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们将在这一站了解东汉初年的大将马援。他以“老当益壮”的口号披挂上阵,实现了“马革裹尸”的壮志。马援,东汉陕西扶风茂陵人,先祖为战国时期赵国名将赵奢,因被封为“马服君”,后代遂以马为姓。
马援年幼时,父亲就去世了,他的三个哥哥都很有才能,曾经为官。他很小时就志向远大,令他的三个哥哥都很惊异。马援经常对人说:“丈夫为志,穷且益坚,老当益壮。”
后来,马援当上郡中督邮。一次,他在押送犯人时,私自放掉重犯,不得已逃往北地郡(治今甘肃庆阳西北)。等到天下大赦,他就在当地放牧。因为管理得当,马援很快就富甲一方。他为人慷慨,经常救济穷苦的人们,致使很多人都从四面八方赶来依附他。马援和家人却依然过着简朴的生活,他带着那些前来投奔他的人在陇汉之间(今甘肃、宁夏、陕西一带)放牧。马援虽然过着游牧生活,但他的志向却一丝没有减退。
马援
王莽末年,各地纷纷起兵。马援投奔王莽,被任命为新城(今陕西安康)大尹。王莽兵败后,他和哥哥马员(任增山连率,连率是王莽政权时郡一级地方长官,职如太守)一起到凉州避难。刘秀即位后,他们又投奔汉光武帝刘秀。光武帝恢复了马员的官职,马援则羁留在西州。
当时占据天水的隗嚣自称西州大将军,非常器重马援。他任命马援为绥德将军。后来马援归顺汉光武帝刘秀引起了隗嚣的怨恨。他听信别人的挑拨,与东汉朝廷为敌。马援多次写信劝降,隗嚣都置之不理。
后来,马援奉命率领5000骑兵前往陇陕之间,游说羌族的豪长和隗嚣手下的将领。公元32年,光武帝亲自率军讨伐隗嚣。军队行至漆县(今陕西彬县),很多将领认为前途未卜,不肯前行。此时马援恰好赶到,他“堆米为山”分析地形,劝光武帝进军。第二天,光武帝挥师直进,时凉州牧窦融率军前来支援,分兵攻陇。隗嚣的大部分将领不战而降,隗嚣逃往西城(今甘肃天水西南)。汉军占领天水16座属县,刘秀派人围西城,基本消灭了隗嚣主力。
公元33年,马援任太中大夫,统领诸军驻守长安。公元35年,马援任陇西郡郡守,他整顿军务,带领3000人攻打零羌。战斗中马援身先士卒,斩敌首数百人,致使羌人归降。公元37年,武都参狼羌(羌族的一支)叛乱,马援奉命率4000人征剿。他断绝敌人水源,使敌军不战而降。
公元37年,交趾郡征侧、征贰聚兵反抗东汉王朝。马援被任命为伏波将军,领兵南下,平定二征。他因功被封为新息侯。此后,匈奴、乌桓入侵三辅,马援以“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的豪情,主动请兵。公元47年,六十二岁的马援率军远征武陵、五溪蛮夷。次年,汉军在壶头受阻将士多死于瘟疫,马援病死军中。梁松乘机诬陷马援,光武帝收回马援印绶。后肃宗使五官中郎将持节追策,谥忠成侯。
马援“堆米为山”是怎么来的?
建武八年,光武帝亲自率军讨伐隗嚣,军队到达漆县,将领意见不一,致使军队逡巡不前。此时正好马援奉命赶来,光武帝非常高兴,连夜和他商量。于是,马援认为隗嚣手下将领已经有分崩离析的势头,要是这时趁机攻打,肯定能取得胜利。说着,他让人拿来一些米,在汉光武帝的面前用米堆成山谷沟壑等地形,然后他又指着山川形势,标出各部队前进后退的道路,把战局分析得非常透彻。光武帝特别高兴,决心进军,果然一战大获全胜。
为什么有人在马援去世后向汉光武帝诬陷他从文犀搜刮了一车珍珠?
当初马援在交趾征战时喜欢吃一种叫薏苡的植物果实。薏苡有治疗筋骨风湿,避除邪风的功效。他在回京时,带回来一车准备做种子。当时人们看到马援拉回一车东西,以为是南方出产的稀有之物。于是权贵们都想分到一点,分不到就议论纷纷说马援的坏话。但当时光武帝正宠信马援,没人敢告诉皇帝。马援去世后,就有人上书说马援曾从文犀搜刮了一车珍珠。马援家人不知道皇上为什么震怒,惶惧不安,不敢将马援入葬。后来马援家人去朝廷请罪,光武帝将状告马援的奏章拿给他们看。马援的家人才明白。他们极力申诉冤情。光武帝这才命令安葬马援。
大开眼界
与其他开国功臣不同,马援一生大部分时间都在“安边”的战争中度过。马援忠于国家,实现了他“马革裹尸”的誓言。他一生凭借个人才能为国分忧,身居高位,却懂得与将士同甘共苦。马援在战争中身先士卒,立下赫赫战功,死后却遭到权贵迫害,遭受不白之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