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这种理论是正确的,就进一步解释了那段时期大气中氧含量为什么会大大增加。报告称,生活在石头上的制氧浮游生物,因为大陆露出水面也暴露在空气中,并释放出大量的氧气,而充沛的氧气就逐渐孕育出不同的生命形态。但从此,地球表面的水量不断减少,这就意味着地球上的生物最终将成为历史。
村山认为,所有拥有水源的星球上的生命体,将不可避免地重复上演:水份完全消失后,最终走向“灭绝”。他指出,在火星上,这种情况早已发生过。科学家估计火星上曾经有过河流,但始终没能了解水源为什么会消失。
那么,地球终会干涸的“预言”,是不是说明地球人类面临所谓的“世界末日”呢?绝不是。
第一,对于人类来说,10亿年的时间实在是太漫长了,漫长得令人无法想象;第二,相对于10亿年而言,以地球人类的高度智慧,在不到弹指一挥间,人类就能在地球以外找到或创造新的定居点,现在人类掌握的空间技术就已描绘了这样一个蓝图。
所以,哪怕地球真有一天不再适合人类生存了,人类也早已在别的星球繁衍、生息得更兴旺了。或许,“火星人”也早已搬往别处了
地球轨道上的神秘卫星来自何方
1988年,在地球轨道上,前苏联和美国同时发现了一颗来历不明的卫星。这颗卫星,十分巨大,表面有强磁场保护,外观像钻石。根据观测,这颗卫星上有极先进的探测仪器,似乎可以扫描和分析地球上的每一样东西,包括所有的生物在内。这颗卫星上,还装着强大的发报设备,能够将收集到的材料发射到遥远的太空中去。
刚开始,前苏联以为这颗卫星是美国发射的,是美国进行“星球大战”的卫星。但美国却以为是前苏联发射的。后来,前苏联和美国通过外交途径进行接触和讨论,终于明白这颗卫星并不是他们发射的,而是来自第三者。
那么这第三者是谁呢?世界上除前苏联和美国以外,有发射卫星能力的国家,还有法国、德国、日本、中国等,但对这些国家经过一番调查后,他们都表示没有发射过这颗卫星。
前苏联宇航科学家马斯·捷诺华博士分析,这颗神秘卫星可能来自其他星系上的某星球。对此,美国政府保持沉默,但却承认它的存在。因为这颗卫星构成了对地球重大的威胁,所以两国不愿将此事公开。
据说,前苏联和美国都想派宇宙飞船或航天飞机接近这颗神秘的卫星,以尽快查明它的来历。1989年,在日内瓦的一次记者招待会上,马斯·捷诺华博士将这件事披露之后,世界上的科学家已有200多位表示愿意协助调查这颗卫星。
法国的天文学家佐治·米拉博士认为:“我深信这颗我们从未见过的卫星来自另一个世界。所有迹象表明,它是旅行了很长时间才来到地球的。据初步估计,这颗卫星大概已有5万年的历史了。”
那么,这颗巨大的神秘卫星到底是来自何方?它是谁制造的?它来到地球想干什么?所有这些问题,都是留给科学家们的艰巨课题。
宇宙中还存在另外的地球吗
1999年7月1日,有天文学家在出版的著名科学杂志《自然》中称,在遥远的宇宙边缘,存在一些不为人知的行星,它们与地球环境相似,被称为“失落的世界”。
科学家们认为,在太阳系形成初期,这些行星被摒出太阳系,成为宇宙中的游魂野鬼。在这些行星上,气候暖和,湿度充足,足以维持生命的存在。
美国加州技术学院的行星科学家史蒂文森指出,尽管这些行星没有像太阳那样的恒星提供热力,但它们表面很可能存在厚厚的氢气层,氢气层中蕴藏着行星天然放射作用散发出的热量,并长期保存着这些微热。他还说,这些“被逐者”在太阳系形成过程中获取的热能,即使过几百亿年也不会冷却。
史蒂文森强调,科学家的这一新发现有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而不是简单的推想。早在数十年前,天文学家们就认为宇宙中存在“被逐”的天体,它们是太阳系形成时产生的“副产品”。
太阳系形成时,科学家认为,与地球质量大致相同的天体有两种发展方向,一是被更大的行星的万有引力弹射人太空,二是撞人像木星那样的大行星。
那些被大行星的万有引力拉人太空的天体,受到史蒂文森关注,它们是在数百万年前被摒出太阳系的,即在太阳系于约45亿年前合并以后。
在太阳系形成的时期,因为太空中很可能充满了氢。所以,氢就可能包围了被释放的行星,从而使它们能保留与地表大致相同的温度,甚至也使它们存在有海洋。
假如没有太阳的照射,像地球这样的行星,其内部的放射活动只会使温度上升到绝对零度以上一点,但厚厚的氢气层却能阻止内热逃逸,使被“放逐”的行星能保持温暖舒适。
液态水,被认为是与地球生命类似的生物存在的应有条件,但不是绝对条件。史蒂文森认为,那些“被逐”的天体上面也可能有闪电和火山,使其表面温度可以维持生命,并使生命长久存在。另外,在这些行星的大气层中,除氢外很可能还含有阿摩尼亚和甲烷。这些同40亿年前地球开始有生命时的环境相似。
史蒂文森还指出,因为这些星球获得的能量只相当于地球的1/5000,就算存在生物,也是比较低等的。
史蒂文森将这些星球上的景象描绘成:“那里并不完全是冰冷黑暗的世界,频繁的火山爆发喷出的红色岩浆使整个大地呈暗红色,天空中布满氢云,在这里你可能看不到美丽的星空。”
