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甘地的内心并没有因此变得轻松。他为印度的前途忧心忡忡。印度的分治给他造成致命的创伤;旧日印度的一切落后的东西并未在新生的印度中消失;他终生宣扬非暴力却无法改变印度内乱四起的现状;现在的执政者对他的尖锐言论不满,不肯倾听他的声音……最迫切的问题就是新德里一些极端分子暗藏杀机,暴乱随时可能再度发生;政府不偿还巴基斯坦国债的举措也令人不满。为了改变这些局面,1948年1月13日,甘地又重新开始了下一次绝食。
由印度教极端分子组成的国民公仆团获悉甘地绝食的原因后,对他十分仇恨,他们认为这样做与政治讹诈无异,准备铲除甘地。
1月17日晚,甘地大部分时间陷于昏迷状态,身体各器官的功能已经开始崩溃。1月18日上午,甘地身体状况十分危险。在这种态势下,印度国大党主席闻讯,紧急派出一帮人到处去寻找甘地所要的签字,自己则亲自前往甘地寓所。不一会儿,各派代表都已聚齐,他们都已在7项声明上签了字,并依次走到甘地卧榻前,亲自确认自己的庄严保证。
处于死亡边缘的甘地并没有停止绝食,而是用尽力气,口述了一项声明。他希望各党派不仅要保证新德里的平静局面,而且应使全印度都能根本消除不安定因素。直到在场的所有人一一俯身表示了他们的庄严承诺,甘地才宣布停止绝食。
1月20日下午,甘地举行晚祷时,有人向平台上投掷炸弹,幸好甘地安然无恙。投掷炸弹的凶手当场被警察抓获。从刺客口中,新德里警察局得知了炸弹案的幕后操纵者及活动计划,但却没有将所有的阴谋分子一网打尽。
寓所被炸后,警方加强了对甘地的安全保障。甘地却不以为然地说:“神是我的惟一保护人,如果他想结束我的生命,任何人都不能拯救。”于是,发生了1月30日下午:那惊人的一幕。
经过调查,凶手纳图拉姆·戈德森是一个狂热的印度教徒;同时还是国民公仆团的头目。他出身婆罗门,奉行素食、节欲,早年崇拜过甘地,投身不合作运动,并因此而入狱。1937年,他受沙瓦迦尔的影响,参加了以复兴印度教统治地位为目标的印度教大会,并创办了“国民公仆团”。在法庭上,他辩白说,自己是为了印度母亲而向甘地行刺的,因为他认为甘地“没尽到一个印度父亲的责任”。甘地遇刺后,印度举国上下都沉浸在悲痛之中。他的遗体被安放在比拉尔寓所一楼的平台上,上面洒满玫瑰和茉莉花瓣,5盏油灯环绕四周。成千上万的人来到他的寓所,悼念他们的救星。在举行葬礼时,送葬行列以4辆装甲车和总督卫队为先导,后面跟着望不到头的送葬队伍。在沿途各处的人行道上,河堤上,到处都是等候与甘地诀别的人群。在亚穆纳河河滨广场,还有10万名群众等候在那里。一代圣雄从此长眠。
对于他的死,很多人困惑不解。既然在甘地寓所被炸后反映过凶手的情况,却为何不采取有力措施保护甘地?另外,社会上狂热分子已经叫嚣要处死甘地,而印度当权人物都是甘地信徒,又为何对这一严重事件视若无睹?
埃娃·庇隆的舞女生涯之谜
1946年2月24日,阿根廷举行全民选举。
劳工党领袖胡安·多明戈·庇隆获得胜利,荣登总统宝座。与他一起进驻总统府的,还有一位年轻美貌女子,她就是庇隆的第二任妻子,也是他的竞选军师——埃娃·庇隆。是她,凭着聪慧美丽、博爱热情,创造了由街头舞女到第一夫人的神话。
埃娃·庇隆,原名玛丽亚·埃娃·杜亚尔特,1919年5月7日诞生在阿根廷西北部潘帕斯草原上一个名叫拉普拉斯的小镇上。她是父母的第5个孩子。与别人不同的是,她的母亲是一位有妇之夫的情妇,在她几个月时,父亲就抛弃了她们。因此,埃娃一生从未得到过父亲的爱抚,相反她和5个兄弟姐妹被人视为私生子常遭别人白眼。幸运的是,上帝不但给了她天生丽质的容颜,也给了她一副珠圆玉润的好嗓子。在学校里时,埃娃的朗诵课总是第一。
1934年,对于埃娃来讲,是不平常的一年。她和四姐为一辆车带路时,被车中的“绅士们”拖进树林深处轮奸,幼小的心灵从此留下终身不愈的伤口。埃娃下定决心,一定要出人头地,向侮辱和损害她的上层人物报复。于是15岁的埃娃带着简单的行李,踏上开往首都的火车,离开了给她带来痛苦的小镇。
