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弦歌盈耳
46945400000098

第98章 记(1)

105年的沧海桑田,有些东西变了:严肃的黑板前跳出一块洁白的幕布,白色的粉笔字换上了新装,钢铁把木桌的皱纹一道道抚平,课桌上撑着的脸庞一张又换了一张……但是,即使再过105年,有些东西还是不变:图书馆里珍贵的文献资料所蕴藏着的文化魅力,静谧的灯光下专注思考的灵魂,根植在每一代师大人心中“知明行笃,立诚致广”的教育理念……105年,沉淀了师大深深的文化底蕴,也敲响了发展的警钟——一个多世纪过去了,师大还迈不出省门,被卡在瓶颈中,上下不得。“咚咚”的钟鸣声催促着我们去反思,这厚重的105周年。诚然,报纸上不断刊登着一则又一则的喜讯,欢悦的同时,也是时候静下心来去思考、探索前行的路。

在此师大105周年诞辰之际,我远在家乡的老师以及我,还有散落在天涯各处的师大人,都衷心地期许师大能“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将往昔升华成一股向上的力量。105周年,是重整旗鼓的契机。过去的一切,都将被吞没在历史的长河之中。而当下,我们要做的,就是全力以赴,乘风破浪。时间洗去的只有纤尘,而留下的是满地芬芳。祝福师大有个美好的明天,直挂云帆,驶向金色的彼岸,暖暖的阳光下是一张张笑脸。

(王颖琛经济学院2011级)碎芳

◎黄丽娟

这是暮春里难得的好天,阳光零碎,洒在地面跟星光似的美,风也是有的,逗得蝴蝶醉酒一样调皮。校园偏门那里,油菜花开了一大片,明黄而清新。

她说,这是南边最美的花,总是一下子一起开了,团结得不得了,花期还那么久,那种没完没了的感觉真好。

碎芳拉了拉她胳膊,你抒起情来才没完没了,走啦,迟到了。

阵风压过,扬起一地芬芳。那个女孩还在陶醉,被扯得跌跌撞撞的。碎芳抬脚,她才忌惮似的拉着好朋友一起往教室冲。

大一下学期的学生,半生不熟,热情张扬。这是她们的大学生活里,油菜花开的第一年。

往后那阵连绵不断的雨季一过,大地逐渐躁动,冰柠蜜开始热卖。等树上知了的第一声吆喝传来,夏天就到了。然后就真的是没完没了的复习与备考。

大学的期末通常很复杂,总是悲喜交加的。平日里努力的,表现还算正常,仅拿出当初高考的一份劲头,问题都不大;可怜悠哉惯了的那批,熬得额上冒痘,叫爹骂娘的。这时候谁冲他们乐,都是炫耀,谁冲他们哭,谁就是战友。

碎芳不乐也不哭,望着她轻而易举地折断一根笔,四散的碎屑顿时一股子威胁。她扬眉,想起小时候贪玩没考好,爸妈都没怪她,自己却被这个人拉出去揍了一顿。

空调风向调转回来,她脖子一凉,嘀咕道:知了什么的最讨厌了,没完没了烦死人。

碎芳好笑,不是说没完没了的感觉真好?

期末是每所校园的战场,烽烟四起,一将功成万骨枯。她一边咳嗽一边骂咧咧,什么破学校,再也不来了。碎芳灌她药,得了,还能不来呀?你舍得?

几句调侃而已,她脸红。窗外是野绿色的青山,火车在蜿蜒成龙的山里爬行。山那端,她的第一朵花开得茂盛。

学习与恋爱,后来便成殊途。

碎芳给自己买了自行车,两人再也没有一起上下学。

每次滑过牵着手的那一对,总借着车速抬手掠过她长发,一脸坏笑地骑远,留下她张牙舞爪地怪叫。

这一转眼,两批新生都在眼皮子底下叫着学姐了。

还是那片油菜地,花籽都被摘去榨油了。

高空掠过飞鸟,几片枯叶掉下来,下课的铃声伴着有人系着丝巾从风里飘来,一切便摧枯拉朽地入了秋。

她的电话不再甜蜜,而后在寝室里哭,说怎么谁都喜欢那个人啊,人缘真好啊。室友开始窃窃私语,碎芳心思沉乱。

就像有的小孩不喜欢吃青椒,便会指着桌上另一盘菜告诉大人,这个才是喜欢的。并非真的喜欢,只不过眼下没有更好的理由让他不吃青椒罢了。碎芳不语,就因为这个原因,一直亲昵着叫她芳芳的女孩,现在叫她——那个人。

大四的繁忙冲淡着一切,所有人进入一级准备状态。考研、公务员、实习、工作,笔直的一条路终于走到交叉口。

冀北的父母来了电话。他们说,芳芳啊,从小你俩感情就好,要是能一起在那么远的地方工作,我们也放心。

余光瞥过对着电脑十指飞扬的人,碎芳点点头,会的。

没有血缘关系的两个人,一出生就是邻居了。20多年的陪伴,在一个被窝尿过床的、同时被爸妈揍的、合伙打过架的,现在还考上同一所大学的同一个专业,睡在同一个宿舍。

碎芳想,这得是多大的缘,上辈子得在佛前磕多少个响头,这哪是谁都能随便介入的感情。

这么多这么多心理建设,也许两个人都做了。

毕业晚会那回,她端酒过来,杯子都没有就开始对瓶吹。

一醉泯千仇,同学玩笑道。

二两白酒在她们家乡都是常有的事,几瓶啤酒算什么?

