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3个年轻人有点不满意,但还是接受了老人的钱,每天下午继续踢垃圾桶,可是,却没有以前那么卖力了,踢得浮皮潦草的。几天后,老人又来找他们。
“瞧!”他说,“我最近没有收到养老金支票,所以每天只能给你们2毛5分了,成吗?”
“只有2毛5分!”一个年轻人大叫道,“你以为我们会为了区区2角5分钱浪费时间,在这里踢垃圾桶?不成,我们不干了!”
从此以后,老人过上了安静的日子。黑石子,白石子从前,在欠债不还便足以使人入狱的时代,伦敦有位商人,欠了一位放高利贷的债主一笔巨款。那个又老又丑的债主,看上了商人青春美丽的女儿,便要求商人用女儿来抵债。
商人和女儿听到这个提议都十分恐慌。狡猾伪善的高利贷债主故作仁慈,建议这件事听从上天安排。他说,他将在空钱袋里放入一颗黑石子、一颗白石子,然后让商人女儿伸手摸出其一,如果她摸出的是黑石子,她就要成为他的妻子,商人的债务也不用还了;如果她摸出的是白石子,她不但可以回到父亲身边,债务也一笔勾销;但是放弃常规思考模式的束缚,换一个角度来看,变一个着眼点,这种方法就可以逢凶化吉,把最险恶的危机变成最有利的情况。其实只要善于思考,困境也可以是顺境。,假如她拒绝探手一试,她父亲就要入狱。
虽然不情愿,商人的女儿还是答应试一试。当时,他们正在花园中铺满石子的小径上,协议之后,高利贷的债主随即弯腰拾起两颗小石子,放入袋中。敏锐的少女突然察觉:两颗小石子竟然全是黑的!
女孩儿没有言语,冷静地伸手探入袋中,漫不经心似的,眼睛看着别处,摸出一颗石子。
突然,手一松,石子便顺势滚落到路上的石子堆里,分辨不出是哪一颗了。
“噢!看我笨手笨脚的,”女孩儿惊呼道,“不过,没关系,现在只需看看袋子里剩下的这颗石子是什么颜色,就可以知道我刚才选的那一颗是黑是白了。”
当然啰,袋子里剩下的石子一定是黑的,恶债主既然不能承认自己的诡诈,也就只好承认她选中的是白石子。
一场债务风波,有惊无险地落幕。小花的依靠
有一朵看似弱不禁风的小花,生长在一棵高耸的大松树下。
小花非常庆幸有大松树成为它的保护,为它挡风挡雨,每天可以高枕无忧。
有一天,突然来了一群伐木工人,两三下的工夫,就把大树整个锯了下来。
当失去了一些以为可以长久依靠的东西,自然会有难过及割舍的痛苦,但其中却隐藏着无限的祝福和机会。日后回首时,你才惊讶自己成长的痕迹,是那么清晰明显,甚至是令人满心喜悦的。小花非常伤心,痛哭道:“天啊!我所有的保护都失去了。从此那些嚣张的狂风会把我吹倒,滂沱的大雨会把我打倒!”远处的另一棵树安慰它说:“不要这么想,刚好相反,少了大树的阻挡,阳光会照耀你、甘霖会滋润你;你弱小的身躯将长得更茁壮,你盛开的花瓣将一一呈现在灿烂的日光下。人们会看到你,并且称赞你说,这朵可爱的小花长得真美丽啊!”
只要1毫米
有一家生产牙膏的公司,它所生产的牙膏品质优良,包装精美,很受消费者喜爱,营业额连续10年递增,每年的增长率都在百分之十到百分之二十。可是到了第十一年,业绩停滞下来。以后两年也如此。公司总裁召开高级会议,商讨对策。
我们常常生活在一种习惯里,面对生活中的变化,我们常常习惯于过去的思维方势,思维有了定势,心路就狭窄,许多事情会想不开。其实,只要用创新的头脑灵活思维,哪怕是一点点微小的变化,都能引起惊人的变化。会议中,公司总裁许诺说:谁能想出解决的办法,让公司业绩增长,重奖10万元。有位年轻经理站起来,递给总裁一张纸条,总裁打开纸条看完之后,马上签了一张10万元的支票给这位经理。
那张纸条上只写了一句话:将现在牙膏的开口扩大1毫米。
消费者每天早晨挤出同样长度的牙膏,牙膏开口扩大1毫米,每个消费者就多用1毫米宽的牙膏,每天牙膏的消费量将多出多少呀!
