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弦歌盈耳
46945400000096

第96章 岁月成长(2)

2010年,面临高考这一大关的我,选择了艺考。当我第一次踏入师大校门时,瞬间就被师大美丽的环境所深深吸引:美丽的旗山脚下,整洁的校园、宽阔的林荫道、热闹的学生街……这些更加坚定了我的目标,我非师大不可,如果我能进入师大,那将是一件无上光荣的大事。

非常幸运的,今年我如愿以偿地考入了福建师范大学!

当我在艺考之后,再次步入师大校门,我已经是她的一名学生了。新生报到这一天,在小小的信封里,我领到了属于我的那枚校徽。同样的白底红字,同样醒目的“福建师范大学”六个大字,是那样的熟悉,又是那样的新鲜。然后,入学的第一课,我记住了“知明行笃,立诚致广”的校训。

紧接着,我们也迎来了大学的必修课——军训。与母亲那时相比,我们的军训可谓是小菜一碟。每天站站军姿、踢踢正步、学几个基本动作,最后来个大会操,十天的军训就这样结束了。不过,我们虽不像母亲过去那样需要翻山越岭,但训练的内容还是把我们这些家里的少爷小姐们累得嗷嗷叫。

军训过后,我们也迫不及待地开始了专业的学习。我们班作为本专业第一届闽台班,同学们的学习热情意外地高涨,因此,我们班的学习风气非常好。这是我在上大学之前所没有想到的。

学习上,同学们斗志昂扬;生活中,大家也是其乐融融。宿舍间更是常常互相串门,好不热闹。

转眼间,过上大学生活已经有一段日子,有时也会回想起开学以前的日子。

记得接到大学录取通知后,常爱和母亲谈心。母亲和我谈得最多的便是四年的大学生活。

大学是一个相对小学、中学较为自由的地方,但是,自由不代表放纵。大学的四年,不该让时间白白流走,不要让学习停留在考试、拿学分这样的层面,要不断充实自己,正确地认识自我。在大学这个小社会中,找到自己的定位,学会为人处世的道理……这些,才是这大学4年应该有的生活状态。

确实,初入大学,很多东西与过去不同,这让一直接受应试教育的我们很难适应,而这,正是我们在大学里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首要问题。亲历之后的大学生活,与想象中的并不完全相同,虽然困难重重,但是这并不影响我追求自己的梦想。我相信,未来的4年里我必将为了自己的理想勇往直前!

现在,我常在夜深人静时回想母亲对我的忠告。我希望,4年以后,我能坚定而有力地对自己说:我这4年没有白费,我已经尽了全力,我不后悔!

能在这样一所百年老校里学习,我感到无比自豪。我希望,师大给予我的四年大学生活,会成为我记忆中最美好的一笔。

如今,我手捧校徽,内心充满了遐想:两代人……两枚校徽……一所学校……一句校训……

两代人的师大情怀……

(纪鹭薇传播学院2011级)缘结师大

◎林夏瑛

2011年的一个不小心,我与外公、父亲成了校友。于是,左一个“前辈”右一个“学长”的打趣便开始在咱祖孙三人间传开。如今想来,依旧不得不感叹一句:“嘿,真是太有缘了!”

人走远了,终究是要回来的。关于这段奇妙的缘分,读到更多的是一份历史的厚重感。“真的是变了啊。”那些沉淀在父辈记忆中的青葱岁月许是再也还原不出当时的斑斓色彩了吧。那一草一木、一山一水,甚至那些曾经生活与学习的场所都已融入了历史的尘埃,抹去了来时的痕迹。但他们许是充满感激的,感激着母校曾给予他们的点点滴滴的教诲;他们许是欣慰的,欣慰于母校经过百年沧桑之后依旧辉煌的今天……我永远不会忘记当他们追忆起往事时眼中散发出的那抹神采,与其用过来人的姿态来形容他们,倒不如说是一种返老还童式的天真。不用仔细推敲也能知道,“想当年……”这样的句式一出口,便又是一次意味深长的叹息。

父亲常说:“人到了这个年纪,总是会不由自主地回忆起过去。”像是一个扯不掉的情结,想着想着,便会满面笑颜。在还没上大学之前,我总是喜欢追着他问究竟大学是什么样的。在那时的我看来,大学神圣并且充满灵气。这个时候,父亲总会带着一种“老资深”的表情摇着头向我述说。“其实,大学并没有你想象得那么不食人间烟火。”父亲是个棋痴,据他所说,他的大学生涯,除了书,便是各种各样的棋谱。如此痴狂,自然也成就了他“棋坛”上叱咤风云的地位。看父亲以前的照片,除了面黄肌瘦我实在找不出其他词来形容。于是我和母亲总是以此打趣说,父亲当时女人缘定是很差。但父亲也打死不承认,愣是说当时还有女生抢着要他用自行车载,更有位别的院的女生苦追了他好久。“哎,要不是自己当时太纯洁了,不懂得爱情,怎么会有你啊?”听到这里,我几乎笑岔气了,这牛皮吹的真是没有水平。至于外公,那可真是太让我羡慕了。出师于师大文学院的外公,除了渊博的学识之外,还十分的“罗曼蒂克”。听外婆说,他们当时的婚礼正是在师大老校区的礼堂进行的,而证婚人则是外公当时的系主任。这可激发了我全部的好奇心,只是外公总是不愿透露婚礼细节,这让我很是无奈。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不同色彩的大学生活,无论是外公还是父亲,对于那段封存已久的记忆,那些曾经留下自己足迹的地方,一辈子,用回忆将它们珍藏。

