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人难以忘怀的是,卡尔达诺在书中自责顽固、刻薄、孤傲、武断、好斗、赌博欺骗、报复心理以及他担任帕度亚大学校长一年中所过的荒淫生活。他坦陈自己的生理缺陷,由于性器官的无能,他在21~31岁之间不能与女人同床。多少次,他为自己的命运悲哀,羡慕别人以及他们的幸运。他还口吃,一生中患了无数的疾病,如长期不消化、心脏病、血管破裂、疝痛、痢疾、痔疮、痛风、皮肤痒、左乳癌、传染病、隔日热、喉咙嘶哑、黏膜症以及一年一度连续失眠八十天。公元1536年,他因排尿过多而病倒,虽然在以后的四十年里他一直因这个毛病而痛苦,每天要排尿六十到一百盎司,但他依旧活得很痛快。因为他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几乎治好了自己所有的病,并因此成为当时最有临床经验的医生。他还坦陈了自己如何剽窃别人的成果。当N·塔尔塔利亚发现了三次方程式的解法时,就将解法告诉了卡尔达诺。没想到卡尔达诺却在公元1545年以自己的名义发表出来。N·塔尔塔利亚非常生气,向他挑战代数,双方各出三十一道问题,由对方解答。卡尔达诺一是理亏,二是有些傲慢,就派自己的学生去解答N·塔尔塔利亚提出的问题。最后他的学生输了,N·塔尔塔利亚获得了胜利。他在一些书中还抄袭了达·芬奇许多未出版的手笔。
正因为卡尔达诺自恃才华出众,不注意个人品行的修养,因此一生中树敌数百,招致毁谤无数,婚姻也不美满,奔走营救因为毒死不贞妻子而被判刑的儿子,也没有获得成功。这大概也是上天的报应吧。不过,古人云“朝闻道,夕死可矣”,卡尔达诺在自己临死前,以惊人的坦率完成了自己的传记,不避讳自己一生中的秽恶,这也不禁令人产生由衷的敬意。
小染匠丁托列托成为大美术家之谜
这已经是一个难以解释清楚的故事了: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威尼斯画派最著名的画家提香回家,进入他的学生课室时,看到一张桌子露出一些纸,上面有图画。他问是谁画的,一个男孩子怯弱地说是自己画的。从这些初画中,提香预测到这个孩子会成为一个能人,在艺术上可能会给他带来麻烦。于是上楼后,他一取下外套,就命令他的大徒弟立刻将这个男孩子逐出门墙。有的人认为,这个男孩子被开除是事实,只是因为他的那些画画得太粗心了,使提香极为生气。不过,这个男孩子永远离开了师门,但他并没有气馁,历尽艰辛,他终于出人头地,成为仅次于提香的威尼斯画派的伟大画家。这个男孩子就是被称作小染匠的丁托列托(1518~1594)。
丁托列托原名雅各布·罗布斯提,因为父亲从事印染业,于是得到了“丁托列托”意思是小染匠的绰号。离开提香后,他就再也没有受过教育,但是他坚持勤奋地模仿和试验。他解剖身体,研究解剖学,如饥似渴地观察他所经历的每一件事,决心要在他的每一幅画中捕捉住所有的细节。他用蜡烛、木头或硬纸板做成模特儿,给它们穿上衣服,从每一个角度去画它们,想办法能用两面勾画出三面。在以美女做模特儿的文艺复兴时代,丁托列托这种练习技巧的做法可以说是独树一帜,但也是情非得已。如果他家财万贯,他何尝不愿意画那鲜活的人体,真正感受一下造物主的伟大呢?除了采用这种主办法外,他还请人铸造在佛罗伦萨和罗马的古代大理石雕像和米开朗基罗的雕像的模型,陈列在自己的画室里,着迷地从各种角度去临摹、揣测。他陶醉于因数量、造型和光线的变化所引起的各种景象,感叹造化的万千变化。他用灯光或烛光画了一百幅,逐渐变得喜欢晦暗的背景和深度的阴影,最终成为绘画手部、脸部和帷幔、建筑物、风景和云彩明暗的专家。在他奋斗的过程中,他几乎用尽了他所能想到的所有方法。
