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驻藏军人心理健康教育
46959500000017

第17章 驻藏军人常见心理问题与处理(7)

3)兴趣的广度现代人才,大多是兴趣广泛的人。广泛的兴趣促使人去接触和注意多方面的事物,获得多方面的知识,从而使人的智力获得多方面的发展。特别是近年来的创造发明多在几门科学领域的交界处产生,因此更要注意各种知识的渗透、互补,为成才,特别是为成为“通才”,创造有利条件。只要善于支配,调节,这与注意中心兴趣和兴趣的稳定性是不会发生矛盾的。

4)兴趣的效能这是指兴趣对实践活动产生的效果。有的人只把兴趣停留在期望和等待状态,或是局限于对感兴趣的客体的知觉上,浅尝辄止,而不去深刻地认识和掌握它们,不去尝试着从事相应的创造活动,这种状态的兴趣,在心理学中叫消极的兴趣,消极的兴趣缺乏推动的力量,不能使兴趣发挥效能。只有积极的兴趣,即不局限于静观,而是付诸行动,才会起到推动人掌握知识和技能的作用,从而在人才的产生过程中发挥效能。

青年战友们,兴趣是最好的朋友,兴趣是最强大的动力,兴趣是你成才的向导,要想成才,培养你健康的兴趣吧!

二、驻藏军人几种常见不良兴趣和嗜好的调适

1.酗酒

适当饮酒,可使人产生轻松、愉快的感觉。但无节制长期大量饮酒以至于达到成瘾的程度,则不仅危害自己,还会殃及部队的安全、稳定,是一种比较严重的适应不良行为,必须进行自我矫正和心理干预。

1)酗酒的原因

饮酒与吸烟一样属于社会认可的行为。少量饮酒可使人产生轻微的欣快感,精神兴奋,自我体验良好。酒精对人体的直接作用为中枢抑制,少量饮酒会出现皮层抑制解除现象,使饮酒者感到心情舒畅。于是,不少饮酒者将饮酒看作是一种享受,并逐渐养成爱饮的习惯,以至上瘾,每天不饮就好像缺少点什么似的。由于对酒精的耐受性,欲达到同样的效果,就必须增加饮量,于是造成酗酒。不良的模仿也可引起酗酒。如一些文学作品、电影中的英雄形象,饮酒都是海量,豪气逼人。有些军人就把能饮酒当成真正男子汉、有胆识的表现,谁的酒量大,谁就受到尊重。这种观念鼓励了酗酒行为。另外,饮酒能缓解人的压抑,暂时抚慰一个人孤寂、失落的心灵。许多青年军人感到事业上不成功、生活中遭受挫折,常常会借酒消愁,逃避现实。不过,尽管许多军人都经常饮酒。但最终变成酗酒者却不多见。什么样的军人容易酗酒成瘾呢?

(1)遗传因素有酗酒家族史的军人较无家族史的军人容易出现酗酒。酗酒者存在着性别、年龄上的明显差别。当然,这些差别也受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

(2)个体心理及社会环境因素具体可分为以下3种。人格因素。虽然一些研究表明人格障碍者易于酗酒成瘾,但人们至今仍无法确定是否存在易酗酒成瘾人格,因为人们很难从回顾性研究中获得可靠的结论。强化因素。根据操作条件反射理论,酗酒者首次酗酒后所产生的正效应(能使心情舒畅、显示英雄气概或能解除烦恼、逃避现实等),能诱使人们再次使用,直至成瘾。成瘾之后,停止酗酒引起的难以忍受的戒断症状又是一种隐性强化刺激,使患者受到“惩罚”,为了避免这种“惩罚”,酗酒者只好继续酗酒。于是酗酒者陷入一个恶性循环:A.酗酒+心身损害和家庭社会问题+烦恼+继续酗酒;B.酗酒+成瘾+戒酒后出现戒断症状+继续酗酒。社会环境因素。处于酗酒家庭、朋友、同事和单位之中的成员,通过观察、模仿、劝诱、学习,易于形成且难于戒断的酗酒行为。

