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未来高技术战争的作战样式对军人心理的影响1.非线性作战加剧了军人的心理应激反应高技术兵器远战威力的不断提高,以及隐形、电子干扰和电子压制、夜间等空防兵器性能的日益完善,非线式作战,即采取多维的空防力量,形成从敌防御后方、翼侧和正面密切协调的积极作战,即打即离,短促突击,非连续性的进攻,已是当代高技术局部战争的主要作战样式。
非线式作战样式很大的一个特点,就是在作战中出现了一些新的突防方法。例如:隐形飞机突防。海湾战争中,F-117A隐形飞机依仗其不易被雷达发现的隐形特性,在多国部队空袭中担任了打头阵的角色。开战第一天,F-117A隐形飞机神不知鬼不觉地通过伊拉克雷达网,进入巴格达市区上空,对伊军指挥、控制中心等战略目标实施猛烈攻击,30架F-117A飞机突击完成了当夜全部突击目标的35%,为多国部队突破伊军纵深防御,加速海湾战争的胜利发挥了重大作用。电子干扰突防。它不仅能降低敌方防空雷达的发现概率,还能影响防空指挥系统的正常工作,增大防空武器系统发射、跟踪的困难,降低其击毁率。实战表明,使用电子干扰突防,可使作战飞机突防效率提高20%左右。电子压制突防。它是利用反雷达攻击飞机的机载导弹直接摧毁敌方防空雷达,以提高攻击的突防成功率,海湾战争中,美军发射的2000枚”哈姆“反雷达导弹和英军发射的100枚”阿拉姆“反辐射导弹,击毁了伊方的几百座防空雷达,使伊军的防空基本瘫痪,从而有效地保障了多国部队攻击机群的纵深突防。夜间突防。近10年来,机载夜视设备得到迅速发展,许多作战飞机都装载各种夜视设备,从而具备夜暗条件下突破敌方防空区和攻击地面目标的能力。海湾战争中,空袭阶段多国部队夜间出动架次占总出动架次的70%,这样极大提高了突防空袭的成功概率。这种非线式作战样式突破了传统线性作战的时空限制,因而使得战争的突然性较之过去大大增强。军人在突如其来的危险条件下,出乎意料的变化中需要立即作出选择和采取行动时,就会出现应激心理状态。
什么是应激?心理学认为,应激是人在面临紧张危险或出乎意料的变化时本能地产生的紧张情绪状态。应激状态使机体有特殊防御、排除危险机能,可使人心理、生理潜能充分发挥。应激状态下,一方面使人的全身处于高度的紧张状态,心跳加剧、血压升高、出汗、肌肉紧张、机体处于充分动员状态、代谢水平加快,活动量增加,以适应紧急情况。心理素质好的产生的是正效应:表现为精力旺盛,创新意识强,思维清晰、准确,反应动作机敏。另一方面容易使人做出不适当的反应,对心理素质欠佳的人来说,应激往往产生负效应:紧张而控制不住自己,知觉、记忆、思维、言语和行为均受到影响,大脑产生抑制。出汗多、失眠、记忆减退、动作失调,影响到正常水平的发挥,完成任务受到影响。
从军人产生心理应激原因分析看,主要是由于高技术战争突然性增大,交战双方的心理压力都增大了。你担心我搞突然袭击,我也担心你搞突然袭击,都需要精神上、心理上的高度警惕性。这样,官兵的神经始终处于极度紧张的状态之中,简直没有调整、松弛的时间。这无疑对军人的生理机能会造成种种损害,从而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疾病,如注意力失调、视听功能紊乱、失去自制力等。
2.连续作战加重了军人的心理负荷
在高技术战争中,由于大量夜视器材投入战场,夜战成为昼战的自然延续,不间断连续作战的情形已经相当普遍。在43天的海湾战争中,多国部队曾对伊军实施了38天不分昼夜的连续轰炸。多国部队共出动作战飞机116000架次,最高日出动量达3000多架次,平均日出动量高达2600多架次,比疼痛、心脏病和胃肠不适、记忆力衰退等。数以百计的参加过海湾战争的退伍军人向参议院调查员们谈到,他们曾经遭受大炮和飞毛腿导弹的攻击,身心受到了损害。这种所谓”怪病“就是”海湾战争综合征“,心理学上叫”疲劳综合征“、”军事精神病“,是一种心理创伤。
3.远距离精确火力战强化了军人的恐惧心理
火力是战争中导致军人伤亡的主要因素,它不仅可以杀伤军人肉体,而且可以震撼军人的心理。高技术武器装备的威力大,这使常规武器的威力正在走向”非常化“。目前,一架带集束炸弹的战斗轰炸机,其杀伤破坏效果可与当量1000吨的战术核弹的威力相比拟。海湾战争中大显身手的”战斧“巡航导弹和”爱国者“防空导弹等,单发命中率均高达90%以上。在海湾战争地面作战期间,载有”海尔法“激光制导反坦克导弹的24架AH-64型武装直升机,仅用50分钟,就击毁伊军坦克和装甲车84辆、火炮8门、汽车38辆。作战兵器的杀伤威力、杀伤距离和杀伤精度空前增强,将会极大地强化军人的恐惧心理,并引发出怯战避战趋向、自我保全心态、集体心理恐慌等一系列心理问题。科索沃战争中,美国动用以巡航导弹为主体的各种高威力精确制导武器,对南联盟进行了高强度空中打击,不仅给南联盟造成了重大的物质损失,而且也对南联盟军队士气产生明显的消极影响。恐惧心理作为军人生命受到威胁或预感到威胁而引起的担惊受怕心理,具有极大的危害性,轻则使人失去正常的思维、表达和自我控制能力,重则将导致军人精神崩溃、行为失常。海湾战争中,美军部分官兵中就出现过因患战斗恐惧症,错把流星当炮弹,乱拉警报等。