丁托列托的画尽管已经几乎达到了十全十美的境界,但是要得到公众的认可也并非一件容易的事。在成年后的数年,他努力寻求机会。他画家具,画房子的门面,请求建筑师以廉价的工资雇佣他绘制装饰画,还在圣马克区卖画。当了托列托发现奥托教堂有一面巨墙没有画时,他出价相当于一千二百五十美金的价钱,要求在原来空白的墙上润饰壁画。威尼斯的画家都责怪他廉价出售、破坏生意,但是他依然决定这么做。当丁托列托30岁的时候,他抓住了圣马克学院举办的一次绘画比赛,一举成名。这次比赛的题目是“圣马克救奴隶”。他把握住这个故事给他的每个机会,绘出的男人健壮而威武,女人则高雅大方。他研究光在东方绒、丝和头巾上所产生的变化,并将这种情景浸浴在他老师提香创造的色彩中。他的画采用绚丽的色彩、丰富的真实感和强烈的戏剧性,使学院的董事们惊愕。
随着绘画才华被认可,丁托列托的聘书纷至沓来,12座教堂、12个贵族、6个君主和政府都要求他为他们作画,他的事业开始走向辉煌。在不倦的创作中,他从不中止艺术探索。在耗时近十年的装饰奥尔托圣母院的工作中,他实现了自己艺术语汇的改革,即使用吸收光影的色彩而不是单纯地依靠透视法揭示空间。他创作的《十字架上圣彼得升天》和《圣保罗的免职》表现出特有的动感特性,画面传达出一种类似骤然下降或迅速升腾的动荡不定之感。公元1564年和公元1576年,他两次参加装饰斯库奥拉·迪圣罗科的工作,他在其中的大型天顶画《铜蛇的勃起》、《采集吗哪》和《摩西砸碎法版》中,借圣经故事,集中描绘了大批贫困、病患和饥饿的人群,明白地蕴涵着盼望解放的暗示,从而成功地以最大自由组合画面,也因此遭受当局“陋习未除的画家”的指责。
在过了将近四十年的单身生活后,丁托列托才成家。他住在一所简陋的房子里,除去威尼斯教堂、王宫或画社作画外,他很少离开他的社区。他拒绝了曼图亚公爵给他安排的职位,认为自己只有在画室中才感到快乐。在画室中,他日夜不停地严谨地作画,对社交一点儿也不感兴趣。他是个好丈夫,也是个好父亲,几乎没有同时代大画家所有的毛病。他几乎跟他所崇拜的、所想超越的米开朗基罗一样的孤独、自立、忧郁、神经质、嫉俗和骄傲。他的心灵和作品从不安宁,他认为身体、心灵和精神的力量比外在更重要。他在为别人所画的画像中,保持着严谨的写实的态度,以至于存心欺骗后代的人都不敢请他作画。
在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城市国家中,最突出的有佛罗伦萨、米兰、那不勒斯、罗马和威尼斯。人们又根据地域把当时的画家分成佛罗伦萨派、罗马派等一系列画派,但在艺术上最有特色的是威尼斯画派。威尼斯画派兴起于公元15世纪,比佛罗伦萨画派约晚一个世纪。在16世纪中叶,当意大利经济衰退、文艺复兴运动在意大利其他地区行将结束的时候,威尼斯的文化艺术却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该地区的画家充分吸收北方尼德兰画派传来的油画技法和东方美术壮丽的图案纹饰及阿拉伯美术精雕细琢的装饰技艺,并把绚烂典雅富于装饰效果的拜占廷艺术风格与哥特式艺术风格结合在一起,以金碧辉煌的装饰性色彩和细腻写实的表现技巧来赞美人生,歌颂现实生活。丁托列托就是其中一位伟大的画家。他通过自己不断的探索,成为风格主义的代表性作家。但我想,他所取得的成就固然令人钦佩,但他那追求成功的坚强的灵魂和与众不同的品行更让人肃然起敬,值得后人深思。
