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观象台在17日凌晨和18日凌晨,分别观测到249颗和355颗流星,其中火流星此起彼伏,像闪电划破长空,在空中逗留最长时间达9分30秒。
青岛射电天文观测站在凌晨3—6时,观测到309颗流星,其中火流星41颗。
昆明天文台在17日凌晨1小时中,观测到500颗流星。
而热情高涨的人们用肉眼在18日大概也能看到几十颗流星。
虽说“只见流星不见雨”,留给我们深深的遗憾,但:人们求知愿望之强烈,却大大出乎天文科学家们的意料之外,同时也令人深感欣慰。
总之,在那次星光灿烂过后,增长了人们对流星的认识,也更增加了人们探索天空的渴望。
流星是什么呢?科学地说,流星就是在太阳系行星际空间里存在的一些尘粒和微小固体块在大气层中摩擦燃烧而发光的现象。而流星雨就是地球的大气层遇到了一大群宇宙尘粒所造成的如同下雨一样的天文现象。
那么,这些流星体从哪里来呢?说来它与彗星还有不解之缘。我们以比拉彗星为例来说明。
比拉彗星早在1772年就被人发现。在1826年,奥地利人比拉在亲眼目睹了这颗彗星之后证实了这就是人们曾多次看到的那颗彗星,它的周期是6.6年,并且预言下次它将在1832年出现。果然,比拉彗星在1832年和1839年又两次重现,事实也证明了比拉彗星的周期的确为6.6年。
而令人惊异的是,比拉彗星在1846年1月13日重现时分离成两个彗核、彗发和彗尾,它变成了“双胞胎兄弟”。这对“兄弟”先是若即若离地形影相随,后来就一前一后慢慢拉开了距离,消失于视野。等到1852年时,尽管他们双双返回,却相差了240万公里,形状和大小虽然没有太大变化,但它们已经成为两颗“各自为政”的彗星了。
转眼到了下两个回归年,即1859年和1865年,人们却没有寻到这对孪生彗星的踪影。经过计算,在1872年10月6日,他们将经过轨道近日点,人们再一次做好准备迎接它的回归。
可是虽然天文工作者细心地探寻,却没有发现它的任何踪迹,时间过去了一个半月,仍一无所获。人们心里纳闷儿,难道它们退出了江湖或是隐居起来了?
一年那一年的11月27日夜里,在欧洲和北美洲的许多地方,都看到了一场盛大的流星雨,流星从仙女座向四周辐射出来,像高空焰火,历时6个小时,从辐射点总共辐射出大约16万颗流星,高峰时一个小时达到几万颗。大家心里的问号终于解开了。
原来,这一时间正是地球穿过比拉彗星轨道的时间。显然比拉彗星已经解体了,彗星的小块和尘粒一路洒在自己椭圆的轨道上,密密聚集形成一大团的尘粒,就形成了比拉流星群。比拉流星群的辐射点在仙女座,当出现流星雨时就叫做仙女座流星雨。
从比拉彗星身上,我们一方面可以分析出彗星分裂、崩溃的规律和演变历史,另一方面则解释了彗星与流星雨之间的关系。
而20世纪末的狮子座流星雨则是跟坦普尔·塔特彗星有关。坦普尔·塔特彗星平均33.5年回归一次,这也就意味着每隔33.5年,狮子座流星雨才会有一次盛大表演。历史上最盛大的一次流星雨就是1833年11月13日的狮子座流星暴雨。狮子座流星雨在长达6、7个小时的“降雨”过程中,流星总数在24万颗以上,其宏大的气势,可称得上是千年不遇的天空奇观。
20世纪60年代,狮子座又爆发了一次壮观的流星雨,“雨星”达1小时14万颗,持续了8、9个钟头,每分钟约有2400颗流星从狮子座一点辐射出来,布满整个天空。近200年来,4次著名的流星雨都发生在西方,狮子座流星雨只在公元931年向东方展现过它美丽的风姿。而1998年的流星雨没有在人们预期的时间里出现,可见一定是它的运转速度或内部结构发生了变化。对此,天文学家们还不能解释出它改变时间的原因。
看来,灿烂的星空上还有那么多的奥秘等待着我们去探寻。
天空中的北极星为什么“不动”
许多人都知道天空中有一颗大名鼎鼎的北极星。人们一旦找到了北极星,就能够弄清楚东南西北的方向了,因为北极星所处的方向就是北方。
北极星是一颗十分有趣的星星。如果你是一个喜欢观察星星的人,那么你每晚看星星时,就会发现星星都在东升西落,而北极星却像一位稳坐中军帐的大元帅,几乎一动不动。如果再仔细观察,还会发现其他的众星好像都在围着北极星转圈圈,这是为什么呢?