4.全方位信息战增加了军人认知和判断的难度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战争领域开辟了新的天地-信息战场。各种信息技术装备把军队的通信、指挥、火控、制导以至单兵的行动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构成了复杂的信息网络。这样就赋予了士兵作战、通信、火力控制、战场情报收集和防护、信息收集、传递、处理等多种能力。心理学研究表明,在大量信息同时涌入军人大脑时,很容易造成注意力分散,判断力下降,进而产生错觉和失误。信息传播的过程越复杂,对事物本来面目的分析和确定就会变得越困难。在信息战条件下,一方面,信息内容空前丰富,各种真假混杂的信息同时蜂拥而至,使军人的正常心理状态受到极大干扰,正确认知的难度明显加大;另一方面,信息载体的日益现代化,也使军人获取和掌握信息的智力要求更高、程序更加复杂。
5.高强度心理战影响了军人心理防线的稳固
在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中心理战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心理战是作战双方为摧毁对方作战意志而进行的特殊作战样式,是与武力战有着明显区别的对军人的一种”软杀伤“。作为无形的打击力量,能从心理上摧毁军人的思想、情感和意志,使其丧失战斗力。古往今来,任何一场战争几乎都有心理战的运用。如海湾战争,美军采用多种心战手段,瓦解伊军士气,心战效果明显:伊军看过传单的人占98%,相信传单的人占80%,伊军投降的人中受传单影响的占70%;听过联军广播的占伊军人数的58%,其中46%相信广播内容,投降的人中受过广播影响的占34%;听到高音喇叭的人占伊军人数的34%,其中18%的人相信喊话内容,投降的人中受过高音喇叭影响的占10%。
事实证明,在高强度心理战的作用下,军人极易产生紧张、恐惧、惊慌、厌战、疏忽大意、犹豫不决等不良心态,产生对战争性质的怀疑及投降意愿,直至引发心理彻底瓦解,成为敌方的精神和心理上的俘虏。
二、高技术战争的战场环境对军人心理的影响高技术战争与其他战争形式相比,其战场环境更具有紧张性、危险性、残酷性的特点,对军人心理所造成的强烈刺激,是其他战争所不具备,也是不可比拟的。1.恶劣作战条件对军人作战意志的严重考验高技术战争通常要比一般条件下的战争更为恶劣和严酷,对官兵作战意志所造成的影响也更为突出。劳师远征,恶劣的作战环境、复杂陌生的地形会给参战人员带来超常的生理和心理负担。在高技术战争中,面对恶劣的作战条件,有的军人会产生反应迟钝、思维和记忆力下降、情绪波动、意志消沉等不良心理。导致战斗意志下降,出现怯战、避战、怠战等现象。
2.战场恐怖气氛对军人情感的强烈刺激
战争是力量的抗衡。在敌弱我强的情况下,参战人员容易树立必胜信念。然而,当两军对垒处于敌强我弱的态势时,就容易出现畏难心理,特别是在首当其用、执行进攻任务的作战人员中,更容易产生怯战和恐惧心理。军事心理学研究表明:恐惧的情感是导致心理病变的最主要原因。在恐惧状态中,军人的智能、情感和情绪、意志等心理过程都可能遭到破坏,进而降低随行战斗任务的能力和水平,甚至完全失战斗力。
3.复杂战场状况对军人认知和行为的重大冲击高技术战争的战场境况较之以往战争要复杂得多,不仅战区无前方后方、白天黑夜、远近高低之分,而且往往信息难以把握,战机难以捕捉,态势难以料定。1999年3月24日北约13个国家发动代号为”联盟力量“的作战行动,到6月11日,北约不分昼夜地轰炸,让南联盟黑暗了78天,虽然在战前和战中,作战双方都有周密的计划和组织,都有夺取战争胜利的决心和愿望,但战争的实际进程和结局如何,往往是一个很大的未知数,使得军人在战场上进行识别、判断、校正、决策等认知和思维的难度增大。这必然会引起军人的担心和思虑,使其正常的心理认知能力受到影响。当战争中出现了战场变化,会使军人产生忐忑不安的心理,甚至产生绝望和孤独情绪;任务急剧转换在作战准备空前复杂的情况下,会使官兵因心理准备不足而难以适应;失败容易使部队情绪沮丧、士气低落,造成上下之间相互埋怨、离心离德;而胜利则容易使部队产生骄傲自满情绪,造成麻痹大意、草率轻敌等等。
