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破译奥秘大世界丛书:破译世界政坛悬案之谜
46964400000013

第13章 近代世界政坛悬案之谜破译(13)

1955年,英迪拉·甘地被选人印度国大党工作委员会,1956年又被选为阿拉哈巴德市国大党委员会主席。1957年,英迪拉·甘地当选为国大党中央选举委员会委员,她提出的关于按语言将孟买邦划分为马哈拉施特拉和吉尔特担特两个邦的主张,代表了人民的意愿,提高了她在政界的威望。1959年2月,英迪拉当选为全印国大党主席,成为印度独立后担任国大党主席的惟一女性。此后,她一方面将国大党党部向所有人开放,以扩充党派实力,建立难民安置办公室以争取民众支持,一方面策划推翻了喀拉拉邦的共产党领导的邦政府,显示出“铁的手腕。”1946年,尼赫鲁去世,印度重新组阁,英迪拉·甘地担任拉马·夏斯特里政府的新闻部长。1966年1月29日,夏斯特里总统去世不到一个月,英迪拉·甘地就当选为印度总理。她上任后,率领人民战胜了两次旱灾。1966年,又着手解决前任遗留下来关于划分旁遮普邦的难题,决定同意锡克族人提出的分邦自治,让讲印地语的旁遮普邦人成立哈里亚纳邦,同时把有争议的旁遮普邦的昌迪加多归属中央自行处理。避免了一场种族骚乱。19670年3月,英迪拉·甘地再度当选总理,直到1977年被政敌人民派人士打败而下野。1980年,英迪拉·甘地复出,重登总理宝座。

1984年10月31日早晨,英迪拉·甘地决定取消一切政党工作,在寓所陪伴她的两个孙儿孙女,因为她们在前一天的车祸中受到了惊吓。但是她的助手拉金德·库马·哈马恩临时安排她上午10时接受英国导演彼德·乌斯蒂诺夫的电视采访,并为其拍摄近20分钟的颂德的电视纪录片。于是在看着孙儿、孙女吃完早饭之后,英迪拉·甘地从寓所出来,沿着一条铺满鹅卵石的小路,向总理府的花园走去,赶赴约会。当天值班警官是三十三岁的锡克族人本特·辛格,他在英迪拉身边工作已有8年之久,深受英迪拉信赖。这天他身着节日服装,头戴传统的黄头巾,显得分外潇洒,他与英迪拉甘地总理并行,身后是一名警长和另一名警员。这天在拱门处值班的是一名头缠围巾的锡克族警员,名叫萨特万特·辛格。他是五个月前调人总理卫队的。

当英迪拉·甘地行至拱门前时,萨特万特·辛格慢慢竖起自动步枪,执行举枪礼。英迪拉·甘地也双手合十向他道安。几乎就在同时,本特·辛格突然向前冲出几步,从头巾里抽出一把左轮手枪,朝英迪拉·甘地猛扣扳机。接着,萨特万特·辛格又将冲锋枪中的子弹尽数倾向英迪拉·甘地。英迪拉·甘地倒在血泊中,双眼望着天空。

听到本特·辛格大喊:“该干的我全已干完了,现在你们来干吧!之后,惊呆了的警员们才醒悟过来,与闻讯赶来的卫兵们将两人擒住。当把他们押到警卫室时,萨特万特。辛格又从头巾中抽出一把匕首准备再次发难,本特·辛格也扑向另一名警员意欲夺枪,士兵们当场开枪,将本特。辛格击毙,萨特万特·辛格也被击成重伤。

与此同时,手忙脚乱的警卫们将英迪拉·甘地送到医院抢救,十二名医学界权威组成急救小组,止血、输血、开刀。但是,无济于事。英迪拉·甘地身中十六颗子弹,其中七颗击腹部并穿透,一颗擦着心脏,肝、肺、肾、肠部被打破,在送到急救室前就已经死亡。

