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弦歌盈耳
46945400000091

第91章 亦师亦友(4)

犹记得大一上学期的第一节《中国近代史纲要》,我是怀着一种复杂的心情踏入教室的。首先,校园环境还不熟悉,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好不容易才找到教室,而且这课一上就是一个晚上的三节课,这是以前从未有过的!更重要的是,自初中起,我就对历史不是很感兴趣,没想到大学还要继续学,而且还是专业课程。然而,当友良老师在自我介绍时说道:“我喜欢历史,这种喜欢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这句话顿时让我体会到了何为“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也让我突然明白原来“历史”竟有如此的魅力可以让一个人痴迷到这种境界。于是,我也开始反思:之前自己是不是有失偏颇,因而错过了太多“历史”带来的美。这是我第一堂课的最大反思与收获,也是我近一学期最大的目标与动力。

学期末的最后一堂课,友良老师在讲课前笑眯眯地对我们说:“这是本学期的最后一堂课,为赠送课,不做考试内容。”这样一句话又把我们给“震住”了,原本对即将到来的期末考试而忐忑不安的我们歇斯底里般要求老师给我们讲讲考试相关内容,原以为面对我们如此的“诉求”友良老师会“心慈手软”给我们“划范围”,却不料他有些严肃地对我们说道:“考试内容为本学期所教的所有单元,既然学了这门课就要真正学点东西,大家回去好好复习。”一句“既然学了这门课就要真正学点东西”不仅是友良老师对自身职业的负责,更是对我们99位学生的负责,这句话也深深印在我的脑海中,每当自己学习松懈时总会想起老师的这句话并以此来鞭策自己:“要对自己负责,好好学习。”

“友良哥”竟会“害羞”

友良老师因为和学生交流比较密切、随和,所以学生都爱叫他“友良哥”,但没想到这位平时帅气又带点“酷酷”的老师也会有“害羞”的时候。第一次见友良哥“害羞”也是在第一节课。当友良老师很从容地向我们展示他赴英国牛津大学进行学术访问的照片时,在很好奇地欣赏着一张张来自别国高等学府照片的同时,我对这样一位老师也肃然起敬,没想到眼前这位年轻的教师竟如此“不年轻”、不简单啊,他的课程相比高中老师的定别有一番风味!面对这些来自远洋的照片,我相信在场的同学们也一样除了不停地啧啧称赞外,不知该用怎样的方式来表达当时的激动、震惊、敬佩之情。面对这样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感叹,友良老师竟有些招架不住了——不好意思地脸红着略带腼腆地笑了。这样的“害羞”让我们意想不到,也让我们倍感亲切。

友良老师如此的“羞涩”在课堂中还发生过好多次,每次都是那么自然、那么让人记忆犹新。还很清晰地记得在讲述中苏间的关系时,友良老师着重刻画了毛泽东与斯大林的关系变化。他说:“毛泽东第一次到苏联时,斯大林为了迎合毛上茅厕的习惯特意为他修建了茅厕。”话还未说完,我们便哄堂大笑起来。友良老师也笑了,同时脸“刷”地红了。接着说到毛泽东第二次访苏,“这次毛泽东去为斯大林庆祝生日,但毛泽东并不像第一次那样开心。”友良老师一边说着一边指着一张毛泽东与斯大林的照片接着说道:“从这张照片就可以看出毛泽东当时的心情。”本就听得津津有味的我们随即应和道:“哦——”这时的友良老师再次脸红了。类似的场景屡屡出现,举不胜举。所以我想,这样的“害羞”不是一个偶然而是名师不骄不躁的品质下的必然;这样的“害羞”与其说是友良老师太谦虚了倒不如说是太可爱了;这样的“害羞”是不经意的,却被我们刻意地印在脑海中。或许,五年、十年、二十年后的我们以另一种身份聚集到师大时,谈及“想当年……”时,这样的“友良哥”仍记忆犹新。如果说,每个老师都有其与众不同之处,我想这样的“害羞”便是他别样的特征。

“友良哥”爱岗敬业

还记得一次课前,友良老师匆匆赶到教室,冲了杯奶茶,在讲台前一边喝着奶茶一边阅读手中的资料。一位同学经过时随口说了句:“优乐美奶茶,你就是我的优乐美。”友良老师听了似乎意识到什么,不好意思地笑了,然后放下手中的资料,端着奶茶到走廊。坐在前排的我见到这一幕心里有些触动:“友良哥还没来得及吃晚饭就来上课了。”想起第一堂课时友良老师说的一句话:“上课时我会播放适当的影片,但次数不多,因为我喜欢讲课。”这样的举动不正是这句“我喜欢讲课”的体现吗?那一刻我体会到一句“我喜欢讲课”是一位教师对自己所学的自信与坦然,是一位教师对自己所做的执著与热忱,是一位教师对自己所教的负责与痴迷。正是有这样的精神投入在每一堂课上,我在历史的天空中感受到了另一番情趣——历史的美。殊不知,自己在不知不觉中不再“怨恨”历史而是已经爱上历史了。

