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为古印度释迦族人悉达多·乔答摩创立,后来,悉达多被人们尊为“释迦牟尼”(意为释迦族的圣人),通常被称作“佛陀”(意为觉悟真理的人),他所创立的佛教即由此而得名。在释迦牟尼生活的公元前6世纪下半叶,佛教只不过是古印度沙门思潮中的一个流派;到了阿育王时代,阿育王奉佛教为国教,在摩崖和石柱上铭刻敕令和教谕,大力宣扬佛法要义,积极推行所谓“正法”统治。当时,佛教徒认为阿育王是一位理想的国君,将他尊为“护法名王”。
阿育王推行的“正法”统治,主要是对人民进行精神控制,他要求人们节制欲望,清净内心,不杀生,不妄语,多施舍,尊敬父母和师长,并按照公认的社会道德规范善待亲友和奴仆。这样,人们的思想就被束缚在自我修养上,甘愿受他的统治,不会反抗他的奴隶制君主专政。当时,阿育王带头皈依佛门,被视为神圣不可侵犯的。国家的一切军事、行政和司法等最高权力都集中在他的手里。他的下面设有庞大的官僚机构,层层管理国家,直至村庄,还拥有60万步兵,30万骑兵和9000头战象的强大军队,维护他的统治。他自己的生活,极其奢华,据说在行猎时,伴随他的是全副武装的女猎手,有的驾车,有的乘象,如出征一般。在举行宗教大典时,在宫廷的游行队伍里,有用黄金和白银装饰起来的大象;有四马战车;有拿着盛满宝石的黄金容器的大批仆从;有许多被驯服的狮子、豹子等等。阿育王则通常被24头大象保护着。这一切财富,都是他从全国搜刮来的。
为了实现“正法”,巩固统一,阿育王修筑道路,建立驿站,经常派遣一些正法大官到各地巡视,还兴办各种公共福利事业。特别是他多次向佛教僧团施舍大量的土地和财物,广泛修建奉祀佛骨的专用建筑(俗称舍利塔或佛塔),据说,当时在印度各地曾有84000座佛塔,他还召集佛教高僧在华氏城举行佛教史上的第三次集结(前两次分另是释迦牟尼死后不久和死后100年),编纂整理经、律、论三藏经典。此后,他开始向国内边睡地区和周邻诸国派遣许多佛门长老,把佛教传到斯里兰卡、缅甸、叙利亚、埃及等地。
阿育工为何这样不遗余力地弘扬佛教呢?
相传,他降生时,其父宾头沙罗王口念“我今无忧”,随即给他起名为阿输柯(即阿育),意为无忧。他的一生,也正是步步走向了“无忧”。他18岁那年,被任命为阿般提省总督。其父病逝后,他经过四年内战,击败了争位的诸兄弟,正式继承了王位,举行了登基典礼。此后他发动了对外战争,统一了全印度。
据说,他皈依佛门,是在佛教高僧的感召下决定的。当时,他对南印度羯陵迦国的远征取得全胜,但是,在这次战争中,有十万羯陵迦人被残酷杀戮,有15万羯陵迦人被掳掠成为奴隶。他对此深表悔恨,从此,他的内外政策也出现转折。他不再实行暴力统治,不再发动征服战争,并废除了斗兽之类的血腥娱乐,限制传统的杀生祭祀和宫廷狩猎活动。所谓“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其实,认真分析一下阿育王的所作所为,不难看出,他之所以弘扬佛教,根本原因还是为了巩固其孔雀帝国的奴录制君主专政的统治,当国家已基本统一之后,不需要再行征战和杀戮,人民需要休养生息,而佛教正是麻痹人民的思想武器,他则可以在这人间的“极乐世界”里坐享荣华富贵。
这一切都不过说明了,阿育王的“护法名王”只是“名”;而他作为杰出的政治家,才是“实”。
