我们也只能等着有一天市场成熟的时候了。”
多多明白了,她想起LM的那个“尼龙手袋”来,没有LM字样的人人避之不及,只能在民工中广为流传;而背上LM字样的出来,却被冠以“时尚先驱者”之说。像是猜到了郝多多的心思,客户很无奈地总结说:“这就是中国时尚界的消费现状。本土品牌因为制作和进口环节减少,所以价钱便宜得多。消费者都倾向于这样的价格,却又觉得沾上‘中国’两个字没有面子。我们大部分本土品牌只能撒这种‘善意的谎言’。”
多多想起了当初罗淼跟自己说的,大部分人都知道LM的“手工制作”是个谎言,可是人人却又需要这种善意的谎言。
不过有一点多多还是非常疑惑,她迟疑地问道:“那……KEVIN的职位是?”
客户笑起来说:“一个‘影子’。只是作为代言出现,有需要时请欧洲的摄影代拍照片过来,我都没有见过他的。”
这篇稿子郝多多没有找作者,她很快噼噼啪啪地敲好了稿子。多多有些遗憾,因为那段关于KEVIN的对话是不能还原进稿子里面的。
她托着腮,困惑地跟Eric感慨道:“你说,要是秋裤也有条名牌标呢?”多多假设,如果作为OUT、老土之典型代言的秋裤,也有个国际大牌肯将自己的标志包装上去的话,估计在中国不仅不再被作为时尚大禁,可能还一下子就卖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