再者,友良老师多次在课上对我们说:“学会查阅资料很重要。”起初我并不能深刻理解其含义,但一次课上一位同学就老师上周留下的思考题发言,结束时,友良老师笑着说道:“你刚才说的是一本书前言上的内容。”那位同学有些不好意思同时也不可思议地望着他,被震惊的我随手翻开历史书首页才意识到上面早已密密麻麻地记载着老师向我们推荐的书目。毋庸置疑,“友良哥”对这些书早已烂熟于心,让人佩服不已。也正是在那一刻,我突然领悟到了友良老师这句话的分量,更明白应该引以为鉴,把这句话付诸实践中,真正把大学读“大”。此外,在一次推荐书目时,“友良哥”半开玩笑地说:“学了这门课后不知道杨奎松、沈志华、高华这三位学者,别说《中国近代史纲要》是我教的。另外,看待历史问题不能以现在的立场而应用当时特定的角度去看待。”我知道,这不仅是一位教师的希冀与告诫,还是一位历史研究者的负责与理性,更是在告诉我们看待历史、理解历史,切忌主观随意性。其实对待历史与对待我们的学习、人生都是一样的,都应该脚踏实地,严谨认真……

这就是“友良哥”,师大众多普普通通、勤勤恳恳的老师中平凡的一员。他身上太多的闪光点,也许正是师大百年历史流传与积淀下来的师德的一种精神体现——热爱教师职业,乐助学生。谢谢您,“友良哥”,是您让我对“历史”有了全新的认知,让我爱上了“历史”;是您教会我对学习与求知应当踏踏实实,永不松懈;是您在最朴实的讲堂上用最朴实的方式向我们演绎着“学高为师,行正为范”的真谛与蕴意,为我们这些将来有志于走上教师岗位的学生上了一堂很好的职业生涯启蒙课。

(连文妹马克思主义学院2010级)谆谆教诲——忆外国语学院院长林大津◎王睿

很多我们以为一辈子都不会忘记的事情,就在我们念念不忘的日子里,被我们遗忘了,但是镌刻在青春回忆本上的那个人、那些事、那些话、那些爱,注定铭记终生。

——题记

柳暗花明

当懵懂迷茫的我们刚踏入外国语学院的大门时,辅导员伊老师便眉飞色舞地对我们说:“你们2008级(5)班真幸福啊!作为我们院第一届教改实验班,我们学院的林大津院长将会亲自给你们班上课!以前院长可是只给一两百号人上课的哦!”听了伊老师的话,我先是一愣,然后是一阵狂喜,不禁为自己能够拥有如此幸运的机遇欣喜不已:堂堂一院之长居然会跟我们朝夕相处,共度美好的象牙塔时光!想着想着,脸上不禁荡漾着幸福的笑容,一种莫名的愉快与好奇瞬间淹没我的心灵。“不过院长长什么样的啊?”像其他同学一样,我的内心充满期待与困惑。不知不觉间,一位学富五车、风流倜傥的大学者的形象深深扎根于我的心中,内心急切期待早点聆听大师的教诲。

初识庐山真面目

周四的报刊阅读课,全班如预料般一样鸦雀无声,大家都在翘首等待与院长的第一次亲密接触。同学们或交头接耳讨论传说中的院长,或如虔诚的宗教徒一样紧盯门口等待院长的大驾光临。终于在一阵焦急的等待中,随着一声响亮的声音刺入教室,“Helloeveryone”,一位身材瘦小但健步如飞、面色微黄却精神焕发的男子冲入了我们的视野里。他瘦小的身躯中散发着无穷无尽的阳刚之气,一举手一投足间,大师风范显露无遗。我看着院长发呆,内心的崇拜之情油然而生。

随着大津院长抑扬顿挫的语调和滔滔不绝的讲课,全班顿时沉浸在浓厚的学习氛围中。院长生动夸张的课堂手势丝毫不能掩饰身上散发的威严之气。试想一下:这位全身散发一股威严之气的人若生在古代,一定是一位浪迹天涯、战无不胜的剑客;他也一定是一位淡泊名利、随心所欲、潇洒一生的浪人……这不禁让我想起织田信长生活的那个英雄辈出、动荡不安的时代:若生能择时,院长一定是一位坚贞于自己信仰、同情老弱、可以瞬间震慑无数武士的浪人。