公司立即开始更换包装。第十四年,公司的营业额增加了百分之三十二。把木梳卖给和尚有一家效益相当好的大公司,决定进一步扩大经营规模,高薪招聘营销主管。广告一打出来,报名者云集。
面对众多应聘者,招聘工作的负责人说:“相马小如赛马。为了能选拔出高素质的营销人员,我们出一道实践性的试题:就是想办法把木梳卖给和尚。”
绝大多数应聘者感到困惑不解,甚至愤怒:出家人剃度为僧,要木梳有何用?岂不是神经错乱,拿人开涮!过了一会儿,应聘者接连拂袖而去,几乎散尽。最后只剩下3个应聘者:小尹、小石和小钱。
负责人对剩下的3个应聘者交代:“以10日为限,届时请各位将销售成果向我汇报。”
10日期到。负责人问小尹:“卖出多少?”答:“一把。”
“怎么卖的?”小尹讲述了历尽的辛苦,以及受到众和尚的责骂和追打的委屈。好在下山途中遇到一个小和尚,一边晒着太阳一边使劲挠着又脏又厚的头皮。小尹灵机一动,赶忙递上了木梳,小和尚用后满心欢喜,于是买下一把。
负责人又问小石:“卖出多少?”答:“10把。”“怎么卖的?”小石说他去了一座名山古寺。由于山高风大,进香者的头发都被吹乱了。小石找到了寺院的住持说:“蓬头垢面是对佛的不敬。应在每座庙的香案前放把木梳,供善男信女梳理鬓发。”住持采纳了小石的建议。那山上共有10座庙,于是买下10把木梳。
负责人又问小钱:“卖出多少?”答:“1000把。”负责人惊问:“怎么卖的?”
小钱说他到一个颇具盛名、香火极旺的深山宝刹,朝圣者如云,施主络绎不绝。小钱对住持说:“凡来进香朝拜者,多有一颗虔诚的心,宝刹应有所回赠,以作纪念,保佑其平安吉祥,鼓励其多做善事。我有一批木梳,你的书法超群。可先刻上‘积善梳’3个字,然后便可做赠品。”住持大喜,立即买下1000把木梳,并请小钱小住几天,没有什么是绝对不可能的,换一个角度,就可以在不可能中发现隐藏的契机,在智者眼里,困境往往意味着一个潜在的机遇,只是我们未曾想过。一切皆有可能,就看你如何思考问题了。共同出席了首次赠送“积善梳”的仪式。得到“积善梳”的施主和香客,很是高兴,一传十,十传百,朝圣者更多,香火也更旺。这还不算完,好戏跟在后头。住持希望小钱再多卖一些不同档次的木梳,以便分层次地赠给各种类型的施主与香客。
木梳卖给和尚,听起来荒诞不经。但梳子除了梳头的实用功能,有无别的附加功能呢?在别人认为不可能的地方开发出新的市场来,才是真正的成功者。
别让门关住你自己
一个木匠做得一手好门,他给自家做了一扇门,他认为这门用料实在、做工精良,一定会经久耐用。
后来,门上的钉子锈了,掉下一块板,木匠找出一颗钉子补上,门又完好如初。后来又掉了一颗钉子,木匠就又换上一颗钉子。后来又有一块板坏了,木匠就又找出一块板换上。后来门闩损了,木匠就又换了一个门闩……学一门手艺很重要,但换一种思维更重要,行业上的造诣是一笔财富,但也是一扇门,会关住自己。固步自封,墨守成规,只能将事情办糟。思维要随事物的变化而变化,你才能适应这个世界的发展。于是若干年后,这扇门虽经无数次破损,但经过木匠的精心修理,仍坚固耐用。木匠对此甚是自豪。
忽然有一天,邻居对他说:“你是木匠,你看看你家这门!”木匠仔细一看,才发觉邻居家的门一扇扇样式新颖、质地优良,而自己家的门却又老又破,满是补丁。于是木匠明白了:是自己的这门手艺阻碍了自家门的发展。
警惕陷入“经验”中去
这是个挺有趣的实验,实验对象必须是受过教育的成年人,文盲和儿童是不行的。
提问:三点水右边加一个“来”字念什么?
答曰:念“涞”。
再问:三点水右边加一个“去”字呢?被问者至少有一半以上顿时语塞,有的甚至当即断然回答:根本就没有这个字!