碎芳笑,喝得开开心心。

眼一扫发现她在流泪,大笑——这傻瓜!

碎芳面试通过留在了市区,第一个电话拨的就是她。那边默然没了声音,许久溢出一句恭喜呀,之后没几天就不见了人,说是回了家乡。

其实感情与时间是什么关系?望着她空荡荡的铺位,碎芳幡然醒悟。她已经记不起最后一次一起逛街吃饭、聊天说笑的时候了,那个最容易滔滔不绝的姑娘,已许久不见。

有句霸气的话叫做:“许久不见算什么?就凭咱俩的关系,我就敢在你接下来的人生里为所欲为!”如果你也有一个好朋友,请把这句温暖的话说给他听。每个人都有一些小情绪,再亲密的人也会有些小计较,这个时候客气兴许就意味着疏离。

青春最美,也最易碎。年轻的我们的确想不通太多事,但倘若没有你,我能过得比较好;没有我,你也过得一样好,那么分开也便无可厚非。人生本来就是因为互相需要才凑在了一堆。

那个她珍惜的伙伴,是这么告诉她的。

冀北也有油菜花,开不久,一周足矣。碎芳等车的地方,恰巧也能看到大片明黄。

“我从来不是那样的人,不能耐心地拾起一片碎片,把它们凑合在一起,然后对自己说这个修补好了的东西跟原来的完全一样。一样东西破碎了就是破碎了。我宁愿记住它最好时的模样,而不想把它修补好,然后终生看着那些碎了的地方。”

这席话,她好早前便在《飘》中看到,当初念了一遍,如今又说出来,碎芳开始觉得,命运是不是真的可以预见。

鬼使神差地走入花海,尚未开放的花苞不计其数。

你看,它们并不团结,花期也不久,不过是一朵谢了另一朵接着开,才让你产生错觉。

你看,经年累月的泥土里到处是碾碎的芬芳。

你看,碎芳。

(黄丽娟文学院2009级)时光才是天生的演员

◎白若雪

赫尔德尔延迟了我离开考场的时间,我实在没法想起你的狂飙突进运动是什么东西,真正的考点都在重点之外,我忐忑不安牺牲睡眠背到凌晨的知识点全无用武之地。生活里除了考试还有很多乐趣,期末除了背书也可以放肆吃喝玩乐,奖学金远没有中彩票实在。我想要一个没有逼迫的过程,营造,本身就是一种享受,不能有遗憾。

师大的钢琴曲钟声会让我想起大一学钢琴的日子。其实我很怀念大一的生活,单纯单调但却是这4年最美好的一段。那时宿舍4个人每天一起上课一起吃饭一起做兼职,是那段深深的幸福感让我爱上了这个美丽的学校和曾经没让我感觉到任何幸福感的城市。如果时光倒流,这是我生命中为数不多想重来的时光。

我一直是一个比较喜欢从前的人,物质生活一天天在丰富,心里的美好感觉却没有跟随着充裕起来。刚来师大的夏天好像不会这么热,那时有很多一直在建在改在修的建筑,有黄土地有建筑材料的堆积,树也只是刚刚长到两米多。那时的我还无忧无虑,没有电脑,安静看书,偶尔卧聊,把宿舍洗得干干净净,然后4个人把草席铺在地板上读书写字吃零食,可以随心所欲吃很多不怕长肉。娱乐活动很少很少,但是每天都很充实、乐趣很多。所有亲人都还在,永别是非常遥远的事情,生命中还没有遇到很多人,圈子很小很简单但是也很快乐。然后再看看如今的日子,福州的夏天像噩梦一般可怕,草稿纸一样的日子,我不晓得还有什么比这更像废话了。

我在慢慢习惯着这里的阴冷和潮湿,不抱怨、不悲叹,也不怀想。不知道很多年过去后,我会不会也像怀念一部分珍贵的记忆一样,去想起这种恶劣的天气。一直都分不清这里的四季,没有一岁一枯荣,也没有千树万树梨花开,这个城市简直就只有夏天和冬天。我找不到一个生动的句子来形容这座城市,但是我还是可以因为爱上一个地方、一个人、一种感觉,而有足够的理由让我选择一辈子留在这个城市。