高技术战争中的心理战
一、高技术战争中心理战的特点
心理战一词,是外来词。最早公开使用心理战一词是英国军事家富勒,他于1920年《战争指导》一书中,首先提出心理战这一概念。中国曾在古代出现过类似心理战的名称,即心战,也叫攻心。从近些年来发生的高技术局部战争来看,愈是高技术条件下,心理因素和心理影响愈重要,心理战越是大有用武之地。
什么是心理战?心理战是以各种形态的信息媒介为武器,对敌人从思维、情感、理智到观念、立场、态度等全部心理要素进行攻击,造成敌方意志和士气的崩溃、指挥决策紊乱,作战信心动摇,战斗能力受损的作战样式。
可以说,战争自从降生在人类社会以来,就一直与人的心理因素相伴。几乎所有的战争都是在两条战线上进行的,一条战线是战场拼杀,一条战线是心理上的较量,而且心理上的较量先于战场上的较量,重于战场上的较量。故而中国不少军事家都十分推崇”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三国志·蜀书·马谡传》)的战争指导思想。事实证明,高技术影响了现代战争,高技术也必然影响心理战。从高技术战争心理战的特点来看,它既有对以往心理战传统的继承,又具有高技术条件下的特征,主要表现为:
1.高技术条件下的心理战领域扩大
高技术条件下的心理战是全方位、多领域、大范围的心理战,其特征是突破了军事领域,扩大到了政治、经济、外交、宗教等领域。心理战产生于战争中,它与战争、与军事联系在一起。冷战时期以来,心理战逐渐超越了军事领域,心理战的作用日趋重要,日趋广泛,进入多种领域。20世纪末期,随着东欧的剧变与苏联的解体,西方敌对势力更加受到鼓舞,感到心理战的力量足以胜过原子弹,一颗原子弹只能把一个小小的广岛夷为平地,而心理战、精神战不费一枪一弹却可以在瓦解昔日”超级大国“苏联及东盟中发挥作用,这种”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武器太管用了。于是,心理战便受到越来越多的政治家的青睐,心理战也越来越多地进入政治、外交、经济、文化等领域。如美国在海湾战争前后进行的一系列政治、外交、经济、文化宣传活动,都具有心理战的性质。另外,美国还把心理战渗透于人权问题、经济援助、贸易往来、最惠国待遇等方面。心理战不再是传统上的军事领域的斗争和武器,而成为政治、外交、经济、军事、文化、宗教等多个领域的斗争手段。心理战不只是与军事和战争结伴而行,而是也与政治、外交、经济、文化、宗教结伴而行。
1985年,美国国防部制定了《心理战总计划》,把心理战视作执行国家安全政策的一种战略手段”、要求“在平时、危机时和战时都考虑和使用心理战”。1982年,美国国防部致国会的《海湾战争报告》中指出:“心理战在这次战争中的运用是极为成功的”、“心理战对促使伊军失败发挥了重要作用”。海湾战争结束后,各国军队首脑纷纷表示,要认真研究海湾战争心理战的经验,提高心理战的地位。从战略角度研究,心理战既是一种战术武器,又是一种战略武器。心理战已经在军事战略、国家战略的制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为军事战略、国家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执行国家安全政策的一种战略手段”。
因此,应该说海湾战争不仅是一次高技术武器的较量,也是一次心理战的全面较量。
2.高技术条件下心理战的时空扩大
打击其士气,瓦解其军心成为心理战主要目标和任务。从近几年发生的几场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特别是海湾战争中可以看出,在现代战争条件下,心理战范围趋向全方位、大纵深、多层次。在空间上,心理作战不再仅仅是局限于某一方向、某一地区,而且突破了前方后方的界限,天空、地面、水上、水下,都成了心理战的战场。为达成战争的突然性,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中的心理战往往早于战争爆发,而且贯穿于整个战争的进程中。例如第四次中东战争,埃及军队在战争爆发前,就制定并实施了庞大繁杂的200多项迷惑措施,麻痹了依靠现代侦察提供情报的以色列军队,达成了战争的突然性,而战争中以色列军队的电子战争和隐蔽穿插战术,则更出色地扭转了战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