初到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埃娃独身一人,身上只有几十个比索。万般无奈之一,她到一个酒吧当了伴舞女郎。但是她并没有向命运低头,一次次地应聘,一次次地失败,又一次次地努力。1936年,她被圣安娜剧团聘为演员,尽管演技尚不成熟,但她的聪慧美貌却被大家所赞赏。1939年5月,埃娃签约贝尔格兰诺广播公司,她处理台词准确到位,感情真挚,激情洋溢,令人刮目相看。最后,她成了新闻评论节目“阿根廷时间”的主持人,得以一层才华,也使自己成为阿根廷家喻户晓的人物。1944年1月5日,圣胡安市发生大地震,数以万计的人流离失所。为了援助灾区的难民,阿根廷广播协会的艺术家们组织了一次募捐义演,为壮大声势,他们邀请了当时担任劳动和社会保障秘书长的重要人物胡安·庇隆到场。这次演出为庇隆和埃娃架起了爱的桥梁。早在两年前就被埃娃的美貌与气质折服的庇隆向埃娃发出了邀请。从此两颗心走到了一起,1945年10月21日,两人举行了庄重俭朴的婚礼。这次结合,不仅改变了他们各自的生活轨迹,也改变了阿根廷的历史。庇隆提出竞选总统后,埃娃给了他强有力的支持和建议。她劝说庇隆高举反帝大旗,并敦促政府颁布有利于劳动人民的法令等,最终他获得广大人民的认可,在总统大选中一举获胜,埃娃也获得了年轻、美貌、聪慧、勇敢的赞美。
出任“第一夫人”后,埃娃以她的个人魅力,对外扮演“第一大使”角色,出访欧洲,争取经济与道义的援助;对内充当劳工阶级的领袖和贴心人;为妇女权益大声疾呼,为保健和教育事业前后奔走,使民间与官方发言人的双重身份在自己身上达到完美结合。人们对她和庇隆崇拜有加,甚至将头发盘成发髻顶在脑后、只有闪闪发亮的耳环做装饰的“第一夫人装”,都被阿根廷女子纷纷效仿。
1951年8月,埃娃被提名为总统候选人,这是她所梦寐以求的。但是军官们对此却表示强烈反对,庇隆摄于军方压力而让步。这次失败给埃娃致命的打击,她的健康迅速恶化。1951年12月,埃娃被确诊为子宫癌。1952年7月26日,病魔夺走了这位奇女子的生命。
埃娃去世的消息传出,举国悲伤。在她葬礼的那天,几百万民众在大雨倾盆的街头排队等着瞻仰她的遗容,人们疯狂地呼喊着埃娃的名字,有的痛不欲生,扑上去吻她的玻璃棺,2000多人在混乱中受伤,政府不得不出动军队维持秩序。
阿根廷政府花了3万美元巨资从美国购置了玻璃灵柩,以长期保存埃娃的遗体。深受她关怀爱护的劳苦大众经常怀着思念来瞻仰她的遗容。在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还建有埃娃的巨大陵墓和雕像,多个省会也有复制品,供人参观瞻仰。
斯里兰卡总理班达拉奈克遇刺之谜
1959年9月25日上午,斯里兰卡总理班达拉奈克在总理官邸接见拜访者。当他向客人们施礼时,来客中一个身披黄色袈裟的僧侣突然从袈裟下掏出手枪,朝班达拉奈克连开几枪。班达拉奈克立刻倒在血泊中,再也没有醒来。消息传开,人们沉浸在悲愤之中,近50万人身着丧服前往班达拉奈克官邸吊唁。
所罗门·班达拉奈克于1899年出生于锡兰一个显赫家族,他的父亲有“锡兰第一人”之称,他的家族与英国上层社会关系十分密切。1919年,班达拉奈克从科隆坡的圣·托马斯学院毕业,又远涉重洋到英国牛津大学攻读法律,取得了高级律师资格。1923年,班达拉奈克回国开始律师职业生涯。当时斯里兰卡仍处在英国殖民统治之下。为了争取民族独立,班达拉奈克毅然放弃了待遇优厚的律师职业,开始从政,投入到民族解放事业中。他参加了统一国民党。由于他的卓越的才能,1946年班达拉奈克被选为统一国民党副主席,后又出任众议院领袖,担任卫生和地方行政部长。1951年,班达拉奈克辞去了原有职务,退出统一国民党,成立了一个新党派,叫自由党,任主席。1952年,成为众议院反对派领袖。1956年,班达拉奈克在大选中获胜,组织新政府,担任总理兼国防和外交部长。
班达拉奈克执政后,提出了8项政治主张,即:摆脱英联邦统治,成立独立的共和国;把决定国计民生的主要企业收归国有;发展工业,免除对外国的依赖;满足农民对土地的要求;取缔外国人对商业、贸易的垄断等等。这些主张深受斯里兰卡人民的欢迎,被称为“通往幸福之路的改革”。班达拉奈克也由此赢得了人民的无限爱戴。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为国为民的总理,却被人暗杀了。人们不禁要问:凶手是谁?他为什么要对总理行刺?