勃鲁盖尔为何被称为农民画家
勃鲁盖尔(公元1525年—1569年),出生于尼德兰北方的荷兰省北部拉班特州勃鲁盖尔村。他早年师从于岳父P·库克·凡·阿尔斯特,在公元1551年成为安特卫普画家行会的画师,随后去意大利作修业旅行,先后漫游西西里岛、意大利北部乡野和阿尔卑斯山,为早期的风景画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从公元1556年起,勃鲁盖尔的创作受当时社会形势的影响,开始从风景转向带有教育性和讽刺性的人物构图。
自公元16世纪以来,尼德兰城乡资本主义有了相当的发展。北方以荷兰和泽兰两省的工商业最为发达,毛织业、麻织业、造船业极负盛名,航海业和渔业的水平相当高。其中阿姆斯特丹等城市出现了大规模的集中的手工工场。南方诸省的手工工场也有广泛的发展。然而西班牙杏理一世和腓力二世及其控制的天主教会却推行专制主义,任意破坏尼德兰各省区和城市的特权,勒索大量捐税。特别是当时的天主教会自称是代表上帝的人民的引路人,却极其愚昧无知,整天讨论的都是“针尖上能容多少天使”、“啤酒可不可以拿来做洗礼”、“老鼠吃了圣餐怎么办”、“穿凉鞋要打多少结”、“腰带要多么宽多么长”等无聊话题。他们通过向人民读《圣经》、讲道,宣传恭顺服从,甘作牛马,进行欺骗,而一切不合神学的思想、学说都受到禁止,不许宣传。他们成立宗教裁判所,酷迫害加尔文新教徒,加剧了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公元16世纪60年代初,加尔文新教徒多次举行反对天主教会的武装暴动。公元1566年8月,尼德兰爆发了反对天主教会的圣像破坏运动,世界历史上第一次资产阶级革命终于揭开了它的序幕。但是由于资产阶级和贵族同盟的妥协,公元1567年春运动遭到镇压。英勇的尼德兰人民并没有被血腥吓倒,他们在南方密林中组成“森林乞丐”游击队,在北方沿海组成“海上乞丐”游击队,继续开展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勃鲁盖尔生活于尼德兰资产阶级革命的前夜和爆发的初期阶段,尼德兰人民进步和正义的呼声、教会和侵略者的残暴,都在他的作品中得到了反映。在《绞刑架下的舞蹈》、《婚礼的聚餐》、《农民舞蹈》、《收干草》、《收割》、《牧归》、《雪中猎人》、《暗日》等作品中,他以现实主义的手法,描绘了尼德兰人民反对西班牙的战斗精神和尼德兰美丽的风光,特别是以浑圆、朴拙的艺术造型,塑造了一系列农民形象,展示了他们丰富多彩的生活:乡村婚礼的宴会,农民在婚礼上跳民间舞,秋天的收割,冬天的狩猎等,他也因此被誉为“农民画家勃鲁盖尔”。在《死的胜利》、《洗礼者约翰布道》、《伯利恒的婴儿虐杀》、《伯利恒的户口调查》、《耶稣背负十字架》等作品中,勃鲁盖尔借用《圣经》中的故事或用各种怪诞的寓意形象,讽刺参与斗争的资产阶级和贵族的软弱,揭露西班牙侵略的残酷暴行。在《懒人国》、《巴别塔》、《乞丐》、《掏鸟窝的谚语》、《嫌弃人世》等作品中,他取材一些富有教育意义的民间故事或谚语,用寓意的手法,对教会、僧侣势力和不良现象进行辛辣的讽刺,并对人们提出忠告。其中的蛋彩画。《盲人》就是一幅寓意深刻的杰作。
