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从灵魂、鬼魂和阴间观念发展来的死者崇拜。如南美的阿劳干人认为,死亡是遭到巫术和恶灵伤害的结果。他们认为人死后在阴间会过着与人世间一样的生活。他们流行墓葬,在墓中安放殉葬品,男子殉葬武器,女子殉葬器皿。墓前放祭品。
巴塔哥尼亚的印第安人把死者的尸体、衣服、武器、装饰品,都让死者生前喜爱的马驮到较远的地方,挖一个坑与尸体一起埋下,并在坟前把马杀死作为祭品。死者的亲属剪短前额的头发,把脸抹黑,以示哀悼。
美洲印第安人,大多盛行祖先崇拜。如印加人首领墓前的墓石常雕成人形,称“瓦卡”,受人崇拜。印加人把尸体制成木乃伊,认为具有超自然的神力,他们甚至抬着印加王的木乃伊出征,以鼓舞斗志。
“吃生肉的人”怎么生活
因纽特人是居住在地球最北端的人,主要分布在阿拉斯加、加拿大北部和格陵兰岛等地,这里是一片冰雪封冻的岛屿世界。在这天寒地冻的恶劣环境里,只是当科学技术高度发达时,白种人才有可能定居于此,在很大程度上还不得不依赖他们习惯的生活和安全设施。而因纽特人,却靠原始的渔猎、采集,在这里生活了上万年,而且安居乐业。
因纽特人过去又叫“爱斯基摩人”,意为“吃生肉的人”。1970年正式将其民族正名因纽特,意为“真诚的人”。在漫长的生活过程中,严酷的极地环境使他们形成了很多特殊能力和生活方式,以适应当地的自然条件。
因纽特人具有抗冻、耐饿、睡眠很少和不知疲倦的生理承受能力。冬季在零下40~零下50度的暴寒天气,人们照样外出打猎。困了在冰上打个盹,雪落到裸露的肢体,雪水融化流淌也无感觉。
因纽特人用白熊、海豹或驯鹿等动物的毛皮缝制衣服和裤子,不开襟套头穿,很好地利用了“热空气不会向下逃逸”的热学原理,虽然衣服不厚重,只要做适度的活动,就会很暖和。
早期的探险家到北极时,都穿着一层层厚重的衣服,不仅臃肿不堪,还会被汗水湿透而感到刺骨的寒冷。后来他们也学会了做因纽特人的衣服,对征服北极乃至南极的探险都帮了大忙。
因纽特人的房屋有临时冰屋和永久石屋两种。夏季,当他们长时间外出狩猎时,就用冰块砌成冰屋暂时栖身。冰屋呈半律形,里面贴着海豹皮,以防止冰块融化和保持室温,冰屋一侧的“冰窟”,只能透光不能透气。门前有一道冰块的弓形挡雪墙,防止冰雪往屋里倒灌。
冬季,因纽特人住在用厚厚的石块和泥炭盖成的房子里,一般面向大海,入口有很长的地下通道,以通风和防寒。房屋的最里面是睡觉和用餐的地方,全铺着毛皮。房子很矮小,有利于保温,人只能爬着进去。
因纽特人传统的陆上交通工具是狗拉雪橇。一群北极大扇形排开,拖着雪橇在雪地上奔跑,既快速又灵活。
内陆的因纽特人主要以狩猎为生,多用石、骨制工具。近海的主要以捕猎海兽、海鱼为生;在北极,陆上有驯鹿、白熊、北极狐等动物,沿海有海豹、海象、白鲸等海生动物,还有一些鸟类。它们都是因纽特人猎捕的对象,尤以海豹最珍贵。豹肉是他们的重要食物。他们用豹皮做衣褥和船,肠丝做线。照明和取暖的原料,仍靠豹油。
随着现代文明的渗入,因纽特人传统的生活方式正在消失。北极地区石油、天然气等资源的开发,使大批因纽特人开始从事采矿业和有关工业。有的家庭已有空调、电气化等。轻型飞机和机动船取代了雪橇、独木舟。传统的石屋和冰屋正在被现代化的预制式房屋和帐篷取代,人们开始步入现代城镇生活。
“印第安人运动”是怎么兴起的
现在的拉丁美洲,“印第安问题”是有关国家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是印第安人在政治、经济、教育和民族权利等方面与其他居民不平等的问题。