冈比西斯死亡之谜
公元前6世纪,在今伊朗高原的西南部,崛起了一个强大的帝国——波斯。波斯帝国的缔造者是居鲁士,他死于对中亚细亚的扩张战争中。居鲁士死后,他的儿子冈比西斯子承父业,于公元前525年起兵征服埃及。战场上的失利已经让冈比西斯心情沮丧,没想到的是国内又出现了动荡,一个名叫高墨达的祭司起兵反抗波斯,夺取了政权。父亲刚刚创立的天下不能毁在自己的手里,拖着疲惫身躯的冈比西斯于公元前522年,决定从埃及返回波斯,处理国内的叛乱。没料到这位内外交困的国王在返回途中,突然“自死”身亡。冈比西斯是否“自死”?怎样“自死”?在历史上留下了众多的谜团。
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在《历史》中这样记载了冈比西斯的死:古代埃及人实行多神崇拜,在以农业为主的古埃及人心目中,阿庇斯是最伟大的女神。牛是农业生产中最主要的牲口,所以埃及人认为牡牛都是属于阿庇斯神的,他们要举行最隆重的祭祀活动,用洁净的牡牛和牡牛犊来奉祀阿庇斯女神。当冈比西斯返回波斯,途中经过埃及时,埃及人正在举行这种盛大的祭祀活动,埃及人非常重视这次活动,因为阿庇斯隔很长时间才能显现,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所以这次的祭祀活动场面尤其壮大。在心情沮丧的冈比西斯看来,埃及人的这种狂欢行动就是对他吃败仗的最大嘲笑,他让埃及祭司将“阿庇斯”带来。埃及祭司滔滔不绝地向冈比西斯叙述了这个“阿庇斯”的神奇身世:“您不要小看了这个小牛犊,它的母亲原是一个永远也不会怀孕的母牛,有一天因为太阳的照耀而怀孕,生出它。您再看它的长相,与一般的牛犊完全不同,全身黑色,前额上有一块四方形的白斑,背上长出的东西像鹰,尾巴上的毛是双股的。”这个埃及祭司说着还撬开了小牛犊的嘴,让冈比西斯看,并神秘地说道:“您再看它的舌头下面,还有一个甲虫状的东西(甲虫在埃及人的心目中是圣物)。这些都说明它不是一般的牛犊,而是阿庇斯神降临。”埃及祭司以为自己的一番话会使冈比西斯吃惊,也会像他一样对这个“阿庇斯”产生虔诚的心理。没想到的是,冈比西斯在听完祭司的话后,突然拔出他随身携带的短刀,向牛犊的腹部戳去,但戳中的却是牛犊的腿部。接着,冈比西斯又下令痛答祭司,杀死那些正在狂欢的埃及人。这个被奉为“阿庇斯”的小牛犊卧在神殿里,也因腿被戳伤而死去。古埃及人认为,冈比西斯因为亵读了埃及神灵,从此就干下了许多令人发指的事,比如杀死亲兄弟,残害亲姐妹,活埋波斯知名贵族等。最后,冈比西斯终于把祸引到了自己身上,他从埃及前往苏撒,想惩办篡夺波斯王位的祭司高墨达,有一次在途中上马时,冈比西斯的佩刀刀鞘的扣子松掉了,里面的刀刃就刺中了他的腿部,正好伤着了他过去刺伤埃及神牛“阿庇斯”的同一部位。这一刀伤导致了冈比西斯大腿溃烂,最后丢掉了性命。
近代以来许多历史学家在叙述冈比西斯之死时,也往往采用了上述埃及人的说法,只是一般都剔除了其中的有关因果报应这一成分。
在古代,关于冈比西斯之死,除了埃及人这一说法之外,波斯国王大流士镌刻在贝希斯敦岩壁上的铭文也谈到冈比西斯之死,但写得极为简略,只是用了一句词组一带而过,而对这一词组的不同翻译和解释,也直接形成了不同的看法。
