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各民族中,总会有高个和矮个之分,但像巴塔哥尼亚人这么高和阿雅曼人这么矮的,实属少见。他们的身材为什么这样特殊?至今在人类学和遗传学上还是一个谜,没有令人信服的答案。
现在,这两支印第安人的人数都已不多。20世纪初,纯巴塔哥尼亚人还有百十名,现在情况不详。阿雅曼人更少,发现时只有几十人,有人说他们现在已灭绝。
印加“太阳祭”的盛况是怎样的
虽然印加帝国已被灭亡了数百年,但今天的印加后裔仍保持着祖先的生活传统。每年的6月24日,在秘鲁库斯科城郊的萨克萨瓦曼城堡前,太阳的子民仍会从四面八方聚集而来。他们身穿像征太阳的红色服装,插着羽饰,带着像征四方神祗的面具,或扮成古印第安武士,参加一年一度的“太阳祭”,虔诚地欢迎主宰世界的太阳神和至高无上的“印加王”。
祭典开始后,代表高原、森林、草原和海岸4个区域的战士队伍首先进场,紧接着在几名武士的侍卫下,坐在“月亮宝座”上的“王后”来到广场中央,她将和“印加王”一起主持祭典。
当“印加王”进场时,头戴“利亚乌图”王冠,像征权力和皇帝身份,身披缀着纯金盘的长袍,像征太阳。祭典进入高潮,鼓号齐鸣,山川回响。热情的战士将手中的谷物撒向四处,代表这整整一年的大丰收。
在万众注目和掌声中,“印加王”缓缓走上祭台,面向太阳庄严地举起双臂,充满激情地向太阳神致颂词:“至尊的神啊!太阳,感谢您庇佑印加,消除灾难,并赐予繁荣与昌盛!太阳,伟大的神啊!我们将这一年的收成全部奉献于您,并把含有您的灵魂的祭品奉献给您!请在明年赐予我们同样的丰收!太阳,伟大的父亲!最后,请赐予我们一把火,让生命永远兴旺!……”然后在圣歌的乐曲声中,“印加王”快速跑到广场中央,并用玉米酒点燃圣火,传向四方,像征印加帝国是个“四方之国”。
接着骆马作为牺牲被抬上祭坛,“祭司”在震耳欲聋的鼓号声中,当场把骆马的心脏剖取出来,然后赞道;“伟大的神啊!为了报答您的恩赐,请接受这新鲜的血吧!请永远保佑我们的帝国!”
此时祭典进入又一次高潮,开始了普天同庆的浩大场面,乐队开始奏起印第安舞曲,人们跟着舞曲跳起欢快的民族舞蹈,还有人开怀畅饮。广场上交汇着各种声音,印第安人粗犷豪迈的欢歌笑语回荡在整个山谷,响彻云霄。直到太阳缓缓坠落在安第斯群峰中,人们才尽兴而归。
斐济人保留着哪些古老的风俗
斐济主要有斐济族与印度族两个民族,还有罗图马岛人、欧洲人和华人。斐济人的寿命一般都很长,但令人敬佩而又迷惑不解的是,斐济的病例报告中从没有发现过癌症患者,据说这是与斐济大极其喜欢吃杏干有关,因为杏干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17,而维生素B17具有很强的抗癌作用。这或许有一定道理,但更重要的是斐济人对健康的注重。
斐济人有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卫生习惯。他们虽然头发很长,甚至有的达1.5米,但每天都要梳理,一般青年男子每天在梳理头发上都要花很多时间。为了使梳好的头发不被碰乱和保护头发,睡觉时还用一种特殊的木枕头。年轻的斐济女子也留长发,但结婚后就剪短。
斐济人的另一个主要风俗是纹身。全纹身、半纹身和没有纹身像征着不同的权利。比如,在下河摸珍珠时,只有全纹身的人才能下河亲手去摸,半纹身的只能站在河边看,没有纹身的则连旁观的权利也没有,必须躲得远远的。
在今天,对一个斐济人最大的污辱是:骂他是“凯西木布柯拉”(下贱的长猪)。因为现在已相当文明的斐济民族,在过去竟然是个食人部落。过去,斐济敌对部落之间经常互相残杀,死者就成为被猎物,即“长猪”。胜利者把“长猪”拖回部落后,会把他放在大锅里煮了吃,或把他分成几段,用火烤熟了吃。煮熟后,用一根特制木叉把人肉叉出来,割成小块,送给村子里每家一块。
在那个年代,遇到敌对部落时,斐济人只有两种选择;一是勇敢地把对方制服,最后把它吃掉;一是被对方制服,成为“长猪”。所以,为了猎取“长猪”,敌对部落之间经常循环地进行仇杀。
斐济人早已抛掉了原始的时代,大步跟上了文明的步伐。如果有人向他们问起食人时代,他们并不忌讳:“那是愚昧时代的事,现在我们不但不吃人,对同胞还十分尊敬呢!”