每年夏天都会站在图书馆正前方看着远处的黄校长亲切地给每一个毕业生行“拨穗礼”,告诉他们已学业有成,可以展翅高飞。我对那些毕业的人们眼里流露出无限羡慕的光芒,单纯地以为毕业就能看到未来。然而夏天是最讨厌的季节,有很多重大的考试,有很多盛大的离别,还有无缘无故的烦躁。学士帽被抛向天空的那一刻,我不知道他们心中是惆怅多一点还是喜悦多一点。一道最简单的选择题,有多少个选项,就会有多少种分歧吧。

大学本科时代快要结束了,没有负担、没有压力、无所事事的假期也很快就会一去不复返。傍晚吃饭的时候,在百草园点了份红烧茄子。这份菜每年都在涨价,也每天都在吃,在高中的那些年,它的味道充斥着每一天的晚餐。

念旧的人容易伤感,我是一个特别需要归属感的人。在陌生人里我不爱讲话,只有跟熟悉的朋友在一起时我才肆无忌惮地手脚并用。人都是矛盾的。如果明天就能给我毕业证书,我会不会马上卷铺盖走人?可是我又贪婪地留恋着大学里才有的假期。

五一假期在师大拍完写真后就剪掉了7年不变的长发,但过去并不像头发一样剪掉了马上消失不见。我想让多年后的你能看到我变化后的不一样。一起放孔明灯漫步校园吃酸菜肉的日子我不会忘,学长教会的三国杀我也会继续玩下去,谢谢刀子嘴豆腐心但却是为我好的不离不弃的朋友,谢谢宿舍4个一丝不苟照顾发酒疯的我,谢谢4年同窗即使最后仍不能叫出完整名字的你们……青春里看不懂的这些事情,让以后的我们来明白。青春的这几年里,陪伴我的每一个人,我都记得。

(白若雪文学院2009级)四点五十分

◎刘丽萍

从家到福州,只有一列火车,深圳开往福州方向,开车时间是凌晨的4点50分。

从拿到车票的那刻起,我就开始害怕。4点50分,一个还在床上做美梦的时间。在那时,黑夜持续了很久,黎明却仍有一段时间。心里很清楚地知道,忍忍天就会亮,可是,近一个多小时的等待却依旧是难熬,百感交集。

还记得,4日那天,闹钟调到了凌晨3点,到火车站时已经4点。第一次这么仔细地看这夜空,有几点疏星,黑幕下还能隐约看见青黛色的山。眺望着铁轨,渴盼着那声长笛的鸣起。

此刻的我,七分忧虑三分欣喜,仍处于黑暗中。早在填报志愿时,在福州待了4年的表哥千叮咛万嘱咐地说不要填师大。收到录取通知书时,全村沸腾了,大家对这样的结果很是吃惊。也许,因为师大不是“211工程”不是“985工程”,超本一线15分的我本不应该留在福建师大,会有更好的大学等着我。或许,大学的美丽是那份阴差阳错下的“既来之,则安之”。如同守望黑夜中的那一点光,我坚持着,给出了一个很充分的理由:百年学府。我喜欢经百年历史沉淀下的师大文化。

师大,在我眼中,就像是这列4点50分的火车,没有“211”和“985”的殊荣,仍在自己奋斗的黑夜中,但它始终在发展、在前进,因为相信,光明会在前方。

一声长笛,预示着旅程的开始。长达11个小时,漫长得让人抓狂。晕乎乎的大脑,加上不断更新的人潮。在这火车上,大多数是新生和家长,我们都一样,对前方的畏惧和期望是随着火车前进而俱增的。

还有公交车,又一个两小时,心里在害怕,这黑夜好长好长。

终于看到了,那一点光。从43路车下来,第一眼看到的赫然挺立的6个大字“福建师范大学”。我还是会茫然,这点光的背后是更加漫长的夜还是有光的明天?

在校园里,闪烁的人流和变换兜转的校道,这是师大的魅力;在千叶园,食堂师傅热心地告诉我怎么用一卡通,还有汤匙和筷子,简单的帮助下是暖暖的热意。

这是在师大的第一天。接下来的日子,挑战性的马拉松比赛。

什么也不懂。吃饭、宿舍、教室,以前不成问题的事都成为问题。第一次记住自己的宿舍楼是B6、第一次大声喊出那道菜是面筋、第一次记住那栋楼是知明2……像一个无知小孩在迷失的森林中找寻方向。拿着地图走的时间持续了近一个月,身心俱疲。知道了师大的很多,关于学校历史、关于校园分布……还有许多数据,1907年、3500亩、300万册……

不知道过了多久,自己终于在这片土地上站住脚,有了自己的定位。静静地将不熟悉的一切变成熟悉,慢慢生成着“我是师大人”的归属感和荣誉感。

这就是第一个4点50分,关于大学的第一段回忆。

直到现在,坐了三次4点50分,心情由烦躁到沉静再到慢慢喜欢上这种期待的感觉。我的4点50分,仅是在即将到来的黎明前,黑夜中的挣扎,然后慢慢将黑夜换为光明,将不熟悉变成熟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