一种意见认为铭文中词组的意思是“自杀”。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冈比西斯在埃塞俄比亚战败,本来心情就很沮丧,这时国内又传来高墨达篡夺王位的消息,内外交困的情况下,冈比西斯在绝望中以自杀来结束自己的生命。
另一种意见认为铭文中词组的意思是“自然死亡”。而对自然死亡的具体情况缺乏详细的叙述。
第三种意见认为铭文中词组的意思是“自死而死”,很难将其解释为“自杀”,并且在亚述楔形铭文中表示“自杀”的词语完全是另外一种样式;这组词语也不表示“自然死亡”。他们认为,“自死”之说和希罗多德的记述相吻合,这种表达方式反映了大流士的一个观点,即冈比西斯之死未能逃脱因其所犯罪行而遭受的惩罚。
此外,还有一些学者认为冈比西斯是被“他杀”身亡的,一种可能是被米底的玛高斯祭司所杀。米底位于伊朗高原的西北部,国内反叛首领高墨达就是米底人,是米底祭司贵族的代表人物。高墨达政变是波斯历史上的一段小插曲。传说冈比西斯有一个亲兄弟巴尔狄亚,冈比西斯在公元前525年远征埃及之前,已派人秘密地把他杀死。可是到公元前522年,巴尔狄亚居然死而复“活”,夺取了王位。这个僭位者不仅与冈比西斯的兄弟同名,而且相貌也长得十分相似,以致人们分辨不出真伪,只是这个僭位者由于少了两只耳朵才最后露出了马脚。因为在波斯,只有犯罪的人才会被割掉耳朵,说明这个僭位者曾经是个罪犯,他就是高墨达。已经坐上国王宝座的高墨达听说冈比西斯在返回波斯的途中,所以可能派手下的人杀死了他。这里有必要交代一下高墨达的结局,冈比西斯死在返回波斯的途中,但高墨达的国王梦也只做了7个月,就被冈比西斯的堂兄弟大流士所杀,大流士把他镇压高墨达的功绩,刻在了伊朗克尔曼沙阿城东的贝希斯敦的峭壁上,至今这座浮雕还在向人们默默诉说着波斯历史上的这段插曲,浮雕上大流士威风凛凛,他头戴王冠,左手持弓,右脚踏着伏在地上的高墨达。只当了7个月波斯国王的高墨达,以这种姿势让后人评头论足,不能不说是他的悲哀。
关于冈比西斯死亡的地点,同样也有不同的说法。有人认为,冈比西斯死在叙利亚的阿格巴迪那;有人认为他死在了巴比伦;有人认为是死在了大马士革等等。
大流士靠“马夫”称王之谜
在伊朗的克尔曼沙阿城东面,有一个名叫贝希斯顿的地方,一条从埃克巴坦那通往巴比伦的古代商道贯穿其间,商道一旁、离地一百五十米高的峭壁上,自古以来就存在着一幅巨大的浮雕。浮雕图案中心是位威风凛凛的胜利者,他头戴王冠,左手持弓,右脚踏着伏在地上的失败者;在他的身后,站立着两位身佩箭袋,手持弓箭和长矛的贵族。九名被俘的国王伏倒在他的脚旁,双手反绑,脖子上系着绳索,似乎正在狼狈不堪地向胜利者求饶;在胜利者的头上方,有一个扇动双翅的神在空中飞翔,表明胜利者的权力是神赐予的。浮雕的下面还使用了三种楔形文字——巴比伦文、波斯文和亚述文,用长达一万五千余字记述了这位胜利者的功绩。铭文一开首便充满骄傲和自信:“我,大流士,伟大的王,万邦之王,波斯之王,诸省之王……”。这个图文并茂的浮雕让人们认识了两千多年前波斯帝国的一位英雄人物——大流士。