经过调查,查出凶手名叫索马拉马。他是一个传统眼科医生。有人猜想,他之所以行刺总理,是因为他对政府冷落传统医学的做法不满;或者他是个“妄想狂”,为了出名而选择了刺杀总理。也有人怀疑由于班达拉奈克曾阻止寺院住持克拉尼亚得到一份丰厚利润的合同及在政坛一展身手的计划,因此克拉尼亚指使索马拉马行刺。
善于观察分析政治的人则认为事情没有那么简单,因为班达拉奈克的政治主张符合广大民众的利益,却损害了英、美及统一国民党内部大地主、大资本家的利益,所以极有可能会有预谋的行刺。这其中内幕不仅涉及佛教界人士、政府中的内阁成员,而且有美、英情报机关的特务,他们不仅策划了行刺班达拉奈克计划,而且还拟定了新的内阁成员名单,企图进行政变。
这种种猜测都有可能存在,但是没有拿到充分的证据。最终的结果是索马拉马被处绞刑,四个同伙被处终身监禁。
班达拉奈克遇刺身亡了,但他的事业并没有停滞不前。他的夫人西丽玛沃·班达拉奈克在他死后,并没有消沉,而是化悲痛为力量,毅然出任改组后的自由党主席,并在1960年举行的议会选举中获胜,受命组成独立后的第五届政府,于1960年7月21日出任总理,从而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女总理。1994年,他们的女儿钱德里卡·班达拉奈克·库马拉通加又在激烈的竞争中,当选为斯里兰卡总统。
刚果(金)总理卢蒙巴死因之谜
在美丽富饶的非洲大陆中部,有一个具有“非洲钻石”之称的国家——刚果(金)。这里盛产原子核燃料铀及钻属银白金属。1960年,刚果(金)脱离比利时的殖民统治,正式实行独立。它的第一位总理就是不为西方国家所欣赏的、有社会主义倾向的非洲土著人帕特里斯·卢蒙巴。
卢蒙巴于1925年7月生于刚果(金)开赛省桑库鲁区的卡塔科一康比村的一间草棚中。他的父母是黑人,但是信仰基督教。卢蒙巴因此获得了进入欧洲白人创办的天主教教会学校学习的机会,接触到西方哲学、法学、经济学、政治学思想。在当时的殖民统治下,广大的黑人没有人格地位,受到严重歧视。直到1960年独立前不久,刚果(金)1400万人当中,只有26人受过大学教育,在政府和军队中只能担任低级职务。卢蒙巴接受了新思想的熏陶后,渐渐对“种族歧视”、“好白人”、“坏白人”有了认识,后来,他担任了土著雇员协会主席,渐渐成了土著黑人的发言人。1954年,卢蒙巴参加了比利时自由党,并担任斯坦利维尔支部的副主席,在黑人和白人中间的影响不断增大。他开始思考如何为刚果(金)人民争取更多的权力。当时,在刚果(金)具有先进民族独立思想的人极为稀少。来自被西方殖民统治者强行分割部落的约瑟夫·卡萨武布便是反对殖民主义统治的激进分子。他成立了阿巴科——巴刚果(金)联盟,担任该组织主席。这个组织只要求利奥波德维尔以西至大西洋的狭长地区即下刚果金(地区)独立,而对其他地区并不关心。而卢蒙巴的眼界则远远高出以部族人利益为重的集团,他是站在整个国家的立场上看待问题的。1958年,跨部落的政治组织刚果(金)民族运动党成立,卢蒙巴当选为主席。该政党主张通过非暴力方式来争取刚果独立。
1958年12月,卢蒙巴参加了首届“全非人民大会”,增强了争取民族独立的决心。回到刚果后,便发表演讲,号召刚果人民争取独立。1959年1月4日,黑人暴动开始了。他们自发地组织起来,拿起木枷、砍刀及其他自制武器,袭击政府办公楼、商店、仓库和白人住宅区,焚烧车辆,袭击白人。通过这次要求独立的大暴动,比利时国王意识到非洲独立已是一种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1959年1月,比利时国王宣布逐步和渐进地让刚果独立。但这并不能使卡萨武布的阿巴科组织和卢蒙巴领导的刚果(金)民族运动党满意。1959年10月,卢蒙巴在刚果(金)民族运动党代表大会上,号召人民积极行动起来,推翻殖民统治。10月31日,比利时当局发出通缉卢蒙巴的命令,卢蒙巴被捕,被判处6个月监禁。
1960年1月20日,比利时政府在布鲁塞尔召开解决刚果(金)独立等问题的圆桌会议,刚果(金)各部族、地区的政党,传统的部落酋长,有影响力的人均参加此会。会议伊始,刚果(金)各方组成的代表团,一致要求殖民当局释放卢蒙巴,并邀请其出席会议,并声名如卢蒙巴不能出席会议,代表团将以回国方式来抵制会议。最后,比利时政府让步。第二天,卢蒙巴到达比利时首都,比利时政府被迫同意6月30日为刚果(金)独立日。1960年6月30日,刚果(金)宣布独立,卢蒙巴出任总理,卡萨武布出任总统。
谁也没有想到,在刚果(金)独立后半年以后的1961年1月17日,卢蒙巴却在加丹加惨遭杀害。据说,他的死不仅直接牵涉到美国政府,也与前联合国秘书长哈马舍尔德有关。那么,卢蒙巴又因何得罪了这些人呢?具体内幕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