印第安问题的产生,是从殖民时代开始的。15—16世纪拉丁美洲沦为西班牙、葡萄牙的殖民地,印第安人就成了他们奴役的对象。印第安人在经济上受剥削,在精神上和肉体上被无情摧残。
19世纪20年代,拉丁美洲独立战争取得胜利,印第窍人获得了公民身份,但命运并未得到根本改善,有的甚至比殖民时代更糟。
连殖民当局都承认的印第安人的传统土地被大庄园主或大地主肆意侵占和掠夺,使许多人失去了生活依靠,不得不背井离乡,靠做雇工打短工勉强糊口,甚至有人走上了酗酒、偷窃和犯罪的道路。他们成了“没有理性的人”,备遭歧视和迫害。
以后的大约1个世纪内,印第安人受歧视的情况相当严重,在当时,印第安人就是野蛮、愚昧、腐败和懒惰的同义语。许多进城谋生的人都不敢承认自己是印第安人,甚至连前墨西哥总统贝尼托·胡·亚雷斯自从12岁进城后,都从未说过自己是印第安人。
20世纪后,在自由、平等、民主的口号下,印第安问题受到重视。但政府对印第安人的政策,仍是排斥和同化,当时流行的口号是:“不当印第安人的人才是好印第安人。”认为他们只有放弃自己的语言和文化传统,接受西方文明,落后问题才能解决。这实际上是要从社会中把印第安人的特性整个清除掉。这使印第安人非常反感,甚至出现了“美洲属于印第安人”的口号,虽然有些偏激,不现实,但对政府是一个警告和反击。
二战期间,民族民主运动的潮流冲击了这块殖民思想和种族歧视根深蒂固的大陆,一些受马克思主义影响的派别比以往更加活跃,他们极力呼吁解决印第安问题。政府被迫承认了印第安人的语言和文化,并建立了一些官方机构,研究和处理印第安问题。各国政府为解决印第安问题采取了一些积极措施,如在土地改革、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等方面,使印第安人的生活有所改善。
但政府同化印第安人的基本政策没变,他们最终想通过·系列改革,使印第安人与整个社会联系起来,使他们渐渐失去自己的特性。
但一些有头脑的印第安领导人和知识阶层,不满足被动地接受政府的计划和安排。他们串联各个不同的印第安部落,与政府抗衡,由此兴起了“印第安运动”潮流。这标志着印第安人任人宰割的局面的结束。
20世纪70年代以来,印第安运动不断高涨,各国的印第安人走向联合,在整个大陆掀起了相互声援和共同斗争的浪潮。
在拉丁美洲,印第安人是大多数国家的基本居民成分,尤其是在少数几个印第安人较多的国家,印第安问题是大问题,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安定和社会的进步。
“墨西哥民族”是怎么形成的
墨西哥是一个民族成分十分复杂的国家。主要民族是墨西哥人,还有几十种印第安少数民族和几十种来自不同国家的移民。
墨西哥人由西班牙人和各族印第安人长期混合而成,还包括为数不多的黑人。这3种不同人种相互混合,又产生了西班牙人与印第安人的混血后裔、西班牙人与黑人的混血后裔和印第安人与黑人的混血后裔。
这6种成分,再加上各种继续混合的混血人,使墨西哥人的外貌特征多种多样,不像有的民族那样千人一面。但所有这些不同的种族,在共同的环境里,世代相处,已结合成一个统一的民族。他们约占墨西哥人口的87%,说西班牙语,信仰天主教。
西班牙人进入美洲之前,墨西哥土著居民是印第安人。在殖民时期,许多印第安部落或被殖民者斩尽杀绝,或被结合到墨西哥民族中,或与西班牙人发生混血,但现在还有55个印第安民族。他们保留着自己的语言和风俗习惯,世代居住在一起。现在约占墨西哥总人口的12%。