红花是斐济的国花,斐济人非常喜欢它,每年8月,都要在首都苏瓦市举行红花节庆祝活动,为期7天。庆祝活动以化妆游行开始。穿着各色服装,戴着稀奇古怪面具的观众从四面八方聚集而来。各地参加竞选“红花皇后”的妙龄女郎坐在游行的彩车上,不断向观众微笑致意,与一队队服装整齐的儿童乐队和男女童子军相伴而行,浩浩荡荡向活动中心阿尔伯特广场涌去。
在广场上,有丰富多采的民间歌舞、乐曲为人们助兴,成千上万的观众翩翩起舞。当“红花皇后”评选出来时,人们高声欢呼,前3名戴上“皇冠”,享受着殊荣。红花节活动是慈善活动,所得收入的大部分捐献给社会慈善机关。
斐济贝卡岛的“走火仪式”,是一个带有浓厚神秘色彩的风俗。斐济人称之为“维拉维莱雷”,是“跳进火炉”的意思。开始,人们把许多大块石头放到一个用木柴、树枝架起来的坑里,然后点火,等到石头发烫、炽热,走火者便光着脚,跳到石头上,在坑里时快时慢地走圈,而他的脚底却丝毫不会烫伤。
世界最原始的地方是哪里
斐济人曾有吃人的习俗,但他们早已摆脱了蒙昧,宣称“我们不是野蛮人”!但在世界上仍然留存着野蛮愚昧。
伊里安岛位于亚洲与大洋洲之间,岛上的居民多在农村,尤其在偏僻的山区和内地,受外界影响很少,许多地方仍保存着浓厚的原始社会残余。
阿斯马特地区属于印度尼西亚的领土,居住着被称为猎取人头的部落,猎取人头的战争非常残酷、血腥。
男人和女人共同做准备工作。先将独木舟涂上赭石、石灰,再做好战胜时庆祝的各种食品。这时,连女人也变得惨无人道,鼓励男人勇敢作战,尽可能多杀几个人。然后在夜色的掩护下,男人们乘着小独木舟潜入对方村落,不论男女老幼,杀得越多越好。被杀的也不求饶,因为明白阿斯马特人没有仁慈可言。
阿斯马特人割下人头后,先剥掉头皮,然后在太阳穴处挖一个小洞,将脑髓倒在石碗里喝掉。这也许和我们现代人吃猴头差不多,“啪”一声,小槌子敲开猴子的小脑袋,插上一根吸管,不一会儿,猴子的脑髓就成了人们的腹中之物。不知道有些文明人在吃猴头时,有没有想过人的脑髓也曾被吸食过?这二者的残忍有什么差别呢?