公兀前6世纪,位于伊朗高原的波斯,在其首领居鲁士的率领下,迅速崛起而成为一个强大的帝国,而这个帝国在居鲁士的继承者——冈比西斯手里,已面临着分崩离析的局面,连王位也要丢掉了。公元前522年3月14日,当冈比西斯在埃及的军事行动受挫时,在波斯国内的庇里什瓦德的阿尔卡德里什山地方爆发了高墨达暴动。高墨达是打着冈比西斯的弟弟巴尔狄亚的旗号起兵的(因为据说冈比西斯杀死其弟巴尔狄亚一事还不为人知;也有学者认为高墨达就是巴尔狄亚)。他自立为王,并号召各地人民(包括波斯人)拥戴他而抛弃冈比西斯。高墨达曾派人到各地去宣布免除三年兵役和赋税。暴动很快得到了包括波斯人、米底人在内的各地人民的响应,波斯帝国面临着全面崩溃的危险。正在埃及的冈比西斯得到高墨达暴动的消息后,即刻起身回波斯,却莫名其妙地死在半途。
高墨达夺了王位后,人住宫廷中,接管了冈比西斯的权力,杀死了许多以前认识巴尔狄亚的人。同时,也接管了前国王的全部妻妾。但让人奇怪的是,这位新国王总是深居简出,很少在公共场合露面,偶然露脸,也都是用东西紧裹着。他的这种举动引起了波斯贵族们的怀疑。冈比西斯的皇妃帕伊杜美的父亲欧塔涅斯就想探个究竟。按照波斯王室的规矩,皇妃平时在宫外住宿,定期入内宫陪伴国王。轮到帕伊杜美人宫时,欧塔涅斯吩咐她注意新国王有没有耳朵。因为高墨达在居鲁士当政时由于犯罪而被割去双耳。当夜帕伊杜美留心一看,果然新国王没有双耳,她迅速把这个情况告诉了父亲。欧塔涅斯立即找到六名贵族同党,策划推翻这个假国王,其中就有冈比西斯的堂兄弟大流士。
七个人经过商定,决定由他们亲自率家丁及手下兵卒突然袭击王宫。没过几天,假国王的消息很快传遍京城,高墨达害怕京城内波斯贵族盘根错节,自己稍有不慎就会危及生命,于是决定离开京城,回到米底。大流士等人听到消息后,也尾随到了米底。在9月的一个宗教节庆日,大流士等人终于等到了机会,他们冲入宫内,经过一番激烈的厮杀,将高墨达和他的亲信斩尽杀绝。
阿黑门尼德的天下虽然被夺回,但波斯帝国实际管辖的范围只局限于伊朗高原的部分地区,其他省分事实上已经独立,新生的、自封的国王多如牛毛,势力大的至少有七八个,波斯帝国正处于四分五裂、分崩离析的状态中。这样的局面为英雄人物的诞生提供了机遇,为伟大人物的出现提供了舞台,大流士正是在这个时候担任了强者的角色。在杀死高墨达等人以后,大流士等七人便商议选择政治形式。在讨论中,有人主张采用民主政治,有人主张实行贵族寡头政治,而大流士极力要求建立专制统治,他认为民主制可能为坏人所利用,寡头政治则会引起派系倾轧。他提出“没有什么能够比一个最优秀的人物的统治更好了。”而这个最优秀的人是谁呢?七个人互不相让。最后决定,次日清晨除欧塔涅斯不参加外,其余六人乘马在市郊集合,看谁的马先嘶叫就由谁为王。
散会后,大流士苦苦思索,如何让自己的乘骑能在明日清晨最先嘶叫呢?他绞尽脑汁,毫无办法。忽然,他想起了自己的马夫,那聪明的马夫肯定有他的诀窍。大流士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马夫,马夫只是笑笑,让大流士尽管放心。深夜,马夫选了一匹大流士乘骑最喜欢的母马,拴在清晨将要比赛的地方。过了一段时间,再将马牵回。天明日出时,那精明的马夫随大流士乘马赴郊外。他左手插在裤子里,右手拉着马嚼子。待六人全到齐后,他迅速而自然地抽出左手,佯装抚弄马鼻子,那马激动不已,仰天嘶鸣。那五人见状,急忙翻身下马,跪倒在地,连称大流士为大王。原来,马夫临行前曾把左手伸人那母马的阴部呆了一会,大流士的所乘的马闻到了母马的气味,哪有不鸣之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