院长身上不仅散发着大学者的威严气息,更重要的是,院长始终保持着幽默和童心。上院长的课不仅能徜徉于英语的海洋中,而且同时也沐浴在院长的幽默当中。院长特别擅长营造搞笑气氛,常常一节课把大家搞得哈哈大笑。院长极具幽默天赋,从他的求学经历到他所教的课本内容,他都能挖掘出搞笑的材料。虽然他已过天命之年,但依然保持一颗童心,从他脸上经常荡漾的童真和稚嫩的言语我们可以看出院长对生活的乐观态度。而这样的童真与乐观,总是能让我们在炎炎夏日感到无比清凉,在凛凛寒冬感到无比温暖。

教的不是英语,是快乐

在院长教我们的日子里,我深深明白了院长教我们的不是英语而是学习英语的快乐。

院长常常把这样的一句话挂在嘴边:“我希望你们在成为交际研究型人才的前进道路上快快乐乐地学英语。”每当我们被课业压得喘不过气时,院长总会用机智的话语拂去我们脸上的疲惫;当我们有时不听话不愿练口语、不愿写日记时,院长会带着他那招牌般的笑容“批评”我们;而当我们对前途感到渺茫时,院长又会用他招牌般的微笑驱散我们头顶的乌云。就是在这样快乐、无忧无虑的氛围里,我们实践着快乐英语的理念,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朝着院长勾勒的交际研究型人才的目标前进!

福州夜未眠

2009年12月21日的夜晚注定是一个不平凡的一夜。那个多少人都请不动的外国语学院的院长居然要参加我们自己班级的小小聚餐!当院长一脚踏入包间的那一刻,全场掌声雷动。那一夜,院长谈了好多好多他的往事,也亲切询问了我们中好多人的学习、生活情况。在狭小的食堂包间里,师生关系被搁置一边,有的只是多颗真诚的心在激情碰撞。那一夜,大津院长并不是德高望重的福建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他只是一位健谈的长者、一位阔别多年可以勾肩搭背月下聚酌的知己。当饭后大家都在回味晚上的美味时,大津老师却从口袋掏出胃药。原来平日里生龙活虎的院长身体是如此之差,胃不好的他吃药已成每顿饭后的“甜点”。那一夜,在微弱的灯光中,我突然发现我们的院长苍老了许多。在院长吃药的那一刻,我们选择了集体沉默。此时的沉默不再是徐志摩笔下的淡雅,它只是一次内心深处的悸动、一次无声的流泪,而在这沉默当中绽放着的依然是院长的笑容!

有个人,有些事,有些话,有些爱

毛浩然老师说:“院长工作繁忙,经常出差,全年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天上飞。”可是,院长却很少缺席我们的泛读课。

廖秋玲老师说:“院长每天都要忙到凌晨两三点,往往一两点给他发短信,院长都能立刻回信!”可是在每周四早上的泛读课上,我们所看到的,是院长的精神抖擞,是院长脸上持续绽放的意气风发!

秋玲老师说:“院长常年深受胃病的煎熬。每天都要把胃药当饭吃!”可是定格在我们脑海中的院长始终是健康活泼的形象!

还记得我当学习委员的时候,院长给我打过一次电话,向我询问班级的学习情况。当时的我正处于睡梦中。当我醒后给院长回拨电话后,手机听筒那边传来了熟悉亲切的声音。当得知我刚睡醒,福建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万人敬仰的院长居然不停地向我道歉!在谈话中,院长详细询问了班级的情况,其对同学们的关心之情可见一斑,暖暖的情感与敬意不知不觉间涌上心头。

这就是外国语学院的林大津院长!在他的生命轨迹里没有傲慢、不可一世的作风,有的只是天真无邪的笑容风度、教学严谨的作风。在我们的眼中,“院长”只是一个头衔的概念。我们所认识的院长只是那个苦口婆心劝我们要多听多读多写多看的“林老头”!此时的院长不再是我脑海中那个刀法精湛的剑客,而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常叫我们“孩子们”的瘦小老头。在我们心里,院长永远是外国语学院最可爱的人!

院长总是因为不能带我们全班出去玩跟我们道歉。可是我们从来都不会怪他,因为我们知道大津老师不仅是2008级(5)班的泛读老师,更是外国语学院师生的“大家长”。我们知道院长对我们班注入大量的热情与关爱,所以我们班总是认真地学习,朝着院长规划的交际研究型人才方向努力,不辜负院长对我们深深的教诲。