猎取到的人头每一部分都被派上了用场:头盖骨挂在房子门前,到了晚上,摘下来当枕头,下颌切开后当作项链的装饰品。
阿斯马特人除了仅割下战败者的头颅,也把正常死亡者的头颅割下来。挂在房前的头盖骨,一种太阳穴上有窟窿,缺少下颌骨,这就是猎取的胜利品;一种相当完整,这就是正常死亡后留下的头盖骨。
刚割下的人头经常被用于“传授精力”仪式。小孩把人头放在大腿之间坐下,据说半小时后,死者的力量就奇迹般地传入了小孩的身体。然后,小孩被大人带到海里乘水浮游。这样,小孩就获得了真正的人生。
阿斯马特人男女分工极度不平等。女人承担大部分劳动,负责日常主要的食物,还要织网、捕鱼。而男人却可以在屋内高谈阔论。繁重的劳动使妇女怨气重重,要找机会将胸中的怒气发泄出去。
阿斯马特人相信女人有呼风唤雨、驱逐鬼魂的特殊本领。所以每年有一个节日,供女人报复懒惰的男人,随意打他们,或用利器在他们身上划出伤痕,男人尽管被打得鼻青脸肿、血迹斑斑,都不能反抗。等女人打够了,打累了,才允许男人推举一人向女人们求情。
伊里安岛海滨地区有个部落,鲨鱼被尊为神灵,每逢重大节日都要为鲨鱼举行庆典。祭祀典礼时,男女老幼都打扮得漂漂亮亮,大清早载歌载舞聚集到海边。
当太阳升起时,典礼正式开始。部落的首领用尖刀将人们辛苦养的活猪肚子剖开,取出猪肝、猪心、猪肚与猪肠子等抛进大海。血腥顿时引来了成群的鲨鱼,不一会儿猪内脏就被吃光。部落首领把已切成块的猪肉抛入海中,海水被染成红色。
祭鲨活动达到高潮时,7个小孩跳入海中,在鲨鱼群中嬉戏。鲨鱼们都已经吃饱,或正在忙着吞食猪肉,无心顾及水中的小孩。但也有的鲨鱼贪得无厌,会袭击小孩,将其咬死,并无情撕吞。
使人不可思议的是,部落的人竟将这看作是孩子罪有应得,因为他们亵渎了神灵。他们希望通过祭鲨仪式向鲨鱼表示友好,以期出海打鱼时免受鲨鱼攻击。岛民们是多么的天真愚昧!
波利尼西亚人来源于哪里
波利尼西亚人是大洋洲东部海域中众多小岛上的土著居民,包括塔希提人、夏威夷人、复活节岛人、汤加人等。他们皮肤浅褐色,头生波状黑发,面部宽大,略呈颌突,身材中等偏高,体毛不多,但有浓密的络腮胡子。
关于波利尼西亚人是从哪里来的,各国学者提出了种种假说和猜想。归纳起来,主要有3种:
第一种,土著说。认为太平洋各岛屿是一块大陆沉人大洋后的残迹,而这块大陆曾与亚洲、美洲相连,这块大陆上曾住着人数众多的文明民族,现代的波利尼西亚人好像就是他们的后裔。但它的根据,只是在当地流传的关于洪水的神话。在事实上是经不起推敲的。
19世纪80年代,法国人勒逊又提出:波利尼西亚人来自新西兰,后来逐渐向东北迁移,不仅散布在大洋洲各岛,连东南亚、非洲和美洲也有他们的存在。他断言,马来人就是波利尼西亚人的后裔。这种说法,听起来很新颖,但论据不足,使人难以信服。
第二种,东来说。认为波利尼西亚人来自美洲。传教士埃利斯最先提出这一假说,认为主要的洋流和贸易风有利于自东向酉移动,他还指出波利尼西亚人和美洲印第安人在语言、习俗和物质文化上有点相似。
1947年,挪威人海尔达尔为了证明这种可能性的存在,曾乘木筏从秘鲁泛海到达波利尼西亚。
但东来说并没有被各国学者广泛接受。他们认为,大洋洲和美洲之间确实有过历史联系,但交往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而不是自东向西。波利尼西亚人精于远航,可能到过美洲沿岸,并带回甘薯。
第三种,西来说。得到绝大多数学者的支持,认为波利尼西亚人来自东南亚,并从许多方面得到科学论证。
在研究波利尼西亚人来源的学者中,新西兰学者奉兰古·希罗亚的论述比较周详。他认为,美拉尼西亚各岛与亚洲大陆距离较近、彼此相隔不远,即使在航海工具很原始的条件下,人们也有可能来到这里。
语言和考古资料,也都证明波利尼西亚人的祖先曾经住在印度尼西亚,在这个靠近大陆的岛屿,他们逐渐变成海洋民族。大约在公元前5世纪,因为蒙古种人的排挤,逐渐向东面广阔的海洋迁移,同时造船、航行技术日益提高,所造大船有的可乘百人以上。
至于他们向大洋洲东部迁移的路线,一般认为有南路和北路两条。南路,沿美拉尼西亚往南,到达斐济后再向东,随身还带来了各种作物和家畜家禽;北路,经过密克罗尼西亚,再往东往南。因为长期住在珊瑚岛上,他们逐渐忘了如何制陶和织布,却学会用贝壳制作各种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