如今接过他们手中的接力棒,我诚惶诚恐。我仿佛可以看到在“知明行笃,立诚致广”校训的鞭策下,他们是如何在求学之路上艰难探索的。于是,不敢怠慢,这是对自己的要求,更是对一种精神的传承。时代在发展,变的不仅仅是外界条件,人的内心也在随之改变。于是,踏实被浮躁所取代,太多的功利性目的湮没了最初对知识的敬畏与信仰。这个时候,有些人在迷茫中捶胸顿足,有些人撒开腿去“顺应时代潮流”,有些人在岸边隔岸观火,不断寻找突破口……无论处于何种境地,或许都需要一块清静之地,让大家静心思索、好生休养。而正是大学,为我们在纷繁的俗世中开辟了一方净土,开启了这般奇妙的旅程。

大学,乃自由的国度。如今求学于师大,观点的冲突、思想的碰撞,或集各家所长,或辟自家学说,比比皆是。一场论辩的发生,无需正式的演练,张口就来,不论场合,大庭广众之下,各执己见,定争论不休,甚至怒目相视,吹胡子瞪眼。如有不服,不管三七二十一,图书馆把书一抱,改天再一决胜负。言论一旦自由,思想也就不再拘束,天马行空也好,大胆质疑也罢,大学俨然成了大论,不极端,但言语间却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师大虽如温柔之乡,但其眉宇间却不乏睿智与气概。

大学,乃修性的禅房。初入师大,不免被这清幽的景致所折服。晨雾弥漫的校道上,捧一晨读本,高声朗读。静得惬意,美得自然。没有街头的喧嚣,没有飞扬的尘土,空气中淡淡的书香气息萦绕周围,时空仿佛静止一般,不禁令人如痴如醉。案桌上怀抱一书如获珍宝,读到深处,不免抬头远望,思绪瞬间飘至远方,无拘无束。小到吃饭穿衣,大到万物规律,仿佛超脱俗世一般,猛然回过神才发现,心是坦然的、思绪是平和的,真颇有点“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的意味。

大学,乃纵情的乐土。此纵情自然非彼纵情。人一旦扎堆进集体,久而久之,便萌生出一种强烈而又真挚的归属感。这厢一个集体聚会,那厢一个大型活动,众人在欢笑中联络情感,在共鸣中收获感动。常听父辈们感叹那些年少轻狂,除了求学书山如何之奋发外,谈到最多的便是大学里同学、老师间的情谊。多年后,餐桌上,昔日的同窗早已身份迥异,各自在不同领域小有所成。多年后再聚,陌生的疏离感与社会上摸爬滚打后的世故模样,在几声爽朗的笑声与热情的拥抱过后便荡然无存。毕竟相聚便是种缘分,大家都格外珍惜。今年,也许还有这些人陪你调侃当年的种种事迹,明年,也许他们还能在酒桌上和你痛饮几杯,但十年甚至20年后呢?父亲常常感叹,若是老了,恩师们不在了,甚至那些曾经的弟兄们也一个个散了,会是怎样的一种悲恸!“不知道我会是第几个离开的?”当初听父亲说,只认为是句玩笑话,如今想来,却是那般的深情与无奈。人生有多少个四年能够这般的纵情,没有利益的纠葛、没有麻木的猜忌,有的仅仅是一个感激的拥抱和一声真挚的祝福。

行走在师大,感受到的是浓浓的人文情怀。走过105年,师大见证了多少人的悠悠岁月;走过105年,师大记载了多少故事的开头与结尾。无论是刚刚入校,抑或是即将踏上另一段征途,无论师大是否已成往事,请记住:我们是师大人。4年或是更久的时间,它会陪伴着我们一起追逐梦想,一起拥抱青春,一起学会成长,一起收获感动。

(林夏瑛法学院2011级)蝶变

◎郑鑫

岁月如斯,淡漠了昔日的往事,而这段镌刻于心灵深处的母校情怀却永不褪色。4年前的一个热情澎湃的夏日,那个满面稚气的我怀揣家人的期望,牵着梦想与追求,奔入了您这片梦寐的百年学府。初出茅庐的我好似一只羽翼未满的雏鹰,依偎在温暖的臂膀下,眺望碧水苍穹,那儿是我心飞翔、梦之巅的天堂。旗山校区的4年生活,带给我的不只是学业,更是心与心碰撞的情感交流。

在过往的4年里,我曾沉醉在校园路边舒展优雅身姿的芒果树下,A、B区小型花圃中沁人心脾的芬芳旁;深爱着在阳光下舞出青春韵律的柳絮,还有操场上欢声笑语的人群……

师大的4年好似蝴蝶蜕变的过程。从单纯丑陋的毛毛虫,历经成长,蜕变成美丽耀眼的蝴蝶。四载的点点滴滴依然弥漫在我生命的血管里,滋润着、渗透着我那激情涌动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