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认识体育锻炼的重要性(男孩女孩青春期教育系列)
47125600000008

第8章 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1)

透视体育锻炼的作用

在信息化、知识化的今天,知识经济日渐凸现,人的素质和人的创新能力在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谁拥有了高素质的创新人才,谁就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据主动地位。面对挑战,在素质教育过程中,必须使学生具备六大基本素质,也就是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创造、学会合作、学会健体和健心、学会审美。

一般地讲,体育锻炼对人的身体健康有积极的影响,尤其是当人体弱多病时,往往会考虑通过体育锻炼来增强体质,使身体康复。然而,当人在学习、生活中遭到挫折而情绪低落,或出现明显的心理障碍时,却很少有人会考虑到通过体育锻炼来改善心情,消除心理障碍。

其实,体育锻炼就是身体活动,又是心理活动和社会活动。体育锻炼能有效地磨炼人的意志,提高人的心理素质,只要引导得当,锻炼将能对人的心理健康、心理发展产生良好的影响。所以,体育锻炼不仅有利于身体健康,而且对于人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从而提高人的生活满足感和生活质量。

一、体育锻炼可以提高人的认知能力和智力功能

各种各样的体育锻炼,特别是器械类,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在运动中要求运动者既能对外界物体做出迅速准确的判断,又能迅速感知,协调自己的肢体,以保证动作的完成。这样长期的运动便能促进人的感觉、知觉能力的发展,使人的反应速度提高,使人的知觉判断能力提升,使人变得敏锐、灵活。有些运动项目,如棋类,还能充分锻炼人的思维、判断、记忆等能力;而健美操、体操、跳水等运动项目,则能充分发展人的想象力、创造力和美的表现力。走、跑等动作的发展对感知和思维发展有重大的作用,在列队、跑、跳、投等一系列活动中可以培养人的识别和理解上下、前后、左右、高低、远近和先后、快慢等概念,从而提高他们认识事物的能力。在做复杂的游戏时,要高度注意地观察瞬息多变的环境,快速、独立、灵敏、创造性地处理所发生的问题。这对发展和提高人的观察、注意、思维、想象、记忆等能力都具有非常明显的效果。

二、体育锻炼可改善情绪状态

情绪是衡量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影响的最主要的指标之一。人生活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中,经常会产生紧张、忧愁、抑郁等情绪反应。在学校生活中,一些同学经常因名目繁多的考试,相互之间的“较量”以及对未来的担忧而产生焦虑反应。有资料显示,一个人的成功,只有二成归诸IQ(智商)的高低,而八成取决于EQ(情商)。不论其结果的正确与否,但从中我们起码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学习效率的高低,学习效果的好坏,人的情感取向起着重要作用。然而,体育锻炼中的情感体验强烈而又深刻。不论是在中小学的体育课上,还是在竞争性的运动会上,失败与成功,挫折与进取并存,欢乐与痛苦,忧伤与憧憬相互交织融合在一起。运动可以转移人不愉快的行为、情绪和意识。这种起伏的情感体验刺激,有助于人的情感的成熟,有助于情感自我调节能力的良性发展。

最突出的事例就是南非前总统纳尔逊·曼德拉从青年时就开始醉心于体育运动,即使在监狱中也坚持体育锻炼。他在自传《漫漫自由路》中写道:“我从来相信,人的体育锻炼不但对身体健康起着关键的作用,而且还能使我的心情平静下来。从前,有好多次我烦恼的时候,就跑到健身房对着拳击沙袋一通猛打,免得冲着同事甚至是警察发火。”

三、体育锻炼可以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

所谓意志品质指人的坚韧性、果断性、自控力以及顽强勇敢和进取独立等精神。意志品质是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更是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不断培养起来的。在体育锻炼中,必定要不断克服客观因素(如严寒酷暑、动作的难度或突发的障碍等等)和主观因素(如畏惧心理、疲劳或运动伤害等),锻炼得人越能努力克服各方面的困难,也就越能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

事实证明,体育锻炼是磨炼人的意志品质最好方式之一。因为体育一般都具有激烈、紧张、艰苦、疲劳相对抗以及相互竞争的特点。在体育锻炼时,常常意味着竞争,而这一过程总是伴随着强烈的情绪体验和明显的意志努力,要求人必须付出努力与汗水。如某一学生为了达到体育锻炼“标准”,就必须要求自己意志坚强,吃苦耐劳,坚持不懈。而当他努力达到这一目的时,则会为自己的成功而兴奋,同时也会感到自己战胜困难的巨大潜力,从而树立克服一切困难的的勇气与自信。比如攀岩运动原来属于成年人的一项冒险运动,但是,现在越来越多的少年也开始迷恋上攀岩,一些中小学还特别设置了攀岩课程,由攀岩高手担任教练。据资料显示,现在至少有400多所学校的17万名中小学生接受正规的攀岩训练,并以此培养勇敢、顽强、坚毅等品质以及集体主义精神。另外,这项体育锻炼还有助于培养谦虚谨慎、机智灵活、沉着果断等意志品质,使学生保持积极健康进取的心理状态。