要想了解这个问题,首先要知道为什么其他的众星会东升西落。
星星的东升西落是地球自转造成的一种现象。地球在绕一根假想的自转轴自西向东一刻不停地旋转着,自转不仅造成了昼夜的交替,还造成了众星的东升西落。
假如将这根假想的自转轴向两边无限延伸,它就会与我们头顶上的天球在两点相交,在地球北极上方的这一点称为北天极,对应的方向就是正北方;在地球南极上方的另一点称为南天极,对应的方向就是正南方。
地球自转造成了众星的东升西落,而地球自转轴的方向就是北天极,所以,看上去群星是围绕北天极旋转。北极星恰好在北天极附近,粗看起来,就像是北极星一动不动,这就造成了众星看上去是在绕着北极星旋转。
北极星就位于距离北天极不到的地方,所以面向这颗星的方向自然就是北方了。当然,北极星并不等于北天极,北极星事实上也在沿着一个很小的圆圈绕着北天极旋转,但是这个圆圈太小,以至于肉眼一般看不出来,所以给人们的感觉就好像北极星在天空中总是一动不动的。
因为这个特点,北极星成了在北半球夜间指示方向的最好工具。
怎样才能找到北极星
北极星这颗大名鼎鼎的星星,大家都想认识它。因为找到了北极星,就找到了正北方,这不仅对航海、航空、地质勘探、测量等经常在野外工作的人有用,也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知识。
那么,怎样才能找到北极星呢?
面对北面的天空,就可以看到两个著名的星座:仙后座和大熊座。这两个星座都很容易辨认。仙后座主要的5颗亮星组成拼音字母w的样子;大熊座主要有7颗亮星: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玉衡、开阳、摇光;这7颗亮星组成的样子就想勺子,一般被称为北斗七星,也有人叫它勺子星。这两个星座,能帮助人们找到北极星。
仙后座和大熊座在天空中的位置,恰好隔着北极星遥遥相对。对于住在北半球中纬度地区的人来说,每年春天,天黑后不久,仙后座在西北方向,北斗七星在东北方向;5~6月之间,天黑后不久,仙后座出现在正北地平线附近,北斗七星则出现在头顶附近。在其他月份,当仙后座在头顶附近和东北方向时,则北斗七星就在正北和西北地平线附近。
在中国黄河流域以北,一年四季都能看到这两个星座同时在天空中出现。在长江流域以南,有时只能看到其中一个,一个星座出现在头顶附近时,另外一个正处在北方地平线以下,看不见了。
如何利用这两个星座来寻找北极星呢?
仙后座主要的5颗亮星中,有3颗比较亮,顺着这3颗亮星的中间一颗和它前面的一颗小星,向前延长3倍多的距离,就是北极星的位置。
北斗七星斗勺最外边有两颗星:天枢和天璇,将它们用假想的线连起来,并由天璇向天枢的方向延长大约5倍远的地方,能碰到一颗亮星,它就是北极星。在这部分天空中,只有北极星一颗比较亮的星,很容易找到。
找到了北极星,就找到了正北方,能很容易确定其他方向。面对北方,后面是南,左边是西,右边是东。北极星在地平线上的高度,b当地的地理纬度很近似,所以,知道了某地的北极星高度,这地方的地理纬度就可以大致知道了。
狮子座为什么会出现流星雨
1833年11月17日晚上,盛大的狮子座出现了十分壮观的流星雨景像:暴风雨般的流星持续不断地从狮子座向四面八方辐射开来,一连持续了好几个小时,流星最多时每小时出现10万颗。据估计,那天晚上至少出现了20万~30万颗流星。
狮子座从历史上出现第一次流星雨极盛算起,共达15次,出现的年份有:公元902年、931年、934年、1002年、1101年、1202年、1366年、1533年、1602年、1698年、1766年、1799年、1833年、1866年和1966年。从中可以估算出,狮子座流星雨的极盛周期差不多是33~35年或是它的倍数。当然,其中不按规律的例子也有。
那么,狮子座流星雨的极盛周期为什么会是33~35年或是它的倍数呢?