2)酗酒后的临床表现

(1)即时效应血液酒精浓度小于0.05%,表现微醉,心情舒畅、松弛。精神活动清晰度降低,可有病理性醉酒,此时出现谵妄、运动兴奋与冲动行为。

(2)急性中毒血液酒精浓度大于0.1%,大脑皮层抑制解除,言语行为增多与紊乱、欣快、易激惹、眼球震颤、共济失调、瞳孔散大、昏迷。

(3)慢性中毒可出现恶心、呕吐、腹泻、便秘、腹痛、失眠、噩梦、虚弱、心悸、流汗、情绪不稳、人格障碍、共济失调、震颤、谵妄等。

(4)戒断症状可出现酒精幻觉症,以恐怖性视听幻觉为主,如出现逼真的、骇人的幻觉。患者可看见许多令人厌恶的爬虫与蛇类在爬行与攻击,还可以看到血淋淋的手以及刀、剑的威胁与杀戮等,甚至出现震颤性谵妄、遗忘综合征(如表现为近事的遗忘、错构,虚构,逆行性遗忘)、威尼克氏脑病。

另外要指出的是,酒精与其他药品结合使用时,会使药力倍增。有的人为追求这一效果,在豪饮的同时还吸食其他毒品或镇静剂。这会产生非常严重的后果。某些药物,特别是巴比妥类药物,与酒精一起使用,可能会造成木僵、昏迷甚至死亡。

3)酗酒行为的控制

(1)纠正认识上的偏差改变对饮酒的错误认识和不良习惯。军营中以往对饮酒常有这样的看法,能喝酒是男子汉的象征,豪饮代表一种豪气和魄力,酒喝的多少代表彼此之间关系的远近,只有极力劝酒才能表示出待人的热忱和友谊的深厚等。有的人喜欢空腹喝酒或用大杯喝酒。这些都是需要加以改变的。要充分认识到酗酒给自己的身心健康、家庭和单位所带来的危害,纠正自己不良的饮酒习惯。

(2)自我疗法杜绝饮酒的条件,结识一批好饮酒而有志戒酒的朋友,通过相互监督、相互鼓励来增强戒酒者的决心,谈戒酒的困难、心得体会和克服困难的经验、戒酒给自己带来的好处等等。建立共同的兴趣爱好,把饮酒的爱好转移到其他的活动上去。

(3)社会干预与团体支持通过媒体宣传、倡导健康文明的酒文化“。要改变人们以往诸如喝酒是男子汉的象征、豪饮代表一种豪气和魄力、酒喝的多少代表彼此之间关系的远近等对饮酒的错误看法,使人们认识到过量饮酒是有害的,无论使别人醉酒或自己醉酒,都是件使人难堪的事。倡导健康文明的饮酒习惯和方式。对于人际关系紧张、社会适应不良的酗酒者,周围人要帮助其解决人际关系方面的问题,建立良好的社会适应性行为,这样才能彻底解决其对酒精的依赖,以防再遇到挫折时,再次出现酗酒行为。

(4)药物治疗包括治疗酗酒者原有疾病、物质依赖、急慢性中毒、各种并发症等。药物治疗必须在医疗环境下由医生负责进行。

(5)临床心理治疗通常采用认知疗法、行为疗法进行治疗。例如,若酗酒者没有足够的意志自行戒酒,可在有经验的临床心理医生的指导下采用厌恶疗法进行治疗,借此可达到戒酒的目的。

应当指出,虽然控制酗酒的手段很多,但无论单独使用哪一种方法,其效果都不甚理想,复发率比较高,只有综合运用上述方法,才能收到明显效果。

2.赌博

赌博行为作为军队中一种严令禁止的行为,对赌博者个人、家庭及其生活造成长期的、日益加剧的损害,也是严重危害部队安全稳定的危险因素,引起部队领导和安全部门的高度关注与重视。