当然,史蒂文森的论点现在基本上得不到证实。即使那些遥远的孤星存在,也只能发出极少的无线电波或放射热能,以现在的技术,地球上的科学家根本无法观察到它们。所以,“失落的世界”理论提出后,引起了极大的争议。剩下28天了。
2000多年来,人们因为一种习惯,一直在沿用这个不合理的规定。如今,世界各国研究历法的人们,已提出了许多改进历法的方案,试图将历法改得更合理一些。
日食和月食是怎么产生的
月亮围绕地球不停地旋转,同时,月亮又被地球带着绕太阳旋转。因为这两种运动,就会产生日食和月食。
当月亮转到太阳和地球的中间,而且这3个天体处于一条直线或近于一条直线的情况下,太阳光就会被月亮挡住,发生日食;当月亮转到地球背着太阳的一面,而且这3个天体处于一条直线或近于一条直线的情况下,太阳光就会被地球挡住,发生月食。
因为月球到地球的距离和观测者在地球上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日食和月食情况也不同。日食有4种:全食、环食、全环食和偏食;月食有两种:全食和偏食。
发生日食时,月亮将太阳遮住,在地球上会留下影子。站在地球上被月亮本影扫过的地方,就完全看不见太阳,这称为日全食;站在地球上被月球半影扫过的地方,就会看到太阳被月球遮住了一部分,这称为日偏食。有时,因为月亮到地球的距离不同,日食发生时,月球的影子不到达地面,在被月影延长线包围的区域内,人们还能看见太阳的边缘,即月亮只遮住了太阳的中心部分,这种现象称为日环食。在日全食和日环食阶段的前后还能看见日偏食。更难得的是,在一次日食过程中,因为月亮到观测点距离的变化,有的地方能够看见日全食,有的地方能够看见日环食,这就称为全环食。
发生月食时,当月亮部分进入地球阴影(本影)时,称为月偏食;当月亮全部进入地球阴影时,这就称为月全食。
日食和月食还有一条规律:日食总是发生在新月朔日,而月食总是发生在满月望日。
一般情况下,一年中至少发生两次日食,有时会发生3次,最多会发生5次,但这种机会很难碰到。每年大约会发生一两次月食,但如第一次月食发生在这年1月初,在这一年中就有可能发生3次月食。
没有日食的年头是没有的,但没有月食的年头却常有,大约每隔5年,就有1年没有月食。
虽然日食比月食的次数多,但平时人们看见月食的机会要比日食多,为什么呢?
对于整个地球来说,每年发生日食的次数确实比月食多,但对于地球的某一个地方来说,看见月食的机会却比日食多。因为每次发生月食时,半个地球上的人都能看见。而发生日食时,只有比较狭窄地带内的人才能看见。
日全食更是极难见到,对于某个地方,大约平均200~300年才能见到一次。在北京,要等到2035年9月2日才能看到一次日全食;在上海,2009年了月22日就能看到。
太阳是地球上所有生命的源泉,太阳上发生的一切变化,都和人类的日常生活关系非常密切。比如,太阳发生大气爆炸时,将对地球上的短波无线电通信、天气变化等都有剧烈影响。所以,摸清太阳的脾气,弄清楚太阳的本质很有意义。
要了解太阳,就要观测太阳。但是,观测太阳会遇到许多阻碍。通常人们见到的强烈太阳光,绝大部分是由太阳大气最底层发出的,这一层称为光球层。太阳大气外层的光很微弱,在地球表面观测太阳时,因为地球大气散射太阳光,天空变得很亮,太阳外层大气的光被完全掩盖住,使人们看不见那里的各种现象。如果用一般的仪器只能看清光球层。
发生日全食时,太阳的光球被月亮遮住了,使天空变暗,太阳外层大气的光才能显露出来,露出“庐山真面目”,使人们能看到平时看不见或者看不清的现象。
太阳外层大气的组成部分包括色球层、日珥、日冕。它们的活动,都密切关系到地球上的短波无线电通信、天气变化等。所以因此,天文学家对色球层、日珥、日冕都很感兴趣。
平时在一定条件下,虽然也可以观测到色球层、日珥、日冕,但在发生日全食时,这些现象能够看得特别清楚。此时,进行观测、研究得到的结果非常有价值。所以,每当发生日全食的时候,科学家们总要带上许多笨重的仪器,千里迢迢赶到能够看到日全食的地方去进行观测。
至于为什么要观测月食?在发生月全食时,天文学家通过研究月亮的亮度和颜色,能够判断地球大气上层的成分。发生月食时,测定月面的温度变化,能够帮助人们研究月亮表面的构造。另外,从月食的过程,还可以仔细研究地球和月亮的运动规律。
比较起来,日食观测比月食观测要更有科学意义。
为什么不能用眼睛直接观察日食
日食是一种十分罕见的自然现象,尤其是日全食更是自然界的壮丽奇观。在出现日食的短暂时间内,科学家用各种天文望远镜和射电望远镜来观测日食,进行拍照和记录,分析它的射电强度变化曲线和光谱。
当发生日食,很多人对这一天文现象都很好奇,希望能仔细看看它是如何开始、发展变化直至最后结束的。但在观察日食时必须注意,不能直接甩眼睛观看。几十年前,有几十个德国人因直接用眼睛观看日食而双目失明!
为什么直接用眼睛观看日食会伤害眼睛,甚至会使人双目失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