四、体育锻炼可以促进人格的全面发展

参加体育锻炼能使人学会竞争,学会展现自己的实力与才能;体育锻炼也能使人学会相互配合,学会合作,使单个的人凝聚成一个整体,为了共同的目标去努力,去争取成功。体育锻炼能让你掌握与人相处的法则,即自己成功时要善于谦虚,别人成功时要善于欣赏,大家共同成功时善于分享。这正是健全人格的法则。

体育锻炼还能发展人其他方面的能力:协调能力、应急能力、操作思维能力、直觉思维能力等。体育锻炼可以磨炼人的个性,使人变的开朗、坚强、乐观、刚毅。通过体育锻炼的各种不同运动方式进行不同的锻炼,并在其中学会控制自己的需要与性格,学会延缓需要的满足,学会解决动机斗争的矛盾,从而使自己的个性倾向性更趋于成熟。体育锻炼还是一种很好的增加人与人之间相互接触的形式。通过与他人的接触,又可以使个体忘却痛苦和烦恼,消除孤独感。科学家早在1971年就发现,外向型性格的人的社会需要更强烈,这种社会需要可以通过跳舞、身体训练以及其他锻炼等集体性的体育活动得到满足。

所以,培养学生全面良好的素质,就需要身心俱健,要有充沛的体力、饱满的精神和乐观的情绪,以保证发展积极的思维,良好的记忆,丰富的想象和集中注意。而体育锻炼体现了时代性、健身性、趣味性、实用性,不仅着眼于传授体育基本技能、技术,树立终身体育意识;发展创造能力等,更主要是通过体育锻炼,有助于学生从生理上、心理上、社会精神文明等方面促进提高,使“生命之树”常青,有充沛的精力去攀登科学高峰。

身为航船心为帆

毛泽东说:“体育,载知识之车而寓道德之舍也。”身心健康为各种美德、知识、能力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居里夫人曾说过极富哲理的名言:“科学的基础是健康的身体。”真可谓身体是航船,是人在人生的海洋中乘风破浪的基础,而“心”为航船指明了方向和目的地,这两者缺一不可。

一、心理健康的概念

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心理和本身及环境条件许可的范围内,所能达到的良好功能状态。也可以说,个体心理具有平稳的、良好的状态,对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及身内环境有良好的适应性,并具有最好的功能状态。心理健康对人的生活、学习和工作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具体标准

(一)积极的学习态度

学习是青少年的主要义务。心理健康的学生,学习责任感强烈,兴趣浓厚广泛,主动认真的完成学习义务,对各科功课保持着积极上进的态度,即使对个别学科缺乏兴趣,也能理智地分析自身因素,并努力克服困难,争取学好。

(二)和谐的人际关系

人是社会性的人,是在一定的群体中生活的,并且要和别人相互交往,因而会出现各种各样的人际关系,如同学关系、家庭关系、师生关系等。心理健康的学生对人平和,关心和尊重别人,能够互相帮助,关系和睦。相互之间有了矛盾能正确认识和处理,不为人际关系问题终日苦恼和忧虑。

(三)稳定愉快的情绪

心理健康的学生在平日的生活、学习、交往中,心胸豁达,心态乐观,很少烦恼、郁闷,也不喜怒无常。即使遇到不愉快的事情,也能迅速地调节好自己的情绪,从容地面对现实。

(四)自我控制能力良好

学生由于年龄小,还不够成熟,自我控制能力还达不到成年人水平。但是学生毕竟有了一定的自控能力,在面对学习挫折、困难、身体患病、友情和亲情变化等时,能正确地分析认识,正确地对待,不在心理上引起非常大的波动,以至影响正常的生活。

(五)对周围环境良好适应性

人们生活的环境是会常常发生变化的。心理健康的学生,能够主动适应变化的环境,找到自己合适的位置,并以积极的态度识别环境中的美丑、善恶,利用环境中的对自己有利的因素,发展自己,提升自己;并能对丑恶的东西进行抵制,不被丑恶的事物损害自己的身心。

心理健康的这几点是相互联系的整体,不能从某一点看心理健康程度。对于某些方面的存在的不足,不要认为心理是不健康的,只要积极进行调整,就能够保持和促进心理健康。

三、一般的心理挫折及其克服方法

在实际生活中,由于生活、学习等环境的变化,生活节奏加快,人的心理压力过大,从而使一些人患上了忧郁症、神经衰弱、焦虑症等心理疾病。上海市的报告说,有1300万人口的上海市,已有75万的各类精神、心理障碍症患者。他们大多是学习、生活压力过大,常年超负荷运转的年轻人,其中大学生的发病率高达25%。世界卫生组织(WHO)的专家呼吁:“从疾病发展史来看,人类已经从‘传染病时代’‘躯体疾病时代’进入‘精神疾病时代’。”所以,人在青少年时期,就应该训练自己如何战胜各种心理挫折的能力,维护自己的心理健康,这样做对个体的健康成长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事实正是如此。

身体健康是心理健康的载体和基础,心理健康同时又是身体健康的条件和保证。人是由大脑皮层统一指挥、各生理系统协调活动的有机体,生理活动与心理活动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互相制约的。健康向上的心理状态,有益于身体健康;消极颓废的心理状态,使人容易患生理疾病。反过来说,生理机能的异常情况也会使人的心理的发生变化。

各国科学家经过多年的研究表明,很多生理疾病是与心理因素密切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