这幅作品创作于公元1568年,纵86厘米,横154厘米,现藏于意大利那不勒斯国立卡波迪蒙特美术馆。它取材于《圣经》中耶稣对法利塞人说的一句话:“他们是瞎眼领路,若使盲人领盲人,二者必然都落入坑中。”画面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群衣衫褴褛、贫穷和引人怜悯的瞎子,其中第一个瞎子已经跌人路边的池塘里,但是手里仍然攥着那根探路的拐杖不放,第二个瞎子虽然扑倒在他身上,左手依然拽着一根拐杖,来牵引着后面的瞎子,后面的瞎子不知道前面的瞎子已经遇到了危险,仍然在跟随着前进。画面的远处是明丽优美的农村风光和高高耸立的教堂,这种刻意的安排使人很容易会心地想起耶稣的话和当时教会的无能。
作为西方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思想文化运动,文艺复兴发源于公元14世纪的意大利,公元15世纪中叶逐渐遍及尼德兰、法国、西班牙、德国和英国等地,公元16世纪各国的文艺复兴运动进入高潮。由于内部历史条件不同,文艺复兴运动在各国的发生、发展及其具体内容也各不相同。在意大利,文艺复兴是以发掘古希腊、罗马文化、追求科学求实的精神为先导,导致人们对中世纪神学的全面怀疑。在德国,文艺复兴则以宗教改革为主要特征,当时德国的人文主义者用现实主义世界观去解释《圣经》,并以实验科学为依据,无情地批判经验哲学的反科学性。在尼德兰,由于历史的特殊性,文艺复兴的内涵主要是民主独立和民族解放的问题。基于此,佛罗伦萨和罗马的艺术,主要体现为追求现世的幸福和欢乐;德国和尼德兰的艺术,则体现为对黑暗的揭露和对暴力的嘲讽。这既显示了艺术家个人独特的天才,也是历史、地域和民族的差异使然。勃鲁盖尔正是尼德兰文艺复兴中在艺术上最杰出的代表,他以夸张和幽默来传递某种深刻寓意的风格,使尼德兰绘画在当时的欧洲独树一帜。
塞万提斯究竟葬身何处
说起文艺复兴,人们往往觉得这场思想、文化运动仅限于意大利。其实,文艺复兴是公元14~16世纪反映西欧各国正在形成中的资产阶级要求的思想、文化运动。它最初发源于意大利,16世纪扩展到德意志、尼德兰、英国、法国和西班牙等地。塞万提斯(1547~1616)就是西班牙文艺复兴中涌现出来的文学巨匠。
塞万提斯出生于西班牙埃纳雷斯堡城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父亲为外科医生,他在童年就跟随父亲行医到过西班牙的一些大城市。因为家境贫寒,他没有机会上大学,但他刻苦自学,即使街上的废纸片也捡起来阅读。经过艰辛的努力,他终于成为当时西班牙人中读书最多、求知欲望最强的人之一。工夫不负有心人,后来他在马德里得到了深造的机会。公元1570年,塞浦路斯被奥斯曼帝国攻占,基督教世界受到挑战。西班牙、罗马教廷和威尼斯组成反对伊斯兰的神圣联盟,并开始招募新兵。血气方刚的塞万提斯应征入伍,并在第二年10月7日参加了在勒班陀海湾与土耳其人进行的一场使他终身难忘、并引以为荣的恶战。他英勇善战,胸部两处负伤,左手也因伤而终身残废。后来,他参加了地中海东岸的远征,占领突尼斯,并在巴勒莫和那不勒斯戍守。公元1575年,他获准退役,携带舰队司令和那不勒斯总督的推荐信,与弟弟一起启程回国。不幸他们遇到土耳其海盗船,被掳至阿尔及尔,开始了长达五年的奴隶生活。在被俘期间,他坚韧不屈,多次组织难友逃亡,但是均告失败。每次失败后,在酷刑和死亡的威胁下,他总是挺身而出,独自承担责任,这种英雄气概使当地凶残的总督也为之感动。公元1580年,塞万提斯最终被赎回,回到了马德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