墨西哥独立以后,大批外来移民迁入。他们迁入后,很快就被墨西哥人同化了。现在未被同化的约占全国人口的1%。
墨西哥政府始终对外来移民实行同化政策,通常不把他们作为不同民族来计算。除1910年的人口普查做过民族分类外,后来再也没有进行过分类。所以,现在很难确切地说出外来移民到底有多少种。但根据1910年的普查,外来移民不下50种。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又有移民进入墨西哥,现在的移民成分只会多而不会少。
移民多数是欧洲人和美洲人,其次是亚洲人,几乎没有非洲人(殖民时期贩人的黑人不算)。移民人数较多的是西班牙人、美国人、中国人、英国人、古巴人和德国人。
综上所述,墨西哥可以说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但在墨西哥,人们却不这么认为。他们认为所有的墨西哥人都是墨西哥民族。不论是外来移民,还是土著印第安人,虽然在语言、文化和体质方面存在差异,但他们都是墨西哥民族的一员。
阿劳干人为什么能保持独立
阿劳干人是智利主要的印第安人,住在马乌莱河以南至奇洛埃岛之间。他们皮肤浅黄,脸面宽,颧骨高:额头窄,鼻子扁平,头发黑直,胡须稀疏。
西班牙人侵入时,在社会文化发展水平上,阿劳干人虽不及玛雅人、印加人、阿兹特克人和奇布查人高,却以英勇善战闻名。阿劳干人不但挡住了印加人的进攻,甚至把西班牙人的远征队也打得落花流水。
1539年,瓦尔迪维亚率领远征队侵入阿劳干地区,他们顽强抗击,最后连瓦尔迪维亚本人也被打死。在智利被西班牙人占领的近3个世纪里,阿劳干人始终没有屈服。1790年,殖民当局才不得不承认阿劳干人的土地所有权,与他们达成和平协议。
智利独立后,阿劳干人依然不服政府的统治,与政府军展开了顽强战斗。19世纪60年代,他们在一名法国人的指导下居然建立了国家。这当然遭到智利政府的残酷镇压,但阿劳干人并未放弃斗争。最后,政府也不得不承认他们的自治地位。
可以说,从殖民时期一直到现在,在印第安人中,阿劳干人是惟一能始终保持某种独立地位的民族。这与他们英勇不屈的性格分不开。
在部落社会的发展阶段,战争是阿劳干人的家常便饭。所以,他们非常注重对少年儿童的军事训练。男孩长到五六岁后,父辈便开始教他们游泳、跑步和射箭舞棍。在对后代进行体质锻炼和战斗技术训练时,他们还特别注意培养孩子的独立精神。如果一个未成年的男孩敢与父母作对,父母不但不气愤,反而认为这孩子很有出息。
阿劳干人还处于父系社会,妇女的地位比较低下。丈夫对妻子,父亲对女儿,都有生杀大权。女孩是父亲手中的商品,她的婚事,完全由父亲做主。
阿劳于人流行一种“抢婚”习俗,认为这样女方家庭较有面子。双方协商后,在漆黑的夜晚,新郎带着伙伴们冲到新娘家里,与新娘的伙伴进行一场生动激烈的争夺战,新娘被生拉硬扯拖出闺房。然后,新郎拽着新娘钻入深山密林度蜜月。蜜月过后,来到男方家中落户。
夫妻离异很容易,女方直接回到父亲家中就行,没有任何财产纠葛。但如果女方再嫁,第二个丈夫须赔偿前夫当初赠给她的彩礼。
阿劳干人还有孕妇不能在家分娩的习俗。临产前几天,就得孤身搬到河边去住,孩子出生后,才能回家。但是今天,阿劳干人的社会已有很大变化。他们虽能用武力把西班牙人和智利人拒之门外,却无法抵挡西方文化的冲击。经过政府和天主教会的不懈努力,现在阿劳干人已完全西化。他们虽享有名义上的自治权,但其传统社会组织已不复存在了。这当然应看作是历史的进步,但阿劳干人也付出了痛苦的代价,许多人失去了土地,成为智利最贫困的人。