10月31日下午,印度政府向全国、全世界宣布了英迪拉·甘地总理遇害逝世的消息。印度教、伊斯兰教等教徒部为失去了总理而哭泣,各国驻印度使馆官员、印度各界人士,甘地夫人的生前好友,纷纷前往尼赫鲁纪念馆的灵堂前吊唁这位优秀的女政治家。

1884年11月4日,印度政府成立了由最高法院法官、警察和情报机构等高级官员组成的特别调查委员会,负责调查英迪拉·甘地总理被害的事实真相。

有人推测,英迪拉·甘地遇刺是印度锡克族极端分于对政府血洗阿姆利出金庙而进行的报复。因为在甘地夫人遇刺三小时后,美联社驻新德里办事处便接到匿名电话,声称:“这是整个锡克族的行动,我们已经报了大仇、锡克族万岁!”众所周知,在“人种、宗教和语言的博物馆”一印度,锡克族是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印度北部,富有“粮仓”之称的旁遮普邦,人口有约一千四百万,信奉锡克教。锡克教产生于穆斯林鼎盛时期的十五世纪,创始人为讷达克,该教主张在神面前人人平等,反对种姓分立和轻视妇女,对人提倡容忍和爱护。传至第五代宗师阿。尔米·马尔时,他以阿姆利?为中心,把锡克人组成了宗教团体,并在阿姆利出的庙宇涂了金水,称作“金庙”,到第十祖古鲁时,就要求锡克教徒遵循第五代习惯,蓄长发、加发梳、短补至锡、右手戴手镯、佩剑、下着短裤。二战后,印度独立运动先起,锡克教中有人提出建立锡克人自己的国家“卡利斯北国”的要求。他们是主张将其居住的旁遮普邦一分为二,其中一半让锡克人统治。这种主张遭到尼赫鲁的拒绝。1966年,英迪拉·甘地上台不久,锡克教萨卡利党首领法泰赫·辛格又提出了这样的要求。1979年,英迪拉·甘地同意了旁遮普邦分区而治的方针,招来了印度教和锡克族迫害。1982年,阿卡利党又汗展了要求更高权力的自治运动,成立了与政府分开对抗的“卡利斯族”国,建立了一支数千人的武装部队,在金庙设立了总部,印度教徒与锡克教之间的冲突不断出现。1984年6月,甘地政府与锡克族谈判彻底破裂,和平成为泡影。于是英迪拉·甘地命令十万军队和坦克、装甲车等进驻旁遮普邦,围了在金庙中的锡克族武装人员。并于%日发起攻击,甚至动用火箭炮轰击金庙。经过几天激战,消灭了以宾德拉瓦为首的武装人员一千四百余人,逮捕武装分子几千人,这就是“金庙事件”。从此,在锡克人的心里就埋下了仇恨的种子。形成了一个以锡克教佳帕尔·辛格为首的暗杀组织,甘地夫人被列为被谋杀政府要员之首。

负责保卫总理安全的部门有两个致命的错误:一是在本特·辛格和萨达万特·辛格从老家休假回来之后,没有对他们进行检查,忽视了他们的家乡正是锡克族激进分子的老巢;二是甘地遇害当天,两人都未按规定穿制服而穿了民族盛装,给了他们在头巾中包武器的机会。

1985年2月11日,新德里武装警察部队警员萨特万特·辛格、本特·辛格,政府雇员赤哈尔·辛格、被起诉参与谋杀英迪拉·甘地。1986年1月,新德里法院判处三名锡克族凶手死刑。

谋杀英迪拉·甘地的直接凶手已查明,那么幕后元凶又是谁?

