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中国书法全集2
47012600000005

第5章 文房四宝

中国文人书房里常备有四件文具——笔、纸、墨、砚,合称文房四宝。它们是汉字之外育成书法艺术的又一特殊条件。

笔书法所使用的笔主要是毛笔。它是用羊毫、黄鼬尾毫或野兔毫集束起来装在竹管或木管里制成的,柔软、有弹性,蘸上墨汁后还会产生毛细作用:用力着纸则墨汁下流,稍稍上提墨汁则含在笔中,这种毛细作用是由上百根毛束在一起形成的。

中国使用毛笔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六千年前。最早的笔十分简陋,但用它已能在陶器上画出有粗有细的人面形、鱼形、兽形、草木形线条的花纹和写在甲骨及陶器上的字迹。在甲骨文遗存中就有一些未经锲刻的红色、墨色字迹,笔画有粗、细、方、圆的变化,很像是用毛笔和黑墨写成的。

我们现在能看到的最早毛笔实物是公元前5世纪前后制作的。它于1958年从两座楚国墓葬中出土,同时发现的还有大批竹简和上千件富丽堂皇的其他随葬品。

到了4世纪,制笔工艺有了长足的进步,毛笔的性能更便于书法家发挥艺术才能了。古人概括了毛笔的四大优点。一是尖,能表现出笔画的精微变化;二是齐,笔毫散开时前端平齐,可使笔锋在纸上铺开,写出饱满有力的墨迹;三是圆,笔毫经常保持长长的圆锥状,便于向各个方向用力,如意地接触纸面;四是健,耐用并能保持弹性和柔韧性。使用毛笔,书法的作者可以写出具有不同体态、力度、弹性、节奏、气势的字。它们就不只是粗细一律的点画,这点画还是有面积的;甚至还有体积,那就是墨色的层次不同所造成的立体感。

制造毛笔,南方以安徽、江苏、江西几省,北方以河南省最为有名。最大的一支毛笔是1979年在天津市一家工厂生产出来的,全长157厘米,笔毫长20厘米,笔重5公斤,吸墨量为1公斤。那年9月14日上午,北京书法家杨萱庭用这支大笔在一张长100厘米、宽150厘米的宣纸上写了“祖国万岁”四个大字,以庆祝建国30周年。此事在报纸上轰动一时。

古来还有用婴儿出生之后不久剃下的头发制成的笔。距今一千四百多年前,南方有一位善制毛笔的老妪尝试以胎发为笔心,外加兔毫扎成毛笔。据说当时著名书法家肖子云爱用这种兼具刚柔笔性的特殊毛笔。时至今日,还有一些人家为婴儿剪下胎发,请制笔匠人做成毛笔,不过只是用作纪念品,意在希望子女懂事以后,看了会受到激励,立志成为一个有文化的人吧。

纸纸与指南针、火药、印刷术并称为中国四大发明。千百年来,人们一直认为纸的发明人是东汉的蔡伦(?—121),其根据来自一本古代史籍《后汉书》,该书对造纸术的发明有着明确的记载。但是从20世纪下半叶开始,陕西、甘肃两省陆续出土了东汉以前的西汉(前206—25)时期的古纸,其质地虽然比较粗糙,结构也很松散,却证明了早在西汉时期,中国就有了由植物纤维制成的真正意义上的纸了。

据说蔡伦死后,他的弟子孔丹为了怀念老师,想造出一种纸质更好、又能长久保存的纸来为他画像,但总难如愿。一日,孔丹偶见倾倒于河边的一棵青檀老树。因长期的日晒水浸,树皮已腐烂,露出里面一缕缕长长的纤维。他取回这些纤维,造出了质地绝好的纸,终于偿还了多年的夙愿。从此以后,人们就用青檀木为原料做最好的纸。

中国书法及绘画艺术所用的纸为宣纸——主要产地为安徽宣城、泾县一带,并以此而得名。这种纸的原料除了青檀木以外,又加上了稻草,它们的纤维经石灰处理、日光漂白、打浆后用手工抄造成纸。宣纸质地洁白、细致、柔软、拉力大、不易蛀蚀、久藏不会变色。它吸水性极强,因此写在纸上的墨液能呈现出各种神采。若是笔上饱含稀墨,写的速度稍慢,笔画中间部分的墨色就较浓,而笔画外侧的墨汁慢慢向外扩散成浅色,出现毛绒状物,层次感便呈现出来。

若是轻蘸墨汁,特别是干浓的墨汁,行笔较快,便会形成中间露有白丝的线条,称做“飞白”。人们写字写到最后一笔竖画,常常有意把它拉长,于是长长的一条“飞白”犹如飞流直下、荡气扬波的瀑布,为整幅书法增添了气势和趣味。

墨和砚中国人用于书法和绘画的传统墨汁也很特别。它是用一块长方柱形或圆柱形的墨锭在砚台里调水磨成的。制墨锭的原料是桐油烟、煤烟或松烟,加上动物胶和香料。虽具有黏性,写起来却畅而不滞。它还有永不褪色的优点。古代的书法珍品流传到千百年后的今天,墨色还如刚写时光景。墨色原本只有黑色一种,但由于运墨有浓淡、深浅、枯湿、明暗之分,因此在纸上就表现出、特别是在观赏者的心理上形成多种不同的色调。

墨的应用可以追溯到远古。在西安半坡村发现的约五千至七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中,考古工作者发掘出许多陶器,上面有红、黑、白、灰四种颜色。可见炭墨当时已用于工艺制作了。

今人写毛笔字,常用厂家调制的墨汁,因为它从瓶子里倒出来就可使用,省时又简便。不过许多书法家在有充分的闲暇时还是宁用墨锭自磨墨汁。磨墨自有一种乐趣,还是一种休息方法。此外,磨墨也是他为如何写好一幅字进行构思时必不可少的习惯哩。

大约从晋朝开始,书法作品上多加盖作者的名章以证明那是自己的作品。

后来到了宋朝,又有人用上了“闲章”,上面的文字不多,内容大意在于显示自己的风雅和志趣。一幅作品若是出于名家之手,后世收藏家们还在它的空白处盖上自己的名章。随着岁月增加,前前后后收藏这幅作品的主人可能多达十数人,甚至更多,于是在这幅著名作品上就能见到众多的印章。我见到一幅名作上竟盖了60多个图章。黑色的笔墨文字中闪耀着猩红色的印泥,便使纸面上显现出一派珠光宝气,煞是好看。

砚的出现显然在公元3—4世纪开始使用墨丸和墨锭之后。不过,最初的研磨器则出现得很早,那是用于研磨颜料以及食物的。人们发现的最古的这种研磨器用于六七千年前,至今尚完好如初。公元3世纪以后的古砚出土甚多,说明当时用砚已很普遍。许多古砚是精雕细琢而成,有的还在砚上刻出龟的形象、琴的形象,称作龟砚、琴砚,造型美观。今日仍有不少人在收集、研究古砚。

砚以石制的最多,也有瓷砚、陶砚、铜砚、铁砚。

石砚中有一种称作“玉砚”,剔透玲珑,玉质天然,据说用它磨出的墨液不冻。许多省份都产石砚,鼎鼎大名的是出于山东的鲁砚、出于广东的端砚、出于安徽的歙砚、出于甘肃的洮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