与狮子座流星雨联系在一起的“18661”大彗星,在1866年出现,被命名为坦普尔——特塔尔彗星,它公转周期平均为32.9年。在环绕太阳运动的过程中,这颗大彗星会将残余物质散布在轨道各处,从而形成狮子座流星群,尤其是密集在它运行轨道的一个比较窄的地段内。
每年11月中旬,地球穿越狮子座流星群和“18661”彗星的轨道,但因为“18661”彗星的公转周期大约为33年,不会每次地球都遇上那个密集区,而是每隔大约33年遇上一次。这也就是说,每年11月17日的前后,狮子座流星群仅会出现少量流星,每隔大约33年,才会出现一次盛大的表演。
从1998年11月狮子座出现的流星雨情况来看,流星的数目远没有预报的那么多。根据计算,2029年,当狮子座流星雨的母体“18661”彗星与木星相距很近时,很有可能在木星巨大引力的影响下,偏离原来轨道。假如这样的话,在不久的将来,狮子座流星雨将会消失。
南极地区的陨星为什么会如此之多
对于天文学家来说,陨星是极其难得的“天体标本”。那么,陨星在哪里最多呢?在生活环境特别恶劣的南极地区。科学家在没有任何资料和线索的情况下,却在这里发现了大量陨星。
1912年,在南磁极西北不远处威尔克斯地的冰雪中,澳大利亚的一支探险队发现了第一块质量约1千克的陨星。以后又过了约半个世纪左右,从1961~1964年,人们先后又在南极地区发现了5块陨星。
从1969年以后的20年内,人们在南极地区发现的陨星数目增加之快,完全出乎意料。1969年,先是日本南极探险队在大和山脉地区发现陨星,一直到1976年,在200来平方千米的范围内,大约收集到1000块陨星。后来,其他国家的南极考察队相继又在大和山脉、维多利亚谷、阿伦地区等地区发现了大量的陨星。到20世纪80年代末为止,在整个南极大陆上找到的陨星已达七八千块,而且,看来南极地区的陨星数目远不止这些。
在南极大陆上发现的陨星特别多,范围又比较集中。从已找到的陨星来看,它们绝大多数都集中在美国基地附近的阿伦丘陵地带,以及日本昭和基地附近的大和山脉与其他高山周围。科学家发现,这些集聚在一起的陨星类型是各种各样的。这个事实清楚地说明,这些不同的陨星原来分散在各处,因为某种原因,如冰层长期而缓慢的流动,才会逐渐聚集到几个地区附近来。
这是因为南极大陆的中间部分冰层比较厚,在向海岸延伸过程中逐渐变薄。冰层会很自然地由高处向低处滑动,尽管这种滑动非常缓慢,但正是因为这种缓慢的滑动,才把散落各处的陨星慢慢地集中到比较靠近海岸的地区。如果遇到丘陵、高山地带,就会阻碍陨星的移动,使之就地停下来。
据统计,原先全世界收集的陨星,大约是从3000来次陨落中收集起来的,数千块南极陨星被发现之后,将陨落次数又增加了一牛以上。更难能可贵的是,南极陨星是在非常清洁、低温、低湿的条件一下长期保存下来的,成为一大批极为珍贵的科研资料和标本。
那么,这些极其珍贵的“天体标本”为什么会喜欢在南极大陆安家落户呢?原来,这与极光一样,是因为地球磁极的影响。再加上南极冰雪的覆盖,将这份天外礼物很好地保存了下来。
“通古斯”事件的肇事者是谁
1908年6月30日上午7点左右,俄国西伯利亚中部的通古斯地区,沿着大约275°的方位角,一个比太阳还要耀眼夺目的火球,呼啸着从天而降,顷刻之间,一声震耳欲聋的炸雷响起。
千里之外都能听到爆炸的巨响,方圆100千米内所有房屋的门窗玻璃被发出的冲击波震坏,甚至远在三五百千米之外的人畜,也突然被一击打倒在地。有2000多平方千米的森林树木轰然倒下,周围的一切在大火中成为一片焦土。世界所有的地震仪都记录下了一段异乎寻常的曲线。
据估计,这次爆炸的威力,相当于几千颗1945年8月投掷在日本广岛的原子弹的威力,或者说,与数千万吨“TNT”烈性炸药不相上下。这是人类有史以来“亲眼目睹”一次最大的“爆炸”。
在通古斯爆炸的究竟是什么东西呢?陨星是人们首先想到的。1927年,前苏联科学院组织了以库利克教授为首的考察队,前去爆炸现场进行实地调查。
在一般情况下,陨星坠落的中心区域总会出现一些大小不等的陨星坑,在附近能够捡到大量陨星碎片。但这里的情况却完全不同,既找不到大陨星坑,也找不到陨星碎片。考察队挖了好几十米深,仍然一无所获。陨星哪里去了?
正当科学家们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前苏联著名科幻作家卡萨采夫提出了一种大胆新颖的假说。他在一篇小说中提出:通古斯事件是一艘来自地球之外的核动力宇宙飞船“失事”造成的。但是,科学家并没有找到这一地区在1908年受到核辐射的证据,所以这种说法被推翻了。
1958年,前苏联科学家再度考察了出事地点。终于发现,这里的土壤中含有铁质陨星尘微粒,其中的镍含量高达7~10%,而地球上铁矿内的镍含量最高不会超过3%。以后,其他考察队又从当地沼泽灰泥土中找到了一些玻璃陨体、硅化物颗粒、金属颗粒和很小的金刚石颗粒。土。汹涌而来,所到之处遮天蔽日,过后地面上则留下一层细黄土,行人都成了“黄土人”。
我国的雨土大多是黄土,说明它同黄土高原有关。科学家收集了北京雨土标本,经过化验、鉴定,发现这些“雨土”同山西、陕西、甘肃三省的黄土成分相似。黄土高原有深厚的黄土层,每遇大风,黄土往往被卷到天空,随着大风飘到较远的地方,风变小,“黄土云”就变成“雨土”落下。
太阳奇闻
太阳,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不陌生,这硕大的,发出万丈光芒的火球,每天从东方升起,给我们带来了光明和温暖,也带来了一切生命的活力。
然而,就是这个为我们如此熟悉的太阳,有时候在大自然的巧妙安排下,也会出现一些罕见的有趣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