萨特万特·辛格本人交待,这次阴谋幕后主持人,是印度陆军中的一名锡克族高级军官,此人在旁遮普邦未分治前的首府英迪加尔服役。新闻界传说该人在甘地遇害后被捕,但官方否认此事。

《印度斯坦时报》援引“可靠消息”说,萨特万特·辛格在医院受审时承认刺杀行动得到了外面的援助。也有人说,是流亡国外的印度驻挪威大使馆代办哈德林·辛格秘密主持这次刺杀。在英迪拉·甘地血洗金庙之后,哈德林愤然辞职,在挪威寻求政治避难,从事建立“卡利斯坦周”的活动。1983年英迪拉·甘地出访欧洲时,他结识了随行的警卫人员本特·辛格,日后两人关系密切、书信往来频繁。在金庙事件后,他将十万美元的支票转交给本特·辛格,本特·辛格又找了另一名锡克族年轻士兵。据说,此前两人曾两次试图刺杀甘地而未成功。

1989年3月14日,《印度快报》登载了一篇文章,该文含沙射影地指出英迪拉·甘地的特别助理拉马金德·库马·哈马恩(锡克族)是谋杀活动的元凶。因为在甘地遇刺的当天,他没有同任何人商量就变更了这次灾难性的电视采访时间,严重违反工作规则,而他本人又在总理遭枪击的短暂时间里不见踪影。事件发生后,他就申请提前退休回家了。

英迪拉·甘地带着遗憾去了,也留给后人一个未解之谜。在她活着时,带领印度人民发展经济,完成粮食自给,爆炸印度的第一颗原子弹,并把人造卫星送上了天,创造了一个个奇迹。而她的死,又阻挡了锡克族人公开宣扬的种族独立运动的进程。可以说,她用自己毕生的热血为印度民族的崛起谱写了一曲悲壮的歌。

B马科斯宣誓就职之夜逃亡之谜

1986年2月,千岛之国菲律宾举行总统选举,竞选者一方是现任总统费迪南德·马科斯,一方是前参议员、菲律宾反对党领袖贝尼尼奥·阿基诺的遗孀科拉松·阿基诺。这次民主选举成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政治决斗,瞬息万变,扣人心弦。到底谁能成为最后赢家呢?

这里需要先介绍一下马科斯和科拉松的概况和大选的由来。马科斯于1917年9月11日出生在菲律宾北伊罗戈省的一个官僚世家,1939年毕业于菲律宾大学法律系,在全国律师会考中得过第一名。他能言善辩,三十二岁当选为议员。自1954年与大家闺秀伊梅尔达结婚后,更是一路顺风,官运亨通。在夫人的辅弼下,他出任议长,担任政党领袖。1965年12月30日当选为总统,1969年12月30日又连选连任。在第二个任期开始不久,国内出现动乱,反对派和菲共党武装日益活跃,使他的总统宝座开始动摇。为巩固政权,1972年9月21日,马科斯宣布在全国实行军法管制,停止一切政党活动,反对党领导人纷纷被抓人狱,而第一个被抓的就是马科斯的政敌、前众议员、现在的反对党领导人贝尼尼奥·阿基诺。阿基诺1932年11月出生在巴尼拉北部打拉省的一个议员家庭,才华出众,被誉为神童。二十二岁时,阿基诺当选为他的家乡赛普西翁市市长,二十九岁时成为打拉省最年轻的省长,1967年当选为参议员,之后成为最有影响的反对党领导人。1972年11月,军事法庭认为他犯有“颠覆罪、非法拥有武器罪和谋杀罪”,判处其死刑。由于国内外的强烈抗议,马科斯下令重审此案。在狱中被关押八年之后,阿斟诺获准去美国做心脏外科手术,之后在美国流亡。马科斯靠铁腕得以保住权位。1981年,马科斯取消了长达十年的军法管制,允许各政党恢复活动,同年,他乘反对党元气大伤、阿基诺流亡国外之机,轻而易举地赢得大选,为自己披上了“民主”外衣。1983年8)月,阿基诺结束在美国流亡的生活,回到菲律宾,准备联合国内反对派势力推翻马科斯。不料,他乘坐飞机抵达马尼拉不久,便遭枪击而死。这一枪激怒了成千上万的菲律宾人,全国范围的抗议浪潮此起彼伏,纷纷要求严惩凶手。当局称杀死阿基诺的凶手是一位名叫加尔曼的“共产党恐怖分子”,但阿基诺夫人说凶手就是马科斯。在内外压力下,马科斯下令成立调查委员会,负责对该案进行调查。