“人种的大熔炉”是什么意思
巴西联邦共和国,领土面积851万平方千米,占世界第5位,人口总数1.25亿人(1983年),居世界第7位。但在人种的复杂化上,却没有一个能与巴西相比。
从人种上看,巴西的白人占60%,黑人占8%,印第安人占1%,黑白混血种人占20%,印欧混血种人占10%。此外,是少数亚洲移民,为世界人种最杂的国家。
从大洲上看,在巴西人口中,欧洲人占60%,其余40%分别是非洲、亚洲、大洋洲,和美洲的印第安人后裔。因为巴西人口特别复杂,所以被称为世界“人种的大熔炉”。
那么,巴西人口为什么会如此之复杂呢?这要从它的历史渊源来寻找答案。
巴西大地最早的主人,原来只是印第安人,最多时达1000万人,过着原始公社式生活。在葡萄牙殖民者到来前,他们在巴西高原和大西洋沿岸一带居住。当时估计有300万人。后来,因为殖民者的屠杀和驱逐,使印第安人几乎处于灭绝的境地。
现在的印第安人,主要住在巴西亚马逊河流域大部分地区,大约有60万,分属于200多个部落。因为他们生活在与世隔绝的环境里,外界很少知道他们的情况,有相当一部分人仍处在比较原始的阶段,以采集和狩猎为生,被摒弃在社会生活之外。
巴西在16世纪初沦为葡萄牙的殖民地,直到1822年才独立。在殖民时期,葡萄牙陆续向巴西移民。所以在巴西白人中,绝大多数是葡萄牙人的后裔。无论是人数,还是对巴西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葡青白人在巴西都占有重要地位。
巴西的白人分布在全国各地。但主要住在南部、东南部和中西部,都是巴西自然条件优越和经济发达的地区。
黑人是16~17世纪被运入巴西的黑奴后代。在这期间,据说有400万黑奴被运到巴西。黑人对巴西的发展做出了极大的贡献。在相当长的时期内,黑人是巴西的主要劳动力。黑人主要住在中北部、东北部和东部,职业五花八门,多为城市居民。
上述3大人种不断混合,又出现了印黑混血人种、黑白混血人种,及混合人种之间再混合。500多年来,人种混合不断继续,成分更加复杂。
在巴西咖啡等种植园开发时,劳动力奇缺。欧洲的意大利、西班牙、德国、波兰人,以及亚洲的阿拉伯人、日本人和华人,纷纷来此谋生。使巴西人种更加复杂,种族界线模糊不清。
阿雅曼人有多矮
如果对巴塔哥尼亚人身材的高大感到惊奇,那么,阿雅曼人身躯的矮小就更令人难以置信了。
1859年,德国人尼克拉斯·费德曼在他的著作中,首次向外界披露了阿雅曼人的身高只有4~5柞,如果每柞24厘米的话,也就是96~120厘米。阿雅曼人身体各部分比例协调,发育正常,并不是近亲通婚产生的畸形儿。当时人们认为这是不可能的,所以并未注意。
20世纪20年代,委内瑞拉人阿尔费雷多·海因再次遇到阿雅曼人,并亲自测量了一些人的身高,结果是:他们的身高在111~115厘米之间,真是“矮人国”。1927年,他的著作《委内瑞拉西部的土著人》出版,人们才相信这是真的。
以后,在委内瑞拉西部到哥伦比亚北部,不断发现矮人部落,他们之间都有族源关系,其中哥伦比亚佩里哈山区的马拉卡人得到较详细的研究。
20世纪30年代,比利时人瓦夫林曾多次来到马拉卡人中间,并与他们合影留念。瓦夫林身高180厘米,并不算高,但在马拉卡人中却鹤立鸡群:矮者只到他的肚脐,高者也只到胸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