根据赌博者赌博行为的严重程度,可将赌博分为普通赌博(也称正常赌博或社交赌博)与病理性赌博或强迫性赌博两类。此处所讲的赌博,指的是后者,即病理性赌博或强迫性赌博,意指那种对赌博者来说达到了非赌不可的程度,严重干扰其工作与生活,并损害社会功能的赌博行为。在美国,病理性赌博被认为是一种需要治疗的精神障碍。自1980年美国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三版就正式将病理性赌博列入精神障碍的诊断范围。据估计,1988年美国的病理性赌博者占全美人口的比例已达到了1.3%~3.4%之间,且呈明显的上升趋势。我国目前仍未将它列入精神疾病的诊断分类之中。

1)病理性赌博的一般特点病理性赌博,一般认为参与赌博的时间或输赢钱财的多少并不是十分重要的诊断依据,重要的在于赌博行为。通常在数年的社交性赌博后,因更多地参与赌博或心理应激而突然起病,表现为发作性嗜赌如命,典型的病程为慢性,其家庭成员大多特别富于竞争心和迷恋钱财,家庭环境具有不稳定的特点,如未成年以前有父母死亡、分居或离婚的历史,或者父母中有酒瘾者、病理性赌博者,或者父母教育方式和态度矛盾、粗暴,患者从小对学业不感兴趣,与父母关系不融洽等。病理性赌博患者的心理特征常包括:智力水平较高、傲慢、过于自信、极其乐观好动、缺乏耐心等。

2)病理性赌博的诊断美国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四版(1994)认为病理性赌博的诊断,只要具备下列10项之5项或5项以上,且能够排除躁狂症,诊断便可确立:经常一心想着赌博(如回忆过去的赌博经验,计划下一次冒险或想法弄钱去赌博);需要增加赌注数目才能获得所追求的兴奋;多次努力控制、减少或停止赌博,但不能成功;如果试图减少或停止赌博,则坐立不安或容易激惹;用赌博行为作为逃避问题或缓解不良心境如无助、罪恶、焦虑、抑郁)的方法;赌输后又参赌,想把本赢回;对家庭、治疗者或其他人说谎话,隐瞒卷入赌博的程度;出现犯罪行为,如伪造、欺诈、盗窃或挪用以筹集赌资;因为赌博,妨碍或丧失了重要的人际关系和工作,或失去受教育与就业的机会;依赖他人资助来缓解因赌博造成的经济困境。对病理性赌博进行精神病学诊断,常常发现病理性赌博与精神障碍,特别是与情感性疾病、有害物质的依赖及自杀联系在一起。有的学者认为,病理性赌博可能作为应付抑郁或焦虑的方法,亦可能是这些精神障碍的结果。

此外,要注意病理性赌博的鉴别诊断。躁狂发作时可能会丧失判断能力和过度参与赌博,只有在其赌博行为不能用躁狂发作解释时,才加上病理性赌博的诊断;另一种情况是,病理性赌博者在狂赌时可以出现类似躁狂发作的表现,但这些表现会在离开赌场后消失。反社会人格障碍者可以存在赌博行为,如果符合病理性赌博诊断标准,二者可以作出并列诊断。

3)赌博行为的心理治疗最早和最传统的病理性赌博治疗是以精神动力学为基础的心理治疗,其治疗程序繁琐费时。近年来开始试用行为治疗方法,例如采用厌恶疗法与想象脱敏疗法等,另外也可采用综合心理干预疗法。这些心理疗法一般都是在医疗环境下,由心理治疗专家来完成的。由于赌博行为带有成瘾性质,所以只有在法律、社会和家庭等方面的共同配合、参与下,心理治疗才能产生更好的效果。另外,基于病理性赌博中患情感性疾病、酒精和药物成瘾的比例较高,在心理治疗的同时,配合精神药物治疗,亦会有利于戒除赌博。