阿基诺之死虽然除了马科斯的心头大患,但带给他始料未及的更大、更多的麻烦。人们对马科斯政权的不信任感迅速增长。不仅如此,还引发了持续的政局动荡,加深了社会的各种矛盾。菲共领导的人民军力量不断增长,这些引起了美国的不安。他们所担心的不是马科斯的政权,(尽管马科斯这么多年来对美国一直顶礼膜拜,言听计从),而是它在菲律宾的两个重要军事一苏比克湾海军基地和克拉克空军基地。美国认为,菲律宾的人民军活跃之极,国内确有发生大规模内战的危险,于是开始敦促马科斯采取有效措施,稳定政局。马科斯接受了美国的“建议”,决定本该1987年6月他任期届满后才举行的大选提前,日期定在1986年2月7日。以马科斯为首的执政党候选人和与科拉松·阿基诺为首的反对党候选人开始了生死角逐。马科斯对这次大选特别重视,一方面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权欲;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自己和周围人性命。因为科拉松·阿基诺曾表示,如果她当选总统,就会把马科斯和他的亲信贝尔送上审判台。科拉松·阿基诺对这次大选也是势在必得。她生于1933年1月,老家也在打拉省,曾祖父是华人,1870年移居菲律宾,后成为大种植园主。科拉松十九岁时赴美国读书,先在费城的拉文山学院读中学,后转人纽约圣文森特学院主修法语和数学,获文学士学位。1954年二十一岁时与阿基诺结婚,生有四女一子,长期以来,她一直是默默无闻地操持家务、支持丈夫的工作。阿基诺被害后,得到大多数人的同情。开始她不热衷参与总统竞选,但逐渐意识到只要马科斯执政,丈夫的冤案就不得沉雪。因此,她决意参加竞选,与马科斯一决雌雄。

双方都开始了拉选票的活动,在各地奔波,会见选民,发表演说。2月7日,选民开始投票。由十九个国家代表组成的联合代表团分别在各选区视察投票情况,结束以后由政府的选举委员会和国民自由选举运动两个机构计票。按选举法规定,正式的选举结果应由国民议会检查委员会公布。至2月10日凌晨时,选举委员会只统计出百分之二十八的选票,而且两个机构公布的得票情况政府选举委员会说马科斯得票数领先;而国民自由选举运动的统计结果却是阿基诺夫人领先。人们开始对投票计票的结果表示怀疑,包括计票的女操作员和十九国观察团代表也认为其中有问题,不能反映民众本意。2月15日计票工作结束,国民议会宣布:执政党新社会运动的候选人马科斯以一百五十多万张选票的优势击败竞争对手科拉松·阿基诺,2月25日举行就职典礼。

科拉松·阿基诺当即表示不承认国民议会宣布的选举结果。2月16日,反对党在马尼拉举行有上百万人参加的集会,科拉松在会上宣读了反对党的“非暴力抗议计划”,表示要发动声势浩大的民众不服从运动,以迫使马科斯下台。

马科斯获胜消息公布后,国际政界和舆论界迅速作出反应:美方人士认为该选举中普遍发生了舞弊和暴力行为,不能承认菲律宾国民议会计票的合法性;欧洲议会通过决议谴责菲律宾执政党的舞弊行为;澳大利亚、泰国、新加坡、日本等国人士也发表批评文章。一时间,菲律宾的国际形象一落千丈。

在国内外压力下,为了缓解矛盾,马科斯作出了一些引人注目的姿态,如接受贝尔的辞职,并宣布将进行一系列改革,打算成立一个“国务委员会”,吸收阿基诺夫人参加。但是,反对派不愿善罢甘休,他们继续组织群众上街举行大规模集会,抗议选举舞弊,要求马科斯下台。马尼拉的气氛变得紧张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