而实际上,这个“法”字的使用频率远比“涞”字高得多。一般情况下,认识“涞”字的人不会不认识“法”
这是“惯性”造成的定势,在取舍、肯否之间很容易形成“定而不移”之势。唯一可行的解除定势的办法,就是极大地开阔我们的视野,改变我们既有的思维方式,时刻警惕陷入“经验”中去。字。那么问题出在哪里呢?这就是思维定势的作用了。
三点水加一个“来”念成“涞”,这是汉字中典型的“左形右声”字。当你回答了这个简单的问题之后,一种思维定势便悄悄地左右了你的思路,当提问者借汉字中“来”与“去”相对应的定势发问时,你多半会立即按照“左形右声”的思维方式加以考虑,而“法”却并不念“去”,于是立即否定了这个常用字的存在。
问题就是这么简单,却又如此令人不可思议。当然,这种“定势”必然有其成因——形成这种定势所需要的知识结构。若以同样的问题向小学三四年级的学生发问,“上当”的人就几乎没有。这是因为他们还不具备形成这种定势的知识结构。驴子过河可怜的驴子背着几袋沉甸甸的盐,累得呼呼直喘气,可是不得不迈着艰难的脚步向前。
突然眼前出现了一条小河。驴子走到河边冲了冲脸,喝了两口水,这才觉得有了力气。他准备过河了,河水清澈见底,河床上形状各异的鹅卵石光光的,看得清清楚楚,驴子只顾欣赏美景,一不留神蹄子一滑,“扑通”一声,摔倒在小河里,好在河水不深,驴子赶紧站了起来。奇怪!他觉得背上的分量轻了不少,走起来再也不感到吃力了。驴子很高兴:“看来,这河水是魔水,我得记住:在河里摔一跤,背上的东西便会轻了许多!”
没有一成不变的事物,也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必须变化地去看事物,抱着旧观念、旧框框去看待新情况,必然是行不通的。不久,又运东西了,这次驴子驮的是棉花。装棉花的口袋看起来很大很大,可分量并不重,驴子驮着几大袋棉花,走起来显得很轻松。啊!前边又是那条小河了,驴子想起了上次那件开心的事,心里真是高兴:“背上的几袋虽说不重,可再轻一些不是更好吗?”于是,他喝了几口水,向河里走去。到了河心,他故意一滑,“扑通”一声,又摔倒在小河里。这次驴子可不着急,他故意慢腾腾地站了起来。哎呀,太可怕了,背上的棉花变得好沉呀!比那可怕的盐袋还沉几倍。
驴子好不容易走上岸,却不明白为什么河水能让重的变轻,也能让轻的变重。区别爱若和布若同时受雇于一家超级市场,可不久爱若一再被经理提升,而布若却还在最底层。步若埋怨总经理狗眼看人,总经理说:“这样吧,在谈这个问题之前,是不是请你马上到集市上去,看看今天有什么卖的。”
布若很快从集市上回来了,告诉总经理:只有一个农民拉了一车土豆在卖。总经理问:“一车大概有多少袋?”布若又跑回去,回来后说有40袋,总经理又问:“价格是多少?”布若再次跑到集市上去问。
生活中往往有一些细节为我们所忽视,有些时候就是因为一个细节而功亏一篑,或者因为一个细节而成就大事。对生活中的细节,你有没有仔细而认真地观察呢?胜败存在于细节中。总经理让跑得气喘吁吁的布若休息一会儿,随后又叫来爱若,让他也到集市上看看今天有什么卖的。
爱若很快从集市回来了,说到现在为止,只有一个农民在卖土豆,有40袋,价格适中,质量很好。他带回几个,让总经理看。还说,这个农民过一会儿还有西红柿上市,他估计这种价格的西红柿总经理大概会要,所以不仅带回了几个西红柿做样品,而且把那个农民也带来了,农民现在正在外面等总经理回话呢。
总经理深深地看了布若一眼,他什么也没有说,可布若的脸已经红了。掌声有一位很年轻的特级教师异授课,在授课的阶梯教室坐满了上课的学生以及慕名而来的观摩教师,大家都想一睹这位年轻特级教师的风采。上课铃响起,从观众席上站起一位相貌平平、腋下夹着讲义的小个子教师,他快步走向讲台,远没有人们想象中的那么“儒雅倜傥”,台下一阵嘘声。
这是一个细微的动作,却折射出一个高大的灵魂。其实那些不平凡的精神往往掩藏在这样微小的细节里,因为它们已经渗入到身体的血液之中,渗入到心灵的深处。年轻人站在讲台上,平和友善地环顾有些躁动的人群,宣布“上课”,全体学生起立,有一些观摩教师斜着眼坐在座位上一动不动,教师示意大家坐下。当他要放下讲义时,发现讲桌上有一层淡淡的粉笔灰尘。他迅速走下讲台,背对学生,面朝黑板,用嘴轻轻地向前方吹灰尘,之后开始上课……这一细微的动作,使全场师生立即爆发了雷鸣般的掌声……先把身边的小事做好
米查尔·安格鲁是一位著名的雕塑家。这一天,萨克尔再次来到安格鲁家,发现自他上周参观以来,雕塑家一直忙于同一个雕塑的创作,感到非常奇怪。
望着诧异的萨克尔,雕塑家解释道:“我在这个地方润了润色,使那变得更加光彩些,使面部表情更柔和了些,使那块儿肌肉更显得强健有力,然后使嘴唇更富有表情,使全身更显得有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