3.嗜烟

嗜烟也可称为吸烟成瘾,它作为一种有害物质的滥用和成瘾行为,对嗜烟者本人、家庭的危害及对环境造成的污染有目共睹。为此,世界各国都曾不同程度地开展过禁烟运动,我国的许多城市也制定了公共场所禁止吸烟的法规条例。尽管如此,嗜烟者人数却仍是有增无减。从行为医学和心理学的角度看,嗜烟是一种社会适应不良行为。

1)嗜烟的原因

(1)生理作用烟草的主要成分为碳氢化合物和非脂肪有机酸。香烟雾中大约有4000种不同的化学物质,其中有毒化合物20多种,包括一氧化碳、尼古丁、焦油和致癌物及苯丙英等。尼古丁是一种活性较强的生物碱,以儿茶酚胺为中介,对交感神经节具有兴奋和抑制双重作用,是形成烟瘾的主要物质。如果开始吸烟是由于好奇,或是其他因素所致,那么吸食一段时间后就会感到似乎离不开它了,吸烟成为一种需要和享受。这是因为烟瘾在作怪。吸烟具有提神、缓解焦虑等功效。许多烟民似乎不吸烟就无事可做,一旦突然戒烟会造成焦虑不安、心悸、头昏、头痛、恶心、呕吐、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等一系列生理心理反应。

(2)社交需要吸烟行为有其社会基础。人们交往时常有相互敬烟的习惯,这个敬烟、吸烟的过程,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使交往的气氛融洽了,彼此找到了某种默契。现阶段,吸烟行为似乎有其不可替代的社交功能,这使吸烟行为得到人们的认可,人们送礼也把香烟作为首选的礼品之一,从而鼓励了更多的人加入到吸烟进而嗜烟者的行列。

(3)象征作用在电视等媒体中时常把吸烟与浪漫的生活、潇洒的绅士风度联系起来,引起人们心理上的认同。许多年轻的战士,把吸烟当成成熟、有风度、新潮的标志。此外,许多伟人都与香烟结下了不解之缘,如人们熟悉的丘吉尔的雪茄,斯大林的烟斗,毛泽东、邓小平对香烟的爱好等。这些叱咤风云的伟大人物,成就着世上大业,开创着人类新纪元,而他们无形中使香烟成为力量和自信的象征,代表着英雄气概。青少年的模仿力最强,加之伙伴间的相互影响,他们把吸烟看成男子汉的一种标志。用吸烟的行为作为童年时代的结束,证明自己已经长大、成熟,已变得有力量了。

2)吸烟成瘾的临床表现

(1)即时效应小剂量可有兴奋、焦虑消失;大剂量效果与兴奋剂相似,即有欣快感、特别”清醒“,充满活力和自信,血压高、心率快等。

(2)急性中毒恶心、呕吐、头昏、无力、心悸、心烦、坐立不安,严重者与兴奋剂相似,即过度兴奋、失眠、震颤、心率加快、血压升高等。

(3)慢性中毒多为躯体并发症。例如,吸烟与肺癌的关系最为密切,每天吸一包烟发生肺癌的危险性比不吸烟者高10倍,吸2包者则这种危险性增加到20倍。另外,长期吸烟还容易导致冠心病、呼吸道感染。

(4)戒断症状可出现焦虑不安、心悸、头昏、头痛、流涎、恶心、呕吐、植物性神经功能紊乱等。

3)嗜烟行为的控制

(1)自我疗法对于吸烟成瘾的人,戒烟是件很困难的事。当一个嗜烟者决心戒烟时,一定要深思熟虑,切忌在心理准备尚不充分(如未充分认识嗜烟远期后果的严重性以及戒烟的代价)的情况下戒烟。否则,强烈的生理反应和心理依赖会使你难以忍受。一阵痛苦、犹豫之后,你可能重新吸烟,并得出”我这辈子是戒不掉烟的“结论,这也是有的人多次戒烟、多次失败的原因。要充分估计到戒烟的困难,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通过戒烟磨炼自己的意志力,使戒烟成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